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太極張三丰》之所以經典,就在於它思考了天人關係問題

2020-11-19 孤雲先生

對於《太極張三丰》這部影片,相信很多朋友都看過。那麼這部電影究竟想要表達什麼呢?這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但就筆者而言,我覺這部影片核心是表達了我們中國文化,尤其是老子道家哲學的價值追求與精神韻味。那就是返璞歸真的人生修養境界,天人合一的處世之道,師法自然的修養方法。關於這一點,筆者在上一篇解讀這部影片的文章中就通過對天寶與君寶兩個人物名字的解讀就行了概括的說明。這裡就不在多說了,以免累贅。(為了方面大家參考閱讀,筆者已將前面那篇文章連結於本文末尾,有興趣的朋友可以點開「就解更多」看看。或者點擊@孤雲先生 了解更多。)

如果說《太極張三丰》這部電影天寶與君寶的命名是對其核心主旨言簡意賅的表明的話,那麼這部電影的故事情節以及在此之中的人物,就是對這部電影具體的思想內涵,價值追求深入淺出式的展現。也就是說,這部電影正是通過對天寶與君寶兩位人物各自的性格,經歷,品行,人生結局,以及兩人之間的矛盾與鬥爭以及各自的人生變化的電影化,故事性描述與展現,思考與探討了天人關係問題,表現出了這部電影深刻的思想內涵。並在此基礎上,給出了自己的答案,闡明了這部電影的價值追求。那麼,具體而言,這部電影究竟探討與思考了天人關係的哪些內容,表達了怎樣的價值追求呢?要回答這些問題,我們還得從中國文化說起。

在中國文化及其語境中,天有三義:一是客觀自然之天,即天然,二是義理之天,即天道,三是主宰之天,即天神。人有三性,先天性,後天性以及中正性。因此,自然而然,在中國文化體系中,對天人關係的探討與思考也包含三個層面,第一個層面,是探討與思考客觀自然之天,也就是環境(包括客觀自然環境與人文環境)與人之間的作用關係,即天然與人的關係,第二個層面是探討與思考義理之天,也就是規律(包括客觀規律與人為準則)與人的關係,即天道與人的作用關係,第三個層面的探討與思考則是主宰之天,也就是命運(包括事物發展的必然性與人自身的天性)與人的關係。而對這三個層面的天人關係的探討與思考,其最終的指向與歸宿卻是在人而不是在天,也就是說,在中國文化中,探討與思考天,以及天人關係,其最終的目標還是人,最終的目的還是闡明為人處世之道,最終得出的結果也是告訴人怎麼為人,怎麼處世。正如上文所說,中國文化的核心在於人。

那麼,就這部電影而言,其自然而然也是如此,也對上述三個層面的天人關係問題進行了探討與思考,並給出了自己對此的見解與答案。

對於第一層面的天人關係問題,即天命與人,也就是人的自然天性與人的後天修為關係問題,影片主要是通過天寶與君寶在面對具體人,物與事的態度與選擇中進行了探討與反思,並最終通過兩個人的結局給出了這部電影對此的答案。

在影片中,君寶天性純真,淡泊,善良,但是沒有天寶聰明,而天寶的天性好強,功利,冷漠,但是比君寶聰明。兩人的這種天性,在它們幼小的時候,本沒有什麼好壞,也不會造成什么正面或者負面影響,也分辨不出來孰是孰非。因此,在這部電影中,通過對兩人幼年期而不是青年或者成年時期的言談舉止的刻畫與描寫,展現出了兩人這種截然不同的天性,比如,在師父讓君寶教天寶背誦經文的時候,師父讓天寶叫君寶師兄,天寶卻不願意,而是同君寶商定,在人前稱其為師兄,在人後則稱其位師弟。而君寶竟然答應了。由此,就可看出二人在先天本性之間的差異。

