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平樂》所有宦官裡,誰的官更大?宋朝宦官的官職等級如何劃分

2020-09-16 閒人歷史故事

電視劇《清平樂》大結局一出,塵埃落定,曲終人散。雖然大家對趙徽柔、梁懷吉悲慘的愛情故事仍縈繞於心,但不可否認的是,《清平樂》熱度確實正在漸漸褪去。當時追劇時,只關心情節進展,心無旁騖,對一些細梢末節無心關注。現在從頭回味時,就會發現許多以前沒注意的地方。

比如我吧,當時在看電視時就對那些內侍宦官們的官職不太了解,看的稀裡糊塗。這幾天閒來無事,查了些資料,才搞清楚怎麼回事。鑑於可能會有很多觀眾會有同我一樣的疑惑,下面就來為大家解讀一下張茂則、閻文應、任守忠、楊懷敏、梁懷吉都是宦官,他們之間相比,誰的官更大的問題!

清平樂劇照

◇ 仁宗時內侍宦官的官職體系

按照《宋史.職官志》的記載來看,北宋設立了獨立的宦官職官體系,與國家正常的官僚系統不在同一條線上。宋朝開國以來,內侍宦官的職官體系經歷了多次變革。宋初時稱內中高品班院,後來,又經歷了內內班院、內黃門班院、內侍省入內內侍班院等體系的變革。

至景德三年(宋真宗年號公元1006年),固定為入內內侍省和內侍省兩大在京的宦官機構。另外,因為要監督地方重要事務、參與軍旅之事以及作為皇帝耳目傳遞消息,還設了一些其它外任官職,其品秩與這兩大機構相同,但官職名稱則因人因事因地而異,不在本文討論之列。《清平樂》所在的宋仁宗時期,沿用了這一宦官職官體系。

宋史

入內內侍省與內侍省又分別被稱為前省和後省。入內內侍省負責直接為皇帝及後宮妃嬪服務,其職責按《宋史.職官志》的說法是:

「通侍禁中、役縣褻近」,

也就是在宮中對皇帝本人及後宮人等做一些貼身的伏侍的工作。而內侍省則要疏遠的得多,《宋史.職官志》記載他們的職責是:

「拱侍殿中、備灑掃之職、役使雜品」,

說白了,就是不直接從事服侍皇帝及后妃本人,而從事灑掃、警衛以及其它雜役的人員。

入內內侍省的主要官職從高到低依次為:

都都知、都知、副都知、押班、內東頭供奉官、內西頭供奉官、內侍殿頭、內侍高品、內侍高班、內侍黃門等

而內侍省主要體系從高到低則依次為:

左班都知、副都知、押班、內東頭供奉官、內西頭供奉官、內侍殿頭、內侍高品,內侍高班、內侍黃門


宋仁宗劇照

可以看出,內侍省與入內內侍省官職體系除了最高品軼為左班都知與入內內侍省稍有不同外,其餘與入內內侍省基本相同。為防混擾,入內內付省的宦官官職名前要加「入內」兩字,以示區別。入內副都知與副都知都是正六品,左班都知與入內都知品軼相同,都是從五品。而入內都都知要更高一些為正五品,是宦官能擔任的最高官階。

不過內侍省與入內內侍省兩大機構的分工與職責也存在很多相互交叉與融合的地方,前後兩省官職互為補充,人員交互流動頻繁,並沒有太多特別明晰的分界。

知道了這些知識後,下面我們來詳細看一下張茂則、閻文應、任守忠、楊懷敏、梁懷吉仕宦歷程,以方便做個比較!

◇ 張茂則

張茂則自幼入宮,先為小黃門,先後五次升遷轉任西頭供奉官,在內東門供職。慶曆宮變時,張茂則臨變英勇,率先登屋先入,升遷掌管御藥院。後來仁宗突發急病,左右慌亂,想關閉宮門,獨張茂則鎮定自若,制止了這一做法,沒有引起恐慌。仁宗病癒後想提拔他任內侍押班,被他推辭,自請外任。

在外任幾年後,又回到宮中任內侍押班,後又升遷為入內副都知。仁宗去世後,張茂則歷經英宗、神宗、哲宗三朝。在神宗朝時升遷為入內都知,哲宗朝時自請外任,得任寧國軍留後,加都都知銜,官做到了宦官能達到的最高點,後卒於任上。

