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高粱》往事:鞏俐用一場戲向莫言證明,張藝謀沒有看走眼

2020-09-24 湯小小


之前,有一位女星在威尼斯電影節的紅毯上獨佔了將近兩分鐘的時間,我正想著是哪個女明星如此有架子,點進新聞一看,原來是鞏俐


鞏俐對於中國電影界的影響無疑是巨大的。讓人不由自主地為她冠上「鞏皇」的稱號。


她是世界影史上第二位主演影片包攬歐洲三大電影節最高獎的演員,大學時期的第一部電影就獲得了第38屆柏林國際電影節金熊獎。



三十歲的時候,以一張亞洲面孔勇闖好萊塢並取得了旁人無法想像的榮譽,她值得每一個國際電影節的紅毯為她清場。


而鞏俐之所以能成功,全靠她那股不服輸的勁兒,並且她把這股不服輸的勁兒都用在了演戲上。


不服輸這三個字說起來簡單,但是古往今來,能做到的人寥寥無幾。但凡配得上這三個字的,無一不是各個行業的佼佼者。


誰都不是天生的王者,但骨子裡流著不服輸的血液,才能有機會戴上皇冠。


1

心比天高,百折不撓


1965年12月31日,鞏俐作為家裡老么出生了,在父母的影響下,她從小就喜歡唱歌跳舞。


小學二年級的時候,她被學校推薦到電視臺唱兒歌,嗓音動人爽朗大方的她成為了當地的小童星。因此,她也更加堅定了自己的藝術夢想。


然而讓全家人意料不到的是,鞏俐兩次高考竟然都落榜了。


父母看不下去,勸她放棄這條路。為了給家裡減輕經濟負擔,鞏俐到山東省出版社下屬單位,當了一名臨時工。


雖然鞏俐聽從了父母的安排,但心裡認為自己天生就是吃演員這碗飯的。於是,她一邊工作一邊開始準備第三次高考。


輕敵,是失敗最大的根源。年輕的鞏俐正是因為仗著自己的天然優勢,沒把考試放在眼裡,才有了這兩次慘痛的教訓。


準備三戰的鞏俐吸取了之前的經驗,自己的專業能力還不夠強,得趕緊想辦法把短板補上。


在朋友的介紹下,鞏俐認識了自己表演上的啟蒙老師——尹大為。


尹大為第一次見鞏俐就覺得,是個豪爽姑娘。雖然心裡滿意,但面子上很嚴肅,他要求鞏俐一舉一動都要按照他的指導來做,差一點兒都不行。



年輕氣盛的小姑娘多少有些不服管教,懶懶散散地站著。尹大為一見她隨意的站姿。就拿細棍抽在了鞏俐的腿上,腿上突如其來的疼痛像是被電擊了一般。


尹大為平靜地說:「想當演員,不光要有貌,還要有相。坐有坐相,站也要有站相!」


鞏俐瞪了尹大為一眼,甩門而去。尹大為頗為可惜,看來明天鞏俐是不會來了。


一個人若是吃不了苦,是成不了大事的。


誰知,隔天八點半。尹大為看見那個小姑娘筆挺地站著,倔強地說:「別人都說我像山口百惠,但我不要像別人,我要所有人說長得像鞏俐!」


自此,二人便結下了師徒情分。


一年以後,在尹大為的嚴厲教導下,鞏俐成功考入了中央戲劇學院。後來張藝謀見到尹大為都感激他為中國培養了一位優秀的演員。


一個人最後的成就有多大,不光要看他未來的路走得有多遠,還要看他的起點有多紮實。


試想,我們現在還有多少人願意為了自己的夢想三戰高考而不棄。她跌倒過,卻不曾倒下;她失敗過,卻不曾迷茫。她朝著自己的目標一往無前,恣意而去!


