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國榮和譚詠麟在香港樂壇的影響力與四大天王比較,誰更具代表性

2021-02-11 影視巨精彩


免費訂閱明星娛樂八卦,點擊藍字關注,每天都有吃不完的瓜等著你!大家喜歡看誰的瓜歡迎私信留言哦!

                                                      

批註:本文素材圖片均來源於網絡,侵權必刪。                                                                          

(一)1970年代初香港無線電視節目《雙星報喜》好評如潮,主持節目的許冠文和許冠傑兩兄弟因而名利雙收。之後他們到世界各地旅遊,觸發了在香港土生土長的許氏兩兄弟思鄉之情,回港後許冠文寫了《鐵塔凌雲》的歌詞,由許冠傑主唱,1972年4月14日許冠傑在《雙星報喜》中首唱此歌曲,這也標緻著第一首粵語流行歌曲的誕生。結果反應空前理想而大受歡迎,帶動了香港當代粵語流行曲的發展。從此粵語歌便迎來他們長達三十多年是哪的輝煌。

在許冠傑的《鐵塔凌雲》得到好評之後,其他歌手紛紛改變唱國語歌及外語歌的路線,其中比較有代表的包括:徐小鳳、仙杜拉、溫拿樂隊、甄妮、林子祥等。社會的氣氛逐漸改變,人們開始不再認為唱英文歌和國語歌才是高格調的表現。港產電視劇在1970年代開始的流行,為粵語流行曲注入強大動力。電視劇的主題曲不少都能成為流行一時的經典,當中代表人物有羅文、關正杰、汪明荃、鄭少秋、葉麗儀等。

(二)1980年代不僅是粵語流行曲百花齊放的日子,亦是香港樂壇的全盛時期,除了許冠傑徐小鳳等老牌歌手外,單飛的譚詠麟、張國榮、梅豔芳、陳百強、葉倩文、林憶蓮、陳慧嫻、beyond等不同類型的歌手一起活躍在香港樂壇。中國大陸和臺灣的人縱然不懂粵語,亦會聽粵語流行曲,甚至跟著唱。這個時代的樂壇巨星,他們不但開演唱會次數、場數極多,更是票房、唱片等的保證,皆因各人歌藝出眾而且形象和颱風都令觀眾和歌迷受落,可謂聲色藝俱全。其中最讓人難忘或是津津樂道的就要數當中出現的「譚張爭霸」了。

霸貫穿了香港樂壇80年代中後期。譚張二人基本上壟斷了香港樂壇大大小小的音樂獎項,但凡兩人同時出現的場面,必定是掌聲與噓聲齊飛,口水與鼻涕一色。兩派歌迷經常發生口水大戰,非吵即罵,甚至肢體衝突,以至於達到白熱化,真是世所罕見。二人在競爭中顯示出了超凡的偶像魅力。錄影店為了刺激顧客,他們每天早上開店前第一件要做的事情就是把他們店中譚詠麟和張國榮的唱片銷售情況寫在黑板掛在店鋪門前,粉絲們為了幫他們的偶像刷銷量都爭先恐後甚至成群結隊的購買唱片。。譚張精彩紛呈的逐鹿比賽使得香港流行樂壇進入全盛而輝煌的時期,並在華語流行音樂史上留下了不可磨滅的一筆。

(三)1990年代,隨著譚詠麟和張國榮的先後的退出也造就了四大天王的誕生。張學友、劉德華、郭富城、黎明被媒體評選出來的四大天王支配了整個香港樂壇,並壟斷四大電子傳媒音樂頒獎典禮的最重要獎項。那是最好的時代,也是最壞的時代。四大天王創造了香港娛樂史上最輝煌的流行元素,是一個時代的產物。「四大天王」的出現造成了香港歌壇的壟斷局面,也制約了香港娛樂界百花齊放的多元化發展。1990年代「四大天王」熱潮並不僅局限於香港,四人影響力迅速傳播到了中國大陸、中國臺灣、以及整個東南亞甚至是日韓。

