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夫人》牢騷

2020-10-09 L君

這一部剛看時覺得對女權解讀視角太好了,主角是一個有政政治抱負但是身為六個孩子的媽媽的保守派家庭主婦,她擁有無比尷尬的處境:結婚幾十年用自己的退讓與服從獲得家庭表面的幸福,但是卻一直渴望涉及政壇有一天能一展自己軍事方面的抱負,為此把自己塑造為一個反女權的代表以獲得因為害怕時代變革而被拋棄的家庭主婦們的支持,想通過這種方式另闢蹊徑給自己的仕途鋪路。最後她幫她的支持的候選人贏得了選舉,但是卻因為她身為反女權代表的形象與時代不符,而被踢出了內閣的候選人…

看到最後才發現這不是憑空捏造的人…這是一部帶有記錄屬性的片子…片子的人物的形象基本也和真人保持一致。平權法案70年代開始推,到前兩年才在美國全部通過…

不禁讓人有點唏噓。

然而女主自己本身是一個真正的女權主義者,就像劇裡別的女權主義者對她的評價一樣…她反女權的外衣是她獲取主婦信任獲得通往權利道路的包裝。她為了自己的理想積極參政並發動其他人參與政治,遊說各方人馬加入自己的組織,而且她做的相當出色,除了立場的差別,她的工作和其他的組織平權活動的女權主義者們毫無差別。

很多可能覺得很矛盾,為什麼她這樣的人對家庭如此地服從?除了本身她比較思想保守以外,我認為更多的是群體社會的一種自我保護,在她出身的年代她沒有那麼多的選擇…她沒法和這些年輕女性一樣出去工作,而且以她的家庭狀況來說,她需要錢,她需要丈夫的支持和幫助好讓她獲得可以去施展自己的機會,所以不會拒絕丈夫無理的要求默默隱忍…這一層面她和別的被她的謊言誆騙,讓她們參與反平權的主婦們心理一樣,幾十年年來的生活經驗讓她害怕因為失去男性的庇佑而帶來的變故,害怕社會指責她們是失敗的女性,害怕一無所有。

好像現實中這樣的女性也很多…順應著時代給自己的角色,要成為好妻子好媽媽,對於男性過度地隱忍退讓,又幻想著自己能夠在事業有所成就…為什麼要這麼做,讓自己如此辛苦…因為這個社會還沒有真的為獨立自我的女性準備好,在口舌上給他們留一席之地,唾沫淹死人,人身為群體動物無時不刻都在核對自己與社會關於自己如何成為一個「更好」的人的評價標準。所以也不難理解儘管如此矛盾,她依舊這麼選擇,畢竟這個世界連大家最近流行穿紅色,你穿了綠色,都會對你指手畫腳…劇中女權主義者們也被各種男性和因為害怕男權庇佑而一無所有的女性們所攻擊…

最後一集裡,政府一開始撤職女權主義的代表時候所說的,他們的政府,要是被女的指手畫腳,就會顯得懦弱和愚蠢…沒錯今天男同胞依舊這樣深以為然,我只不過是表達了我的觀點,你卻要捂緊了我的嘴巴不讓我說話,只不過我傷害了你微不足道的尊嚴。

