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嘉賓張介英,人稱「英文王子」,目前在香港中文大學(深圳)人文社科學院擔任副教授,同時還是上海電視臺的英語主播,此外他是一名作家, 2002年出了一本英文書。張介英就讀過三所世界名校,碩士是在英國倫敦政經學院研究媒體與傳播,博士是在英國帝國理工口筆譯(認知科學方向)就讀,博士後到哈佛大學學習心理學。在本周講座開始前,我們先看看英文王子是如何煉成學霸的。
這樣的學霸是如何煉成的想必很多家長朋友關心,張介英說「我覺得凡事做到極致就會有很多機會放在你面前給你挑選而不是被別人挑選。我的學習方法是,讀書和生活不能偏廢。學習的時候專心,心無旁騖,不接電話不刷微博,專心讀書。因為我知道,學習之後我有時間跟朋友出去玩,這是生活的方式,是我給自己的獎勵機制。如果今天我讀了三個小時,我一定會休息一個小時以上。這個小時不是打遊戲,而是走一走,玩玩小狗,看看我家養的蠶。」
在廣州日報的採訪中, 回想起小學時上的輔導班,張介英滔滔不絕列舉了好多門課,「小五和小六那兩年父母逼著我去補習。那時媽媽逼著我去參加英語課、珠算課、心算課、公文式數學、鋼琴、小提琴、書法、電腦、編程……很多補習課程。我要強調一點,我後來沒有再參加任何輔導班。」但張介英認為,自己並沒有從那些輔導班中得到任何實踐,所以寧可去大自然追尋和探索,「很多補習課沒有堅持下來。比如書法和鋼琴,父母的初衷想培養我的審美和音樂的感覺,但我放棄了,還是挺可惜的。其實我跟很多人一樣,生活被塞滿了輔導課。後來家人說,什麼都可以放棄,但英語一定要堅持。他們認為英語是從漢語這個小世界跟另外一個英語的大世界聯繫的工具。結果證明他們是對的」。張介英也認為:「刷題沒有辦法紮實地得到知識。真正的學霸、或者說喜歡學習的人需要駁雜、紮實的閱讀,新聞也看,各種書也看。」張介英強調,學霸並不是死讀書、不是「書蟲」,「真正學霸還要體現在EQ上,願意跟人交流。在跟別人交流過程中鞏固你的知識,並把學到的東西跟別人分享。此外,要知道你遇到的每一個人都是一本活字典,應該在其他人身上學到東西」。
隨著越來越多的家庭選擇把孩子送到國外留學,怎麼選擇學校和專業,家長和孩子多少有些迷惘。張介英認為:「如果你要變成高精尖的人才、把自己打磨成鑽石,就要把自己放在最有競爭力的環境——跟最好的老師學習、跟牛人一起學習,就會變成牛人!」因此,他建議「儘量選擇名校」,挑選專業時也要先看專業在學科中的排名情況,「我沒有什麼名校情結,但我認為如果進了名校,你不僅能學自己的專業,還能跟牛人交朋友,學習到他們的精神、他們的生活態度,有利於把自己打磨成牛人。」
(摘選自廣州日報)
<<<歡迎關注市民文化大講堂微信>>>
我們的微信號:szccf20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