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大家骨子裡都愛「假新聞」?

2021-01-13 科技行者

作者:高飛 奇客故事(ID:cybergushi)

小時候每當逢年過節,家裡都會準備一些糖果,後來發現吃甜食的習慣是全球人類共有的習慣,比如西餐菜單經常有一頁甜品欄。然而很多現代疾病,其實都與吃多了糖有關,不過這種飲食習慣就是讓人很難放棄。

進化心理學對此作出了解釋,我們愛吃甜食,是原始人時期食物匱乏造成的。原始人的生活,和野獸類似,吃飯經常飢一頓飽一頓,而甜的東西能夠短時間為身體提供高熱量,也就一時餓不死了。

自然規律演化,喜歡吃甜食的人,更容易生存,也就留下了更多的後代,所以原則上,我們多數人也許是愛吃糖的原始人後代。

「甜食基因」在洪荒時代救了人類的命,可在現代社會卻害了很多人的命。因為工業生產下的甜食供應實在太豐富了,而人類骨子裡對甜食的喜好又是沒有節制的,暴飲暴食之下難免得病。

「甜食理論」就此埋個伏筆,讓我們回到「假新聞」的本文主題。

人類歷史上,可能從沒有像現在被如此多的假新聞圍繞著。親友的微信群裡,社交平臺的信息流裡,充斥著各種離譜的消息。而昨天,假新聞甚至出大事了,一些死忠川粉聽了川普的話,以勤王之勢佔領了美國國會。

當網際網路發明之際,很多「天真派」認為,網際網路的發明,能讓科學真理傳遍世界每一個角落,而其實多數時候效果恰恰相反。

為什麼假新聞流傳速度這麼快,甚至說,為什麼人類骨子裡喜歡假新聞?仔細想想,「甜食理論」可以對此作出解釋。

正如原始人在人類社會生活早期熱量不足的情況一樣,原始人其實還面臨另一個難題——信息不足。越高級的動物,越依賴信息作決策,比如獵物的信息,天氣的信息,異族入侵的信息。哪怕是最簡單的昆蟲,也有感受空氣溼度、溫度、信息變化的能力。由此可見,誰的基因,對信息渴求最激烈,誰就更可能活下去。

有個例子,可以充分說明人類對信息的熱愛。比如電梯裡,哪怕是最無聊的,或者最聒噪的電梯廣告,都有人盯著看,原因是人類骨子裡無法忍受得不到信息和與世隔絕的狀態,所以哪怕是廣告,也能讓大腦享受獲得信息的快樂。

這種「信息渴望基因」到了現代社會,就面臨著與「甜食基因」類似的問題。現代社會的信息數量,像糖果一樣,是供大於求的,這對大腦來說,信息是完全過載的。在這種情況下,大腦如何篩選信息?一個最簡單的方法就是偷懶,只接受最聳人聽聞的信息(因為在原始人狀態下,越駭人的信息,就越是和生存息息相關的信息)。說到這,我們為什麼更容易對假新聞上癮,自然也就不言而喻了。因為絕大多數情況下,假新聞,遠遠比真新聞娛樂性更強,內容更刺激,更能喚起大腦的閱讀衝動。在早些年間,火車站經常賣一種小報,頭版新聞永遠是標題黨「劉德華結婚了,成龍出車禍了」,買得人最多。

而從傳播的角度,作為信息傳播的人類個體,也容易產生傳播假新聞的衝動。因為傳播假新聞,能夠獲得周圍人群的關注度,按照原始人的說法,你更容易成為被一群猴子包圍在中間的那個更知名的猴子。試想一下,如果在猿猴時代,其中一隻猴子,一會說「要下暴雨,快收衣服了」,一會說「老虎要來了,我已經聞到味道了」,這隻猴得多受寵愛。換言之,如果另外一隻猴子經常說,「其實我們也會掉毛的」,「原來石頭是不能吃的」,輸出沒有任何刺激性的信息,恐怕會被當作傻子。

所以總結下來,在現代社會,假新聞對個體大腦來說,更好吃,假新聞對傳播者來說,更容易引起族群矚目。這也是為什麼,真假新聞兩條信息,同時在傳播網絡上傳播,假新聞一定比真新聞跑的更快;而闢謠新聞,一般只有謠言新聞訪問量的1/10甚至1/100。

如同,有毅力能夠拒絕自身甜食基因誘惑,合理飲食的現代人更容易獲得健康一樣,信息的合理飲食與我們的生存發展有重大關係。這裡有兩種人值得一提:

第一種人,有甄別力、對抗信息基因誘惑的現代人,他們無疑更容易獲得真實情報,從而作出更正確的決策;

第二種人,知道如何創造「甜食」信息,蠱惑原始人大眾的大腦,讓烏合之眾為其服務。對號入座一下,川普是哪種人,就很清楚了。

從這個角度看,受眾最廣泛的宗教,其聖典往往都會寫成故事,最不濟也會寫成語錄對話,你猜是為什麼?

