現代藝術與古典藝術在發展上之最大分別,是現代藝術家脫離了王權與教廷的支配,從而獲得最大程度的創作自由,他們以獨立、批判的精神創作與創新,每一位歷史留名者,都堪稱時代的弄潮兒,他們終身或未加官晉爵,卻往往創領先河,為當世鑄下鮮明烙印,被後世視為時代標幟。蘇富比於本季
現代藝術晚拍推出「現代雋影」,旨在呈獻現代藝術史上的傳奇人物和經典風格,通過這些劃時代的名家與作品,現代藝術的定義與形象始能於一百多年間不斷增補鞏固,形成風靡全球的藝術運動。
估價:3,000,000-4,000,000 港幣
隨著巴黎崛起成為世界藝術首都,其自二十世紀初年開始滙聚全球頂尖人才,而來自亞洲的現代先鋒,即自此時開始與西方正面交滙,譬如日本的梅原龍三郎早在1909至1913年即親炙印象派大師雷諾瓦教導,開啟亞洲油畫的嶄新色彩哲學,奠定了二十世紀初日本現代美術的基礎,及至梅原盛年創作之《牡丹》,依然可見飽滿秀麗之氣息,蘊含著筆者孤芳自賞的縱橫才氣,讓觀者無一不被那畫面中華麗無窮的色澤、百花爭豔的生機所感染。
估價:4,000,000-6,000,000 港幣
估價:3,000,000-5,000,000 港幣
藤田嗣治較梅原稍晚而至,卻於二〇年代成為首位名揚巴黎的亞洲藝術家,他以日本和繪重新激活文藝復興風格,及至五〇年代即成《兩姊妹》及《小廚師》唯美細膩的跨界面貌,將自己對世間美好和平的憧憬,及對於孩童天真純潔的嚮往相互交融於畫布,創作主題由戰前的女體感官之美,轉向帶有純粹與聖潔之意的孩童身影之中。
估價:3,000,000-5,000,000 港幣
在藤田名滿花都的二〇年代,中國藝術家同樣在當地積極發展,而學成歸國的林風眠即於1928年創立杭州國立藝專,親手栽培了趙無極、朱德群、吳冠中等日後蜚聲國際的戰後大師。而林風眠本人則以中國京劇及皮影戲等民間藝術,博採立體主義與野獸主義,開創以《武松》及《寶蓮燈》為代表的經典系列,兩幅作品之色彩整體脫離西畫傳統的光影關係,從之前微妙幻變的色調進化而成畫中黑、紅、青等強烈飽和的對比色,並用大筆觸處理色塊的立體主義布局,這一變化反映了藝術家隨著生活環境的轉變,情感表達更加自由,內心情感得到了空前的釋放,畫面因而呈現出從前未有的豪放、粗簡及更強烈的情緒和表現性。
另一方面,遠在東方的上海,自十九世紀末年開始被稱為「東方巴黎」,及至二、三〇年代,更是亞洲最富庶的現代化城市,而旅日華人藝術家如關良、關紫蘭等,多以上海為發展重心。關良以筆下稚拙爛漫、得意忘形的戲曲人物畫為世人所津津樂道,然而水墨以外,良公亦是將西方繪畫引入中國藝壇的先行者,他的油畫既得西畫精髓、亦融國畫精神,當中尤以風景題材居多,其《杭州水鄉》以豐富色彩結合中國寫意繪畫的率性之筆,畫中的一草一木間,除了反映藝術家對美的追求,亦包含了他對生活的感悟、對生命的反思,完美體現出關良所自言的「藝術源於生活,而又高於生活」的價值觀。
估價:3,000,000-5,000,000 港幣
估價:2,000,000-3,000,000 港幣
估價:1,600,000-2,400,000 港幣
是次首登蘇富比晚拍的關紫蘭,更是民國傳奇女畫家,其才華、容姿雙絕,在三〇年代顛覆中國女性傳統形象,接受現代教育、登上雜誌封面,躍升新時代女性之典範。藝術家秉持沉穩安然的態度,既勇於吸收外界新事物,又宗於自我建立的風格哲學,用筆豪放、色彩講究、造型寫意,畫中時常透現一種時代新女性的剛柔並濟,專屬關氏閨秀的東方韻味,構成了民國時期「洋為中用」的實驗性創作風貌。
此次晚拍的《少女》、《春之聲(小提琴)》及《林溪垂釣》猶如其立體剪影,除了保留她的婥約丰姿,更可見她演奏西樂及郊外遊樂的生命片段,而更多的關紫蘭精彩作品,亦將於現代藝術日拍接續呈獻。
估價:2,000,000-4,000,000 港幣
1932年,中國重要現代藝術團體「決瀾社」於上海成立,創辦人龎薰琹乃旅法先驅,妻子丘堤則是旅日藝術家,二人之子龎均至今依然活躍畫壇。龎均擅長以大手筆創作尺幅巨大的油畫作品,在廣闊的空間裡放任筆觸與色彩的搏鬥,體現畫家完全掌控布局的雄心壯志;觀者的視線遊戈其中,如同親臨其境,目不暇接。
在巨幅創作的主軸當中,少數作品更採用多聯屏的展現形式,讓龎均能夠揮灑自如、直抒胸臆的無垠境界,其於2015年在日本東京上野之森美術館舉行大型個展,被譽為「東洋表現主義巨匠」,此次晚拍的《莫內花園》雙聯屏即是龎均東京個展巨作,見證其藝術成就達至顛峰。
估價:3,000,000-6,000,000 港幣
二戰之後,巴黎藝壇浴火重生,此時崛起的新銳藝術家亦呈現嶄新面貌。布菲乃率先竄紅的耀眼新星,年少得志的他被喻為是繼畢卡索之後最璀璨的藝壇新星,極速受到潮流追捧。自1955年左右起,馬戲團雜技員的鮮明形象開始融入布菲畫中,成就極具標誌性的龐大系列,他筆下如《吶喊》中的小丑道盡複雜的世道人心,成為膾炙人口的藝術標記。
有別於其他作品中常見緊抿雙唇、情感不明的輪廓描寫,《吶喊》中的小丑個性突出,粗黑的線條勾勒猶如刀刻般堅毅,予人一種強烈的印象,從主題到內容均讓人聯想到挪威畫家愛德華・蒙克於十九世紀末所創的驚世著作《吶喊》,以及於本年橫掃多項國際大獎的電影《小丑》,揭示藝術家對生活的無奈與無力感,與畫面炫麗繽紛的色調形成強烈對比。
現代藝術晚間拍賣
7月8日
香港會議展覽中心 展覽廳一
點擊圖片閱讀相關文章
點擊「閱讀原文」 (READ MORE) 瀏覽拍賣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