而在電影中,之所以要對兩人幼年期而不是成年時期的言談舉止進行刻畫與描寫,展現出兩人這種截然不同的天性,也是為後面二人人格的塑造,結局的形成,做鋪墊,點明原因,從而表明這部電影對於人的先天本性同人的後天作為與結局之間關係的思考,表達這部電影對此的看法,即,再影片看來,人的先天本性對人的後天作為有極其重要的影響。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天寶被師父帶進少林寺的時候,天寶說弟子從小到大都沒吃過肉,師父說你可真有佛性,天寶卻說其實是我們家窮,買不起,我也很想嘗嘗。可見,喜歡吃肉,是天寶作為人的天性,在他幼年期,沒有什麼錯,吃不吃肉,則是天寶作為人的後天選擇。在天寶小時候,天寶想吃肉是天性使然,而等到天寶長大成人,過分的吃肉,甚至吃自己兄弟的「肉」,那就是天寶自己後天的選擇與作為了,而這顯然和天寶幼年期所展現出來的先天本性有一定關係問題。再比如,幼年時期,天寶與君寶在偷看其他師兄練功的時候,就立志要超過他們。而君寶則說要先問問師父。這就是二人的天性差異,在面對同一事物和人的不同表現。天寶爭強好勝,要超過師兄弟們,君寶規規矩矩,要請示師父。這種先天性格特點,與後天選擇特點,正如上文所說,在天寶與君寶年幼年期,是無所謂好壞,善惡的,但卻為它們日後作出不同的人生選擇,形成不同的人生結局,打下了基礎,埋下了禍根。因此,當君寶與天寶逐漸長大成人,有了自我選擇能力的時候,兩人這種先天性與後天選擇特點差異導致的兩人的巨大區別就展現出來了。天寶爭強好勝的個性,在面對大西瓜的挑釁,以及進達摩院的誘惑時,欲望不收控制,導致他作出了為了打敗「大西瓜」,進達摩院,而偷學武功,甚至制人與死地的後天選擇與作為,最終連累君寶被逐出少林寺。這正是天寶天性中欲望被外部環境勾起,面對選擇時,不受控制,走向極端的結果。再到後來,天寶為了榮華富貴,功名利祿以至於人性泯滅,出賣兄弟,最終自取滅亡,都可以說明天寶的先天本性對於其後天作為的巨大影響。而君寶則因為輕信天寶而使身邊的朋友枉死而深深自責,以至於失去理智,痴呆瘋傻。再到最後,天寶與君寶不同的結局。可以看出,雖然,這裡面有客觀環境對天寶的反面作用,但是很明顯的是,同樣面對與天寶一樣的不利環境帶來的反面作用,君寶的後天選擇卻是與天寶不同的,產生的結果是不同的。因此,通過對比可知,這正是兩人不同的先天性與後天性的不同造成的。

由此來看,這部電影似乎對於這一層面的天人關係的思考答案是,人的先天性決定人的後天性,天寶與君寶的不同天性在同一環境,同一事物的影響與作用下,形成了截然不同的人格,造成了截然相反的人生選擇與人生結局。但是,如果我們通觀整部電影,就可知,電影裡的其他情節是不支持我們得出的這種極端結論的。因為,首先,在天寶與君寶被逐出少林寺,師父為其送行之時,師父對二人是有告誡的,並且說道,讓俗世的生活當二人的師父,修行不一定要在少林寺,而且還特意給了天寶一部氣功心法,希望天寶能夠通過後天的學習與修為節制自己的先天之性。這是這部電影藉助師父之口,表達了人的後天修為的重要性,以及先天本性的作用。其次,天寶在面對榮華富貴和兄弟朋友的時候,天寶是可以選擇兄弟朋友的,但是他卻選擇了前者,這完全是天寶後天選擇的結果。再者,影片的結尾,當天寶被君寶打敗後,君寶給過天寶悔過的機會,可天寶卻表面巧言相騙,實則趁其不備,暗下黑手,結果卻被萬箭穿心。這也是天寶後天選擇的結果。凡此種種例子,影片中有很多,這裡不在多說了。

由此可見,這部影片,在探討與思考這一層面的天人關係時,不是單向的,而是從人的先天本性,與人的後天修為兩個方向來探討與思考這兩者對人的作用與影響的,進而給出的答案與結論,也不是絕對的和極端的。而是相對的和中性的。這正是中國文化辯證統一思維的體現。因此,就這一層面的天人關係而言,這部電影要表達和告訴觀眾的東西是,人先天的本性與後天的修為,都很重要,是相輔相成,相互統一,缺一不可的。也就是說,就如上文所說,要「天」與「人」兼顧,天人合一,不能顧此失彼,天人相悖。

對於第二層面的天人關係,即天然與人,也就是外在環境與人的關係,尤其是不同的外在環境及其變化對人的影響與塑造情況,電影主要是通過天寶與君寶在佛門世界與世俗世界兩種環境中兩人具體的行為與表現,對此進行了探討與思考,表達了影片對此的思考與看法,並通過二人最終的結局給出了答案。