一個骨子裡不服輸的人,才能在三番四次的挫折中始終堅定自己的目標。很多人因為遭遇挫折一再降低自己的要求,甚至慢慢地放棄了曾經的夢想。


殊不知,有夢想只是成功的第一步,能越過重重坎坷,百折不撓地朝著自己夢想永不退縮的人才是真正的了不起。



2

欲戴皇冠,必承其重


花開兩朵,各表一枝。在鞏俐跟著中戲的老師踏實學習的時候,中國的另一端,有兩個人,決定幹一場大事。


這兩個人,一個叫張藝謀,一個叫莫言


莫言寫出《紅高粱》不久,就被張藝謀看中了。書中那蓬勃昂揚的生命像子彈一樣擊中了張藝謀,他鐵了心一定要拍這部電影。


選演員的時候,張藝謀到了中戲挑人。本來已經有了看中的,幾個老師卻說:「您再等兩天,我們這兒還有一個女孩兒,出去拍戲了,你看看她是不是合適。」


過了幾日,鞏俐從外邊回來。張藝謀一眼看見她就知道,這就是九兒了。雖然鞏俐穿著寬鬆的學生裝,模樣也青澀,但眼裡那股蓬勃的生命力打動了張藝謀。



等張藝謀選好人,莫言興致衝衝地來瞧「九兒」,看見鞏俐學生樣子的打扮,心裡一慌,完了!我的九兒要毀在這小丫頭手裡了。


鞏俐雖然年輕,但也不是看不懂別人對自己的懷疑。這件事不光沒能讓她知難而退,反而更加激發了她的鬥志。


你覺得我不行,那我偏要行給你看!


不久,張藝謀和所有拍攝人員來到了《紅高粱》的拍攝地點——高密。高密給人的印象是蓬勃的,是有生命力的,這裡的人也是。



鞏俐白生生的嬌嫩臉蛋到了這裡仿佛是個異類,她肩不能挑手不能提。跟九兒的形象實在是相去甚遠。既然不像,那就要練到像。



張藝謀給鞏俐制定一系列的訓練計劃,每天劇組的人都能看見那個小丫頭在紅彤彤的田壟裡挑著兩個水桶來回地走。


張藝謀為了達到挑水時的真實感,就連鞏俐在練習的時候也一定要她裝上水。



時間久了,肩膀就磨破了,鞏俐去問張藝謀:「能不能先拿空桶練著?」張藝謀沒回答她,鞏俐也就明白了。


回過頭給自己肩膀上墊了塊毛巾,挑起水桶繼續走著。


等到電影正式開拍的時候,鞏俐已經可以挑著兩個沉甸甸的水桶一邊趕路,一邊和人談笑風生了。



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


我們在電影裡看到的九兒鮮活靈動,儘管她並沒有很多挑水桶的鏡頭,但每次出現,總讓人覺得一點兒不差,就該是這樣!


這次拍戲的經歷教會鞏俐一個道理,全身心的熱愛和付出才能出好作品。年幼的豪言壯語仿佛在此刻已經看見了光明的未來。



鞏俐再也放不下了。儘管九兒不需要時時刻刻肩上挑著水桶,但鞏俐始終沒放下自己「肩頭的水桶」。


她將這份極致的熱愛和付出化為了自己的本能。演《菊豆》的時候她學會了染布,演《藝妓回憶錄》,她又學會了高難度雙手扇子舞,演完《秋菊打官司》,她能跟陝西的老鄉用方言毫無障礙地對話。



