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擊唐都醫院傳染ICU:危重症患者的「生死戰場」

2020-12-23 百家號

中新網西安2月21日電 題:直擊唐都醫院傳染ICU:危重症患者的「生死戰場」

作者 叢墨涵 阿琳娜

走進空軍軍醫大學唐都醫院傳染科重症監護室,第一感覺是安靜,只聽得到監護儀的滴滴聲、呼吸機的氣流聲和醫護人員忙碌的腳步聲。而這安靜之下是每一分鐘的鉚勁戰鬥,是與死神賽跑的驚心動魄。

醫護人員正在工作。 唐都醫院供圖

新冠肺炎疫情暴發後,作為陝西第一批定點收治危重型患者的醫院,唐都醫院傳染科重症監護室收治的都是陝西省最為危重的新冠肺炎患者。他們的年齡多屬於「爺爺」「奶奶」級,需要呼吸機輔助呼吸,還多伴有基礎性疾病,治療難度較大。醫院採取「一人一案」的個體化治療方案。

醫護人員進入監護室前相互加油。 唐都醫院供圖

監護室負責人康文臻的一天,是從7:30的交班開始的。她帶領醫護團隊先了解患者前一晚上病情,再進行查房,還要認真審看每個患者的胸片和CT,根據病人的病情變化,和大家商量一天的治療方案,調整吸氧流量、增減用藥等。每8個小時後,會再輪一班醫生上崗。

除了重症監護室原來的醫生,現在還有2名麻醉手術科、1名胸腔外科、1名神經外科的醫生支援。麻醉手術科醫生劉睿說,從進入重症監護室那一刻就投入到緊張有序的救治工作中,根本沒時間考慮恐懼,也來不及體會苦累,因為思維全部已經投入與時間賽跑搶救生命的戰鬥中。

醫護人員核對防護用品。 唐都醫院供圖

為了方便照顧患者,也為了家人安全,傳染科重症監護室很多醫護人員吃住在科裡。大家每天互相打氣:「嘿,又是美好的一天!」

ICU,即重症監護病房,然而對於監護室的護士來說,ICU代表著特別的含義,它代表I care for you(我來照顧你)。

傳染科ICU護士長黨肖介紹,監護室每個患者都有專門的護士進行護理。他們就像擰緊的發條,需要不停地觀察心電監護儀上的數值、輸液泵、推注泵的運行情況等,患者的心率、呼吸、氧合和血壓也被實時監測著。此外,他們還負責氣管插管、吸痰霧化、幫病人餵飯餵水等,護理任務嚴峻而繁重。

醫護人員準備進入隔離間為患者進行護理。 唐都醫院供圖

最危險的治療操作就是氣管插管,不僅要親密接觸病人,還要觀察患者生命體徵和導管位置,可能患者的一個嗆咳,分泌物都會噴的到處都是,醫護人員稍有不注意都會被汙染。

「每次操作都面臨感染風險,說不害怕那是假話,但也容不得我們害怕。只要看到病人,腦子裡的懼怕就沒有了,只想著救人。」男護士胡進佩說,醫護人員們也為人兒女,為人妻女,為人夫父,但在進入ICU的時候,那份對生命的敬畏和責任,早已戰勝了內心的恐懼。

和患者打交道多了就會有感情,這是一種生死之交。最重要的是,醫護人員要將「信心和希望」傳遞給患者。

醫護人員們討論病例。 唐都醫院供圖

78歲的李大爺和74歲的老伴同時感染了新冠病毒。初期李大爺戴著無創呼吸機,稍微動一下,血氧飽和度都會往下「掉」,黨肖眼睛都不曾離開。為了讓老人安心,黨肖專門把兩位老人安排在雙人間隔離病房。每天護士都分別告知對方的恢復情況,並不忘鼓勵他們:「信心是最重要的,爺爺奶奶加油。」

當幾天水米不進的李大爺,忽然指著標識牌表示「想吃飯」,護士張嵐趕緊一路小跑去給他熱飯。這令她高興了好久:「沒有什麼比看到他們病情好轉更讓人開心的了,這是對我們最大的回報。」

從除夕到現在,大多數醫護人員已經20多天沒有回過家。他們相信,對於患者來說,儘管這裡離死亡一步之遙,卻又是離生存最近的地方。(完)

