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經》裡的人魚,是腦洞大開,還是確有其物?

2021-01-18 美斯齊文化

#先秦古籍之山海經#

最近《懸崖上的金魚姬》再一次經典上映,相信喜歡宮崎駿漫畫的朋友一定對這個故事不陌生,電影中的「波妞」是一個金魚公主,因為舔舐了身為人類的「宗介」的血液,而變成了半人半魚的人魚。

關於人魚的傳說各個國家都有,也根據人魚拍攝了許多精彩的影視作品。在我國,人魚的傳說可以追溯到先秦以前。

在華夏上古三大奇書之一的《山海經》中,對於人魚就有著詳細的描述和畫像,而且《山海經》描述的人魚物種不止一種,氐人、赤鱬、陵魚、鮫人等異獸都有人魚的特徵。今天給大家講講,《山海經》裡的人魚傳說。

《山海經·海內南經》關於氐人的描述

在《山海經·南山經》中有講到赤鱬:「青丘之山……英水出焉,南流注於即翼之澤。其中多赤鱬,其狀如魚而人面,其音如鴛鴦,食之不疥。」由此可見赤鱬有著人的面孔,屬於異面魚類,因為長著人臉也可以納入人魚類。但是,小編自己猜測或許赤鱬其實是類似大鯢(娃娃魚)這一類的動物,不過也有記載說日本有發現類似赤鱬的海魚標本。

赤鱬

在《山海經·西山經》裡還有提到人魚的聚居地,文中寫道:「又西五十二裡,曰竹山,......,丹水出焉,東南流注於洛水,其中多水玉,多人魚。有獸焉,其狀如豚而白毛大如笄而黑端,名曰豪彘。」

這裡沒有對人魚進行過多的描述,但是有講到丹水這個地名。

《山海經·西山經》關於人魚活動範圍的

那麼這個丹水到底是什麼地方呢?丹水,是丹江的古稱。也稱、雒水、丹江、州河。起於古商洛,今商洛市商州區鳳凰山,經商州區、丹鳳縣、商南縣、(古丹水縣)流出進入河南境地匯入丹江水庫。

我們都知道《山海經》的具體成書年代不詳,有的書卷在戰國,有的則是秦漢時代。現代學者認為《山海經》的初步編著時間大致在春秋戰國,但秦漢時期又有所增飾,但重點在先秦。

「西山經」裡講到的丹水在古時就屬於秦朝境地,所以如果「西山經」裡描述的人魚傳說是真的,那麼作為丹水流域在遠古先秦時期極有可能是《山海經》人魚聚居的地方。

《山海經》裡的陵魚

說完人魚聚居地,我們再來說說人魚族裡的「少數民族」,陵魚。

在《山海經·海外西經》裡記載著:此諸沃之野…龍魚陵居在其北,狀如狸(鯉)。「在《山海經·海內北經》裡對陵魚進行了較為詳細的描述:「陵魚人面,手足,魚身,在海中。」

這裡描述得很詳細,說這個陵魚是半人半魚的形態,具有人的臉和手腳,這個和我們在電影裡常見的下半身是魚尾的人魚略有不同。

《山海經》關於陵魚的描述
《山海經》關於陵魚的描述
《山海經》關於陵魚的畫像

但是在《山海經》裡也有魚尾人身的人魚——鮫人。在《山海經·海內南經》當中記載著:「伯慮國、離耳國、雕題國、北朐國,皆在鬱水南。註:雕題,黥涅其面,畫體為鱗採,即鮫人也。」

鮫人,又名泉先,泉客。是中國古代神話傳說中魚尾人身的神秘生物,與西方神話中的美人魚相似。

《山海經·海內南經》關於鮫人的描述
《山海經·海內南經》關於鮫人的畫像

據傳說,鮫人的油燃點極低,且一滴就可以燃燒數日。

在《史記·秦始皇本紀》中記載:「始皇初即位,穿治驪山,及並天下,天下徒送詣七十餘萬人,穿三泉,下銅而致槨,宮觀百官司奇器珍怪徙臧滿之。令匠作機弩矢,有所穿近者輒射之。以水銀為百川江河大海,機相灌輸,上具天文,下具地理。以人魚膏為燭,度不滅者久之。」