或許對鞏俐而言,這已經不是一種敬業的表現。她對自己狠到了忘我,把自己放低到極致,才成就了一個又一個經典的角色。


想要戴上華美的王冠,就一定要有承受得起寶石的脊骨。被挫折彎曲的脊梁總是能憑著一股不服輸的勁兒重新挺起。


總有人貪戀那奢靡的皇冠,想要快速地得到它,但是往往不明不白的成功,才是生活痛苦的開始。


沒有經歷過壓迫的脊梁終究會被沉重的寶石壓制住,最終淪為名利和欲望的奴隸。



3

有失也有得


歲月悠悠,當鞏俐一部接著一部電影出演的時候,和她一同時代的林青霞,張曼玉已經息影了。比她年紀還小的章子怡已經是兩個孩子的媽媽了。


只有鞏俐,還一直活躍在螢屏之上。很難想像,一個國際影后級別的人物,拍戲的頻率竟然不低於現在很多的當紅小花。


鞏俐對於演戲,從未有過認輸的時候。


年輕的時候,沒有因為自己的多次落榜認輸,年長了以後,也沒有因為戲路變窄了認輸,她總是能找到自己合適的角色。


所以,當我在新聞上看到鞏俐要出演《奪冠》當中的郎平教練時,我既感到驚訝,又鬆了一口氣,因為除了她,我想不出其他人能演活這個角色了。



她們的人生有著一些微妙的相似感。都是為著自己心中的熱愛奉獻留在自己的全部,有的時候甚至不得不放棄了一些常人無法割捨的東西。


2014年,郎平的父親病危時,家人沒有第一時間通知她,因為怕影響郎平和女排姑娘們的世錦賽備戰。


1992年,和鞏俐一直無話不談的親姐姐鞏雯因為乳腺癌撒手人間,姐姐離世的第二天,鞏俐還要忍著自己內心的悲痛拍一場成親的戲份。


嗩吶一響,不是大喜就是大悲。


多年以後,鞏俐每次接受採訪回憶起往事,都會說:「是我為家裡做得太少了。」


但如果有機會重來,我想鞏俐只會更加逼迫自己,她既會多花時間去陪伴家人,也不會放棄對演藝生涯的熱愛。


鞏俐那股不服輸的狠勁兒,讓她無法輕易對命運低頭。



人們經常會說,中國現在沒有像鞏俐這樣讓人驚豔的演員了,那個輝煌的時代過去了。


隨著網際網路時代的發展,大家的機會和選擇越來越多了。上綜藝,當愛豆,甚至打遊戲都能成為明星。


花花綠綠的節目既讓觀眾挑花了眼,也讓屏幕裡的人沒有時間停下來打磨自己。


但是想要成功是需要捨棄很多東西的,只有專注於做一件事情,做到極致,才有可能拿到成功的通行證。


鞏俐這一生,好像一直在演戲。沒有因為成名了就去轉戰其他行業,也沒有因為自己年歲漸長就想要退居幕後,把機會讓給別人。


在她的字典裡,從來沒有認輸兩個字,她甚至賭上了自己的一切,才贏得了一個滿堂喝彩。


放眼現在的中國,或許很難再找到一個像她這樣從一而終的「戲瘋子」了。


人生最難的一事便是取捨,有失才能有得。但很多人丟不開放不下,捨不得已有的美好,捨不得已經到手的幸福,害怕一念之間失去全部。


但是生活就像一桿秤,得失在兩邊。只有得,沒有失,反而會更快地失去平衡,落得滿盤皆輸。


該如何取捨看的是你的目標,只有眼睛盯著目標,不過多地去在意自己的得失,才能保持一顆堅定不移的心去實現自己最初的夢想。



4


我很慶幸,我們這代人可以擁有像鞏俐這樣的演員。看似一路走來繁花似錦,實則艱苦坎坷步步難行。


或許會有人覺得,鞏俐的這種不服輸太殘忍了,需要付出的代價太多。


但是哪件事情不是有付出才有回報呢?很多人說著網絡上的段子:世上無難事,只要肯放棄。


長此以往,一旦遇到一些小事,就毫不猶豫地舉白旗了,甚至自我標榜樂觀。


樂觀是那些不服輸的勇士,在鬥爭拼搏時的調劑品,他們憑著一腔信念,堅持到底,至死都不會放手。



我們的生活中,正是需要這樣不服輸的人。


因為有了這樣的人,我們才能在生活遭遇挫折的時候,汲取到繼續堅持下去的力量。


作者:蜀葵,湯小小寫作班學員。

相關焦點

  • 《紅高粱》:張藝謀女主換掉莫言選鞏俐,莫言懷疑他看走眼了?
    莫言那裡用800塊錢買來的版權。本來莫言因為沒有自己什麼事情了,也不管他是拍好還是拍砸了,因為這都跟她沒有太大的關係。可因為他沒有想到的是,張藝謀竟然還請他來做編劇,能幫他把關什麼的。最後莫言也是沒辦法了只好答應了。在劇本改好了之後,他們就著手選演員了。
  • 《紅高粱》:莫言不同意,張藝謀失望,鞏俐卻「擠」走史可成主演