相關焦點

  • 假新聞和愛看假新聞的人
    最有趣的是明明知道是一條假消息,朋友圈卻仍然傳得熱火朝天。這樣的內容,正是配合著讀者的期待醞釀而生的,擊中了人們的道德感和同情心。而在孟案真正開庭之前,有點思想和知識的人就應該知道釋放是不可能的假消息,但是基於大部分礙國主義者的心理,當然大家期待的是美帝國主義的走狗加拿大小弟被中國震懾住了,嚇得褲子尿了,所以釋放是必然的。
  • 連骨子裡都流淌著新聞血液——吳小莉
    連骨子裡都流淌著「新聞血液」的小莉,看出來她對「自由」的渴望嗎?一杯杯濃鬱的咖啡和茶,就著書香,是小莉每日必備的「充電」時光。從14天的#靜定#,不難看出和兩會有20多年連接的小莉,不再是那個初涉職場的小姑娘,如今的沉澱和穩重大概就是時間帶給她最好的寶藏。
  • 假到離譜的新聞 為什麼總是有人信?細思極恐
    抓人眼球的假新聞利用人類的分享本能得以迅速傳播,認知偏誤讓讀者選擇相信的是立場而不是事實,甚至有時候,人們堅持的只是「堅持原則」的姿態,而不是「原則」本身。 從以往到現在,「假新聞」問題一直備受關注。從媒體對該問題的廣泛報導,到政府成立專門的調查委員會,都一再顯示了消除假新聞的決心。
  • 《中國時報》:真的假新聞與假的真新聞
    而後包括喪家、臺「警政署」、屏東民代莊瑞雄等多人都出面澄清。這整個所謂「蘇貞昌吊勇警甩筆」的假新聞事件,不到3小時就真相大白了,而且經過蘇貞昌的說明,大家還長了知識,據說在告別式籤名時甩筆是一種習俗,意思是弔唁者希望這樣的憾事不要再發生,完全沒有傲慢、不敬的意思。
  • 臺當局要查「假新聞」,自己卻做了假新聞!
    她並稱,假新聞的定義非常困難,依他們了解,目前德國有網絡新聞的相關管制,但是目前法制無法實際定義,因此如果沒有法律管制工具,這個議題就要更多討論,「假消息、假新聞、錯誤訊息都沒有明確定義」。儘管已經致歉,但該機構不僅算錯數示範假新聞,還曾搞錯新聞的真假,把真新聞當做「假新聞」。
  • 網絡媒體時代如何甄別假新聞
    講座主要介紹三方面內容,回答三個問題:為什麼會有假新聞?我們為什麼會相信假新聞?怎樣防範假新聞? 首先談談這個講座裡談到的「假新聞」的定義。注意它和無心之失的「錯新聞」Misinformation完全不同,是故意製作出來騙人的。我們後面的介紹以這種假新聞為主,但也包括一些識別錯新聞的方法。我們這裡所說的假新聞和川普口中的fake news也完全不是一回事,他指的是主流新聞媒體,不分左中右、不論報導準確與否,凡是對他不利、他不喜歡的就是假新聞。 一、為什麼會有假新聞?
  • 誰是假新聞,幫大家梳理一下美國大選最新事態與報導
    主流媒體報導都嚴重偏向拜登這是不爭的事實。現在我就大家可以看到的媒體報導幫大家梳理一下關於這件事的報導。省去大家搜集信息的時間。大家看到的計票錯誤報導我稍微來歸納一下已知的,即使在中文主流媒體圈也能得到驗證的一些計票錯誤報導事件。各位看官自己去分析。
  • 辨識蔡當局的「假假新聞」
    作者  王欽    「九合一」選舉時,民進黨採取的選戰策略之一就是「假新聞」,選舉結果證明,民眾並沒有相信民進黨的種種說詞。然而,民進黨在選後並沒有從中得到教訓,反而進一步認定,是「假新聞」影響臺灣民眾的判斷,因此,無論是官方還是民進黨附隨團體,仍然通過種種渠道加大「澄清」假新聞的力度,這些所謂的「澄清」可以被稱為「假假新聞」。
  • 鞠婧禕為什麼這麼「假」?_湃客_澎湃新聞-The Paper
    截圖自騰訊視頻這段視頻被觀看超過800萬次,評論多達4萬條,網友表示:「點開之前沒想到會這麼......難以描述」、「 不知道為什麼,看得很生氣」、「她有沒有不假的地方?」。有豆瓣網友表示:「尖叫之夜居然都沒有流量花去,只有倪妮、海清、袁泉、歐陽娜娜、鞠婧禕和程瀟,鞠婧禕都能豔壓了。」近年代表性流量女星是人稱「四楊雙麗」的楊冪、楊紫、楊穎、楊超越、趙麗穎和迪麗熱巴,她們皆未出席去年的這場活動。鞠婧禕在尖叫之夜的紅毯妝容但「人和」仍是關鍵因素。
  • 蔡英文都讓「假新聞」背鍋