相關焦點

  • 直擊唐都醫院傳染ICU:見證「白衣勇士」與死神酣戰「火拼」
    走進空軍軍醫大學唐都醫院傳染科重症監護室,第一感覺是安靜,只聽得到監護儀器的滴滴聲、呼吸機的氣流聲和「白衣勇士」們,卯足勁與死神酣戰「火拼」的幕幕驚心動魄……疫情發生後,作為陝西省新冠肺炎第一批定點收治危重型患者的醫院、西北地區唯一的感染危重症監護中心,唐都醫院傳染科重症監護室收治的都是省內最為危重的新冠肺炎患者。
  • 婁底市中心醫院實施ECMO手術搶救危重症患者
    所幸,在以該院急危重症醫學中心總負責人楊吉軍為首的ECMO專家團隊的全力救治下,嚶子終於轉危為安,創造了生命的奇蹟。 據悉,嚶子是自婁底市首臺體外膜肺氧合ECMO落戶婁底市中心醫院以來,成功實施的第一例清醒狀態下ECMO的患者,標誌著婁底市危重症患者急救水平再上新臺階。
  • 總臺記者獨家跟拍危重症患者救治突擊隊
    軍隊支援湖北醫療隊進駐湖北省婦幼保健院光谷院區以來,從全院抽集臨床經驗豐富的黨員、專家,成立危重症患者救治突擊隊,參與全院危重患者搶救指導和應急情況處置。插管、搶救、穿刺、上ECMO等急難險重任務往往是他們衝在最前。  近日,總臺央視記者跟隨這支突擊隊走進紅區,與「死神」近距離交鋒。
  • 呼吸衰竭、意識喪失……青島首例危重症患者治癒後講述經歷的生死劫
    2月16日上午57歲的江女士經臨床治癒從青島大學附屬醫院西海岸院區出院她是山東首例危重症新冠肺炎患者在隔離病房抗爭了整整21天中間一度1月30日,江女士出現「炎症風暴」,肺、肝臟、心臟等多器官功能出現障礙,呼吸衰竭,成為青島市乃至山東省首例危重症病例。當天,青大附院重症醫學科主治醫師楊碩在隔離病區值班,發現江女士咳嗽得厲害、血氧飽和度較低、面部浮腫,神志一度恍惚。
  • 兩地遠程會診:這家中醫醫院這樣挽回重症和危重症患者生命
    特別是在北京中醫藥大學東直門醫院馳援武漢醫療隊的指導下,醫院對患者全面開展辨證施治,效果顯著。  重症、危重症患者越來越多 黃石亟需支援  1月21日,黃石市出現第一例新冠肺炎確診患者。面對突發的疫情,黃石市中醫醫院首當其衝,成為黃石市新冠肺炎確診病例集中收治醫院。
  • 唐都醫院功能神經外科主治醫師蘇明明
    性別:男 出生年月:1983年11月 畢業院校:青島大學醫學院學位:臨床醫學外科學碩士 專業:神經外科職稱:住院醫師專業特長:立體定向與功能神經外科工作單位:第四軍醫大學唐都醫院神經外科
  • 北京中醫藥大學東直門醫院:中西醫聯手救治危重症,大有可為
    北京中醫藥大學東直門醫院黨委書記葉永安介紹了中醫藥治療對重症和危重症患者的作用和效果。葉永安介紹說,中醫藥在這次武漢抗疫中間非常重視並積極參與重症及危重症的救治,組織專家也制定了三版重症、危重症的診療方案,並且推薦了4個方劑和8個中藥注射劑,在這次重症及危重症救治中均發揮了良好的作用。
  • 唐都醫院南巖東榮膺「全國先進工作者」 為空軍惟一獲獎人員
    11月24日,2020年全國勞動模範和先進工作者表彰大會在人民大會堂隆重舉行,空軍軍醫大學唐都醫院呼吸內科副主任南巖東榮膺「全國先進工作者」,為空軍唯一獲獎人員。南巖東長期從事呼吸系統疾病臨床工作,今年1月24日,他主動請纓馳援武漢。
  • 東莞市抗疫先進個人楊雪:常將危重症患者從死亡邊緣拉回來
    回憶那段日子,市人民醫院ICU是醫護與死神拉鋸的「戰場」,該院紅樓院區ICU副主任楊雪和隊友住臨時隔離宿舍,有家不能回,一次次將危重症新冠肺炎患者從死亡邊緣拉回來。住醫院臨時宿舍全力救治危重症患者楊雪有14年ICU工作經驗,平時,她和團隊常搶救各種休克、呼吸衰竭、心跳驟停的患者,也常下到各鎮街醫院幫忙,搶救急性心肌梗死、暴發性心肌炎、重症肺炎、重度急性呼吸窘迫症候群等瀕死患者。
  • 千裡隔空對話,長春武漢連線救治危重症患者
    千裡隔空對話,長春武漢連線救治危重症患者 2020-02-12 22:4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鍾南山宣布:歷經125天,廣州最後一位新冠危重症患者出院
    5月27日,經過多學科專家集中會診後,在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集中收治的廣州最後一位新冠肺炎危重症患者核酸檢測和影像學均達到出院標準,意味著廣州市在救治新冠肺炎危重症患者工作中取得了階段性成果。
  • 北京地壇醫院感染病急診科主任王凌航:幫危重症患者與死神抗爭
    在科室丁靜秋主任引導下,王凌航刻苦補學傳染病學知識。一次值夜班,王凌航收治一位從非洲回來的患者,剛來時有點發燒,但意識清醒。晚上九點多,患者出現「命名性失語」。「比如你拿出鋼筆問他,這是幹什麼的?他知道是寫字。你再問這叫什麼,他卻答不出叫鋼筆。」
  • 從危重症到治癒出院,醫療隊講述相識33天的「生死之交」
