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過《紅樓夢》的人都知道,賈寶玉家裡人特別多,約有千把人。麝月曾經說過:
「家裡上千的人,你也跑來,我也跑來,我們認人問姓,還認不清呢!」
這一千人,基本都是不從事農業生產的,要麼是天天玩樂並且高消費的小姐和公子哥兒;要麼是拿月例錢的丫環和下人。
這得要多少錢才能養活啊?可是榮國府的主人賈政只是個工部員外郎,五品官職,按照清朝官員的俸䘵標準,五品官是「俸銀80兩,祿米80斛」,換算成現在的錢、物,相當於16000元錢和6400斤米,而且是年俸。
這點錢和米,顯然無法養活偌大的榮國府。那麼,榮國府到底是靠哪些收入來應對千把人的開支的呢?
(賈政)
先要從榮國府的老祖宗說起。
榮國府的老祖宗,也即賈政的爺爺,名字叫賈源。賈源因為功勞大,被清政府賜封榮國公。
榮國公在清朝的官爵裡,屬於「公、侯、伯、子、男」五等中的第一等,而且,在第一等「公」裡面,又屬於「一等公」。簡單說就是「一等中的第一等」,夠尊貴了吧!正是因為這尊貴的爵位,才有了這偌大的榮國府。
由於是一等公爵,所以皇上的賞賜也會相當的豐厚,府第,田產,金銀珠寶,綾羅綢緞,這些都應該少不了。
而賈源是個厲害人物,他不僅能保住財富,還會經營財富、增加財富。最終,他的財富越來越多,他死後,便傳給了下一代。
賈源的下一代嫡長子是賈代善,賈代善繼承了榮國公的爵位和產業。
從《紅樓夢》的描述看,賈代善也極善於經營財富,大約賈源的財產在他手裡翻了好幾倍,不然的話,為什麼坊間傳出「賈不賈,白玉為堂金作馬」呢?
賈代善的下一代是賈赦和賈政,注意,到這第三代,情況就不同了,出現了爵位和產業的分別繼承。
嫡長子賈赦繼承了榮國公的爵位,嫡次子賈政則繼承了榮國府這個府第及相關產業。這是為什麼呢?
書中交代,嫡長子賈赦不好好讀書,不務正業,是個敗家子。賈代善棍子都打斷了幾根,毫無作用,只好放棄。
而嫡次子賈政讀書認真,頗有才氣,能走正道。所以賈代善死之前,向皇帝上了一表,然後就出現了賈赦繼承爵位、賈政繼承產業並被賜「工部員外郎」這個五品官的情況。
可以想像,賈代善非常重視榮國府的產業,他害怕留給賈赦會被敗光,所以上書皇上,要求皇帝同意,將產業傳給了賈政。
因為如果沒有皇帝的同意,按照「嫡長子繼承制」原則,爵位與產業都歸賈赦,賈政只能搬出榮國府另住。
這件事說明,榮國府留下來的財產還是很多的,不然賈代善不會這麼重視,一定要留給能守業的賈政。
所以說,榮國府的第一塊資產,也就是最大的一塊資產,應該是他們的爺爺賈源及父親賈代善留下來的遺產。
在繼承來的這些產業裡,最能夠世代相傳的,當然是田產。清朝政府執行的,還是重農抑商政策,有錢人最喜歡做的事,就是買田置地,經營田產。
不用說,從賈源到賈代善,除了經營皇上封賞的田產外,他們還在不斷地買田置地。
《紅樓夢》裡有直接證據:有個叫烏進孝的人,幫榮國府管理田莊,除夕前,他送來了2500兩銀子。
這說明,榮國府有大量的田莊,每年收入不少;而且應該不止烏進孝管理的這一處田莊,應該有很多處。
如果仔細分析「烏進孝」三字,還隱藏著作者的批評之意,就是這個「烏進孝」根本就沒有「盡到孝」,他在隱瞞收入,送來了2500兩銀子,而實際收人可能遠超這個數。
言外之意,榮國府對田地的經營管理,在賈政這一代是做得比較差的,這也是賈府衰落的一個因素吧。
除了田租收入,賈家的人還放高利貸,這在當時是普遍現象。
因為在封建社會裡,地主階級的收入主要就是兩項:田租與高利貸。
北宋時期王安石變法時實行「青苗法」,就證明了這一點;每到青黃不接時節,農民購買相關生產資料時,他們就會去借高利貸,這個時候你放款給他們就行了。
當然,在《紅樓夢》裡有也證據,典型的就是王熙鳳放高利貸。平兒就曾經說過,在第39回,襲人問平兒,這個月的月錢為什麼還不發,平兒悄悄說道:
「你快別問!橫豎再遲兩天就放了。這個月的月錢,我們奶奶早已支了,放給人使呢。等別處利錢收了來,湊齊了才放呢。」
另外,賈政是工部員外郎,這個職務可以幫助賈家賺錢。
清朝時,工部是做什麼的呢?我們一般以為它只是做些諸如土木興建、水利工程的事情,結果我一查資料,
發現清朝的工部還管理軍火、軍器等一系列軍用物資,管理礦山的開採、治煉事項,還管理紡織業,甚至於還管理一部分金融貨幣業務……
賈政會不會利用他在工部的便利做些生意,這個在《紅樓夢》中沒有直接的證據,所以不能說真有,但也不能說沒有。畢竟,賈家也不是善類,行賄受賄,破壞訴訟的事情他們都幹過。
另外,榮國府還有可能學習薛家,開店鋪經營商業,因為薛家是這方面的行家裡手,賈家向他們學習也是自然的事情……
然而不可否認的是,賈家在賈政這一代已經衰落了,一個五品小官經營榮國府,是很難打開局面的。
長按下方圖片,選擇識別圖中二維碼
即可快速關注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