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大腦的細菌和癌細胞 憑什麼走出曲折複雜的迷宮

2021-01-18 環球網

本文轉自【科技日報】;

科學家對細菌和癌細胞進行的迷宮實驗,對於生物醫學有著十分重要的價值,它為了解哺乳動物胚胎發育的早期過程,以及癌細胞的轉移提供了新的研究窗口。

或許你只聽說過科學家訓練小鼠走迷宮,但是你知道細胞和細菌也會走迷宮嗎?最新一期《科學》雜誌發表了一項很有意思的研究:英國癌症研究所和格拉斯哥大學的科學家們製作了一個漢普敦宮迷宮的模擬版,將細菌和癌症細胞放入其中,看它們能否走出迷宮,沒想到無論是低等生物還是生命的基本單元都完成了這個任務。

科學家為什麼會選擇這兩種生命單元進行迷宮試驗?它們是怎麼走出迷宮的?這個研究結果對於人類來說有何意義?科技日報記者就此採訪了相關專家,請他講講其中的奧秘。

為什麼選擇它們走迷宮? 兩位「選手」都非等閒之輩且都會移動

「Dictyostelium discoideum」,這個「你不認識它、它也不認識你」的名字被翻譯成盤基網柄菌。

微生物那麼多,英國癌症研究所和格拉斯哥大學的科學家們為什麼會認為這種細菌能走迷宮,並給了它這個機會呢?

「盤基網柄菌可以形成『體』,即把自己『摞』起來,從而抱團成為多細胞體。」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研究員朱寶利告訴科技日報記者,成為多細胞體之後,它們的單細胞之間還有協作能力。能抱團還能組團做事,盤基網柄菌這樣的特性給科學家們出了一個難題:它究竟是多細胞還是單細胞呢?

由於這種典型特性,在2000年前後,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把盤基網柄菌列為一種介於單細胞和多細胞之間的模式生物。生物學家專門用它們進行科學研究,用於揭示某種具有普遍規律的生命現象。因此很多科學家用它做過研究,朱寶利也研究過它。

「它能夠長期、長距離地遷徙,但移動得不太明顯,沒有那麼大活力。」朱寶利說,它得依靠一個表面才能動。如果製作一個平培養基,可以直觀觀察到它們是有「位移」的。而普通細菌形成的菌落是固定的。

真正讓它成為「明星」的是基因組研究計劃。朱寶利介紹,當時的基因組計劃中納入了50種生物,盤基網柄菌由於介於單細胞和多細胞之間,被認為對於研究生物的進化非常有意義。研究生物如何進化到人類是基因組研究的一項目標,而盤基網柄菌被列為進化的起點。

相較於盤基網柄菌的鮮為人知,癌症細胞的「神出鬼沒」有目共睹,它會潛伏、還會轉移。《新英格蘭》雜誌曾報導過一例臨床案例:一個腎移植受者的移植腎裡長出一個黑色素瘤,排除自身的各種因素,持續追查之後才發現,原來是供者在20年前得過黑色素瘤,但後來治好了。這個堪比刑偵大劇的案例,充分說明癌症細胞會潛伏、能轉移。

在論文中,研究人員也描述了兩個生命單元的特殊性:前者能在相距很遠的地方找到它的同類,後者則能讓癌症迅速遍布全身。

它們怎樣走出迷宮? 營養物的濃度梯度是最好的「記號」

既然轉移是它們的日常,它們又是如何走出迷宮的?

如同植物總是愛追逐陽光一樣,這兩種生命單元總是愛追逐營養物質。

營養的驅動力如何轉化成細菌和細胞的移動動力呢?論文中給出解釋,自生梯度形成了細菌和細胞「長途遷移」的驅動力,並成為路線決策的驅動力。

所謂自生梯度就是由細胞降解局部營養物質,給自己製造一個營養濃度差。

以癌症細胞為例,它被公認為是最需要養分的細胞,一旦生成就會與機體爭搶能量,可見它對培養基中的養分有著強大的分解能力。這裡的養分被「吃」光了,其他地方的養分濃度就會比這裡的養分濃度高,進而形成濃度梯度,推動癌細胞前進。

那麼它們又是如何判斷選哪條路或者哪裡是死胡同呢?

