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內基音樂廳的125年傳奇

2021-02-11 音樂周報


卡內基音樂廳125周年慶典演出

文 | 李瑾

美國當地時間5月5日,卡內基音樂廳迎來了它的125歲「生日宴」。生日慶典當晚可謂名流雲集,小提琴家伊扎克·帕爾曼、大提琴家馬友友、歌唱家蕾妮·弗萊明、鋼琴家郎朗以及伊莎貝爾·雷納德、詹姆斯·泰勒、伊曼紐埃·艾克斯等均到場參加。

  

生日聚會當晚,卡內基主廳舞臺中央懸掛的已故小提琴家伊扎克·斯特恩的畫像格外醒目。為了這個不同凡響的生日夜晚,藝術家們紛紛拿出各自絕活為聚會增色添彩:在一曲亨德爾的合唱與樂隊作品《祭祀彌撒》之後,小提琴家帕爾曼、大提琴家馬友友和鋼琴家伊莎貝爾·艾克斯來了一段孟德爾頌的《d小調鋼琴三重奏》。隨後,鋼琴家郎朗與伊莎貝爾演奏了鋼琴二重奏——德沃夏克的《g小調斯拉夫舞曲》。大提琴家馬友友用聖-桑的《天鵝》為生日聚會賀壽,歌唱家弗萊明為生日聚會獻上了施特勞斯的歌曲《Morgen》等。

  

為了讓這個125周年的生日慶典不同凡響,卡內基音樂廳還特別推出了龐大的新作品委約計劃——125首新作品計劃。這個計劃從2015年開始實施直至2020年結束,歷時5年。所有委約的新作都將在卡內基音樂廳舉行首演。新作品的範圍包括獨奏、室內樂、樂隊作品等。這些被委約的作曲家有約翰·威廉士、馬格努斯·林德伯格、艾倫·傑伊·柯尼斯、格倫·寇徹、布拉德·梅爾道、奧爾加·紐沃斯等。

不止是地標

    

作為世界上最著名的音樂廳之一,卡內基音樂廳不僅僅以其建築而聞名,更以發生在這裡的一系列音樂事件而著稱:1891年5月5日,柴科夫斯基來到了卡內基,在這裡他與瓦爾特·達姆羅施一同指揮了音樂廳的開幕式音樂會;1893年12月6日,安東·賽迪執棒紐約愛樂首演了德沃夏克的《第九交響曲》;1904年3月21日,理查·施特勞斯的《家庭交響曲》在這裡首演;1906年,法國作曲家、管風琴家聖-桑在這裡首演了他的《第三「管風琴」交響曲》;1928年12月,紐約愛樂樂團在這裡首演了喬治·格什溫的《一個美國人在巴黎》和《F大調鋼琴協奏曲》,勳伯格、斯特拉文斯基、艾夫斯等許多作曲家的作品也都曾在這裡首演。

  

在這125年的歷史中,共有超過上萬首的作品在卡內基音樂廳首演。很多著名的演奏家都是首演登上卡內基音樂廳之後名耀國際樂壇的,這其中就包括小提琴家克萊斯勒(1900年),海菲茨(1917年),指揮家伯恩斯坦(1943年)等。

  

作為美國古典和流行音樂的標誌性建築,不僅古典音樂家以能在這個標誌性音樂廳演出為自豪,它同樣也吸引著眾多流行音樂界的大伽們。首次登上卡內基的搖滾組合是比爾·哈利和他的彗星樂隊,他們在1955年5月6日舉辦了一場音樂會,那時候的流行音樂還很少在卡內基演出。直到1964年之後,包括齊柏林飛船、甲殼蟲、滾石以及其他一些著名流行音樂組合才開始陸續登臺卡內基音樂廳。一些名流和政要如愛因斯坦和邱吉爾也都曾在這裡發表過演說。

斯特恩與挽救卡內基計劃

    

說起卡內基音樂廳的歷史,不得不提起該音樂廳最重要的一位歷史人物——小提琴大師伊扎克·斯特恩。自1943年第一次亮相卡內基音樂廳,斯特恩共在卡內基音樂廳奉獻了超過200場的音樂會演出。上世紀60年代,當他獲悉卡內基音樂廳即將被拆除以籌建一個商業大樓時,開始了他傳奇的「挽救卡內基音樂廳」計劃。

  

1925年之前,卡內基音樂廳屬於卡內基家族。卡內基去世後,他的遺孀將音樂廳賣給了房地產開發商羅伯特·西蒙。西蒙去世後,他的兒子接管卡內基音樂廳,又將每年大部分的演出檔期歸給了紐約愛樂樂團。當時紐約愛樂正準備搬往林肯中心,業界都認為紐約城無法同時承擔兩個大音樂廳場館的運作,於是西蒙考慮將卡內基音樂廳變賣。