在佛門世界,雖然其相對於世俗世界,對人的負面影響遠沒有那麼大,效果有限,但不是沒有。比如大西瓜的惡意挑事,給君寶腿下使絆,在與天寶比武時使詐,以及那位師伯的偏袒與顛倒是非,等等這般反面作用,顯然是編劇刻意安排的,為的就是說明這種惡劣生活小環境對於天寶與君寶,尤其是天寶的負面影響,對天寶先天本性的推波助瀾,雪上加霜。因此,影片正是通過對少林寺環境以及天寶與君寶兩個主要人物在少林寺這種環境中的行為狀態的展現,思考了人從小的生活環境,人周圍的小環境對於一個人的一生,對一個人的思想性格的形成造成巨大影響,尤其是負面影響。而當天寶與君寶由佛門世界進入世俗世界後,世俗環境中的人與事,對於二人,尤其天寶的影響就更大了。由此,影片中的環境由小環境轉入大環境,影片也開始探討與思考大環境對於人的影響與作用。

在影片中,就大環境而言,其設置的時代背景,是明末亂世,土皇帝劉瑾禍害一方。官家橫徵暴斂,仗勢欺人。毫無公理可言。影片用一定的筆墨對此進行了較為深入與充分的展現,比如劉公公出場時對百姓的肆意踐踏。由此,構成了天寶與君寶二人所處的險惡社會環境。如此一來,影片就為展現與思考天寶與君寶二人,尤其是天寶在大環境中不同的人生表現與人生結局構建了社會環境基礎,從而使得這部電影可以在一個更為宏觀與深刻的層次來探討與思考天人關係,尤其是社會大環境對人的作用與影響。而不是局限於小環境來探討與思考天人關係。這樣一來,就使得這部影片的高度與深度超出了一般的電影。也就是說,這部電影更多的是通過對社會環境的塑造與描寫,從而將人物置物時代背景與社會環境之中來思考環境對於一個人的巨大影響的。體現出了影片極強的現實與社會關懷。

在此基礎上,影片又通過天寶與君寶在這一大一小兩種環境中的行為表現,以及兩人以後的人生變化與人生結局,給出了影片對這一層面天人關係的思考與答案。

首先就少林寺這種環境而言,如果不是少林寺那些負面因素對天寶的負面影響,使得天寶對人性,對世事的認識過於負面,極端的話,天寶或許就不會變成日後那般兇殘,天寶的人生結局或許就不會那麼悲慘了。就大的社會時代環境而言,如果不是官家的以強凌弱,魚肉百姓,逼良為娼,天寶或許就不會被迫與此狼狽為奸,助紂為虐了。由此可見,影片是肯定了大小環境對於人的巨大影響,尤其是負面影響的。但是,我們是不是據此就說影片是絕對肯定一個人從小生活的小環境和所處的大環境對於一個人的一生具有決定性影響的呢?顯然,結合影片的其他情節來看,不是這樣的。因為,就小環境而言,與君寶同處在少林寺這一小環境之中的還有君寶,但是其對君寶的負面影響卻與天寶很不一樣。君寶與天寶在面對與處理同一環境帶來的問題時的態度,選擇與行為是不一樣的。還有就是,天寶與君寶在步入世俗世界後,遇到的也不都是負面的環境,還有正面的環境。那就是他們遇到了行俠仗義的小冬瓜,圓滑聰明的老道士,重情重義的秋雪。無疑,這些人帶給天寶與君寶的都是正面的影響。但是,即使是這樣,身處在正面的環境之中,天寶還是最終走向了另一面,墜入了深淵。而君寶則在這些人的幫助下重獲新生,走向人生高峰。而就大環境而言,面對官兵橫徵暴斂,君寶選擇了據理力爭,與官兵勢不兩立,而天寶則選擇了委屈求和,與官兵沆瀣一氣。也就是說天寶不是沒有選擇。他是可以選擇去改變這種環境的,而就算天寶沒有能力改變這種環境,但是也可以選擇獨善其身。但是天寶卻連這個幾個選項一個都沒考慮。而是在劉公公的威風的誘惑下,私慾泛濫,在官兵的逼迫下,卑躬屈膝,從而與官兵同流合汙了。由此開始,天寶與君寶分道揚鑣,走上了截然不同的人生道路,也最終造就了截然相反的人生結局。

