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東,一個令人心驚膽寒的危險地區。
但凡提到這裡,要麼是戰爭,要麼是恐怖主義。
對大多數人而言,它總是那麼神秘。
我們一般只能通過新聞和少量電影略窺一二。
恰巧,HBO MAX最近上線了一部由以色列拍攝的戰爭題材連續劇。
播出後口碑非常不俗,在IMDb網站上評分高達9.1。
今天,魚叔就來給大家安利這部看似冷門,但絕對好看的戰爭劇——
《淚之谷》
Valley of Tears
該劇根據真實故事改編。
以1973年爆發的第四次中東戰爭 (也稱作贖罪日戰爭) 為背景,講述了以色列戰場上不同視角的四個小故事。
該劇雖然冷門,但在國外可以說口碑爆棚。
IMDb剛開分時,一度達到了9.7,目前也持續維持在9.1分之高。
國內目前看的人還比較少,在豆瓣上也有8.5的評分。
以色列是世界上唯一一個對女性實行普遍義務兵役制的國家。
這項規定除了已婚懷孕、有犯罪記錄及受到所信仰的宗教禁止者外,其他年滿18歲的女性都必須服役2年。
大家熟知的「神奇女俠」蓋爾·加朵在19歲奪得以色列小姐選美比賽冠軍後,還不得不去服兵役兩年。
神奇女俠的身手可不是虛的
以色列為何要如此重視軍事訓練?
實在是因為,他們稍有不慎,就會馬上從地球上消失。
1948年以色列復國成功,但建國第二天就遭受了阿拉伯國家聯軍的攻擊。
幾十年以來,這個以猶太人為主體的國家不斷與周邊的阿拉伯國家發生激烈的衝突。
前前後後一共爆發了五次中東戰爭,不得不 長期處於備戰狀態。
以色列雖然建國時間短,腹背受敵,但實力強盛,民族團結。
多次戰爭之後,以色列的國土反而不斷擴大。
第四次中東戰爭是以色列形勢最危急的一次。
由於在國防工作上的麻痺大意,被埃及和敘利亞南北夾攻。
本劇伊始,也進一步為大家介紹了歷史背景。
由於在第三次中東戰爭中大獲全勝,以色列不僅奪回了失去的土地,更是佔領了埃及和敘利亞的部分領土。
一時之間,膨脹無比,宛如稱霸中東地區的「帝國」。
這樣的大背景下,舉國上下,興奮的情緒溢於言表。
之後,鏡頭跟隨第一個出場的角色——阿維諾姆,進入到了一個以色列要塞內。
這個要塞位於戈蘭高地,是以色列和敘利亞的邊界地帶,戰爭的最前線。
阿維諾姆是這裡的情報人員。
每天的工作是監聽邊境附近敘利亞那邊的哨所,以獲得關鍵情報。
本以為又是極其平凡的一天,阿維諾姆卻意外獲得了一條重要信息:
敘利亞正在撤走邊境附近的蘇聯軍事顧問和農民。
這符合根據以往經驗總結出來的「戰爭跡象」之一。
是極為重要的戰爭預警!
他趕忙向上級報導這一緊急事態。
沒想到,回應竟是赤裸裸的嘲諷,覺得他過於敏感了。
不甘心的他,繼而去找要塞的指揮官約阿夫。
更是被劈頭蓋臉地一陣罵。
長官不以為然的原因有兩個。
一方面,自然是大勝阿拉伯國家後產生的自滿心理。
覺得阿拉伯人已經被自己徹底打怕了,不敢發動戰爭了。
另一方面,是因為猶太人最重要的聖日——「贖罪日」即將到來。
每個人都沉浸在節日的氛圍中,甚至還巴不得回家團圓,根本沒有心思去關注其他狀況。
轉眼到了第二天贖罪日。
一大早,哨所裡的情報人員就漸漸感到不對勁。
他們接連從敘利亞士兵嘴裡反覆聽到一個不明含義的詞——「塔赫裡」。
顯然,這像是某項行動的代號。
緊接著,阿維諾姆破解了一條信息量更大的情報。
敘利亞方面正派了一隊突擊隊員要攻取一處要塞。
離敘利亞的最近的要塞在哪裡?
