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人民網-安徽頻道】;
人民網杭州10月21日電(汪瑞華)擁堵排名從全國第2位降至第35位、市區停車實現「無杆停車場」、酒店30秒可辦理入住、公園20秒即完成入園……在浙江杭州,這簡單普通的一串數字變化的背後,得益於「城市大腦」的建設。
何謂「城市大腦」,就是搭載於網際網路,藉助大數據、雲計算等對城市實施全域全程的即時分析和管理。通過全社會的數據互通,數位化的全面協同,跨部門的流程再造,實現民生直達、惠企直達和基層治理直達。
也正是這一「城市大腦」為城市建設和城市管理賦能,從而讓城市變得越來越智慧,也越來越聰明,能夠做到「心中有數」。
數字停車場。王川攝
在杭州,市區醫院停車難,一直是街區治理的「頑疾」,道路擁堵、車位緊張等現象時有發生。
杭州市上城區從市一醫院周邊著手,與城管、交警、衛健等多個部門協同,通過盤清「家底」、智能規劃、文明提升,打破以往的條塊分隔,激活區域內停車資源,從醫院內的127個泊位擴大到實時共享周邊500米半徑內的1293個泊位,「看病20分鐘,排隊找車位1小時」的狀況得到極大改善。
令人欣喜的是,通過「城市大腦」的介入,醫院外圍車輛等候時間從90分鐘逐步縮短,排隊長度從350米逐漸縮短,最終實現了即停即走,不再排隊。
久而久之,拆除隔離設施,恢復道路通行功能,交通秩序好了,機非刮擦事故少了,交通出行成為自覺。
杭州以「城市大腦」為車位管理賦能,解決道路擁堵、停車難問題,正是一次推動存量優化的管理創新,不僅增加了車位資源的有效供給,更成為賦能城市治理、助力美好生活的生動寫照。
2016年,杭州在全國率先提出並開始建設城市大腦;2017年,發布杭州城市大腦交通系統V1.0版;2018年,城市大腦綜合版發布,開始從「治堵」向「治城」邁進……「城市大腦」的建設,可以說是全市總動員。
智慧交通。王川攝
城市大腦善思考,建立在廣泛的信息共通、數據共享之上。
據介紹,杭州「城市大腦」建設經歷了三個階段,即「數字治堵」、「數字治城」、「數字治疫」。其中,在今年年初新冠疫情發生以來,杭州首創健康碼、企業復工復產數字平臺、親清在線等,為確保「抗疫和復工復產兩戰全勝」提供數據服務和技術支撐。
「數據『動』起來,『城市大腦』必將變得更加耳聰目明,讓城市更聰明、更智慧,也讓城市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更加現代化。」杭州市數據資源管理局黨組成員傅衛權如是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