由此可見,影片在肯定了外在環境對人的巨大影響的同時還肯定了人對於負面環境的主動作用,人對於外在環境影響的抗拒能力與選擇能力。也就說,儘管在這部影片看來,外在的環境,尤其是一個人生活的小環境,對一個人的未來人生旅途與結局具有重要影響,但是影片更加想要強調與表達的是,這種影響不是絕對的。人是可以在不利的環境中保持自我,有所作為的。一個人最終的人生狀態與結局,是人與環境共同書寫的,而不是僅僅是環境塑造的。這正是這部電影對於這一層面的天人關係的最終回答,也是這部電影的積極意義所在,價值追求所在。

對於第三層關係,即天道與人,也就是客觀規律與人之所為的關係,電影主要是通過天寶與君寶兩個人的人生態度,人生作為以及人生結局的對比來探討與思考的,從而給出答案的。

首先,就二人的人生態度而言,君寶對於天道,是順從的,學習的,敬畏的。如君寶武功的達成,就是順從天道自然,學習自然之道,敬畏天之懲罰達成的。對於眾生,君寶是憐憫之心,普渡眾生的。比如,當君寶面對天寶殺了糧行一家五口逼著君寶出來的惡毒手段,不是選擇苟且偷生,而是選擇為了他人眾生,勇敢的站了出來,並對於道士所言的修道之人要避禍修行進行了反駁,而天寶,對於天道則是無畏的,無視的,悖逆的。對於眾生,是冷酷無情,魚肉百姓的。比如為了徵收賦稅而濫殺無辜,為了討好劉公公一掌拍死小冬瓜。

其次,就兩人的人生作為而言,君寶是抱樸求和,替天行道,普渡眾生的。而天寶則是淫慾泛濫,逆天而行,魚肉百姓的。比如,天寶為了給劉公公斂財,濫殺無辜。為了找出君寶而下落,殺了糧鋪老闆一家。等等。

再次,就兩人的人生結局而言,君寶是九轉功成,水到渠成,成為一代宗師,而天寶則是物極必反,功敗垂成,死無葬身之地。

由此,影片通過對天寶與君寶兩人各自人生態度,人生作為,人生結局的展現與對比,表達了這部電影對於天道與人道的思考,表明了這部電影「相信上天有好生之德」「生死有命」的天道觀。傳達了替天行道的,天人合一的價值追求。

至此,影片在思考與探討了天人關係三個層面問題的基礎之上,在最後,通過對天寶與君寶的最終對抗以及最後二人截然相反的人生結局的敘述與展現為影片畫上了句號。也最終道出了影片真正想要表達的東西,那就是我們上文所說的,返璞歸真的人生價值追求,天人合一的處事原則,以及師法自然的基本方法。

綜上所述,我們可以看到,《太極張三丰》這部影片,正如我們前一篇文章所言,是以中華傳統文化為基本內涵,通過影片具體的故事情節支撐與表達,在探討與思考了上述三個層面天人關係的基礎之上,深入淺出的表明了其核心主旨,表達了天人合一,返璞歸真的人生精神追求,體現了以人為本,人能弘道人文關懷,闡明了內求於己,師法自然的功夫之道。而這正是中華傳統文化,尤其是老子道家哲學的道之所在,精髓所在。這一點,也與我的上一篇文章通過對天寶與君寶兩個人物的名字的解讀得出結論是一致的。

為了方面大家參考閱讀,筆者已將第那篇解讀天寶與君寶名字內涵的文章連結於本文末尾,有興趣的朋友可以點開「了解更多」看看。或者點擊 了解更多。)