    島內對蔡英文這種借「假消息」推卸責任的做法嗤之以鼻,前馬英九辦公室副秘書長羅智強諷刺說,蔡英文只要遇到批評責難,一句「假新聞」,就成了萬用救援神器!據臺灣聯合新聞網報導,羅智強在社交媒體臉書上發文表示,「繼『馬維拉』(指臺灣地區前領導人馬英九)之後,蔡英文發掘出了『假維拉』,成為蔡英文新一代的救援王。只要遇到批評責難,一句『假新聞』,就成了萬用救援神器!
  • 李佳琦買豪宅的假新聞炸出多少窮人?自己無能,還怪別人牛逼
    前兩天爆出一則新聞:李佳琦在上海斥巨資買豪宅,和知名影視明星胡歌、唐嫣住在同一個小區。還有人信誓旦旦地說——李佳琦購買的房子是該小區是王牌戶型,戶型比胡歌的房子還大。但李佳琦小助理在粉絲群內表示——這是假新聞!
  • 香港新任警務處處長:不少年輕人深受假新聞荼毒,絕對歡迎就打擊假新聞假消息立法
    會上,蕭澤頤表示,歷任處長都是抱著剛柔並濟、恩威並施的方法做事,對任何犯法的人都會鍥而不捨繩之於法,並竭盡所能保護守法的人。蕭澤頤認為,「黑暴」是謊言共同體,大家在過去兩年也見到眾多假新聞、假消息被逐步澄清。
  • 川普、韓國瑜告訴你│ 假新聞如何殺人
    假新聞很多種,但最普遍的一類。就是「先鬥臭,再鬥垮」。以目標人物的人格特質為基礎,再帶入有真有假的訊息,製造出一種符合目標人物可能行為的假新聞。然後,每隔一段時間就放出類似的新聞,將目標人物逐步醜化,最終達到毀滅他的目的。並不複雜,但是卻很有效。至少。
  • 「假新聞」上熱搜了!
    昨天剛看到這些畫面的時候,小編還以為是假新聞看這速度↓看這架勢↓看這…額…自己看↓這怎麼就是在搶衣服呢這明明就是……咱也不敢問咱也不敢說啊直到今天上了熱搜而且價格的確比較實惠▽成人款UT 99 元童裝款 79 元帆布包 99 元這大概能解釋為什麼那麼多人一定要搶到一件T恤吧!想必KAWS自己也沒想到在中國能這麼火...
  • The Onion Movie---洋蔥電影:假新聞?惡搞?抑或是諷刺.
    「洋蔥」是美國一家提供諷刺新聞的組織。它以報導諷刺性文章為特色,文章內容涉及國內外以及當地的消息,在它的旗下還有娛樂性的報紙和網站。
  • 「假新聞」讓蔡英文不高興,臺媒的冬天來了?
    【環球時報駐臺北特約記者 崔明軒】「東廠」試圖操弄選舉的行跡敗露之後,蔡英文當局又祭出「霹靂手段」,揚言修「國家安全法」阻絕所謂的「假新聞」。據島內媒體報導,臺「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NCC)已制定針對「假新聞」的具體懲罰措施,甚至連「臺灣和大陸在地圖上塗成一種顏色」都可能算在內。
  • 她真是刻到骨子裡的假
    本來她有新劇在播,正是該做好宣傳提高播放率的時候,但因為她被綁架的片段演的格外假,塞嘴裡的布還疊的整整齊齊,導致大家就嘲了起來。因為演員是要把故事演給大家看,效果好大家才會有代入感。如果該落魄的時候還像個公主一樣,那誰還能入戲?大家看了也只會大呼太假了。
  • 全媒派 | 為了對付假新聞,YouTube這些內容巨頭最近都做了什麼?|...
    雖然平臺的管理越來越嚴格,但Facebook龐大的用戶基數還是為假新聞和謠言傳播提供了土壤。Youtube將事實核查功能擴展至歐洲市場為應對平臺上泛濫的假新聞,Youtube將事實核查功能擴大至歐洲市場。如果搜索新冠疫情相關的新聞,搜索結果頂部將會顯示第三方媒體提供的經過核查的信息和連結。
  • 為什麼牛人骨子裡都是哲學家?
    幾乎所有厲害的人,各個領域的,甚至包括商人,骨子裡都是一個哲學家。哲學(英語:philosophy)是研究普遍的、基本問題的學科,包括存在、知識、價值、理智、心靈、語言等領域。哲學與其他學科不同之處在於哲學有獨特之思考方式,例如批判的方式、通常是系統化的方法,並以理性論證為基礎。
  • 你說的假新聞,和我說的是一回事麼?談談假新聞的定義 | BMC Journal
    如今,假新聞的存在已經是一個眾所周知的現象,幾乎每天都有新聞被指出有假。但我們真的了解假新聞是由什麼構成的麼?近期發表在International Journal for Educational Integrity 的一項新研究發現,對於「假新聞」的定義,各性別、年級、學科背景和年齡背景之間幾乎沒有共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