  

為了避免卡內基音樂廳被拆除的命運,小提琴家伊扎克·斯特恩率領的音樂家團隊開始對紐約市政府聯名上書並施壓。在他們起草的聲援解救卡內基音樂廳的名單中,可以看到安娜·埃莉諾·羅斯福、弗裡茨·克萊斯勒、亞莎·海菲茨、亞瑟·魯賓斯坦、範·克萊本、列奧波德·斯託科夫斯基、瑪麗安·安德森、弗裡茨·萊納等的名字。最終,斯特恩和音樂家們的動議,迫使紐約政府通過特別法案,以500萬美元將卡內基音樂廳從西蒙家族手中買下,並最終確立了成立非營利性質的卡內基音樂大廳協會來管理音樂廳的運作。斯特恩也當選為卡內基音樂廳項目運作的主席。

不同凡「響」的音樂廳

   

儘管已經建成125年,但卡內基音樂廳依然是世界上最重要、聲學效果最好的音樂廳之一。卡內基大廳由主廳、獨奏廳和室內樂廳三個結構截然不同的小廳組成,內部結構頗為特殊。

  

主廳又名伊扎克·斯特恩禮堂。共有5層2804個座位,1997年以伊扎克·斯特恩的名字命名。主廳的特點是聲音效果真實、溫暖,主廳的休息室裝飾有籤名畫像和紀念畫。伊扎克·斯特恩曾說:「有人說這個音樂廳本身就是一件樂器。它能感受到你的一舉一動,並將其升華」。

  

贊克爾音樂廳設有559個座位,原名獨奏廳。1891年4月首次對公眾開放。1896年修繕後改名為卡內基會堂。1898年出租給美國戲劇藝術學院,1959年左右改為電影院,1997年改造回禮堂。重建後的新廳於2003年9月開放。

  

威爾獨奏廳設有268個座位。自1891年大廳建成後投入使用,原名「室內樂廳」後改為卡內基室內樂廳。1986年最終定名為威爾獨奏廳。

  

卡內基音樂廳還有一個特別的地方,就是他的音樂廳檔案館。1991年,為慶祝卡內基大廳落成100周年,卡內基大廳建立起檔案館。這裡收集了大量的音樂資料,保存了較完整的音樂廳歷史。我國旅美作曲家譚盾的作品手稿也被收入其中,並懸掛在了卡內基音樂廳的陳列廊裡。

  

為了紀念125歲的生日,卡內基音樂廳還推出了一套6大盒內裝43張CD的唱片大碟。該系列唱碟包括了1933年至2007年以來的卡內基音樂廳現場音樂會錄音和一部分首次發行的珍貴錄音,如1960年鋼琴大師裡赫特的貝多芬獨奏音樂會以及104頁洋洋灑灑記載卡內基音樂廳的檔案館藏資料。