相關焦點

  • 電影《太極張三丰》才是一部具有中國精神、中國氣派的影視作品。
    而要解決人的問題,要闡明為人處世之道,就不能不涉及,不能不研究「天」以及人與天的關係。因為,人畢竟不是孤立的存在,而是系統的存在。由此,中國文化有兩個關注對象,一個是人,一個是天,有一個基本主題,那就是天人關係。
  • 【最好的太極拳電影,還得是李連杰的《太極張三丰》】
    雖然電影的主角是馬雲,也是借著馬家的平臺和節日推出的,但誰都知道李連杰才是真正的太極功夫大師,早在24年前,李連杰就主演過一部,至今仍是最好的太極電影《太極張三丰》。《太極張三丰》是由正東(香港)電影有限公司出品的功夫電影,由袁和平執導,葉廣儉編劇,李連杰、楊紫瓊、錢小豪、袁潔瑩聯袂主演。
  • 《太極張三丰》:90年代經典武俠佳作,李連杰錢小豪演技精湛
    不過真正讓人震驚的是《黃飛鴻》這部武俠電影,也讓作為主角的他迎來了自己在武俠片的高峰,不得不說這部影片和根據金庸改編的電影《東方不敗》等武俠片,都讓他掌握了電影的主導權。可是卻因為這樣的問題,他也招來了不少矛盾和禍事,他和之前合作的嘉禾公司產生了不可調節的矛盾。李連杰就想自立門戶,在香港功夫片另外立足。他形成了一個自己的影視公司,取名為正東。
  • 《太極張三丰》:90年代經典武俠佳作,李連杰錢小豪演技精湛
    因此正東公司出品的第一部電影《方世玉》在香港一上映就頗受歡迎,票房大賣。這部影片緊緊跟在方世玉之後,讓中國的武俠片再一次綻放,這部影片於93年11月份上映,講述的是是張三丰的求學經歷以及成長經歷,這部電影演技炸裂、顏值爆表,劇情緊湊,可謂是完美得不能再完美。不得不說,這是一部從頭至尾酣暢淋漓、令人難以忘懷的童年回憶。
  • 【視頻】重溫電影《太極張三丰》無根無極萬法自然
    《太極張三丰》是由正東(香港)電影有限公司出品的一部動作電影,由袁和平執導,葉廣儉編劇
  • 1993年,袁和平拍《太極張三丰》;最大的問題是李連杰沒學過太極
    1993年,袁和平拍《太極張三丰》;最大的問題是李連杰沒學過太極 相信大家都很熟悉李連杰這個人,在我們國家的電影行業也是有著一定地位的,對於他的作品大家都知道哪些呢?
  • 袁和平回憶《太極張三丰》拍攝,談與李連杰,楊紫瓊首次合作
    不過袁和平算是少產的導演,在90年代中期只指導了10餘部電影,大部分都是以武術指導的身份,然而在90年代中期他成立的和平電影製作公司出品的佳作,至今成為香港電影史上的經典,1993年袁和平出入北京,也選擇和其他的導演一樣來內地取景拍攝為自己的新戲《太極張三丰》,《太極張三丰》更是邀請了香港電影史上最好的男女武打明星李連杰和楊紫瓊出演,所以對於這部電影袁和平很有信心。
  • 電影史上19部最偉大的功夫片之一《太極張三丰》
    》我是凹凹說到《太極張三丰》這部由李連杰楊紫琪、錢小豪聯合主演的經典電影它製作和上映時間雖然在功夫片的數量和熱度都有所降低的時期>2008年5月,電影《太極張三丰》被選為電影史上19部最偉大的功夫片之一。
  • 《太極張三丰》我命由我不由天:巔峰李連杰,唯一一次被大反派搶盡了風頭
    》主題曲《隨緣》【我命由我不由天:《太極張三丰》錢小豪風頭蓋過了巔峰李連杰】1993年,三十而立的功夫巨星李連杰,在重重困難之下,在香港創立自己的電影製作公司正東。憑藉兩部創業作品《方世玉》的優異票房,李連杰的公司活了下來;並且憑藉《方世玉》、《黃飛鴻》等經典武俠片,引領了全港的武俠電影熱潮。那年,李連杰在偶然中看到一個臺灣的電視劇《少年張三丰》,何家勁主演那部,覺得不錯;就讓人去做市場調查,發現很受年輕人喜愛,於是就決定自己拍一部《太極張三丰》。
  • 《太極張三丰》背後故事:李連杰沒學過太極,錢小豪敗給命運
    《太極張三丰》是一代經典電影,但這部電影也是來之不易的。李連杰在1992年建立了自己的公司,開始自己打拼,就拍了一部經典的《太極張三丰》,由自家公司出品,這部電影非常火爆,口碑爆棚,但票房卻平平,只有一千多萬港幣。
  • 《太極張三丰》影評:我命由我不由天,兼談奮鬥和為官之道
    本文原創:陳旭     電影《太極張三丰》是李連杰武俠電影的巔峰之作,一代電影經典。
  • 1993年,袁和平拍《太極張三丰》,最大的問題是李連杰沒學過太極