    理由是小說中充滿了很多的民俗色彩,他作為一個導演不太懂,所以需要莫言的幫助。商品售出了還得管售後這莫言是沒有想到的,但仔細想想張藝謀說的也確實在理,這好歹是他的作品,這如果拍出來效果不好,大家罵的還是他。張藝謀三言兩語之間就把一個大作家綁到了自己的船上。
  • 「紅高粱」獲金熊獎往事:莫言拿800元稿費,張藝謀移情鞏俐
    如今回看《紅高粱》這部電影,就像導演張藝謀在影片中肆意揮灑的紅色一樣,充滿了榮譽和傳奇,這部國內第五代最著名導演張藝謀的處女作,斬獲了柏林電影節上的金熊獎,這次獲獎不僅是國內電影在歐洲三大國際電影節首次上有所斬獲,同時也是亞洲電影第一次獲得該獎項。《紅高粱》的成功,是國產電影史上,一次裡程碑式的事件。
  • 「紅高粱」獲金熊獎往事:莫言拿800元稿費,張藝謀移情鞏俐
    ,在這個過程中,她就向張藝謀推薦了《紅高粱》這部小說。《紅高粱》這部影片是張藝謀電影事業上的第一座高峰,也因為這部影片的成功,張藝謀一躍成為國產電影導演的領軍人物。然而張藝謀事業上的成功,並沒有帶給他當時妻子生活上的幸福。用張藝謀的話說,《紅高粱》這部電影有三個主角,一個奇女子,一個偉丈夫,還有一片紅高粱。張藝謀在拍攝《紅高粱》這部影片之前,張藝謀在做準備工作時,除了種了一片紅高粱,同時他還海選了女主角。
  • "紅高粱":張藝謀和鞏俐的戲裡戲外
    但就像善於演奏的伯牙需要善於傾聽的子期一樣,張藝謀需要鞏俐,鞏俐又何嘗不需要張藝謀呢,當年的鞏俐也只是一個沒背景沒作品的新人,直到她遇到了張藝謀,才開始了開掛一般的人生。而所有張藝謀和鞏俐合作的電影裡,最最經典的一部影片莫過於《紅高粱》。
  • 莫言談《紅高粱》:周迅顛覆鞏俐角色
    董姝:談到《紅高粱》,要提到張藝謀導演的那部電影,這部電影改變了很多主創人員的命運,像鞏俐、姜文、張藝謀。您覺得您的生活有變化嗎?莫言:我的生活沒有很大的變化,尤其對我的創作心態沒有影響。《紅高粱》之後我知名度高了,對於出版可能更加便利一點。過去我沒有名氣,這部小說人家要這樣、那樣的修改。
  • 張藝謀覺得不是他的菜,莫言看到更感心涼!鞏俐用實力打了他們臉
    張藝謀總是能夠用自己的思維方式和拍攝手法準確的表露出觀眾的心聲,向世人展示著他獨一無二的才華。而提起張藝謀和他的電影,就不得不說他在二十世紀八十年代的時候拍攝的那部電影——《紅高粱》。1978年的時候,張藝謀經過一番說服拿到了莫言《紅高粱》的版權。當時莫言並不關心這部電影是否會爆紅,便兩手一攤,成為了甩手掌柜。但是張藝謀覺得莫言在這部電影中的位置十分的重要。
  • 張藝謀第一部電影《紅高粱》,鞏俐憑什麼從史可身上「搶」走主演
    但當時這部劃時代的《紅高粱》,被張藝謀用了800塊就買斷了版權。別看800不是很多,但是在當時也算是一筆「巨款」了。別看當時張藝謀是初出茅廬當導演,但是他的心眼可不少,他找到莫言跟他講,由於小說中充滿了各種民俗,他又剛當導演不懂這些,想請莫言幫忙指導一下。
  • 電影《紅高粱》最大的爭議竟然是鞏俐,莫言直言她不像「我奶奶」
    在1987年,我國上映了一部非常重要的國產電影,這部影片是由我國第五代導演的傑出代表張藝謀執導的《紅高粱》,這部影片由姜文和鞏俐主演,影片的故事改編自當時還沒有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莫言的同名小說。《紅高粱》這部影片在沒有上映之前已經代表國產電影參展了歐洲三大電影節之一的柏林電影節,並且一舉獲得了柏林電影節上的最高獎項「金熊獎」。
  • 一起來聽莫言聊《紅高粱》
    當然軍事訓練還參加了一些,在新兵連裡面有射擊訓練、投彈訓練,有人認為我軍事技術很差的。恰好相反,我在新兵連射擊成績是優秀的,10發子彈打了 80多環。董姝:談到《紅高粱》,要提到張藝謀導演的那部電影《紅高粱》,這部電影其實拍完之後改變了很多主創人員的命運,像鞏俐、姜文、張藝謀。您覺得您的生活有變化嗎?
  • 22歲鞏俐擠走史可,主演《紅高粱》,這兩個原因很關鍵