這裡的人魚膏就是鮫人的油脂做成的,用它做成秦始皇陵裡的長明燈,經久不滅。這也呼應了在文章中我們說的,秦朝時期很有可能有人魚的傳說。

《史記·秦始皇本紀》

【參考文獻】

《山海經》是中國先秦重要古籍,也是一部富於神話傳說的最古老的奇書。該書作者不詳,現代學者均認為成書並非一時,作者亦非一人。

山海經內容主要是民間傳說中的地理知識,包括山川、地理、民族、物產、藥物、祭祀、巫醫等。保存了包括夸父逐日、精衛填海、大禹治水等相關內容在內的不少膾炙人口的遠古神話傳說和寓言故事。

《山海經》具有非凡的文獻價值,對中國古代歷史、地理、文化、中外交通、民俗、神話等的研究,均有參考。其中的礦物記錄,更是世界上最早的有關文獻。

《史記》二十四史之一,最初稱為《太史公書》或《太史公記》、《太史記》,是西漢史學家司馬遷撰寫的紀傳體史書,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部紀傳體通史,記載了上至上古傳說中的黃帝時代,下至漢武帝太初四年間共3000多年的歷史。

文案 | 貓她(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處)

排版 | 貓她(部分圖源自網絡,侵刪)

相關焦點

  • 關於「人魚」,《山海經》和《史記》中都有記載,為何至今沒發現
    遠古傳說晚上的搖蕩的光輝,為娃娃魚增加了多少神性,另外也造成 其活物總數的驟減。每一盞長明燈的光與影下,都隱匿著一頭娃娃魚矯然悅動的肥大影子。《山海經》的人魚管理體系以外,古時候墓葬造型藝術中又多見人魚的影子,它是上承《山海經》傳統的一條明線。
  • 歷史上確有男性美人魚傳說 多有醜陋不堪者
    周星馳影片中常有這種醜得驚人的角色,然而這次並非搞怪,因為歷史上確有男性人魚的傳說,而且從東西方流傳下來的圖像資料看,男性人魚多有醜陋不堪者。  西方的美人魚源自希臘神話中的女海妖塞壬,她在海上唱歌迷惑往來的船夫水手,使他們失神傾聽,船舶多因此而觸礁沉沒。以女性外貌出現的塞壬,美貌更是天下罕有,單憑美貌也足以誘惑水手觸礁,並使水手成為其腹中餐。
  • 人魚是真實存在的嗎?山海經給了我們答案,人面魚身現存於世
    其中多人魚,其狀如魚,四足,其音如嬰兒,食之無痴疾。」——《山海經·北山經》《山海經》是一部富有神話傳說的古代地理名著,它就像為我們展開了一幅光怪陸離的畫卷,裡面記載的生物引起了無數人的遐想。《山海經》中對人魚的記載有關「人面魚身」形象的人魚的記載,在《山海經》中有很多,但是注意,它們的地點皆不相同。
  • 盤點山海經的五種人魚:第一名當之無愧,美人魚並不是西方的物種
    美人魚的形象,我們經常在西方的故事裡看到,人頭魚身,長相美麗,歌喉動聽,居住於深海。其實在中國,也有與美人魚類似的物種,只不過說法不一樣。今天給大家介紹一下《山海經》中的人魚。鯢魚鯢魚又叫做娃娃魚。在《山海經》裡有記載,龍侯山上,沒有草木生長,但是有很多金子和玉石。
  • 人魚曾經在中國出現,《山海經》中的氐人族,就是人面魚身的?
    筆者:扶蘇 自古以來,無論在西方的童話故事中,還是在中國古代神話傳說裡,都有人魚的形象存在,並且二者存在一定的相似之處,這一點令人感到十分不可思議。
  • 《山海經》記載的4種人魚,一種居住青丘附近,一種至今還存在?
