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城市大腦」 讓城市更加耳聰目明

2020-12-24 環球網

本文轉自【人民網-安徽頻道】;

人民網杭州10月21日電(汪瑞華)擁堵排名從全國第2位降至第35位、市區停車實現「無杆停車場」、酒店30秒可辦理入住、公園20秒即完成入園……在浙江杭州,這簡單普通的一串數字變化的背後,得益於「城市大腦」的建設。

何謂「城市大腦」,就是搭載於網際網路,藉助大數據、雲計算等對城市實施全域全程的即時分析和管理。通過全社會的數據互通,數位化的全面協同,跨部門的流程再造,實現民生直達、惠企直達和基層治理直達。

也正是這一「城市大腦」為城市建設和城市管理賦能,從而讓城市變得越來越智慧,也越來越聰明,能夠做到「心中有數」。

數字停車場。王川攝

在杭州,市區醫院停車難,一直是街區治理的「頑疾」,道路擁堵、車位緊張等現象時有發生。

杭州市上城區從市一醫院周邊著手,與城管、交警、衛健等多個部門協同,通過盤清「家底」、智能規劃、文明提升,打破以往的條塊分隔,激活區域內停車資源,從醫院內的127個泊位擴大到實時共享周邊500米半徑內的1293個泊位,「看病20分鐘,排隊找車位1小時」的狀況得到極大改善。

令人欣喜的是,通過「城市大腦」的介入,醫院外圍車輛等候時間從90分鐘逐步縮短,排隊長度從350米逐漸縮短,最終實現了即停即走,不再排隊。

久而久之,拆除隔離設施,恢復道路通行功能,交通秩序好了,機非刮擦事故少了,交通出行成為自覺。

杭州以「城市大腦」為車位管理賦能,解決道路擁堵、停車難問題,正是一次推動存量優化的管理創新,不僅增加了車位資源的有效供給,更成為賦能城市治理、助力美好生活的生動寫照。

2016年,杭州在全國率先提出並開始建設城市大腦;2017年,發布杭州城市大腦交通系統V1.0版;2018年,城市大腦綜合版發布,開始從「治堵」向「治城」邁進……「城市大腦」的建設,可以說是全市總動員。

智慧交通。王川攝

城市大腦善思考,建立在廣泛的信息共通、數據共享之上。

據介紹,杭州「城市大腦」建設經歷了三個階段,即「數字治堵」、「數字治城」、「數字治疫」。其中,在今年年初新冠疫情發生以來,杭州首創健康碼、企業復工復產數字平臺、親清在線等,為確保「抗疫和復工復產兩戰全勝」提供數據服務和技術支撐。

「數據『動』起來,『城市大腦』必將變得更加耳聰目明,讓城市更聰明、更智慧,也讓城市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更加現代化。」杭州市數據資源管理局黨組成員傅衛權如是說。