    (原標題:從危重症到治癒出院,醫療隊講述相識33天的「生死之交」)(中國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重症醫學科 張健/自述)「王強(化名)是我接收的第一個患者,也是最年輕,病情一度最重的患者,作為一名醫生,看到患者出院是打心底裡感到高興。因為一名危重症患者能挺過來,甚至出院,是非常不容易的。」
  • ...記「龍江好人」、市人民醫院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主任於家興
    市人民醫院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主任、MICU主任醫師、市呼吸專業學科帶頭人,省醫學會呼吸分會委員、感染學組成員、省醫師協會呼吸分會委員、省醫師協會內鏡專業委員……下面就讓我們了解一下身兼多職的於家興。管理2個病區和1個呼吸危重症病房的於家興還主動承擔發熱門診、病房及其他醫院的會診工作,堅持按時查房,每周出門診,計步器上每天都上萬步,經常深夜回家,早起交班。一周下來,他的體重下降了10多斤。精湛醫術挽救病患生命於家興積極參加政治學習,提高政治素養,使自己在思想上、行動上同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 醫道無界——益陽市中心醫院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戰「疫」記
    醫道無界——益陽市中心醫院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戰「疫」記楊玉菡 葉 琳歲末年初,一場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打破了百姓寧靜安詳的生活,把人們捲入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戰「疫」如大考,考驗著醫療應急處置能力,更考驗著醫者的仁心仁術。一所所醫院築成防疫堡壘,一個個普通醫務人員化身為白衣戰士。
  • 武漢危重症未來將陸續轉入同濟醫院中法新城院區
    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同濟醫院院長王偉介紹,隨著武漢市其他定點醫院的轉型,未來危重症病人將陸續轉入中法新城院區。這意味著同濟醫院接收的重症、危重症患者比目前更多。作為武漢市新冠肺炎患者救治的收尾醫院,未來工作重點將繼續集中在重症危重症病人的救治上。
  • 協和醫院微創換瓣膜技術救治急危重症患者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12月9日,從華中科技大學附屬協和醫院獲悉,該院介入瓣膜手術體量突破300例,位居華中地區首位。目前,協和醫院能獨立開展主動脈瓣、二尖瓣、三尖瓣和肺動脈瓣換瓣手術,微創換瓣膜技術救治急危重症患者已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 首例新冠危重症患者全肺活檢病理報告:肺成了古銅色
    當地時間3月2日,深圳市第三人民醫院(南方科技大學第二附屬醫院)、國家感染性疾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的研究團隊在預印本網站Preprints更新發布了「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危重症患者的臨床病理分析」(Clinical pathology of critical patient with novel coronavirus pneumonia (COVID-19),最早於2月27日發布第一版)
  • 唐都醫院生殖醫學專家團隊在陝西天倫不孕不育醫院開展軍民融合...
    12月23日,空軍軍醫大學唐都醫院生殖醫學中心王曉紅教授、肖西峰教授、劉芳副教授、李建波醫生等義診團隊來到陝西天倫不孕不育醫院開展軍民融合醫聯體義診活動,此次義診,唐都醫院王曉紅教授團隊在為廣大不孕不育患者帶來福音的同時,也為基層婦產醫生帶來提升醫療技能的機遇。
  • 唐都醫院生殖中心:細胞深處捕捉生育密碼
    第四軍醫大學唐都醫院生殖醫學中心科研團隊,在分子級別上「追蹤緝拿」製造不孕不育的基因障礙,並通過個性化優生方案使不孕不育家庭有了健康聰明的寶寶。該中心成立10多年來,共開展試管嬰兒技術5000多個治療周期,總臨床妊娠率為43.11%,使近1500名試管嬰兒降生,其技術種類、規模和水平在全軍首屈一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