張茂則劇照

◇ 閻文應

閻文應應該是成年後才入的宮,他熟諳世事,升遷很快。到仁宗親政時,已升任入內副都知。後因支持仁宗廢黜郭皇后,被提拔為入內都知。景祐二年(公元1035年),參與鑄造大樂編鐘。以此功勞,升遷為入內都都知,達到了仕途生涯的頂峰。同年十二月,諫官姚仲孫、高若訥以及天章閣待制範仲淹等上書彈劾閻文應有下毒害死郭皇后的嫌疑,被罷黜了都都知的官職,流放嶺南,死在路上。

閻文應劇照

 任守忠

任守忠以小黃門出身,累次遷轉升為西頭供奉官,執掌御藥院,後又因犯錯被免職。過了許久後,蒙章獻太后劉娥賞識,官復原職,繼續執掌御藥院。仁宗親政後,將其派往外地做官。在外任期間,宋與西夏在陝西打仗,任守忠作為秦鳳、涇原路駐泊都監,因功升任內侍押班,累遷入內副都知、都知。

章獻太后劉娥劇照

仁宗去世後,英宗繼位,任守忠因離間宋英宗趙忠實與曹皇后,造成兩宮關係緊張,被司馬光彈劾。

司馬光上書稱其為「國之大賊,民之巨蠹」,要求將其「斬於都市」。

當時的宰相韓琦與參知政事歐陽修作主,將他貶官到蘄州安置,後又起復為左武衛將軍(名義上的散官,無實際職掌,也無品級),卒年七十九歲。

任守忠劇照

◇ 楊懷敏

天聖七年(公元1029年),樞密使曹利用的侄子曹汭橫行不法,曹利用受牽連被貶官到房州,派內侍楊懷敏護送。曹利用任樞密使多年,對宦官頗不禮敬,楊懷敏懷恨在心。在路上冷言冷語逼曹利用自盡,對朝廷謊稱其暴病而亡。此時史書上僅稱其為內侍,應該官職不高。

慶曆四年(公元1046年),保州兵變,楊懷敏時任緣邊都巡檢,在叛兵答應投降的情況下,仍殺死降卒四百多人。以此功勞,調任回宮,升入內副都知。慶曆八年(1050年)閏正月,崇政殿衛士顏秀、郭逵、王勝、孫利等作亂,幸得曹皇后處置得當,才未釀成大禍。

對此事負有責任的五名內侍是楊景宗、鄧保吉、楊懷敏、劉永年、趙從約、王從善。其餘四人都被貶官,只有楊懷敏被夏竦庇護,未被處分。諫官周詢、張昪、何郯等人上書要求追究楊懷敏的責任。二月,楊懷敏被罷去了入內副都知的官職,降為左庫藏使、滑州鈐轄,不久後因病而死。

楊懷敏劇照

◇ 梁懷吉

梁懷吉初入宮為內侍黃門,服侍仁宗,後被仁宗派去服侍福康公主趙徽柔。趙徽柔下嫁李瑋,梁懷吉跟隨入公主府,任入位祗候。入位祗候服役於公主府,地位比內侍黃門略高,也是很低的宦官職位。當時公主府的宅都監是梁全一,梁懷吉的地位要低於梁全一。只是貼身服侍公主的小宦官,沒有什麼權力。

梁懷吉與趙徽柔

◇ 結語

根據以上的宦官的的仕途歷程,可以看出,若以一生中擔任過的最高官職論,張茂則與閻文應都擔任過都都知,官最大。其次是任守忠,擔任過入內都知。再次是楊懷敏,最高做到入內副都知。官職最小的應該是梁懷吉,只是公主府貼身服侍公主的小宦官。

但若僅以《清平樂》所在的時期論,即截止仁宗去世前,則官職最高的是閻文應,當時的官職是入內都都知,其次是任守忠官職為入內都知,再次為張茂則、楊懷敏官職為入內副都知,最後還是梁懷吉。

由此也可以看出,與其他人相比,梁懷吉的地位和官職要低得多,是沒有什麼權利和地位的。他能在歷史上留下姓名,完全是因為他和趙徽柔的感情糾葛。以上就是張茂則、閻文應、任守忠、楊懷敏、梁懷吉等人相比,誰的官更大的具體分析,感謝您的瀏覽!