相關焦點

  • 一張網、一隻手機,一個碼,讓城市管理「耳聰目明」
    而依託世界網際網路大會釋放的紅利,桐鄉市綜合行政執法局積極探索城市管理的「觸網」模式,藉助大數據信息技術,讓城市管理有了「千裡眼」「順風耳」,治理更加高效精準,更加「耳聰目明」。監管「天網」讓街容路況盡在掌握在桐鄉的重點監管路段,380餘個專用監控探頭,針對城市管理和城市管理需要持續運轉,加上與公安部門分布於全市的2萬餘個監控線路共享,實現了對城市狀態的全方位展示、監控和管理。
  • 讓城市「耳聰目明」,中奧科技為杭州打造AI無限想像之城添磚加瓦
    P2P暴雷,上億條資金流水,如何精準鎖定操控帳戶……當前,人工智慧在杭州城市治理、社會安全的典型應用場景越來越多,所有的這些,背後都是杭州在人工智慧科研、應用、產業等方面的積累和應用。從2016年杭州市率先謀劃建設城市數據大腦,探索運用數位化手段治理城市,到為城市大腦提供立法保障,每一步的跨越都伴隨著城市面貌的改變和美好生活的發生。據不完全統計,杭州原有52個政府部門和單位共建有760個信息化系統項目,部門間數據不相往來,甚至同一個部門內部不同業務線也不相通,形成了一個個數據孤島。自城市大腦建設啟動後,打破了數據壁壘,實現了部門間的互聯協同,為數位化治理奠定基礎。
  • 「大腦」對治理城市有多重要?看數據之城杭州的表現
    杭州市交通運輸局相關負責人介紹,出於運用大數據技術精準「治堵」的考慮,杭州決定與阿里巴巴合作,為這座城市安裝一個人工智慧中樞——杭州城市數據大腦。  城市大腦採用阿里人工智慧技術,對城市實行全局實時分析,自動調配公共資源。利用城市大腦,交通部門有了緩解擁堵的「神器」。在杭州,城市大腦從攝像頭獲取即時交通流量,讓交通信號燈根據即時流量,優化路口時間分配,提高交通效率。
  • 城市有大腦,人民更幸福
    城市大腦要做的,就是以網際網路為基礎設施,利用豐富的城市數據資源,對城市進行全局實時分析,解決靠人腦無法解決的問題,有效調配公共資源,不斷完善社會治理,推動城市可持續發展。帶著這份思路,「城市大腦」創新助推成就了杭州的「數字經濟第一城」、「數字治理第一城」的實踐。城市數位化促進了杭州的數字產業化與產業數位化。
  • 平湖智慧城管讓城市管理「耳聰目明」
    近年來,立足於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慧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在政務服務、社會治理、民生改善等領域進行了廣泛應用,平湖市綜合行政執法局瞄準城市管理這一重要板塊,整合了十餘個城市管理平臺數據,跨部門共享大量城市管理資源,建成了集智慧感知、深度融合、統一服務、主導決策於一體的城市管理指揮中心,
  • 平湖智慧城管,讓城市管理「耳聰目明」
    他們瞄準城市管理這一重要板塊,整合了涉及城市管理的十餘個平臺數據,跨部門共享大量城市管理資源,建成了集智慧感知、深度融合、統一服務、主導決策於一體的城市管理指揮中心,持續提升城市數位化治理、精細化管理的「繡花」功夫,讓管理更加「耳聰目明」。
  • 科技賦能,讓城市管理更加智慧——智慧武威「城市大腦」正式上線
    新甘肅客戶端武威訊(新甘肅·甘肅日報記者伏潤之)12月22日上午,智慧武威「城市大腦」上線暨「天馬行」APP發布會在武威市大數據中心舉行。據介紹,智慧武威「城市大腦」是基於大數據、物聯網、5G技術等新一代信息技術構建的支撐經濟、社會、政府數位化轉型的開放式智能服務管理平臺。「城市大腦」通過整合全市各領域、各行業、各系統的數據資源,消除信息孤島,有效推動政府數據開放共享,促進社會事業數據融合和資源整合,為政府有效處理複雜社會問題提供新的手段,為實現智慧政務和便民服務提供新方案。
  • 「城市大腦」如何助力城市治理?9位大咖破解幸福密碼
    近年來,杭州提出全力打造全國「數字經濟第一城」「數字治理第一城」的宏偉藍圖,而「城市大腦」無疑是助推杭城勇立潮頭的一面最亮眼的風帆。「城市大腦」的意義遠不止於技術本身,更重要的在於以人為本,支撐起了作為城市核心的人對於幸福的追求,從而開啟了通往幸福城市的密碼。
  • 杭州城市大腦上新了!
    在各城市「搶人大戰」越演越烈、人口流動依然快速、城市化進入降速提質後半程、城市各類資源越發緊張的時代大背景下,地方政府在提高公共服務資源覆蓋率和提升公共服務供水水平方面的壓力越來越大。在城市數位化轉型過程中,利用大數據技術,實現城市公共服務資源的高效優化配置,成為廣大城市工作者和企業團體所需思考解決的問題。
  • 城市大腦助力鄭州加快國家中心城市建設
    2020年3月31日,習近平總書記視察杭州城市大腦運營指揮中心時指出,運用大數據、雲計算、區塊鏈、人工智慧等前沿技術推動城市管理手段、管理模式、管理理念創新,從數位化到智能化再到智慧化,讓城市更聰明一些、更智慧一些,是推動城市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必由之路。