香港娛樂圈成熟的包裝與宣傳機制,獨特的造星方式,發達的娛樂傳媒,讓所有人都拜倒在四人的威力之下。四大天王這個炒作概念的成功,使得各自為陣的香港娛樂勢力在大方向下團結成為一體,極大增強了香港娛樂產業的競爭力和影響力,以不可想像的速度佔領市場。90年代末,隨著黎明和張學友先後宣布不領取樂壇獎項後,香港樂壇也逐漸沒落。「四大天王」時期之後,吹捧偶像而不重實力的現象在1990年代末期愈來愈明顯,加上唱片公司和電子傳媒只重視市場和包裝而不重視音樂創作,導致音樂界人才青黃不接。

最無聊的小遊戲,越玩越上癮,還停不下來!

相關焦點

  • 張國榮和譚詠麟在香港樂壇的影響力與四大天王比較,誰更具代表性
    譚詠麟、張國榮、梅豔芳、陳百強、葉倩文、林憶蓮、陳慧嫻、beyond等不同類型的歌手一起活躍在香港樂壇。錄影店為了刺激顧客,他們每天早上開店前第一件要做的事情就是把他們店中譚詠麟和張國榮的唱片銷售情況寫在黑板掛在店鋪門前,粉絲們為了幫他們的偶像刷銷量都爭先恐後甚至成群結隊的購買唱片。。譚張精彩紛呈的逐鹿比賽使得香港流行樂壇進入全盛而輝煌的時期,並在華語流行音樂史上留下了不可磨滅的一筆。
  • 80年代可以和張國榮哥哥一比,他是香港樂壇教父,四大天王不敢比
    張國榮是樂壇中最璀璨的星星,不管你看,還是不看,哥哥永遠在那。譚詠麟被稱為香港樂壇教父,80年代力壓張國榮,四大天王也沒法比。溫拿樂隊,就這支樂隊的靈魂人物,就是在香港樂壇有校長之稱的譚詠麟。譚詠麟,1950年8月23日出生於香港,是香港地區最具影響力的歌手。
  • 「香港四大天王」到底是誰封的呢?時至今日他們的影響力依舊強大
    到底是誰封的香港四大天王呢?一旦說起香港四大天王,想必多數人都會有個疑問,劉、張、黎、郭,這四位憑什麼被封為四大天王呢又是誰給封的呢。首先四大天王的產生是在香港樂壇而不是在影壇中。也就是說這個稱號的由來,是因為音樂,而不是演電影。
  • 「到底是誰封的」香港四大天王,憑什麼封他們為四大天王?
    劉德華、張學友、黎明、郭富城,他們憑什麼被封為四大天王又是誰封的? 我們先來說一下,憑什麼封他們為四大天王? 首先四大天王的產生是在香港樂壇,而不是影壇。
  • 香港娛樂圈興衰史,從許冠傑到譚詠麟張國榮四大天王再到後繼無人
    這幾個動作把香港兩位歌手捧到了神壇,就是譚詠麟、張國榮。此後的幾年,香港樂壇不是譚詠麟獲得金獎,就是張國榮獲得金獎。一直到譚詠麟宣布自己自此不在領獎,張國榮當眾宣布封麥,從此不再唱歌,譚張爭霸才告一段落。現在的流量小鮮肉,以為粉絲在網上罵罵這個罵罵那個就覺得很紅了?其實和他倆比起來真的是差遠了。
  • 香港樂壇公認的三皇五帝,張國榮和劉德華上榜,你最喜歡誰?
    1、許冠傑:在香港流行樂壇,許冠傑被稱為現代粵語流行歌曲的鼻祖,他創造的香港口語演繹法開創了香港本地歌曲的新紀元,完成了古典與流行的嫁接,對現代粵語歌的推行和發展起到了關鍵作用。2、譚詠麟:譚詠麟是20世紀80年代香港流行樂壇的代表人物之一,他對於浪漫情歌與快節奏歌曲均拿捏到位,曲風十分廣泛。譚詠麟對於音樂的不斷汲取和創造,使他不會落後於時代,更與香港流行樂壇一起進步和發展。
  • 30年前張國榮和譚詠麟的一個決定,成就了「四大天王」時代!