相關焦點

  • 牢騷者的結局
    牢騷者的貢獻在於摧毀了周圍人的信心,最終連自己的自信也摧毀了。因為在他眼裡一切皆不如意,單位不好,家庭不好,社會不好,國家不好,好的只有牢騷者自己。他站在物質的山頂、精神的高原,俯瞰眾生,一切皆不如他意,牢騷來牢騷去,時光匆匆流過,唯一不變的是他一生沒有牢騷過自己。在牢騷中,同事疏遠了他;在牢騷中,愛情遠離了他;在牢騷中,孩子也學會了他的牢騷方式,成為社會的對抗者而非接納者。
  • 下次面對「牢騷」,你該這樣做!
    今天,跟小二哥一起了解一下:牢騷效應一起認識一下:牢騷效應  牢騷效應來源於美國哈佛大學心理學系組織的一次有價值的實驗。在芝加哥郊外,有一家製造電話交換機的工廠。在這個工廠中,各種生活和娛樂設施都很完善,社會保險、養老金等等其他方面做得也相當不錯。但是讓廠長感到困惑的是,工人們的生產積極性卻並不高,產品銷售也是成績平平。
  • 美國首位"第一夫人"非總統夫人 而是國務卿夫人
    今天,不僅是美國,其他國家的男性政府首腦的配偶也開始被稱為「第一夫人」  第一夫人是一種尊稱,但並非公職。第一夫人的作用遠不止活躍冰冷政治那麼簡單。第一夫人是西方文化的產物。在西方,「第一夫人」代表著家庭價值,特別是夫婦之間浪漫恩愛的「伴侶文化」。「第一夫人」的文化本質也不是她的時裝、姿色,而是樸實、浪漫的家庭生活,是對女性的尊重。
  • 鋼筆畫:十二生肖的牢騷話
    很多小朋友的第一首單曲,就是歌頌俺的美麗,俺沒啥牢騷,只聲明一點,小朋友的兔唇真的與俺無關!俺真的沒有牢騷,我們羊族如今揚眉吐氣,牛氣沖天,怎麼會發牢騷呢?
  • 美國第一夫人「現在只想回家」
    據CNN當地時間12月9日報導,在美國總統川普試圖推翻大選結果、忙著留在白宮的時候,第一夫人梅拉尼婭卻在收拾行囊準備離開白宮。在各州公布初選結果之後的幾天,梅拉尼婭私下指派了一名「特別職員」,仔細研究了她在離開白宮後所需的預算和人員分配情況。
  • 彭麗媛同美國總統歐巴馬夫人米歇爾共同參觀美國
    彭麗媛同美國總統歐巴馬夫人米歇爾共同參觀美國國家動物園大熊貓館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5-09-26 08:27 來源: 新華社    9月25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夫人彭麗媛同美國總統歐巴馬夫人米歇爾在華盛頓共同參觀美國國家動物園大熊貓館。這是彭麗媛與米歇爾共同為大熊貓幼崽選定名字「貝貝」。
  • 《美國夫人》從塞內卡到休斯頓
    美國夫人第八集第一幕,展現了1977年休斯頓的全國婦女大會前,一場以塞內卡為起點的火炬傳遞。斯坦頓在塞內卡瀑布城大會上根據1776年宣告美國脫離英國獨立的《獨立宣言》,起草並發表了Declaration of Sentiments,開頭為:「 我們認為以下真理是不言而喻的:男人與女人生而平等;造物者賦予她們若干不可剝奪的權利,其中包括生命權、自由權和追求幸福的權利,為了保障這些權利,政府才得以建立,而政府的正當權力,是經由被治理者的同意而產生的。」
  • 《美國夫人》劇終集劇評
    本文含《美國夫人》(Mrs. America)第一季第9集內容。《美國夫人》(Mrs. America)大結局最後這段長鏡頭呼應經典女性主義電影《讓娜·迪爾曼》(Jeanne Dielman),也就是倒數第二集中香蕉姐扮演的Alice在全國婦女大會上誤打誤撞看到的那部。
  • 美國第一夫人梅拉尼婭的雕像被燒毀,正好是當年美國獨立日的時間
    美國第一夫人梅拉尼婭的雕像被燒毀,正好是當年美國獨立日的時間。 根據外媒報導,近日美國第一夫人梅拉尼婭的雕像被燒毀,這個藝術品曾矗立在斯洛維尼亞中部的塞維尼察,也就是美國第一夫人出生的地方,但這位藝術家認為這是一次有針對性的襲擊,因為這個作品被嚴重燒掉了
  • 《美國夫人》不敗而敗
    但宗教保守主義在七十年代覺醒,多虧了施拉夫利草根式的動員,組成了一支可以與自由主義聯盟相抗衡的力量,重新整頓了美國保守主義的戰線,芝加哥學派的教授們,摩門教徒,中西部虔誠清教徒,被工作女性歧視的家庭主婦們,不可理解地聯合在了一起。ERA雖然在1971年得到參眾兩院的通過,但修憲需要38個州批准,由於施拉夫利的阻擊,到1982年截止日,只有35個州批准,ERA最終日落。
