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特約撰稿 金見歡
姜凡與某帶貨網紅有一腿的事情在新微博上熱搜後,迅速撤下來,並且姜凡當時的妻子花花董花花的微博也能被迅速刪掉,此事讓大家知道了阿里能量之大,此後大家才注意到,阿里是新浪微博第二大股東。
而阿里旗下並不只有淘寶,也不是只有螞金服。馬雲或阿里旗下的公司估計除了他們自己,別人誰也數不過來。餓了麼、浙商銀行、神州專車,易果生鮮,都有阿里或馬雲的身影,而前幾年馬雲或阿里收購恒生電子、阿里影業等上市公司。
從地圖公司到醫療公司,從軟體公司到電影公司,近幾年瘋狂地收購上市公司,甚至已經將手伸到買菜領域,手越來越長,而在阿里攻城掠地之下,老百姓可做的生意卻越來越少。阿里巴巴和馬雲表現得像個胃口極好的大肚漢。
窮人買麵包,富人買奢侈品,而頂級富豪如馬雲喜歡買公司。以後的公司可以分馬雲的公司或非馬雲的公司。
艾媒諮詢董事長張毅此前告訴虎賁財經:「阿里收購公司無非是出於三種考慮,一個是獲取用戶,一種是消滅競爭對手,三是贏利。但具體公司股價如何還要看業績以及在馬雲棋局的安排。」
阿里「菜框」
實現絕對財務自由的人,買上市公司不問價。馬雲和阿里巴巴在購買上市公司時的豪氣,已經無法用財大氣粗形容,富可敵國的實力,被他看中的企業均被其收入囊中。
阿里在各個領域都有投資,布下的是一個龐大的商業帝國。
2020年2月11日,阿里巴巴以及關聯投資方向居然之家投資54.53億元,持有其15%的股份。阿里又涉足家裝領域。
2020年2月,阿里巴巴集團、文投控股與萬達集團在北京籤訂戰略投資協議,兩家公司以每股51.96元的價格收購萬達集團所持的萬達電影12.77%的股份。結合阿里旗下有阿里影業,淘票票等,阿里準備在電影領域繼續做大。
2015年,虎賁君供職某報社時,主編曾讓虎賁群梳理一下阿里家的公司,當時僅梳理了一下2014和2015兩年,就嚇了一跳,真是頂級有錢人買公司,阿里或馬雲收購了香港上市公司文化中國、中信21世紀、石基信息、華數傳媒和瑞東集團。
2014年3月,香港上市公司文化中國(01060.HK)宣布,阿里巴巴將斥資62.4億港元,入股60%,這意味著阿里對文化中國的估值為104億港元。就在阿里宣布入股前一天,文化中國的市值僅為53.4億港元,阿里對文化中國的估值幾乎是這家公司市值的2倍。
文化中國是一家影視劇製作公司,曾投資2013年國產片票房冠軍《西遊·降魔篇》,被收購後,文化中國改名為阿里影業。
2014年1月23日,阿里巴巴聯手雲鋒基金認購中信21世紀(00241.HK)54.3%的股份,其中阿里巴巴集團持股38.1%,雲鋒基金持股16.2%,中信21世紀更名為阿里健康。
2014年10月,石基信息(002153.HK)發布公告顯示,公司擬向淘寶非公開發行股票數量5455.06 萬股,佔本次發行後公司股份總數的15%,擬募集資金總額為28.10 億元。石基信息是國內主要的酒店運營系統的技術服務提供商,淘寶旅行可以利用石基信息的系統獲取客戶。
除了阿里巴巴,馬雲個人也有大動作。
2014年4月,馬雲旗下的浙江融信擬以現金方式受讓恒生集團100%的股份,合計交易總金額約為32.99億元人民幣。本次交易完成後,浙江融信將通過恒生集團持有恒生電子(600570.SH)20.62%的股份,成為第一大股東。在金融軟體和網絡服務行業,恒生電子處於寡頭壟斷地位。馬雲持有浙江融信99.1365%的股權。
恒生和石基有共同特點是壟斷式的接口端點,這是核心競爭力,有著極高的客戶黏度和可替代成本。
這幾年阿里更是瘋狂併購,收購的公司如果羅列下去,將是更大的數字,總之,阿里已經形成一個龐大的商業帝國,觸角已經伸到各個領域。
知名電商分析師魯振旺告訴當時在某報當記者的虎賁君:「阿里電商已經遭遇天花板,增長緩慢,同時上市後融來巨額資金,這些資金也需要投資出口,馬雲投資的事業多是與電商有關的旅遊、網上醫療和娛樂等。涉及事項比較雜,將來如何整合,形成合力是問題的關鍵。」
以數據為核心到全方位收購
2016年以來,阿里巴巴一共投資了170餘家公司,阿里針對阿里收購的目的不外乎減少競爭對手,補足自己的短板,或者是為了人才收購,或者是布局未來的增長點。