    提起香港音樂,很多人腦海中記憶最深刻的那是以劉德華、張學友、郭富城、黎明為首的『四大天王』時代,四大天王的崛起主要集中在90年代初到2000年之後,但也會有一些年紀稍微大一些的歌迷知道,在『四大天王』時代之初,還有一個更具有傳奇色彩的
  • 被天王毀掉的香港樂壇
    ▲郭天王下凡時光無情,體面難求,與香港四大天王一起墜落的除了一眾港星,還有香港的黃金時代,然而用歷史的眼光看待時代發展進程,我們會發現,正是天王「謀殺」了香港樂壇。1986年張國榮以一首《與誰共鳴》打破了被譚詠麟壟斷的金曲獎,頒獎典禮結束後,上千譚迷挑釁榮迷,兩方打得頭破血流,張國榮被困在停車場六小時。處於巨大的壓力下的兩位主角心生退意,譚詠麟宣布不再參加任何音樂比賽,張國榮選擇永久封麥,一場被大眾炒出來的爭霸鬧劇在兩敗俱傷的結局中告一段落。
  • 他親歷譚詠麟、張國榮爭霸,四大天王爭鋒,卻因豔星前妻出名
    而30年的樂壇創作生涯,也讓潘源良親歷了數代歌王的交替更迭,同時見證了香港樂壇的高潮與低谷。樂壇盛世屬譚張,心潮逐浪四天王獨孤求敗陳奕迅,真我風採潘源良80年代中期,剛步入樂壇的潘源良趕上了香港樂壇的鼎盛時代,生逢其時的潘源良與許冠傑、林子祥、羅文等一線大牌都有過精彩合作,他為王傑創作的《誰明浪子心》,還榮獲了當年的最佳填詞大獎,而名噪一時。
  • 潘源良親歷譚詠麟、張國榮爭霸,四大天王爭鋒,卻因豔星前妻出名
    80年代中期,剛步入樂壇的潘源良趕上了香港樂壇的鼎盛時代,生逢其時的潘源良與許冠傑、林子祥、羅文等一線大牌都有過精彩合作,他為王傑創作的《誰明浪子心》,還榮獲了當年的最佳填詞大獎,而名噪一時。 譚張爭霸 香港樂壇的巔峰時代,也是譚詠麟、張國榮雙星閃耀、爭霸歌壇的時期,二者的競爭的同時,也在爭取最優秀的音樂人為自己所用,幸運的潘源良也得到了嶄露頭角的機會。
  • 香港「四大天王」不老的樂壇奇蹟
    四大天王,90年代四位最受歡迎的男歌手:張學友、劉德華、郭富城、黎明,自從1992年被命名起,受到大眾廣泛的認可,影響力迅速波及整個亞洲,風靡至今上世紀90年代,隨著譚詠麟和張國榮淡出歌壇,以張學友,劉德華為代表的新人開始在歌壇嶄露頭角,1990年,隨著黎明的走紅,三人被稱為樂壇三劍客,1991年隨著郭富城爆紅後回歸香港,再加上一篇打油詩的效應,香港「演唱會之父」張耀榮(另一說法為方逸華)將四位當時最受歡迎的男流行歌手統稱為「四大天王」,
  • 解讀香港「四大天王」到底誰是天王之首
    在華語樂壇,我想大家都知道在90年代的香港樂壇,因張國榮、譚詠麟的相繼退出,在年輕的一批歌手裡,張學友、劉德華、黎明、郭富城得到了圈內圈外的眾人認可,並於1992年被Tvb高管方逸華封為香港四大天王,他們是香港娛樂圈發展起來最具代表性的超級偶像明星,也是一個時代的象徵!
  • 華語樂壇最具影響力的五大明星竟然是他們!
    排名這些東西都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事情,下面說說我心目中的排名:一、張學友四大天王之首,被譽為歌神,1993年發行的國語專輯《吻別》,打破華語唱片在臺灣的銷量記錄,1995年,他在紐約的麥迪遜花園廣場舉行演唱會,成為了第一個在麥迪遜花園廣場舉行演唱會的亞洲歌手,同年他的唱片銷量僅次於世界舞王麥可
