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今年8月,蔡英文一意孤行,堅持要恢復進口美國豬肉,引起了島內民眾的嚴重不滿。據悉,含有瘦肉精的美國豬肉被全球一百多個國家和地區禁止食用。而這次蔡英文貿然恢復進口萊豬,無疑惹怒了不少臺灣民眾。如今,萊豬事件帶來的影響尚且沒有消弭,最近又有消息曝出,臺當局想要搶在大陸前面,進口日本福島的核食。
進口核食衝擊更大,兩頭盤算終將落空
眾所周知,當初蔡英文進口萊豬,對臺灣民眾的解釋是促進所謂的「臺美經貿協定」的協商。可最後,萊豬是恢復進口了,但所謂的協定卻沒有蹤跡。如今,臺當局又被曝出將進口日本福島的核食,以此來換取加入CPTPP的「門票」,也就是「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步協定」。因為有了萊豬的前車之鑑,無論臺當局作何解釋,臺灣民眾表示無法理解。
對此,臺灣中興大學國際政治研究所助理教授劉泰廷也發表了自己的看法,他認為民進黨當局即使恢復進口核食,也只不過是CPTPP的「敲門磚」,根本不可能成為「入場券」。如果執意進口核食,造成的衝擊或許會比進口萊豬還要大。民進黨當局既想要加入CPTPP,又想要與日本建立友好關係,幾乎不可能。從日本過往的外交手段來看,日本非常在乎中國大陸的感受,不可能因為臺灣地區,影響與中國大陸之間的關係。
大陸考慮進口核食,開放核食臺灣沒幫助
針對此事,對於日本而言當然希望能夠「兩頭賺」,但大陸早已對外表態,將會慎重考慮進口核食的議題。而如今,臺灣地區也緊跟其後,對本土居民表示不能「落後大陸」。民進黨當局想通過核食的議題,讓臺灣地區加入CPTPP,但是日本不一定願意為了臺灣地區得罪中國大陸。顯然,民進黨當局的如意算盤無論打得再好,最後也可能會是竹籃打水一場空。而對於臺灣地區的島內民眾來說,進口核食可能比恢復萊豬還要具有衝擊。
劉泰廷認為,對於萊豬事件,島內民眾雖然憤怒,但由於川普政府給臺當局面子,不僅派遣高官「赴臺」,甚至出售武器給臺灣地區,努力營造出臺美和諧的氛圍。但是日本卻不會像美方那樣給臺灣地區面子,中國大陸隱隱的「威懾」,讓日本也無計可施。所以民進黨當局如果開放核食,不僅連面子都沒有,甚至連裡子都失去了。臺灣民眾肯定無法接受這一現狀,到最後民進黨當局的形象只會是一落千丈。
文丨虎威軍 審丨綿羊
免責聲明:本文由兩岸直通車創作,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告知。
部分信息參考來源:臺海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