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6-02 04:3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巴基斯坦正經歷27年來最嚴重蝗災,第二波蝗群正在陸續形成。中國農業大學昆蟲學教授、聯合國糧農組織蝗蟲防治專家張龍在「中巴經貿熱線雲沙龍-聯手治蝗」活動上介紹,在特別必要的時候,比如現在巴基斯坦蝗蟲大爆發的情況下,就要採取化學防治。
張龍提醒,化學農藥的使用會對環境和農產品帶來一些汙染,對非靶標生物也不安全。因此,噴藥者在使用過程中要特別注意安全問題,做好安全防護。另外在噴灑過程中,應儘量避免對農作物直接噴灑,以免造成農藥殘留超標。
張龍說,目前國際上的蝗蟲治理策略主要以可持續治理為主,提倡以生物防治為主,輔以生態治理。在生物防治手段方面,蝗蟲微孢子蟲和綠僵菌都對沙漠蝗防治有效。目前被廣泛使用的化學農藥主要是菊酯類,包括高氯、敵殺死等。還有一些是有機磷農藥,比如馬拉硫磷。
今年2月,張龍作為中國蝗災防治專家組成員前往巴斯坦進行了實地考察,協助巴基斯坦制定蝗災防治方案。
張龍說,有效監測非常重要。要精準掌握蝗蟲在什麼時間、在什麼地點、孳生程度如何。比如在蝗蟲孳生前期,可以採用一些昆蟲生長調節劑抑制蝗蟲脫皮。而當蝗蟲到了成蟲期開始遷飛,可以施用一些廣譜的高效化學農藥,比如馬拉硫磷和菊酯類農藥。
張龍強調,沙漠蝗有個特點是在晚間和清晨,它們大多在樹上休息,不怎麼活動,這個時候噴灑化學農藥效果比較好。總之,在蝗蟲防治的時候,一定要根據蝗蟲自身的一些生物學特性,包括它的生長發育、行為學等等來進行防治才能更加有效,更加有針對性。
據張龍介紹,沙漠蝗蟲是世界上危害最大的蝗蟲。巴基斯坦蝗災爆發成因複雜,防治相對困難。目前,巴基斯坦蝗蟲防治手段相對比較缺乏。在這個情況下,大爆發蝗災將給巴基斯坦的農業農作物生產和糧食安全帶來嚴重威脅。
現在正值第二波沙漠蝗爆發階段,巴基斯坦正積極地組織防控。中國政府也在積極地援助巴方進行沙漠蝗滅殺。
「中巴經貿熱線雲沙龍-聯手治蝗」於5月20日中巴建交69周年前夕舉行。中國專家通過在線視頻方式向來自巴基斯坦、孟加拉、盧安達、奈及利亞等4國的169名觀眾演示植保無人機、加農炮(高效遠程噴霧機)的使用方法並講授治蝗農藥的施用注意事項。雲沙龍由中國經濟網主辦,中國經濟網中經雲端、巴基斯坦《論壇快報》臉書帳號同步直播。
來源:中國經濟網 記者:張鵬 廖一凡
原標題:《中國農大教授張龍:巴基斯坦此輪蝗災須用化學防治 晚間清晨效果最好》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