2015年獨立IT評論人洪波接受採訪時表示:「阿里收購上有一個主線,就是以大數據(Digital Technology)為主線,進行收購,證券、影視、醫藥消費都和數據有關,數據是阿里巴巴集團的優勢。通過數據來掌握客戶及其消費偏好,從而穩住並擴大市場。」
而這幾年,馬雲已經開始線上線下結合。
馬雲說在接受媒體採訪時稱阿里巴巴未來的重大戰略是健康和快樂。收購中信21世紀為阿里巴巴在醫療領域打開了一個窗口。中信21世紀旗下的95095平臺第一個拿到第三方網上藥品銷售資格證的試點牌照,網上售藥被業界認為是將來的一個投資熱點。
而其培育近十年的「藥品監管碼」更被認為是該筆價值10億的收購中最重要的資產。阿里巴巴在上市前遞交的招股說明書中表示,中國政府因為擔心疫苗被汙染,曾要求中信21世紀追尋一個疫苗的批號。招股說明書稱,該公司的技術能夠在一天內找到20萬劑尚未使用的疫苗,這一信息曾讓醫療界頗為震驚。
隨著原來的主業遭遇天花板問題,阿里巴巴近期準備發力移動網際網路,張毅認為移動網際網路的競爭十分激烈,阿里巴巴以後要想發力移動網際網路,必須在獲取移動用戶,在某些業務版塊形成壟斷,像收購高德、恒生電子和石基信息等都是出於這方面的考慮。
有分析稱馬雲收購這些公司純是為了獲得客戶資源,並形成壟斷。至於具體公司能否帶來利潤並不是太重要,但受馬雲效應影響,阿里巴巴或馬雲旗下基金收購的公司,股價在短時間內翻番,在沒有業績支撐的情況下,股價狂漲顯示出投資者的非理性,也顯示出這些公司股價已經存在一定泡沫。
多位業內人士曾表示,阿里收購的許多企業都是對標或與騰訊競爭,阿里巴巴集團的主要市場已開始飽和,而且還因為需要在電子商務、雲計算、支付、娛樂和實體零售產業抵禦騰訊。如果真是如此,這意味著阿里追在騰訊後面跑,永遠是輸的角色,阿里應該想清楚自己要做什麼,公司發展有什麼邏輯。不過這些話要是說給馬雲,估計他會笑,可能他會認為在全世界估計沒有人是馬雲經營的對手。
阿里系公司的命運
馬雲去年10月24日炮轟金融監管沒有創新。導致阿里系全面受質疑。那麼回過頭來看看阿里系收購的公司情形如何?
公眾號「銀行人事」曾發文稱:都說被阿里收購的公司發展都不太好,基本都會掉隊。實際情況確實如此,此前花重金收購的優酷從行業老大,掉到了行業第三,被騰訊視頻和愛奇藝超越。
另一巨頭餓了麼是阿里花費了近600億收購而來,本來是一家非常有競爭力的公司。然而,收購2年多來,餓了麼市場份額卻大幅下降,縮水近30%。目前傳言美團佔據外賣2/3的市場。
洪波認為阿里可能在收購上也沒有太清晰的計劃,只不過是現在企業上市後,手裡有大筆現金,再根據企業認為有前景的上市公司就進行收購。可能也只是先收購下相應的企業,佔好優置,省得被競爭對手佔去了先機。最後哪個能成功,哪個不能成功,阿里心裡未必有底。」
億聚張盟主做的阿里收購後企業經營形勢圖,版主歸原作者所有
億聚張盟主在悟空問答上指出阿里的收購有幾個方面的特點:
1、收購不僅僅局限於電商領域,收購的範圍非常廣泛。這個理解微是阿里的布局,因為阿里巴巴雖然重點是電商相關業務,但是他絕不僅滿足於此,馬雲要打造的阿里巴巴是一個生態系統,是基於全球的巨大的體系。所以,在健康領域,大數據,雲計算,本地生活,金融支付,物流體系,影視娛樂……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有投資。所有這麼多的領域,阿里巴巴不可能每一個都自己去做,所以收購是最直接有效的方法。
2、收購的公司大多數沒有好的結局,但是阿里巴巴自己越來越好。阿里的收購是比較強勢的,收穫之後不會讓你和原來一樣獨立運營,大部分都是要求按照阿里的意願去改造,有些設置直接併入阿里的某個版塊,成本其巨大體系中的一個棋子。這個和騰訊的收購有點不同,騰訊更多的是財務成為大股東,但是給予足夠的自主權,這從投資京東、美團等等可以看出,它是希望用代理人去對抗阿里。從這個也可以看出,收購有可能是整合資源,收攏團隊,而不是目前這個公司的現有業務。
3、競爭的意味明顯。有很多的收購對象,你可以找到對應的騰訊的收購。這麼說,比如騰訊投資了一個領域的創業公司,阿里也會選擇該領域的另外一個領頭公司,這就是針鋒相對的競爭。(阿里瘋狂收購的背後到底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