相關焦點

  • 「官宦」與「宦官」各代表了什麼意思,兩者有何不同
    正是君主集權的加強,使得君主對於身為閹人的宦官(被閹割的宦官被稱作寺人)有了更大的需求,他們也逐漸開始走上政治舞臺。 宦者令這一官職,職責是管理所有宮廷宦官,其中不僅包括了負責後宮的寺人,也管理宮廷出入、奏章傳遞,可以說既是近臣也是重臣。但繆賢並不是閹人。值得一提的是,秦朝著名權宦趙高,也曾擔任過宦者令這一官職。 漢朝初立時,部分沿襲了秦朝的制度,宮中設立了「中常侍」等宦者官職,但仍舊以士人充任。
  • 宋朝宦官張茂則歷仕五朝卒於任上,死後卻被打入黨籍
    說來歷史真的挺有趣的,與漢朝、唐朝和明朝那些宦官比起來,宋朝的宦官似乎有點拿不出手,除了童貫惡名在外,基本沒啥叫得出名號的。事實上這個印象是完全錯誤的,宋朝的宦官們其實比明朝還兇猛,而且他們的名聲還很好。張茂則就是宋朝有名的宦官,在《宋史》中都有為其列傳。
  • 奸臣童貫的三種身份: 宦官 畫家 公爵(一)
    很多人知道童貫這個人主要是通過《水滸傳》,水滸傳裡童貫是個草包將軍,善於玩弄權柄,與高俅、蔡京是同夥,專門陷害梁山好漢。
  • 唐代宗時期的宦官權利之爭
    誰知道宦官李輔國憑藉自己有擁立皇帝之功,十分地飛揚跋扈,根本不把代宗李豫放在眼裡,居然說出了陛下只須深居宮中,外面的政事有老奴來處理。這樣的大不敬之話,搞的代宗皇帝根本沒有辦法名正言順的做皇帝,這個時候宦官程元振向代宗皇帝伸出來援手,按照老慣例,我們還是要介紹一下程元振這個宦官。程元振(?
  • 明代宦官有多大權力?言官體制受其影響
    然而因為明代宦官當權,輝煌的言官體系最終屈居並服從於宦官之下。明朝文官進言明代言官及其機構言官,又稱諫官、垣官。職在諷議左右,以匡人君,監察方式主要是諫諍封駁,審核詔令章奏。在明代,明太祖朱元璋設立了都察院御史一職,御史就擔負著諫言之責。除了都察院的御史,也有一些人擁有諫言之權,那就是六科給事中。
  • 熱播劇清平樂,福康公主愛上一個宦官,她的下半生令人不由唏噓!
    熱播劇清平樂,福康公主愛上一個宦官,她的下半生令人不由唏噓!大宋嘉祐五年,一個消息傳播了傳遍了宋朝人的耳朵,那就是宋朝第一老實人,駙馬李瑋被一個宦官給綠了,今天就和大家聊聊福康公主和內侍太監梁懷吉的故事,故事還要從福康的老爹官家說起,他是一個劉皇后包養的孩子,他的親媽李氏,在宮裡其實就是一個透明人,沒人重視,當官家繼位後一直都想補償李家,於是他機靈的小腦瓜想了一個好主意,那就是和舅舅家結親,這樣的話李家和趙家就變成一家人了,親上加親
  • 宋仁宗一生最重要的三個女人:一個死於宦官,兩個愛上宦官?
    正在熱播的古代傳奇劇《清平樂》,以北宋仁宗朝為背景,再現了北宋仁宗時期國泰民安的盛世景象。宋仁宗趙禎是北宋第四位皇帝,從1022年即位至1063年病逝,共在位42年,是兩宋時期在位時間最長的君主。他在位期間,為政寬仁,體恤百姓,北宋社會相對安定,經濟、科技、文化空前繁榮,史稱「仁宗盛治」。
  • 《清平樂》熱播 葉祖新化身宦官演繹大宋傳奇
    由王凱、江疏影、葉祖新等主演的古裝大劇《清平樂》昨日震撼開播,實力演員葉祖新在劇中飾演的張茂則是一個恭順謙遜、克己奉公的宦官,他自小便伴於宋仁宗身側,備受期待!此次,葉祖新又在《清平樂》中飾演內侍總管張茂則,讓我們一起期待他接下來的精彩表現吧!
