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娛樂訊 《最強大腦》第二期播出後,觀眾驚呼過去看每次都驚呆了,而這次簡直:「看瘋了!」節目燒腦指數再升級,「規則都看不懂!」成為「觀後最強音」。「超變態」道具加「超複雜」規則迎來」「超人類」選手!「人類已經無法阻止《最強大腦》的步伐了。」舒淇表示項目太難被傷害,觀眾更是大喊「智商被碾壓!」「看完節目聞到一股焦香,想來是腦子燒糊了。」2015,最難挑戰引爆「燒腦體」!蜂巢迷宮作為本季首個大型戶外道具亮相,領銜「燒腦」!巨型迷宮魔力驚翻眾人,作為世紀難題,挑戰被視為一項不可能完成的任務,而鮑橒挑戰成功,獲得150分滿分晉級,Dr魏發微博稱心服口服!而近日節目組曝出,由於挑戰難度巨大,呈現可看性也不容易平衡,這項「震驚眾生」的挑戰曾引發內部激烈爭論,項目險些流產!
蜂巢迷宮逼瘋觀眾
網友被逼出花式「燒腦體」
127個密集的蜂巢,無數條凌亂的路線,號稱「世紀難題」的蜂巢迷宮挑戰讓觀眾炸開了鍋:「瘋了!」、「如果是我,我只能坐在迷宮裡哭!」「有一種十幾年前打仙劍走迷宮,還沒有攻略的感覺!」僅是規則就讓觀眾聽得崩潰,選手被空頭入迷宮中心,盲走首先找出一條路線,其間尋找四塊預設掛牌,走出後原路返回尋得另一條路徑,期間必須找全四塊標牌,順利走出迷宮後還要繪出路線圖,標註位置等等····
挑戰中繁瑣的要求已讓觀眾眩暈,挑戰過程更讓大家高呼:「確定這是人玩的麼?我的腦袋好燙!」「本來就發燒,看之前37度5,看完蜂巢迷宮體溫直飆39!」「腦子保險已燒,求換!」「看得腦子要燒起來,結果電腦真燒了!果然燒腦!」更有人大喊:「跟選手比我的腦子就是個擺設!白面饅頭,沒有褶!」「沒褶+1,我的是年糕」「我的是糰子!」大家表示跟選手對比累覺不愛,只是看,自己的CPU已即將過熱停機!
作為電視節目史上首次出現的迷宮挑戰,節目組可謂是創造了一個世紀難題。這個睜著眼睛都幾乎不可能走出的巨型迷宮,選手蒙眼挑戰更像一項不可能完成的任務。而「迷宮行者」鮑橒卻展現出了驚人的空間記憶力和方向感,完美完成挑戰,收穫15*10的滿分,成為第二季《最強大腦》中第一個直接晉級中國戰隊的挑戰者。
難挑戰!難呈現!
「最牛迷宮」引節目組「內戰」險流產
節目播出後引發了巨大的反響,讓人瘋狂的最強道具和史上最強選手都引發了大家激烈的討論,有觀眾力挺,鮑橒擔得起「世界上最聰明的人」!觀眾們興奮不已。直到此時,有知情人透露,差一點,「蜂巢迷宮」就會流產!原來,在播出前內部討論會上,編導們提前看完了粗剪好的片段,有些沒有親身參與過「蜂巢」項目的編導直言:「道具很炫酷,但有些看不懂!而且保留太多挑戰原貌即便有助理解和感受,儘管選手非常牛,觀眾也容易覺得過程枯燥,不一定買帳!」
雖然當時整個挑戰已經製作完成,但不僅迷宮複雜,還涉及到了數學、生物等相關科學領域,「如果普通觀眾看都看不懂,那我們的播出還有意義嗎?!」節目組連夜展開討論會,考慮觀眾的觀看體驗,傾向通俗性趣味性,還是秉承科學真人秀的內核精神,向大家展示真正的最強大腦?兩難的境地引起了節目組內部激烈的討論。「蜂巢迷宮」面臨「流產」窘境!