  • 美國版《查泰萊夫人的情人》出版始末
    在自傳《我的出版人生》中他自述了《查泰萊夫人的情人》《北回歸線》《等待戈多》等書的出版始末,以及他為了出版「禁書」「無刪節版」所面對的挑戰。1960年代是格羅夫出版社的黃金時代,格羅夫成功獲準出版《查泰萊夫人的情人》,申訴理由是「集中而生動的性描寫本身並不構成淫穢」,這一事件使美國司法體系放寬了對文學作品中性描寫的容忍度。羅塞特為此自豪,稱之「為美國的清教徒主義打開了一個缺口」。
  • 《美國夫人》沒標題
    儘管沒有明顯的政治立場,《美國夫人》所受的政治批評和爭議還是如期而至。女權者們認為不該拿Schlafly做主角,保守派們則看到了對Schlafly的政治宣傳進行的不實諷刺。任何的平權運動,所挑戰的是霸權壓迫的邏輯。而打著「正義」旗號用短短一句臺詞去批判「田園女權」,則在行動的過程中重複了權力的壓迫,實際上就是在施加一種不平等。
  • 《立場有別》:美劇《美國夫人》背後的歷史書
    好評如潮的美劇《美國夫人》每一集的開頭和結尾都會滾動顯示演職人員名單。誠然,《美國夫人》擅自捏造了幾個新人物,還改變了某些事件發生的順序。這部劇還特別聚焦了主角Schlafly及其對手Gloria Steinem跟她們各自伴侶的性生活,這顯然超出了斯普魯爾作品的討論範圍。但是,許多想尋找《美國夫人》史實依據的劇迷會在斯普魯爾的書中得到滿意的答案。它雖不至於引人入勝,但卻絕對清晰明了,令人信服,且頗有見地。
  • 【美劇】美國夫人 Mrs. America (2020)
    美國夫人的劇情簡介 · · · · · ·  20世紀70年代,保守派活動人士菲莉絲·施拉夫利(Phyllis Schlafly,凱特·布蘭切特 飾)領導了一場出人意料的反對「平等權利憲法修正案(Equal Rights Amendment
  • 《美國夫人》《冰血暴4》定檔,凱特·布蘭切特裡將上線
    新京報訊(記者 楊蓮潔)FX出品的限定劇《美國夫人》和驚悚劇集《冰血暴4》宣布定檔,將分別於2020年4
  • 美國新晉第一夫人被全世界看光了!
    川普當選,成美國歷史上首個第一次考公務員就當上總統的人。而他背後的這個女人也一不小心就開創了美國歷史:Melania Trump 成新晉美國第一夫人,也是美國歷史上第一個出生在外國的第一夫人,第一個以「第三任老婆」身份入主白宮的第一夫人,第一個有一堆跟自己年齡相仿的繼兒孫輩的第一夫人,和第一個拍過裸照的第一夫人......
  • 美劇《美國夫人》:為什麼有些女性會反女權?
    《美國夫人》海報但無論是媒體還是觀眾,都把討論集中在了菲利絲·施拉夫利(Phyllis Schlafly)身上,因為這位曾被評為「一百年來對美國影響最重要的女性之一」的人,儘管原型人物已於2016年過世,但她留下的政治遺產依然攪動著當今的美國社會。
  • 汪曾祺:等著我向你發孩子氣的牢騷!
    更多的則是對於妻子和孩子的暖心話語:致施松卿:我到了美國,變得更加practical,這是環境使然。為了你、你們、卉卉,我得多掙一點錢。我要為卉卉掙錢!還有對自己不再年輕的感嘆:致施松卿:近日鏡中自照,覺得我到美國來老了很多,很明顯。這樣好,免得麻煩。承認已到晚年,心情是很不一樣。
  • 《美國夫人》諷刺
    把《美國夫人》大結局看完了,有點唏噓。看前幾集的時候,我就想說,這個片好諷刺。先說總結:1.一個女人,通過反女權的方式,恰恰證明了自己是最女權的人。而女權運動恰恰是敗在了女權的人手裡。
  • 美國第一夫人傑奎琳•甘迺迪背後的故事
    第一個工作是為《華盛頓先驅時報》擔任攝影記者,在華盛頓特區周圍進行人物專訪並為他們攝影,為此她邂逅了當時一顆政壇新星—民主黨麻薩諸塞州參議員甘迺迪。1960年甘迺迪以些微的票數擊敗尼克森成為美國第35屆總統。1961年傑奎琳成為美國歷史上最年輕的第一夫人。31歲的傑奎琳給白宮帶去了一股新鮮的氣息,成為第一個將時尚帶進白宮的女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