相關焦點

  • 趣談丨卡內基音樂廳,音效最好的音樂廳?!
    由慈善家安德魯·卡內基出資建於1891年,以歷史悠久,外形美觀以及聲音效果出色而著稱。開幕時由柴可夫斯基指抨紐約交響樂團在此演出,是美國古典音樂與流行音樂界的標誌性建築。這家曾經被稱為「聲音效果幾乎完美無缺」的音樂廳,究竟有何奧秘,「影音新生活」一大家一起了解一番。卡內基音樂廳聽起來是一個廳,其實不然。
  • 世紀回眸 | 這些大名鼎鼎的爵士巨星都曾在卡內基音樂廳閃耀
    他曾三度在卡內基音樂廳演出,不幸於39歲英年早逝。·格蘭茲(Norman Granz)在卡內基音樂廳自1946年至1967年主辦了共35場「交響樂廳爵士樂」,嘉賓包括科爾曼·霍金斯(Coleman Hawkins)、「伊利諾」賈魁特(Illinois Jacquet)、莎拉·沃恩(Sarah Vaughan)、巴迪·瑞奇(Buddy Rich)與奧斯卡·彼得森(Oscar Peterson)等。
  • 最低每人849美元 去卡內基音樂廳演一場
    第一,為什麼要進卡內基演出?第二,怎麼進卡內基演出?人們之所以要進卡內基音樂廳演出,是因為卡內基音樂廳和同在紐約的大都會歌劇院,各自標誌著美國最高級別的音樂殿堂和歌劇殿堂。尤其是當美國人在介紹音樂家時,首先會把音樂家何時第一次受卡內基音樂廳邀請演出的情況介紹一遍,以此來證明音樂家的傑出。
  • 卡內基音樂廳 | 鋼琴女神王羽佳和她的音樂小夥伴們的演出
    在結束卡內基音樂廳的世界首演後,NYO-China將回到中國在北京、上海、蘇州舉辦巡迴音樂會,奏響「交響少年夢」,為國內觀眾帶來三場古典樂視聽盛宴。——卡內基音樂廳藝術總監Clive Gillinson爵士
  • 什麼值得聽||《貝拉方特在卡內基音樂廳》
    貝拉方特在卡內基音樂廳羅伯特·科爾曼指揮管弦樂隊鮑博.拉德製作原始模擬錄音 在卡內基音樂廳的演唱會,一開始幾乎是不計後果的錄音風險,後來演變成了一個重大聲明:把卡內基音樂廳的兩次義演錄製下來的想法「不是哈裡·貝拉方特的主意;我們要求的,一部分是直覺,一部分是瘋狂的賭博。」
  • 郎朗亮相卡內基音樂廳開季音樂會 眾人捧場
    美國當地時間10月4日,世界著名的卡內基音樂廳開季音樂會在紐約舉行。國際鋼琴大師郎朗作為重量級演出嘉賓,與費城交響樂團及指揮雅尼克、 爵士樂大師奇克·考瑞阿及青年鋼琴家馬克西姆·蘭多,為大家帶來了特別版本的《藍色狂想曲》,當天更是有眾多重量級大咖前來為郎朗捧場,臺上臺下熱鬧非凡。
  • 紐約卡內基音樂廳因疫情取消2021年4月5日前所有演出
    據俄羅斯衛星通訊社sputniknews報導,美國紐約卡內基音樂廳因新冠大流行取消2021年4月5日前的所有演出。該音樂廳通告說:「我們對您給予卡內基音樂廳的熱忱、支持和理解深表感激。為了遵守新冠疫情持續下的社交距離規定,我們作出了一項艱難的決定,取消2021年4月5日前的所有現場活動。」
  • 卡內基音樂廳行政總監:管理是我人生中最精彩的事
    作者:克萊夫·基林森(Clive Gillinson),卡內基音樂廳行政與藝術總監。 然而,曾在倫敦交響樂團(London Symphony Orchestra, LSO)當大提琴手的他,臨危受命,於樂團陷入經濟窘迫之際擔任財務總監,後被提升為董事總經理,在這個位置上一幹就是21年。2005年,他加入紐約著名的卡內基音樂廳(Carnegie Hall),擔任行政與藝術總監。
  • 紐約卡內基音樂廳舉行第六屆中國新年音樂會
    中新網紐約2月8日電 當地時間2月7日晚,紐約卡內基音樂廳舉行第六屆中國新年音樂會,十多位不同族裔的藝術家為觀眾先後帶來了鋼琴獨奏、崑曲、小提琴等各具特色的節目。連續數年參與卡內基農曆新年演出的美國小提琴藝術家丹尼·波內也再度來到現場,和幾位搭檔一起為觀眾表演了多首優美的小提琴曲目。旅美女高音歌唱家陳泉為觀眾演唱了普契尼的歌劇《蝴蝶夫人》、《圖蘭朵》、《波西米亞人》等多部經典作品的選段。紐約市前市長戴維·丁金斯也登上舞臺為觀眾表演朗誦,丁金斯此次是第四次參與音樂會演出。
  • 卡內基音樂廳直播|五一還在忙的勞模小提琴家約夏·貝爾來了!
    * 可熬夜先看一場然後睡醒了再看下一場01Live with Carnegie Hall卡內基音樂廳直播大約在30多年前,約夏·貝爾第一次在斯波萊託(Spoleto)音樂節見到了史蒂芬·伊瑟利斯,2004年,也是在這個音樂節上,約夏·貝爾認識了鋼琴家傑瑞米·登克。此後,他們三人開始了密切的合作,並一起錄製了專輯《For the Love of Brahms》。