科學類節目費力不討好?
呈現真正「最強大腦」是給觀眾的承諾
科學類真人秀科學性與趣味娛樂的平衡一直是對節目組的巨大考驗,製片人感慨道:「節目中看到的所有超人呈現出來的非人能力,經過剪輯、渲染、特效包裝、音樂配合,都精彩得如好萊塢大片一般扣人心弦、高潮迭起,而事實是:兩個項目之間切換道具,可能需要30分鐘,選手現場記憶可能需要1個小時或者更長時間,一些稍顯單調的項目,當它原生態的展現在現場的時候,如同素顏的女人,令人坐立不安,而一些需要動動腦子、不是那麼淺顯易懂的項目,別說觀眾,連評委都覺得『好無聊』。屌絲、看熱鬧、刺激、女神、大胸、逆襲、吵架、八卦,這些才是電視節目的關鍵詞,而一檔希望有點理想、智商、深度、思考的節目,通過並不討好的挑戰項目,想把大眾的口味和自己的追求粘合在一起,就好像揮舞著長矛的堂吉柯德,要麼成為英雄,要麼成為笑話。」
蜂巢迷宮呈現難度之大讓節目組承受了巨大的壓力,經過徹夜討論,節目組達成共識,保留這項當之無愧的最強挑!「作為電視人,我們當然知道什麼更抓觀眾的眼球,什麼更符合電視語言的呈現,但是,「最強大腦」的「最強」體現在哪裡呢?為了呈現人類大腦更多元化的能力,導演組願意做一些冒險的嘗試,去做一些費力不討好的挑戰項目」製片人如是說。「要把真正的『最強大腦』呈現給觀眾,這是我們的承諾!做節目不可能只有情緒,也要有情懷吧。既然做科學真人秀節目,就要對得起它的深度,而我們要做的不是因為難啃而捨棄精華,是拼盡全力呈現給觀眾你給,儘可能的深入淺出!」
反覆剪輯力求深入淺出
節目組任性:不讓觀眾錯過「腦力為王」
做出了保留的決定,製作團隊攬過來一個大難題,回爐打造如何做到「深入淺出」節目?經過一次又一次的修改、討論,節目組笑言:「每晚都在迷宮裡走很多圈,再多幾個通宵估計能睜著眼去走走試試了!」直到播出前,節目組還在做著最後的修改和調整。
對於觀眾的反響,播出前節目組並沒有把握,坦言:「擔心肯定難免,畢竟大家會抱著娛樂的態度看電視,觀眾覺得看不懂,不喜歡了怎麼辦?做節目都希望收視率好對我們的節目做出肯定,這種情況下『燒腦』無論如何都是冒險的。但既然選擇做《最強大腦》,我們還是要有自己的堅持,不讓觀眾錯過真正的『腦力之王』!」
製片人也在長微博中寫到:「這一次,能不能讓我們任性一回,看看有多少同好者願意和我們走進這個瘋狂迷宮!這一次,能不能讓我們驕傲一回,看看要過多少年這個項目才會被同行超越!這一次,能不能讓我們冒險一回,看看在收視率的博弈戰中腦力有幾成勝算!」
Dr魏轉載了這篇微博,表示:「娛樂和科學結合總是很難,我希望欄目組可以把收視率放一邊,和我一道,相信觀眾,相信中國觀眾不僅僅喜歡感官刺激的節目,也喜歡燒腦的大製作!」不僅用10分的難度分表達對選手的認可,Dr魏對蜂巢迷宮選手贊口不絕,對於大家能一起見證這位「最強大腦」深感欣慰,他在微博中說道:對鮑橒的能力心服口服。向設計該項目的科學家團隊致敬,向最強大腦欄目組致敬,向反複製作節目素材以保證在幾十分鐘內把蜂巢迷宮的故事講的生動的後期團隊致敬,向頂著收視率壓力力保該項目能播出的堅持理想的電視人致敬。看到這個項目能精彩地播出,內心充滿驕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