研究迷宮的走法或許會有所啟發。據記載,迷宮的走法規則有3條:進入迷宮後,可以任選一條道路往前走;如果遇到走不通的死胡同,就馬上返回,並在該路口做個記號;如果遇到了叉路口,觀察一下是否還有沒有走過的通道,有就任選一條通道往前走,沒有就順著原路返回上一個叉路口,並做個記號。然後就重複第二條和第三條所說的走法,直到找到出口為止。

很顯然,根據這樣的法則,走迷宮不需要思考,只需要記號。而營養物的濃度梯度是細菌和癌細胞最好的「記號」。

「死胡同意味著營養物質會消耗殆盡,其他細胞也就不會再來,而岔路如果最終導向死胡同,也會造成細胞的往返,最終比順暢的路消耗更多的營養。」朱寶利解釋。

從創新性而言,整個研究發明了能夠觀測和計算整個過程的方法,利用自生梯度的計算和數學模型來預測迷宮中細胞的尋路能力,並用迷宮中的實際細胞來測試結果。

走出迷宮意義何在? 為了解癌細胞轉移等問題提供了新窗口

在發育和轉移過程中,細胞遷移通常由趨化性引導,即細胞會根據某些化學物質的濃度梯度,從低濃度向高濃度區域遷移。但人們往往關注環境中的趨化作用,事實上很多時候環境梯度不能引導細胞越過複雜的環境遷移到很遠的地方。

而這項研究證實,自生梯度可以為細菌和細胞在長而曲折的路徑上導航,並在活路和死胡同之間做出準確的選擇,這使得細胞能夠有效地解決複雜的迷宮問題。

研究者們還用數學的方式做了精確描述,找到了細胞尋找活路的準確性與引誘劑擴散率、細胞速度、路徑複雜度的關係,並能預測其成功率。

這項結果對於生物醫學有著十分重要的價值,比如它為了解哺乳動物胚胎發育的早期過程,以及癌細胞的轉移提供了新的研究窗口。

或許你還在為細菌和癌細胞會走迷宮的技能感到驚奇。但從進化的角度來看,無論是微生物還是癌細胞,它們已經在地球上生存許久,年輕的人類現在可能僅僅只是在這些古老生物創造的「迷宮」門口徘徊。

相關連結

發現「癌細胞與原始細胞很像」的證據

一直以來,癌症細胞一直是人類棘手的對頭,也是醫學研究最多的對象。

過去的一些研究給出了「癌細胞與原始細胞很像」的一些證據。比如,病毒、有害菌、有害化學物侵入之後,「潛入」細胞生命活動打擊細胞,而原始細胞會用休眠應對危害,當這些危害自然衰退後,再啟動生命活動。這種「臥薪嘗膽、伺機再戰」的特性也被發現在一些癌症細胞中存在。

值得一提的是,這個研究給「癌細胞與原始細胞很像」找到了更確鑿的證據。該研究證實,癌細胞與原始細胞都能遠距離移動,並且移動原理也一樣。

此外,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教授於君團隊近期在胃癌組織中發現了細菌,並且觀測到了壞細菌的增多。