    莫言嫌棄,張藝謀無感,22歲鞏俐憑什麼主演紅高粱1988年,《紅高粱》一路高歌進了柏林電影節,拿下小金熊。別看後來莫言因為這部戲拿了最佳編劇獎,當時的莫言可是不不太想接編劇這個活。在莫言看來,張藝謀愛怎麼改怎麼改,改好了是張藝謀的功勞,改砸了也不砸自己的飯碗。可是張藝謀覺得,這部小說地方風俗很多,拍不好會鬧笑話。必須找個懂行的人做編劇,莫言是再合適不過的。顯然,張藝謀和莫言彼時是沒有共識的。為此,老謀子是軟磨硬泡,使勁了口舌才邀請到了莫言接下這個「鍋」,最終將六萬字小說刪減成兩萬字。
  • 《紅高粱》原定女主角為史可,為何讓本不被看好的鞏俐擠掉了?
    其實鞏俐並不是《紅高粱》女主的第一人選,原本張藝謀選定的是與鞏俐在同一所學校並稱之為五朵金花的史可。莫言手中拿下了《紅高粱》的版權,並且還請莫言這個原創當編劇,副導演請的是楊鳳良,攝影師請的是顧長衛,這個幕後班底現在看起來可是非常強大的。
  • 莫言到劇組去探班,一席話彰顯低情商,令張藝謀和鞏俐尷尬不已
    在他諸多的作品中,被改編稱影視劇的並不多,而《紅高粱》就是最出名的一個,電視劇和電影都有。和一些作家一樣,他也怕自己的作品被劇組毀掉,因此也會提出一些建議。在2013年的時候,電視劇版的《紅高粱》正在進行緊張地拍攝,莫言突然去探班,令現場所有的人都感到受寵若驚,氣氛變得拘謹起來。
  • 鞏俐和張藝謀的愛怨情仇
    011988年,鞏俐給張藝謀的一封信裡寫著:「你賴在我懷裡的樣子可愛極了」。這個「賴」字用的絕了,能寫出這樣的文字,應該和她的書香門第家庭有著很大的關係。1965年,鞏俐出生在遼寧,父親是大學的教授。戀愛之餘,鞏俐也沒讓力保她入學的老師們失望,很快就讓他們證明了自己的眼光。03鞏俐拼命高考的這幾年,早已畢業的張藝謀已經在電影界混的風生水起。1986年,張藝謀讀了莫言寫的小說《紅高粱》,被其中的故事情節所吸引,決定把它拍成一部電影。
  • 為了鞏俐,張藝謀拋棄結髮妻?
    當消息傳出來時,王志文都愣了,還感慨他們學了四五年專業課有什麼用。那時候的張藝謀,能拍,能演,也能導。1986年,張藝謀看到了莫言的小說《紅高粱》,他突然萌生出要把這個故事拍出來的想法。也顧不上收拾,立即就坐車去北京,半路上還把腳給夾破了。莫言回憶,第一次見張藝謀,覺得他是村裡的生產隊隊長,而張藝謀印象中的莫言,則是隊裡的會計。
  • 鞏俐和張藝謀的罕見合影:眼睛裡都是星星,張藝謀是她唯一的愛情
    儘管張藝謀和鞏俐的愛情最終不過是一場空,但是看到他們曾經的一張張合影,那一臉藏不住的幸福,那些眼裡的星星,終究讓人忍不住感慨:愛情的樣子真美!左起:鞏俐,莫言,姜文,張藝謀。這是拍《紅高粱》期間的合照,當時鞏俐22歲,張藝謀37歲,他們合照那年,是我們回不去的時代。
  • 張藝謀拍攝的電影《紅高粱》當年為何遭批判.
    那年2月23日,張藝謀的《紅高粱》為中國電影贏得了有史以來最高的國際榮譽——西柏林電影節金熊獎。西方人對中國電影第一次刮目相看。在西柏林電影節的慶祝酒會上,拍《末代皇帝》拿奧斯卡獎的貝納爾多·貝託魯奇也向張藝謀請教問題。
  • 鞏俐情史,以及她年輕時的豪放往事
    鞏俐坐姿不雅,兩條腿叉著,還抖不停,尹大為看不過,拿起學戲用的辮子,狠狠的抽在了鞏俐的腿上。,張藝謀風塵僕僕的跑到北京,莫言覺得張藝謀一臉農民豐收的喜悅,於是象徵性的收了幾百塊,將《紅高粱》的版權給了張藝謀,張藝謀大為感動,就這樣兩人拜了把子。
  • 《紅高粱》火辣周迅PK豪爽鞏俐 你更愛誰演的山東大妞?
    前晚《紅高粱》首播,絕大多部分觀眾第一關注點都是在看周迅版的「九兒」。現年41歲的周迅逆天出演19歲的戴九蓮,從扮相上來說,周迅毫無違和感。前天播出的劇情中,她與黃軒飾演的張俊傑搭戲,演繹了一段青梅竹馬的清純戀情。尤其是私定終身的一場戲,周迅將「九兒」情竇初開的羞澀、勇敢以及痴情演得別具味道。
  • 張藝謀愛上鞏俐時,前妻肖華為保婚姻委曲求全
    1987年7月,張藝謀去看高粱長得怎麼樣,因為天旱,高粱葉子蔫蔫的。當地政府部門送來了化肥和抽水機,經施肥、灌溉,高粱長勢非常茂盛。於是,張藝謀派副導演楊鳳良去北京選演員。當時男一號確定由姜文出演,女演員的候選人有鞏俐、史可,還有另外兩名女演員,共4位。張藝謀與這4位女演員都見了面,對鞏俐並沒有什麼特別的印象。但上了妝後,鞏俐的氣場就出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