  • 香港樂壇裡譚詠麟真的被後來居上的劉德華超越了?
    單從在香港樂壇地位的話,譚詠麟要高於劉德華。但對比在綜合影響力、歌曲傳唱度和人氣等方面,後來居上的劉德華確實超越了譚詠麟。畢竟譚詠麟代表歌曲方面的專業性,劉德華玩的是綜合,唱歌只是求中另一方向罷了!但是,在香港歌壇或者說粵語歌壇這一畝三分地上,劉德華永遠也無法超越譚詠麟。要不然,他在香港歌壇的「校長」名號,豈不白白被喊了30年!
  • 香港樂壇三皇五帝是誰?
    在那個時代不僅是香港粵語流行曲百花齊放的日子,也是香港樂壇的全盛時期,當時香港的流行曲引領亞洲中文歌曲潮流,也誕生了眾多著名歌星,其中最為大家熟知的就由譚詠麟、劉德華、張國榮和張學友等等。現在小編為大家介紹一下,譚詠麟上榜,讓我們來了解一下吧!
  • 香港娛樂圈的老四大天王已經過氣,新四大天王出爐,你最看好誰?
    我們都知道,在香港娛樂圈的90年代,出了四大天王,那時候可不是光在香港火,在大陸和東南亞火的一塌糊塗,這四個人就是張學友,劉德華,郭富城和黎明,這四大天王在香港娛樂圈的地位非同凡響,曾經在1997年參加過香港回歸的晚會,多次受到國家領導人的接見呢,所以,說四大天王是香港的一個時代也不為過。
  • 香港,臺灣都有「四大天王」,內地有沒有「四大天王」了?
    那麼好多朋友肯定會問了,我們內地有沒有「四大天王」了?其實單從音樂素養和實力來講,內地也有很多優秀的具有音樂才華的人。比如孫楠,樸樹,許巍,劉歡,韓磊等等。而當時由於港臺音樂的興起,內地媒體也曾跟風評選出了內地的「四大天王」,你們覺得誰有實力能進駐其中呢?劉歡
  • 香港樂壇天王消亡史:獅子山下再無爭霸,香港樂壇再無天王
    當時間來到80年代時,香港流行樂壇已是巨星如雲,真的可以說是一個眾「神」時代:羅文、林子祥、徐小鳳、梅豔芳、葉倩文、陳百強、譚詠麟、張國榮他們為偶像打Call的方式,可比現在這些鍵盤粉絲要瘋狂多了,是敢走上街頭攻擊對方的實踐派。譚詠麟和張國榮的愛車都被對方粉絲刮花過,張國榮甚至收到過冥幣冥樓。他們之間最激烈的「全武行」,爆發於1986年度十大勁歌金曲頒獎典禮。打破譚詠麟壟斷的張國榮上臺演唱《有誰共鳴》時,譚迷們難以抑制心中的不忿,發出巨大的噓聲,把張國榮的歌聲都要蓋住了。
  • 80年代譚張爭霸到90年代四大天王,哪個時期是香港樂壇最巔峰
    (二)1980年代不僅是粵語流行曲百花齊放的日子,亦是香港樂壇的全盛時期,除了許冠傑徐小鳳等老牌歌手外,單飛的譚詠麟、張國榮、梅豔芳、陳百強、葉倩文、林憶蓮、陳慧嫻、beyond等不同類型的歌手一起活躍在香港樂壇。中國大陸和臺灣的人縱然不懂粵語,亦會聽粵語流行曲,甚至跟著唱。
  • 香港歌壇四大天王的由來!
    香港四大天王是指香港流行文化的其中一個現象,代表人物為九十年代香港最受歡迎的四名男歌手:張學友、劉德華、郭富城、黎明(按年齡由大至小順序排列,排名不分先後),四人於八十年代先後加入娛樂圈成為歌手及演員,在九十年代初期各自冒起,並於1992年同時被傳媒稱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