「國外科學家最近也在癌症組織中發現了細菌,但現在說不清楚細菌是怎麼來的,是細菌引起的癌症還是免疫系統出現漏洞後,它們乘虛而入的。」朱寶利說,也可能是其他的原因。

相關焦點

  • 走出迷宮的細胞!
    無論是在正常的細胞發育期間還是疾病的轉移期間,白細胞、皮膚細胞、癌細胞、亦或是像細菌這樣的單細胞生物,都需要穿過複雜的環境,進行遠距離的遷徙。於微小的細胞而言,由各種組織、化學物質、毛細血管組成的人體就宛如一個組無比巨大的迷宮。然而,數以億計的細胞卻能在這個「喧鬧」的迷宮中穿行,並在大多情況下都能設法抵達想要前往的目的地。
  • 迷宮機器人領「來自星星的孩子」走出「迷宮」
    寧企研發自閉症治療產品迷宮機器人將亮相創新周領「來自星星的孩子」走出「迷宮」南報網訊 (通訊員  侯佳  融媒體記者  張希)  迷宮機器人可以治療自閉症?這聽起來有些天方夜譚的事情,或許不再是空想。壘途負責人李華京說:「我們希望通過走出迷宮來開發訓練自閉症兒童的大腦,引導『來自星星的孩子』走出他們的『迷宮』。」記者了解到,迷宮機器人治療自閉症兒童的靈感來源於李華京觀看世界迷宮機器人大賽的經歷。大賽上,每一臺參賽機器人都要面對隨機分發給它們的同款迷宮,比拼走出迷宮的時間長短與路線優差。
  • 研究揭示細胞是走迷宮高手
    眾所周知,當身體受傷時,免疫系統會迅速「派遣」白細胞來消滅任何可能通過傷口進入體內的細菌。那麼,白細胞是通過什麼方式找到傷口的呢?原來,細胞擅長「走迷宮」,而且還是個「高手」。早期研究表明,細胞具有一定的趨化性,能通過某種化學物質向著濃度高的地方移動。
  • 《移動迷宮2》評測:迷宮沒了怎麼移動?
    △請記住這幾個小朋友的臉,我知道這很困難……重點記左一左二和右三△就是他們摸著良心說,小編打心眼裡很喜歡第一部,雖然扔在好萊塢商業片裡就是一路人甲,但是在質量和價值觀都挺參差不齊的青少年電影裡,《移動迷宮》真的比其他,比如《分歧者》、《骸骨之城》之流,好太多了——事實教育我們不能小看路人甲
  • 走出迷宮,走進明陣.
    不得不承認,Robynn & Kendy近期的歌曲背後的意義越來越重,著重以「人生」和「探索」為主題,滿滿的正能量去鼓勵各位聽眾。怨天也沒作用 一切沒作用 我心緒被煽弄 心緒像錯亂迷宮 謎中在你面前一團糟的生活讓你喘不過氣是嗎?覺得自己猶如活在迷宮裡,怎麼也找不到出口去突破這樣的生活是嗎?有沒有想過,我們在「挑戰」的,是一個有出口的明陣,而不是困在其中的迷宮。正在面對的無力感,只是自己不懂得靜下心緒去處理罷了。
  • 人類大腦中也有細菌群落?科學家這一發現駭人聽聞
    長久以來,這個最神秘的器官帶給我們很多與眾不同的問題,尤其是隨著外科手術的進步,人們有望解開關於大腦的更多謎團。在此之前,人們認為大腦是整個身體中最乾淨的部位,因為稍有細菌出現,就可能意味著疾病的存在,腦部疾病的風險遠遠大於其他器官。
  • 擁有720種性別的生物,沒大腦卻會學習,沒四肢卻行動自如!
    曾經在法國巴黎卻展出了一個非常神秘的生物,它的性別竟然高達720多種,雖然它沒有大腦,卻擁有非常強的學習能力,沒有四肢卻可以行動自如,完全顛覆了此前我們對於生物的認知。 身體會出現一個分支,停留在食物附近,將這些食物迅速的消化分解,而其他分裂出去的網狀結構分支,會繼續的擴張身軀,這一生物的整個形狀和脈絡就像是人類的血管一樣,可以迅速的將養分輸送到身體的各個角落。
  • 強大到沒朋友!!「迷宮行者」第一人鮑橒坐鎮腦力「名人堂」!
    今天強哥就要和你們說說一位強大到沒朋友的名人堂選手「迷宮行者」鮑橒! 讓我們一起回顧他的精彩瞬間!他參加《最強大腦》挑戰的項目蜂巢迷宮也和盲棋有些關係,因為這兩個挑戰都是對記憶力和空間方位感的挑戰!!       為了增加難度,狠心的節目組製造了「史上最強道具」!!33名工作人員、100個小時不間斷的搭建、佔地932平方米的迷宮場地、127個等邊三角形圖案、420扇完全相同的木門、420把不鏽鋼鎖頭、840個把手!
  • 癌症病人突然發燒,是癌細胞擴散了嗎?和普通發燒,有什麼不同?
    患上癌症是一件很不幸的事情,因此一些很小的事情都會觸動到癌症患者的內心,就像是一場發燒,在普通人眼裡也許根本不當回事,但卻會讓他們變得慌張失措,認為是不是癌細胞擴散了。其實不一定就是癌細胞擴散了,引發發熱的原因有很多,大家應該做一個詳細的了解,避免自己嚇自己。
  • 多帶孩子玩迷宮智力遊戲,4大好處你可能從沒想過
    其實,孩子走迷宮的表現好壞,除了跟智力有關外,還跟平時多玩還是少玩有關。因為孩子玩迷宮遊戲,會給孩子帶來4個好處,並且越早玩越受益。能提高孩子的空間能力美國國家精神衛生研究所的大腦研究專家傑伊.吉德和同事長期跟蹤400名兒童,發現嬰幼兒期孩子的大腦會生長出大量的神經元,其中包括空間定位方面的神經元,如果不常使用便會消失。走迷宮遊戲是培養孩子空間能力的一種非常好的方式。當孩子進行走迷宮遊戲時,研究者發現孩子大腦裡記錄空間關係的頂葉區變得活躍。