沒錯,就是阿維諾姆他們所駐紮的戈蘭高地。
在座的所有情報人員瞬間慌了神。
因為贖罪日的關係,有很大一部分士兵都坐車回家了。
不僅如此,猶太人在這一節日裡的傳統是禁食。
換句話說,他們從精神上到身體機能上都不適合打仗。
邊防力量正是最孱弱的時候。
顯然,在贖罪日展開行動,是敘利亞有意為之,就是要打以色列一個措手不及。
所以第四次中東戰爭也被稱為「贖罪日戰爭」。
回過神來的阿維諾姆,趕忙去通知要塞指揮官這一消息。
指揮官依舊我行我素,毫不在意。
就在兩人糾纏不休時,一顆炸彈落在了身旁。
戰爭開始了。
這部劇的另一條線索,圍繞一個坦克排展開。
他們也駐紮在戈蘭高地附近,戰爭剛爆發就開始與敵人交火。
所以這一部分也成了該劇展示戰爭場面的重中之重。
「淚之谷」指的是在戈蘭高地一帶發生的「眼淚谷」戰役——
一次現代戰爭中難得一見的「坦克大戰」。
因為這一區域多為丘陵地帶,再加上兩國的空中力量都不具備壓制力。
坦克成為這一戰役的絕對主角。
以敘雙方前前後後共投入了將近800臺坦克參戰。
規模之大,直到今天仍被軍事愛好者津津樂道。
以坦克為主角的戰爭片,魚叔馬上想到幾年前由布拉德·皮特主演的《狂怒》。
那種坦克與坦克之間的對轟、碰撞,坦克駕駛員之間的鬥智鬥勇。
現在回想起來還是激動不已。
《淚之谷》作為主打坦克戲的戰爭劇,這方面自然也不含糊。
不同於《狂怒》那種硬碰硬的好萊塢式拍法。
這部劇在拍攝坦克大戰時更像是兩軍對壘,使用了大量遠景以及望遠鏡主視角。
場面感更加真實。
在第一集的尾聲部分,隨著戰爭突然爆發。
這支僅有3輛坦克組成的坦克排迅速做出回應,主動偵察,發現了一大隊敘利亞坦克部隊。
三對好幾十,實力對比實在懸殊。
但令人驚訝的是,這支坦克排沒有絲毫避戰的意思。
他們先是心思縝密的佔領斜坡高處,接著又從容不迫地瞄準、射擊。
他們竟然率先發動了進攻。
一輛,兩輛,三輛……
一炮一個準。
不愧是訓練有素的以色列兵。
敘利亞的坦克部隊甚至都無法在第一時間找到敵人的方位,完全不堪一擊。
一輪暴雨般的攻擊後,坦克排拿下了傲人的戰績:
擊毀40輛敵方坦克!
要不了解故事的真實背景,真會誤以為這是以色列拍的一部 「抗戰神劇」。
這場眼淚谷戰役是歷史有名的以少勝多的戰役。
敘軍投入了近700輛坦克,與以軍坦克數量對比達到7:1,炮兵數量更是將近10:1
在數量被碾壓的情況下,以色列坦克部隊仍能頑強抵抗住敵方的腳步。
這裡有兩個重要原因。
其一,以色列坦克比敘利亞更先進,尤其是在打擊距離上,比敘軍坦克要長一倍。
其二,全民皆兵的以色列,士兵的作戰素養大幅超出對方。
旗開得勝,這支坦克排接到上級命令開往下一個地點。
但敘利亞大軍壓境,這一路必定是兇險異常, 還沒一會兒就遭遇了伏擊。
指揮官上一秒還悠然自得,談笑風生。
下一秒就腦袋開花, 倒在戰友面前。
對抗幾十輛坦克絲毫不怯的這個排,卻被小小的步兵偷襲成功。
戰爭,終究是意外且殘酷的。
戰爭題材的作品,歷來都不光是有著出色的場面就可以被廣泛認可的。
歷史、人性、家國情懷或是民族哀歌,除戰爭之外,還需要找到一個情感的宣洩點。
在這一點上,《淚之谷》也下了功夫。
就拿情報員阿維諾姆為例。
雖然在收集情報的時候,他像是那個被所有人不理解,但仍堅持自我,頗具閃光點的人物。
但從隨後的劇情來看,當敘利亞部隊殺入他所在的要塞,他直接嚇得當場尿褲子。
所以他鍥而不捨地報告預警可能並不是出於責任或愛國情懷,只是真的因為害怕戰爭。
怕死。
這就是戰爭中人的複雜。
再比如,坦克排一開始還比較從容不迫地迎敵。
但接連受挫之後,士兵的心理也漸漸陷入恐慌。
甚至不顧命令,錯把友軍當成敵人,瘋狂地掃射。
而全民皆兵的以色列,自然也少不了女性視角的展示。
一位女兵為了救出身在要塞中的愛人,也私自違抗撤退的命令。
前往前線支援。
此外,劇中還展示了當時以色列國內的社會背景。
外患讓人揪心,但內憂其實也長期存在。
以色列雖然以猶太人為主,但猶太人內部也還有出身劃分,甚至有著鄙視鏈。
坦克排的士兵之一就因為他的「德系猶太人」身份遭到了質疑。
這實在是太過於荒謬。
對立,永遠是人類說不盡的話題。
而在戰爭中,人性往往會受到最極端的挑戰。
即使在今天,大規模的中東戰爭已經很久沒再爆發,但邊界上的衝突依然時有發生。
不僅如此,五次中東戰爭為多國人民留下了難以撫平的傷口。
魚叔猶記得很多年前看以色列的一部動畫紀錄片《和巴什爾跳華爾茲》時留下的震撼。
與《淚之谷》不同,身份置換。
以色列成了侵略他國、虐殺無辜的劊子手。
一名以色列老兵在時隔多年後,逐漸回憶起黎巴嫩大 屠殺這份 地獄般的記憶。
動畫場面瞬間變成現實的記錄鏡頭,血淋淋的殘酷就擺在了面前。
參與過,註定無法脫身。
目睹過,註定無法忘懷。
中東戰場的每一方,都在宣稱自己的道義制高點。
每一場戰爭的爆發,只會讓仇恨溶在一代又一代的後人血液裡。
希望如今這份來之不易的和平,可以持續得更加久遠一些。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