    自古以來有著許多關於「人魚」的傳說,據說他們長著類似人類的上身和腦袋,腰部以下是帶有鱗片的魚尾形象,在中國古代神話故事中,我們都稱之為「鮫人」,其形象是美麗、善良的代表,他們擁有一雙巧慧的雙手,可以織出最美的「鮫綃」,沾水不溼、薄如蟬翼,還有一副美妙的歌喉,能吟唱動人的歌聲,而他們的眼淚可以變成珍珠,可以說是一種讓人既羨慕又嫉妒的物種
  • 這本書裡的「人魚」怎麼這麼醜?
    其實,人魚是有幾千年歷史的傳說生物,在不同的書中有不同的形象,但大多都不像我們看到電影電視劇裡這般美麗。而《海錯圖》裡的這個應該算最醜的。▲《山海經》裡的一種人魚——赤鱬人魚是歷史非常悠久的傳說生物。先秦的《山海經》裡就多次出現:「赤,其狀如魚而人面,其音如鴛鴦」「人魚,四足,其音如嬰兒」。有人據此推測,早期的人魚指的是大鯢(娃娃魚)。晉代的《博物志》又記載了鮫人,說它能紡織。那麼就應該有人手了,但身體還是魚形。
  • 中國「人魚」消失簡史
    我們的這種人魚,既不同於古希臘神話中的吃人怪物人魚,也不同於童話世界裡的美人魚——它的特徵是:親切,可愛,煙火的氣息。我們古人描述的鮫人就像農耕文明社會的常人一樣勤勞,他們生產的鮫綃,入水不溼,他們哭泣的時候,眼淚會化為珍珠。鮫人的油,一旦燃燒將萬年不熄。
  • 《山海經之赤影傳說》同名手遊開測 古籍山海經成就首款神話IP
    目前,山海經撐起了神話奇幻影視劇的半壁江山,《仙劍奇俠傳》裡的六界劃分,《古劍奇譚》中的慳臾和太子長琴,百裡屠蘇的星蘊重明鳥,《西遊降魔篇》中豬八戒與沙僧那兇神惡煞的形象,《西遊記之大聖歸來》裡的反派大BOSS混沌,《捉妖記
  • 傳說中美人魚是鮫人,那麼有沒有人知道陵魚也是人魚呢?
    本文章由連祥說說獨家發布,給點點關注~~傳說中國的人魚是鮫人,那麼有沒有人知道陵魚也是人魚呢?東方美人魚是有神話色彩的,這得益於山海經中眾多半人半魚的異獸。很多人知道中國的人魚是鮫人,那麼有沒有人知道陵魚也是人魚呢?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認識一下傳說中另一種人魚「陵魚」。
  • 《山海經》人魚,林羚,泰坦鳥,不知道還有什麼讓我們驚奇的怪獸
    上期我們說了一些《山海經》中的怪獸,至今我們生活中還存在的,這一期我們繼續來聊聊山海經中的怪獸。我們都知道《山海經》中描述了大量離奇古怪的動物,這些怪物現在還有的寥寥無幾,那麼那些怪獸在以前是否真的存在過呢?我們來看一看。
  • 這種生物在山海經、博物志中皆有記載,它們是美人魚的反面醜人魚
    說明了當時美人魚在人們心目中是最美好的生物,星爺在自己的電影中也給我們展示了他心目中的美人魚,雖然行為有點古怪,搞笑,但是總的來說,美人魚還是以美來著稱的。它們大多數擁有完美的曲線,和驚美豔絕倫的容貌,還有那動聽的聲音。有美好的事物,那麼也就會有醜陋的事物,畢竟世間萬物都是相生相剋的。我們人類有漂亮的,也有醜陋的。那麼人魚它也有美麗的,和醜陋的。
  • 《水形物語》:亂燉人魚,談人魚的「來魚去脈」
    其實,在我國的《山海經》中,同樣記載了多種如人魚的生物,如《北次三經》曰:「又東北二百裡,曰龍侯之山,無草木,多金玉,決決之水出焉,而東流注於河。其中多人魚,其狀如魚,四足,其音如嬰兒,食之無痴疾。」但其中所描繪的這個人魚,更像當下我們熟悉的「娃娃魚」大鯢。在《山海經》中,還有一種人,是炎帝的後裔,更似人魚,書中曰「氐人國在建木西,其為人人面而魚身,無足。」