  • 蜂巢迷宮險「流產」 節目組抗壓保「腦力之王」
    僅是規則就讓觀眾聽得崩潰,選手被空頭入迷宮中心,盲走首先找出一條路線,其間尋找四塊預設掛牌,走出後原路返回尋得另一條路徑,期間必須找全四塊標牌,順利走出迷宮後還要繪出路線圖,標註位置等等····  挑戰中繁瑣的要求已讓觀眾眩暈,挑戰過程更讓大家高呼:「確定這是人玩的麼?我的腦袋好燙!」「本來就發燒,看之前37度5,看完蜂巢迷宮體溫直飆39!」「腦子保險已燒,求換!」
  • ...症狀輕微,主要是頭暈和噁心,幻覺,應該是細菌生物鹼幹擾了大腦...
    那個女人聲稱她看見了精靈,雲朵和花。據門診醫生說,這名婦女進食後有中毒症狀。但是,症狀輕微,主要是頭暈和噁心,幻覺,應該是細菌生物鹼幹擾了大腦中的神經遞質。那個女人聲稱她看見了精靈,雲朵和花。據門診醫生說,這名婦女進食後有中毒症狀。但是,症狀輕微,主要是頭暈和噁心,幻覺,應該是細菌生物鹼幹擾了大腦中的神經遞質。醫生指出,您可以吃普通的野生蘑菇,但不要吃那些看起來很奇怪的蘑菇。另外,在食用野生蘑菇時,必須將其煮熟,且不要太雜,不要與其他東西一起食用,進食時請勿喝酒。如果出現中毒症狀,應立即吐出野菌,並去醫院治療。
  • 諸葛亮的「八陣圖」和迷宮有什麼區別?看完就知道了!
    以現代人的眼光看, 「八陣圖」不過是一種結構布局錯綜複雜的建築物,也就是今天人們所說的「迷宮」。迷宮是一種讓人們在繁雜曲折的圖形或建築中猜準方向,以最終走出迷宮的智力遊戲。古希臘、古埃及也有迷宮。在古埃及第十二王朝法老時,曾在美裡多沃湖建造了半藏在地下的大型迷宮,設有三千多個房間,規模龐大。在古希臘神話中也有「米諾斯」迷宮的故事。
  • Nature封面研究:科學家們摸清了人類癌細胞的轉移路線
    我們都知道,絕大多數癌症患者的死亡都是由於體內的癌細胞轉移,即腫瘤從一個器官擴散到了其他組織中繼續增殖生長,並形成同樣性質的腫瘤。由於人體的複雜性,提前預測一個癌細胞是否會轉移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而且一旦發生轉移,多個位置的惡性腫瘤會對癌症治療產生抵抗力,使治療難上加難。
  • 《自然》封面研究:科學家摸清人類癌細胞的轉移路線
    近日,發表在《Nature》封面上的一項研究中,來自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布羅德研究所和哈佛大學的研究團隊為這一難題帶來了光明。他們發現,一種癌症是否會擴散、擴散的程度以及擴散到哪個器官取決於許多遺傳和臨床因素。
  • 正常細胞和癌細胞的10大區別!一文說清楚
    其中一些蛋白質是生長因子,告訴細胞「該長大了」、「多生娃了」——也就是生長和分裂;有的蛋白質是抑制因子,告訴它們「打住」,也就是抑制細胞的生長和分裂。 總之,癌症是一種複雜的疾病,通常是多種異常組合的結果,不是單個突變或蛋白質異常(題外話。 所以一般認為,從癌症的發生到最終臨床上表現出癌症,通常需要數十年的時間,不斷地接觸致癌物)。 所以正常細胞和癌細胞究竟有什麼不同?
  • 科學家成功繪製出人類癌細胞系的轉移圖譜!
    2020年12月11日 訊 /生物谷BIOON/ --近日,一篇發表在國際雜誌Nature上題為「A metastasis map of human cancer cell lines」的研究報告中,來自美國Broad研究所等機構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成功繪製出了人類癌細胞系的轉移圖譜,相關研究結果或有望幫助闡明癌症的轉移機制並開發出有效預防癌症轉移及癌症治療的新型療法
  • 明明人死後癌細胞也會死亡,癌細胞為什麼要殺死人?
    癌細胞其實也是一種細胞,和病毒以及細菌不同的是,癌細胞無法傳染給別人,所以當癌症患者死亡時,癌細胞自身也會死亡。既然如此,那癌細胞為什麼還要「殺人」呢? 癌細胞 在動畫片《工作細胞》中,詳細講了癌細胞的特點,它們之所以產生,是因為人體細胞在不斷的複製、分裂,而在複製、分裂的過程中,難免會有一些細胞會自我複製錯誤,導致原本應該形成正常細胞的它們「癌變」了。
  • 《最強大腦》鮑橒:世界盲棋第一人的最強記憶
    作為一檔大型腦力偶像競技真人秀,選手們在經過報名、海選、淘汰等重重關卡的考驗後,最新一季《最強大腦之燃燒吧大腦》攜100位來自全國各地的腦力精英們再次強勢回歸。被稱為「世界圍棋盲棋第一人」的鮑橒聯合高學歷女神郭採潔雙雙坐鎮雲之隊,直衝本季腦王桂冠而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