  • 天壤城市大腦總裁彭伊莎:AI助力城市運營智慧化、精細化
    天壤城市大腦總裁彭伊莎受邀發表《以城市大腦為支撐的城市智慧化運營》的主題演講。她認為:城市大腦是城市數位化基礎設施,是新型智慧城市的重要組成部分。何為城市大腦,彭伊莎表示:算力時代,城市大腦是城市數位化基礎設施,它實現的主要目標是數據的實時在線流動。如果數據不在線,數據不能流動起來,城市各部門之間的業務不能協同,那就很難達到新型智慧城市的建設目標。
  • 杭州「城市大腦」再延伸 全國紅會首個網絡物資捐贈平臺發布
    作為杭州城市治理的創新手段,杭州「城市大腦」正在加速向更多領域延伸。5月8日,正值第73個「五八」世界紅十字日,杭州城市大腦·杭紅捐贈平臺正式發布。這也是全國紅會第一個網絡物資捐贈平臺。「『杭紅捐贈』平臺是杭州『城市大腦』下的一個運用場景,包括一個駕駛艙和兩個場景。」杭州市紅十字會副會長馬志清說。平臺將發揮「網際網路+公益」的優勢,實現了「供需精準對接、一鍵快捷捐贈、全程透明可溯」,讓物資捐贈可跟蹤、可體驗,讓公益插上數位化的翅膀。
  • 杭州城市大腦2019年至2020年總結髮布會召開,這份榜單餘杭取得九項...
    今天下午,我市召開杭州城市大腦2019年至2020年總結髮布會,回顧城市大腦給城市帶來的變化,研究如何讓數字不斷賦能城市建設,讓城市大腦再開「腦洞」。 會上發布了《杭州城市大腦2020年四季度攻堅賽馬榜》,餘杭區取得了9項第一、4項第二、1項第三的好成績。
  • 王堅:「城市大腦」開啟算力時代—新聞—科學網
    與道路和路網、電力和電網相似,算力階段有兩樣東西非常重要:數據和基礎設施,而這個基礎設施就是『城市大腦』,它能給一座城市帶來強大的計算能力。」  王堅介紹,「城市大腦」包括三個核心要素:一是"城市大腦"是城市的新的基礎設施;二是數據資源作為城市發展的新資源;三是計算是城市新的能源動力。
  • 誰也不想找個糟心保姆,城市大腦加持,杭州家政從業者持綠碼上崗
    隨著城市家庭小規模化、二胎放開政策等因素的影響,家政服務日漸成為千家萬戶的「剛需」。然而,行業的低門檻與入室服務場景帶來的安全衝突,成為大家的心頭隱患。誰家不想找個靠譜的阿姨,誰也不想讓「杭州保姆案」那樣的悲劇重演。在杭州市商務局主導建設下,本周,剛剛上線的「杭州城市大腦」APP有了一項「安心找家政」的便民服務,通過大數據的加持,這裡的阿姨們都是持證持碼上崗的。
  • 鄭州城市大腦全國最「靈光」
    12月20日,鄭州城市大腦建設成果2020發布會在鄭州國際會展中心舉行,數字鄭州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郝亮用「一天一個樣兒」來描述鄭州城市大腦15個月的建設歷程。2019年8月啟動,鄭州城市大腦僅用4個月時間,就完成了基礎平臺工作搭建。
  • 全國首個城市大腦數字公交產品上線
    全國首個城市大腦數字公交產品上線今年10月1日,杭州市交通運輸局、杭州市文化廣電旅遊局、杭州公交集團和中國移動將聯合推出全國首個基於城市大腦的數字公交,並引入華住酒店集團作為首批合作者。
  • 會呼吸會思考的城市,除了大腦,還要什麼?
    而另一邊,中國的智慧城市建設卻更加如火如荼。2020世界智慧城市大會上,中國的三座城市囊獲大獎,其中上海榮獲「世界智慧城市大獎」,深圳以科技賦能城市精細治理榮獲「全球使能技術大獎」,佛山市南海區榮獲中國區「經濟大獎」。根據德勤對全球智慧城市在建數量統計,中國是全球智慧城市建設最為火熱的國家,試點數量佔比達到了48%。
  • 連續13年蟬聯中國最具幸福感城市 杭州憑什麼?在這場會議上或許能...
    會議由浙江大學、浙大城市學院、中共杭州市委政策研究室、2022年第19屆亞運會組委會辦公室主辦,杭州市城市發展研究中心、杭州發展研究會承辦。來自北京大學、清華大學、浙江大學、復旦大學、中國社科院、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新華社等著名高校、研究機構和新聞媒體近百位專家和代表與會。
  • 打造「城市大腦」讓生活更「智慧」
    這些只是平房區「城市大腦」系統建成後,在智慧交通建設上的一個應用。近年來,平房區緊緊抓住全市智能化治理試點區的重大機遇,依託以中國雲谷為主的區域大數據產業發展優勢,於2018年初在全省率先建設了新型「智慧城市運營中心」,它是一個高度集成的智慧管理體系,堪稱「城市大腦」,通過對各項數據的積累匯總整合,如今可在醫療、教育、交通等多方面為百姓提供智慧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