  • 《山海經》裡的神奇動物長這樣?看完這本書,不得不佩服古人的腦洞
    如果你了解到的《山海經》只是一些怪異鳥獸,那你就錯了,其實它還是一本百科全書,包括地理、中外交通、歷史、醫藥、習俗等,內容特別廣泛,包羅萬象。魯迅曾在文章裡說:自己兒時渴慕有本繪圖的《山海經》,當保姆阿長送給他一套時,他欣喜萬分,終于欣賞到了這些怪物神仙的樣子,可見繪圖的魅力。但是經過歲月變遷,《山海經》古圖已經佚失,現存最早的山海經圖是明清時期的,且以黑白線條圖為多,當下彩繪版的《山海經》古圖十分稀少。
  • 古人腦洞大開之傳說:《山海經》中的上古神獸們
    夫諸:象白鹿,但有四角。招大水。 《山海經·中山經》:「敖岸之山……有獸焉,其狀如白鹿而四角,名曰夫諸,見則其邑大水。狀如白鹿而有四角。其現為水災之兆。其說始見於先秦。異獸之兇獸:《朱厭》異獸:《天狗》
  • 帶你了解《山海經》中各種「物」形的拼合體
    《山海經》中形態模糊的神怪分為兩類,一類是在現實之中找不到任何原型和任何原型的拼接,實質上卻表現了一種寬泛的、多向意義的神怪。帝江就是這一類神怪的代表。《山海經西山經》云:「又西三百五十裡,曰天山,多金玉,有青雄黃。英水出焉,而西南流注於湯谷。有神焉,其狀如黃囊,赤如丹火,六足四翼,渾敦無面目,是識歌舞,實為帝江也。」
  • 看《琉璃》,以觀《山海經》,劇中連連看都有哪些奇珍異獸
    其為物,人面,蛇身,赤色,居鐘山下。」劇中的燭龍獨眼,是龍的樣子。但依《山海經》裡的描述,燭龍是長著人的面孔,蛇的身子,全身赤紅,住在北方極寒之地,睜開眼就是白天, 閉上眼則為黑夜; 吹氣為冬, 呼氣為夏, 能呼風喚雨。神通廣大,有人認為其威力可與盤古相當。《山海經注》有記載:「天不足西北,無有陰陽消息,故有龍銜火精以往照天門中也。此所謂燭陰也。」
  • 《山海經》:風靡影視圈的《妖典》《魔書》《神譜》
    不同於《安徒生童話》裡美人魚最終化為泡沫的結局,這部電影更具東方色彩,而裡面「另類」的美人魚最終與人類幸福地生活在了一起。也許,很多人對于美人魚的幻想和了解都來自西方童話,但其實《山海經》裡,也有我們自己關於人魚的描述。
  • 【好物嚴選】腦洞大開!被 「玩兒出花」 的妖嬈貓補貨啦!
    貓咪大戰特斯拉,恐龍也給你抬起來!如果你手巧,也能給貓咪穿上衣服!(掃碼後 點擊右上角「在瀏覽器中打開」可使用支付寶付款)蒙 / 桂 / 瓊 / 雲 / 甘 2件順豐包郵寧 / 青 / 新 / 藏 3件順豐包郵其餘大陸地區1件順豐包郵
  • 《山海經》中的娃娃魚,叫聲如同嬰兒啼哭,但它不是美人魚
    本文概覽從英山再往西五十二裡的地方,有座山叫竹山。山上有很多的喬木,山的北面有豐富的鐵礦。在山上有一種名叫黃雚(huán)的草,形狀像樗(chū臭椿樹)樹,葉子像麻葉,開白色的花,結赤褐色的果實。用這種草來洗浴既可以治癒疥瘡,又可以治療浮腫病。竹水是從竹山流出,然後向北流入渭水。山的南面有許多的竹箭(較細的竹子),還有很多黑色的玉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