  • YouTube交響樂團:曇花一現的創舉,從視頻窗口到卡內基音樂廳
    隨後,YouTube組織96名優勝者飛往美國,參加緊張的排練和一系列活動,最後在舊金山交響樂團音樂總監蒂爾森·託馬斯和譚盾的帶領下,在卡內基音樂廳舉行一場音樂會。在整個活動期間,YouTube還把所有演奏譚盾作品的參賽短片剪輯成了一部網絡交響樂,在其專門建立的「YouTube交響樂團頻道」裡播放。
  • 她曾兩度登臺卡內基音樂廳,讓世界聽見中國的聲音!(內含大師班信息)
    她3歲開始練琴,5歲在北京音樂廳首次登臺。是中國鋼琴教育界泰鬥周廣仁周先生「看著長大的」。2000年,有機會進入中央音樂學院附中學習的佳鑫,卻以優異的成績考入全國重點中學北師大附屬實驗中學學習,為她今後的演奏在文化底蘊上打下堅實的基礎。2006年田佳鑫以優異的成績考入瀋陽音樂學院,追隨鋼琴大師霍洛維茨關門弟子韋丹文教授學習。
  • 中央音樂學院卡內基音樂廳演出大獲成功
    紐約時間2019年12月13日晚,無疑是中國音樂家們的高光時刻。由指揮家俞峰教授執棒,中央音樂學院交響樂團首次登上了紐約卡內基音樂廳的艾薩克·斯特恩大廳(Isaac Stern auditorium),在這裡首演了中央音樂學院8位作曲家的8部大型管弦樂作品。
  • 美國知名爵士大師竟然這樣對待卡內基音樂廳的學生!
    為了讓他們有機會向世界級爵士大師深度學習,卡內基音樂廳再次請來肖恩·瓊斯(Sean Jones)領導樂團。身為著名小號手的瓊斯與特別甄選的NYO Jazz樂手將聯同爵士歌手庫特·艾靈(Kurt Elling)於本年夏季造訪亞洲。不久以前,瓊斯談到了他對2019年度NYO Jazz的期望,以及這個訓練項目對他和年輕樂手的意義。
  • 奏響卡內基的小小音樂達人——徐梓晨
    在剛剛過去的這個2018暑假,長江實驗小學有一位新三級的8歲小學生獲邀美國紐約卡內基音樂廳登臺演奏,她就是來自三年級2班的徐梓晨同學。先來欣賞一下晨晨同學的精彩演奏吧!↓↓↓卡內基音樂廳以歷史悠久,外形美觀以及聲音效果出色而著稱,是世界上最著名的音樂聖殿。
  • 大都會博物館、卡內基音樂廳等紐約多家文化場所宣布閉館
    新京報訊(記者 劉臻)根據紐約時報報導,美國當地時間3月12日,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包括大都會藝術博物館,大都會歌劇院,卡內基音樂廳和紐約愛樂樂團在內的紐約最負盛名的文化機構,星期四宣布將暫時關閉,以遏制冠狀病毒的傳播。
  • 卡內基迎來的首支中國樂團
    晚八點,這座古老音樂殿堂樸實無華的舞臺上第一次出現了一支全部由黃皮膚黑頭髮的中國人組成的大樂隊——上海交響樂團。  追溯至一個多世紀前的1891年5月5日,由「鋼鐵大王」卡內基投資建造的命名為「安德烈·卡內基創立的音樂廳」正式啟用。
  • 我國飛思樂音樂學院六齡琴童丁一迪(英文名字Andy)受邀登臺紐約卡內基音樂廳公演
    "特殊天賦獎",同時受邀登臺國際著名的音樂廳-紐約卡內基音樂廳公演。紐約卡內基音樂廳丁一迪2011年出生於上海,4歲接受音樂啟蒙,5歲才開始正式學習鋼琴,一年時間通過八級鋼琴考級,隨後不到半年時間已經斬獲10多項國內外各種比賽第一名,他的師父劉念劬教授給他愛徒起了一個綽號"丁第一"(把"一迪"反過來念諧音"第一")。他的英國老師James Brawn更是對其天賦稱讚有加,說"Andy是上帝給我們送來的禮物"。
  • 世界最美音樂廳排行榜,因她的出現而改變
    出生於1952年的這位日本大師豐田泰久被認為是世界上最知名的聲學工程師之一,由他設計的音樂廳約60座,如洛杉磯迪斯尼音樂廳與哥本哈根音樂廳。它已經不僅僅是一座音樂廳了。自1891年建成至今,卡內基音樂廳匯集了不同時代頂尖的音樂藝術家,從古典到通俗,似乎濃縮了一個多世紀的音樂史。
  • 【文化】法國紅磨坊:125年的不朽舞娘傳奇
    巴黎聖母院?無可厚非啦,你也一定聽過紅磨坊,去巴黎不去紅磨坊等於沒到巴黎過哦,這座建築已經有125歲啦,每年接待大量遊客在其觀看表演。Le Moulin Rouge a 125 ans et une santé insolen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