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裝大劇《清平樂》中,三位宦官的愛情故事牽動著大家的心。鐐子與繯兒的愛,張茂則對皇后的默默守望還有懷吉與徽柔之間的悽美之愛。在每一個愛情故事中,宦官都被塑造得有情有義。愛上女人的宦官明明有三位,為什麼只有懷吉最讓人意難平呢?
1、宦官的殘缺給不了愛人完整的愛
繯兒是皇后自幼一起長大的侍女,也是皇后深宮寂寞的最好夥伴,繯兒就想長留宮中陪著她家姑娘。官家的近侍鐐子與繯兒有情被皇后發現了,為了保護他倆,皇后讓她出宮嫁人。事後鐐子對師父張茂則痛哭流涕,說連累了繯兒的清白名聲。
張茂則說:你已經毀了她的清白名聲,娘娘以她任性浮躁難以侍奉中宮的罪名,讓她出宮,這是娘娘保全你們名聲的最好方式。若你現在一頭去死,你只會讓她背著通姦的罪名去死。是你們沒有克制住,所以你們不能留在這城裡陪著自己喜歡的人。幸好娘娘擔待一切,若你不懸崖勒馬再往前走一步,就會把自己喜歡的人摔得粉身碎骨。至於情,把它牢牢藏在心裡就好!
張茂則的話就是他們這些人的辛酸、悽涼與無奈。張茂則就是想做到,與他對鐐子說的那樣,把對皇后的這份情深藏心底。皇后入宮前與張茂則的一次偶遇,讓他情根深種。皇后入宮後,官家對她的冷遇與不公讓張茂則心疼。
終於在官家偏袒張妼晗後,張茂則忍不住對清瘦憔悴的皇后說出這番話:娘娘縱然對官家千種柔情,萬般委屈,卻只是勉強自己。在官家跟前只有正宮的雍容端莊和不可侵犯的威儀,倒讓官家把溫柔疼惜都給了那個只會撒嬌而沒有半點皇室尊嚴的張妼晗。
皇后很是吃驚,反手就給了張茂則一個大嘴巴。其實,不光是皇后發現了張茂則的情,就連官家也察覺到了。張茂則訓鐐子時還說把情藏在心底,真正到自己面對時不也是沒克制住嗎?
後來張茂則更是為了打擊張貴妃,調查出了害瑤瑤公主的許蘭苕,也找到了當事的小宮女碧桃,但他沒匯報官家,而是告訴張貴妃。賈婆子為了護張貴妃,調下毒藥自己與許蘭苕都中毒而亡。打鼠傷了玉瓶,許蘭苕腹中的皇子一起沒了,張茂則愧悔無及,想自殺謝罪,官家指責他:心有所向,意有所指,並沒有幫到所向之人,只在催毀所憎之人,且傷及無辜,你難道不是如此嗎?
張茂則與官家一起長大,官家無子他也同樣著急,現在皇子枉死,張茂則的愧疚難受之情更甚官家:臣害得無辜皇子枉死,罪當伏誅!官家是不會殺害茂則的,放逐出京去辦義學。#清平樂#
2、懷吉和徽柔淵源很深
再來說說懷吉與徽柔,兩人之間的淵源頗深。懷吉本是梁家元亨,懷吉遭際官家徽柔父女兩代。如果不是官家愛吃梁家的釀梅子,元亨不致幼年喪父,更不會淨身入宮,聰明好學的元亨長大後說不定也是皇榜下達官貴人爭搶的快婿。
命運如此,元亨入宮了,還因說了「元亨利貞」,犯了諱,差點被任守忠打死,徽柔公主的出世救了元亨,皇后為其改名懷吉。懷吉沒有見到公主,卻知是這個公主救了自己。懷吉第一次見到徽柔時,徽柔已經五歲了,夜半十分,徽柔披髮在後苑湖邊為父祈福,此時的懷吉便認為她是人間的仙女,徽柔對爹爹的真情祈禱更讓懷吉熱淚盈眶。但當時懷吉並不知她就是徽柔公主。
然後就是許蘭苕栽贓嫁禍公主,懷吉為徽柔作證。懷吉得罪了張娘子,徽柔從此認識了懷吉,博學聰明的懷吉不僅能給徽柔講書解惑,還成了徽柔的玩伴,後來徽柔學畫,懷吉又成了畫師崔白與徽柔的中間媒介,崔白講給懷吉,懷吉又講給徽柔,結果是懷吉的畫更好,徽柔反而不如懷吉。
官家本來想把懷吉培養成可扶持最興來的人,就像當年茂則與官家,結果最興來染疫而亡,從此官家讓懷吉陪伴徽柔的時間更多了!在徽柔的心裡,懷吉是同爹爹,孃孃,姐姐一樣的親人,徽柔與懷吉之間最開始是親情而非愛情。
徽柔不能愛她喜歡的曹哥哥,只能嫁給外表醜陋木訥的李瑋,還要日日見到粗鄙世俗的婆婆楊氏,徽柔傷心絕望,還是懷吉默默地守護安慰他心中的仙女,讓她心中有一絲光亮!懷吉說他是公主的影子,公主問影子在哪兒,懷吉說影子在公主腳下,徽柔說懷吉在徽柔心裡。
3、懷吉是徽柔全部的依賴與精神寄託。
徽柔與懷吉的愛必為世俗禮法所唾棄,這段感情註定沒有結果。因為徽柔是金尊玉貴的公主,自幼只知寵愛,哪知世間險惡,她不懂與懷吉保持距離才是對自己和懷吉的最好保護。
懷吉被放逐,官家為了心愛的女兒又召回懷吉,言官不依不饒非要把這件事挑的全天下的人皆知,司馬光甚至要碰頭死諫!徽柔唱著司馬光當年所作的詞走上朝堂,含淚斥問:一切愛恨嗔痴皆是有罪嗎?
官家最後帶徽柔去看民間勞作的辛苦,告訴徽柔自幼是公主,也只會作公主,民間的疾苦她也無法承受。而懷吉殘缺的人生,註定只能給徽柔殘缺的愛,就像張茂則說的那樣:奢望那些根本給不了的,只是把殘缺送到他們跟前。
4、小結
鐐子和繯兒的感情平平淡淡,皇后與茂則成為『』我們」變成一方的堅持守候,徽柔懷吉愛到骨子裡卻沒有好下場。或許正是悲劇的力量,才讓懷吉在三場愛情裡脫穎而出。意難平,孤城閉,知始終!三位宦官的感情都不凡,不過是感情來得太容易,反倒讓人不夠珍惜。懷揣著使命的封建婚姻,內心裡的反抗,鑄就而成的鮮明對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