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皇帝崇禎家人的結局有多慘?

2021-01-10 小石讀史

在京城被李自成的農民起義軍攻破後。一直不肯相信這最後結局終於到來的崇禎皇帝已經是喪魂失魄,哭笑無常,於是他拎著一把利劍去後宮「拯救」他的家人。

為了防止家人受辱,他首先是命周皇后自盡,宮待人出來匯報說:「皇后已經領旨!」之後,崇禎皇帝又命袁貴妃自盡。袁貴妃也在梁上自掛,不過繩子承受不住,斷了。崇禎皇帝朝著袁貴妃連刺幾劍,袁貴妃本能地躲閃,被刺中左肩。其餘后妃也被崇禎傳下了他最後一道旨意,讓她們全數自裁。當天夜裡,天啟帝張皇后自縊。其餘妃嬪也多數自盡,有幾個不肯自盡的也被近侍殺死。 崇禎又拎著劍去找他的女兒們。昭仁公主只六七歲,看到父皇進來,還沒喊出聲,便被崇禎一劍刺死。長平公主是十五六歲的少女,想像弟弟們那樣逃出皇宮,她不願就這樣死去,但是崇禎皇帝不願意,最後狠心朝長平公主猛揮一劍,公主用手一擋,這一劍砍斷了長平公主的左臂,長平公主尖叫著倒在血泊裡,昏了過去,之後由於種種原因被清軍俘獲,為籠絡人心,清軍將她嫁給了崇禎為她選定的駙馬周顯。

京城被破後,崇禎的三個兒子一路乞討往南京陪都跑。崇禎皇帝長子朱慈烺,投奔到了自己的外祖父門下,但是他的舅舅和外祖父覺得這是一個燙手的山芋,於是希望朱慈烺離開,因此就吵起來,最後竟然打了起來,驚動了清政府,朱慈烺被抓,清軍抓到朱慈烺後也覺得這是一個燙手的山芋,於是變說他是冒充的皇子,最後把他殺了。

皇三子朱慈燦出家做了和尚,後來被清政府擒獲,最後的結局和朱慈烺一樣,被清軍以冒充皇子的罪名殺了。

最小的皇四子朱慈煥是運氣最好的一個,在流亡途中他乞討到了一戶王姓鄉紳家。鄉紳知道朱慈煥的身份後,拉著他的手哭泣說:沒有想到皇子會淪落到如此地步。鄉紳收留了朱慈煥,給他改名字為王士元,之後又遇到了一位姓胡的官員,將自己的女兒許配給他,於是朱慈燦以王士元的身份一直活到了七十五歲,且生有三個兒子和兩個女兒,又有了孫子,也總算兒孫滿堂了。按道理說,朱慈煥這樣一輩子也就知足了!但是他卻在給自己的兒子們起名字的時候按照了明王室的輩分,取了「和」字,並且在最後的那個字上加上了「土」偏旁,這引起人們的注意。

即使朱慈煥改名字但還是被有心之人利用,竟然有人造反就用了這位七十五歲老人的名號,可惜最後被鎮壓,於是朱慈燦隱瞞多年的身份暴露了,雖然朱慈煥已經不停的換地方,最終還是被清政府抓住,且全家都被殺害了。

至此,崇禎皇帝的子孫全部被消滅,而且全部都是以「不是他的子孫」的名義被消滅的!