    相信大家都很熟悉李連杰這個人,在我們國家的電影行業也是有著一定地位的,對於他的作品大家都知道哪些呢?今天要給大家說的就是《太極張三丰》這部電影,不知道大家對這部電影有些什麼了解呢看過的人都知道,這部電影中,是由李連杰和
  • 1993年,袁和平拍《太極張三丰》,最大的問題是李連杰沒學過太極
    相信大家都很熟悉李連杰這個人,在我們國家的電影行業也是有著一定地位的,對於他的作品大家都知道哪些呢? 今天要給大家說的就是《太極張三丰》這部電影,不知道大家對這部電影有些什麼了解呢?
  • 《太極張三丰》你不知道的幕後有趣故事
    今天說幾個李連杰和楊紫瓊、錢小豪《太極張三丰》背後那些有趣的故事,其實很多人都不知道。《太極張三丰》是由正東(香港)電影有限公司出品的一部動作電影,由袁和平執導,葉廣儉編劇,李連杰、楊紫瓊、錢小豪、袁潔瑩聯袂主演。該片講述的是宋朝末年,宦官弄權。由皇帝特派駐守地方的太監重權在握,暴虐人民,弄得民不聊生。
  • 《詩酒話武俠》第7期:楊露蟬的偷拳,張三丰的太極
    武俠小說《偷拳》把大名鼎鼎的太極宗師楊露禪陳家溝學拳的早年經歷用極盡寫實的筆觸描繪出後,生動貼切、感人肺腑,讓人手不釋卷、潸然淚下,從此,一代宗師的傳奇經歷擁有了最佳文學外衣。《太極張三丰》的成功給武術電影的意義不言而喻。其不僅大大拓展了李連杰的戲路,且開闢了太極拳影像歷程最大之革新;袁和平把太極的柔克剛至理於電影中展現得淋漓盡致,不管是獨自修煉還是剛柔對決,皆精彩絕倫、觀賞性滿分。尤其電影後段中,回歸本性的張三丰在豪情舒展的音樂下,寂靜山林中太極拳演示橋段瀟灑自如、氣吞山河,為後續武術美學提供了最好借鑑之樣本。
  • 經典回憶錄《太極張三丰》
    今天派大欣帶大家回味一下童年的經典電影,派大欣的童年啊,沒有手機電腦,那時候只有天天守在電視機前等著珠江電影頻道的電影播出。
  • 《功守道》之前 李連杰演繹的最經典太極電影
    首次「觸電」的馬雲更是在片尾以行雲流水的太極演繹,引發了觀眾對中國傳統文化的興趣和共鳴。而說起與太極拳有關的電影,首推1993年由袁和平導演、李連杰主演的《太極張三丰》。20多年來,《太極張三丰》不僅是備受功夫片影迷推崇的經典之作,更是國內80、90後觀眾看了無數遍的童年好電影。影片甚至遠銷日本、法國、阿根廷等地,為中國傳統文化的輸出起到了良好的推動作用。
  • 太極張三丰:李連杰袁和平武俠片巔峰之作,劇組請坦克兵當群演
    93年是香港武俠片大爆發的一年,而香港武俠片的巔峰,莫過於李連杰主演的電影作品。今天我們就來說一說被評為影史19部最偉大功夫片之一的《太極張三丰》。 第一,《太極張三丰》93年上映,距今已有27年,雖然它的口碑非常好,但是當年的票房成績並不是很理想,在香港僅僅只有1254萬港幣,就連前十名都沒有進。和排在第一位的周星馳的《唐伯虎點秋香》四千多萬的票房差距還是相當大的。不得不提一句,93年時李連杰片酬高達1600萬,僅次于成龍,比劉德華、周星馳和周潤發都要高,比起80年《少林寺》日薪1元,已不可同日而語。
  • 太極張三丰:李連杰袁和平武俠片巔峰之作,劇組請坦克兵當群演
    93年是香港武俠片大爆發的一年,而香港武俠片的巔峰,莫過於李連杰主演的電影作品。今天我們就來說一說被評為影史19部最偉大功夫片之一的《太極張三丰》。第一,《太極張三丰》93年上映,距今已有27年,雖然它的口碑非常好,但是當年的票房成績並不是很理想,在香港僅僅只有1254萬港幣,就連前十名都沒有進。和排在第一位的周星馳的《唐伯虎點秋香》四千多萬的票房差距還是相當大的。
  • 《太極張三丰》精彩片斷賞析
    太極拳是以道家思想為主旨的拳術,以此為主題的影視作品不少,李連杰主演的《太極張三丰》是其中的佼佼者,尤其是中間表現張三丰領悟太極拳理那一段至為精彩,其後緊接的主題曲《隨緣》更是全片的神來之筆。我有些朋友就是看了這個片子喜歡上太極拳的,但他們問我李連杰在草地上打拳那段用強大的氣場把周圍的草木都吸引過來是不是真的太極功夫,這個就讓人哭笑不得了,影視作品能把太極拳理表現到這個程度已經很不容易了,一般人總是容易被外在的形式吸引,這對創作者來說也是不得已而為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