相關焦點

  • 崇禎皇帝的選擇
    亡國之君的下場都不怎麼樣,但崇禎尤其慘。但是,他的下場,跟他當初的選擇,是有密切關係的。
  • 明末官場有多荒唐?看這幾件奇葩事就知道
    連崇禎皇帝都怒斥說,這些借京債跑官的官員們,「怎的有好官,肯愛百姓」。可崇禎罵歸罵,卻也沒解決這問題,泛濫的京債,不停逼得百姓揭竿而起,鬧起各種民變。但發展到明末崇禎年間時,言官們卻更落下了諢名:受賄之魁——反腐敗?就屬言官們腐敗最厲害。如何厲害?到了明末時,御史們到地方上核查吏治,就常出手索賄,不給好處,就狠狠參你一筆。萬曆年間的給事中楊文舉,每到一地就索賄上萬兩白銀。以明末戶部給事李樸的話說,明末的言官,各個都是「廣納賄遺」的地步。揭發腐敗?人家就是打著揭發腐敗的旗號撈錢呢!
  • 崇禎皇帝朱由檢的缺點和個人不足
    明成祖朱棣以降,逐步削弱了藩王的權力,到嘉靖帝繼位後,又採取了一序列措施限制藩王,自此各地藩王不但被完全排除在皇權運作之外,也失去了基本武裝力量,當年朱元璋封藩諸子以「屏藩帝室」的意圖徹底失去作用,各地王爺成了只能吃喝玩樂的寄生蟲,在明末大廈將傾之際,確實也沒有起到什麼重要作用,只是給朝廷養這些鳳子龍孫徒增開支。王爺勢力被限制了,皇帝、太子看似安全了,但是,皇帝也失去了兄弟、叔伯的相助。
  • 堂吉訶德式的皇帝——崇禎皇帝朱由檢
    回過來看,當時就有官員向崇禎皇帝建議,減免對農民的賦稅,不過崇禎皇帝認為,當前是剿匪為重,輕徭薄賦那是以後的事,絲毫沒有意識到自己的苛捐雜稅會引發新的農民起義,最終自食其果。可惜,崇禎不愛惜江山,只愛偉大光明正大的虛名,不敢議和,實際上朝廷上還是有支持議和的,朝廷有爭論,是正常的,做皇帝就要敢於果斷決策,多幹實事,少高幹闊論。
  • 明末魏忠賢把持朝政將東林黨打到解散,卻被17歲小皇帝收拾
    明末魏忠賢把持朝政,引起東林黨的強烈反對!明末是一個風雲際會的時代,當時出現了大奸大惡的宦官把持朝政的現象。最為著名者當數魏忠賢九千歲!也出現了反對魏忠賢九千歲的東林党進步人士。例如楊漣、左光鬥、周起元、周順昌、高攀龍等人。
  • 李自成攻破北京城,崇禎皇帝為何在自縊前殺光自己的妻女?
    崇禎執政時期他勤儉勤勉,兢兢業業,不可謂不是一個有所作為的君主,但奈何在他付出全部的精力與明末龐大的文官集團抗爭,試圖用盡心力意圖復興明室,最終還是城破自縊的結局。1643年3月18日,李自成攻破北京城後,崇禎皇帝跑到煤山上的歪脖樹上自縊身亡。崇禎在自縊前讓自己的妻女全部自殺,不想死的就被他用劍刺死。崇禎不是無能,也不是昏庸,而是性格使然崇禎皇帝最大的性格特徵是剛愎自用、獨斷多疑。
  • 平史 | 崇禎皇帝其實是被明朝「網絡大V」,給活活騙死的
    他們著書立說,標榜自己的功績,抹黑皇帝,將宦官說成是最邪惡最殘忍的人,把大明變得千瘡百孔的原因都歸罪到宦官幹政上面去,把魏忠賢說得是十惡不赦,甚至於通過手中的筆,讓魏忠賢遺臭萬年,刀筆吏之名,名副其實。那麼,事實的真相如何呢?《明史》中有這麼一段記載很能說明問題:崇禎皇帝繼位以後,先幹掉魏忠賢,然後把各地的鎮守太監都撤了回來,把權力都交給大臣。
  • 崇禎子女結局:長平公主死時懷有5個月身孕,朱三太子77歲被凌遲
    (崇禎皇帝劇照)崇禎皇帝以身殉國了,用最慘烈的方式踐行了那句「君王死社稷」的祖訓。那麼,他的后妃和子女們呢?明朝滅亡後,他們的結局又是如何呢?崇禎確實是一個勵精圖治的皇帝,他的后妃非常少,還大都是登基前所納,其中生有子嗣的只有周皇后和田貴妃二人。田貴妃原本是崇禎非常寵愛的一位妃子,生了4個皇子,但其中三個都不幸夭折。連失三子後,田貴妃也因悲傷過度於崇禎十五年(公元1642年)香消玉殞,年僅32歲。
  • 明末皇子皇孫們的最終結局
    如果沒有皇帝的親自許可,親王連出城掃墓都不行。為了防止親王們有串通的機會,後代皇帝又規定,親王們終生不得相互見面,這就是著名的「二王不相見」。對大明王朝的其他成員來說,皇室生育紀錄的一次次刷新,可不只意味著為茶餘飯後的八卦閒聊增添材料——它更意味著每個老百姓負擔的一次次加重。
  • 崇禎帝是個好皇帝,是個才庸平平的好皇帝,是個生不逢時的好皇帝
    崇禎皇帝是個『好皇帝『,是個』才庸平平『的好皇帝,是個』生不逢時『的好皇帝。人生就像一齣戲,有悲劇、有喜劇、荒誕劇。
  • 王承恩到底有多厲害?順治皇帝為他修墓,康熙皇帝為他樹碑立傳
    眾所周知,太監是中國封建社會所特有的一種職業,他們服侍皇家、伴君左右,自然也就有了飛黃騰達的機會。事實上,古代就有很多大太監靠著皇帝的寵信而禍亂朝綱、為非作歹,為人薄情寡義、心狠手辣,比如趙高、魏忠賢之流。不過也有一些太監謙遜本分,給後世留下正面形象,比如鄭和,以及今天要向大家介紹的王承恩。
  • 明末有三大奇案,不知有多少人牽扯進去死於非命,究竟是何原因?
    今天再給大家聊聊明末的三大奇案,希望大家喜歡!明末三大奇案,指的是發生在明朝萬曆末年,基本上彼此相關的三大案件,這三案都發生在宮廷,簡稱明末「梃擊」、「紅丸」、「移宮」三大奇案。明神宗一朱翊鈞一、萬曆四十三年(公元1615年)五月初四晚上,有個手持棗木棍棒的男子,悄悄闖進皇太子居住的慈慶宮,並用木棍將守衛宮門的人打傷,又闖入前殿的屋簷下,在那裡被太子的護衛人員捉著。
  • 崇禎皇帝為什麼不南遷?大明滅亡前夕的鬧劇
    但每每有各種時刻,我們會生出許多遐想,如崇禎帝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的甲申之變。相信沒有一個歷史學家會指責崇禎皇帝是一位庸碌之主,那麼如果崇禎皇帝選擇了南遷會如何?南明還會不會迅速滅亡?大清的定鼎中原之路還會不會那麼順暢?大順政權和大西政權又會如何?會不會出現農民軍、南明、大清三家逐鹿中原的歷史畫卷?
  • 「靖康之恥」中,韋太后到底有多慘呢?她的最終結局怎麼樣?
    崇禎十七年,闖王李自成攻佔北京城。崇禎皇帝命後宮嬪妃全部自殺,並親手想要砍殺兩位女兒,長女長平公主因為用手擋劍手臂被砍斷。很多人對於崇禎皇帝殺妻害女的行為不能理解,甚至認為是崇禎皇帝急火攻心失去了理智。
  • 明末清初史學家評論明朝滅亡,除崇禎皇帝之外,還有四點重要原因
    就具體歷史而言,身處那個時代的人的判斷往往更有參考性,今天我們來看看最接近那段歷史的明末清初史學家、《明季北略》和《明季南略》的作者計六奇是如何評價明朝的滅亡的。計六奇認為,明朝之所以丟掉整個天下,不考慮崇禎帝自身的德行和政治操守的話,主要原因有以下四個。第一,明朝邊境強大的外部侵略勢力。自從遼東失守後,邊境上戰事頻發,這迫使明朝增加軍費開支和徵發更多百姓勞役。
  • 崇禎大帝(二)
    天啟七年,大明帝國第十六任君主明思宗朱由檢御極,繼皇帝位,這一年,距離大明朝建立,滿打滿算,剛好二百六十年。 崇禎之後,大明帝國作為大統一王朝統治全國的時代結束,明亡。 朱由檢在崇禎四年任命曹文詔為延綏東路副總兵,截止崇禎五年十月,短短一年多時間,曹文詔戰無不勝,攻無不克,連續收復河曲,鎮原,清水八鎮,斬殺反賊一條龍,掃地王,老柴,點燈子等十餘個農民軍頭頭,斬殺農民軍三萬六千餘人。 至此,陝甘兩省大體上被曹文詔平定。
  • 崇禎十年,從四海昇平到滔天巨浪
    崇禎朱由檢從他哥哥天啟皇帝手裡接過來的大明王朝絕對是個爛攤子,朝廷內是閹黨橫行,朝廷外是清軍在東北禍國殃民,更悲催的是從他繼位以後年年都有蝗災、旱災,偶爾還有地震發生,可以說重振真不是上天眷顧的皇帝。崇禎的皇帝生涯雖然坎坷無比,但等到她繼位的第十個年頭,也許老天都不願看到如此親徵節儉的皇帝的死的太慘,上天又給了他一次絕佳翻盤的機會。這是老闖王高義祥被殺,新闖王李自成被打殘到只剩十八人逃到了河南,張獻忠選擇了投想,而清軍這時也在忙著在東北建國。國內經過這幾年的戰爭也湧現出去盧象升、洪承疇、孫傳庭、楊嗣昌、左良玉等一大批將領,這時的大明絕對是一幅中興之景。
  • 明末,崇禎帝朱由檢為何不南遷?朝臣:想多了,他已經被放棄
    崇禎十七年正月,崇禎帝朱由檢秘密召見主張」南遷圖存」的左中允李明睿,趕走身邊侍從後,朱由檢才向李明睿吐露心聲:「朕有此志久矣,無人贊勷,故遲至今。汝意與朕合。朕志決矣。諸臣不從,奈何?爾且密之」。接著,朱由檢又同李明睿商量了南遷的路線、護兵、糧餉等具體事宜。
  • 看看亡國公主的下場,就能理解崇禎皇帝,為何親自斬殺自己的女兒!
    ,給金人跳舞取樂,稍有不從,就會被殺,活的不如娼妓。當然,也有結局好一點的,比如被敵軍大將或者君主看上了,可免受凌辱,至少保全了一點尊嚴,像隋朝滅亡的時候,隋朝的幾個公主都被李世民給召入了後宮,還幫李世民生了幾個兒子,但是,這種命運卻讓這些公主一生生活在痛苦之中
  • 崇禎的臨終感言:老祖宗,你把我害慘了!
    非亡國之君,缺陷亡國之禍,估計崇禎到最後關頭才會想通自己到底錯在哪裡,一切禍根都是自己的老祖宗埋下的。好多人都認為,明朝滅亡,崇禎殺魏忠賢是最大的錯,卻沒有想到背後的真正原因,崇禎除掉大太監魏忠賢本身沒有錯,錯的是崇禎沒有找到自己的「魏忠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