  • 想做元朝的宦官,高麗人擠破頭都難……
    文/班布爾汗宦官是在古代宮廷內為君主及其家族服務的人員,一般由被閹割後失去性能力的男性充任。且不說漢、唐、明三代宦官何等權傾天下,出現制度性宦官專權;就是講究「與士大夫共天下」的宋朝,也曾有「政事號令悉出閽」的時期,出過童貫這樣可以領兵出徵的宦官。
  • 淺析唐代宦官的主要經濟來源:每月俸祿、皇帝額外賞賜、非法斂財
    《俸祿三》中的記載「左右神策中尉,準令式二品官,令授田一十頃,請取京兆府、折衝府、院戎場、垛埒、公廨府……數內取二十頃,充前件官職田,」左右神策中尉是唐代宦官官職的一種,主管的是中央禁軍,乃是二品官員。職田屬於公田,皇帝用於支付官員俸祿,給予官員耕耘,可以給官員當作私用,在官員離任之後要交給國家。
  • 《清平樂》三大宦官結局,張茂則愛而不得,有才華的他最意難平!
    文/羅小可追王凱、江疏影、王楚然、任敏等領銜主演電視劇《清平樂》,雖然覺得劇情有些拖沓,卻被劇中關於闡述的「婚姻冷暖自知、愛情求而不得、親情牽絆和守護」這三種微妙的情愫所打動。除了趙楨和後宮妃嬪們的感情線,還有北宋名臣的朝堂風雲耐看外,圍繞在官家和妃嬪身邊的宦官,這個群體也是不可不看的亮點。他們有血有肉,有情有義,顛覆了觀眾傳統的認知。眾所周知,古代在宮裡做宦官的男子,大部分都是貧寒家庭出身的。他們沒有辦法選擇自己的人生,同樣也沒有辦法選擇自己的愛情。
  • 歷朝歷代中,唐朝宦官權力最大,其次是明,東漢
    而當時已經形成規模的中官近侍就成了最好的選擇。中國古代家族主要靠血緣維持,一旦男性因為閹割而失去生殖能力。他就等於直接從家族中剔除出來,在社會上也飽受歧視。這時,這些閹人唯一的出路就是依附於皇權。然而到了東漢末年,宦官幹政愈演愈烈,皇權旁落,也是導致東漢滅亡的重要原因。
  • 他們的婚姻幸福嗎,看歷朝歷代的宦官現狀就知道
    那就是宦官,也就是太監。早在夏商時期,宦官一職便誕生了,一直到清王朝結束,宦官的身影才在歷史上消失,由此可見,這一官職存在之久。提到宦官,可能大部分人都會覺得宦官這個職位只有被閹了人才有資格擔任,但事實上其實不是這樣的,最早的時候,宦官是不需要被閹割就能擔任。閹人擔任宦官這一規定是從東漢時期才有的。
  • 明代宦官掌權的原因及宦官權力過大產生的影響
    導語:在一些有關明代歷史的電視劇上,我們可以看到電視裡皇帝身邊的宦官不僅身懷絕技且權勢滔天,他們只聽從皇帝的調遣,就連一些朝廷官員也畏懼於他們的權勢。但是失去了宰相的輔助後,所有的朝政要務的處理全部都落到了皇帝一人肩上,日理萬機的皇帝自然開始尋覓一個可靠的助手,沒有生育能力故而難以形成氣候的宦官,就成了博取皇帝信任的最佳人選。皇帝開始逐步賜予宦官參與朝廷政治的權力,來協助自己處理政務,管理官員。
  • 明朝宦官專權政亂,為何清朝宦官沒這能力?你看乾隆如何對待他們
    而且我們也知道,在古代,宦官是一種能夠影響朝政的力量,甚至能與文官集團分庭抗禮,互相廝殺,誰也看不上誰。漢代,唐朝和明朝是宦官亂政最為嚴重的歷史時期,其中以明朝最為特殊。漢、唐兩朝的宦官勢力雖然在朝代中期才逐漸壯大起來,但明朝不同,自永樂帝朱棣時期以來,宦官勢力一直在擴張。膨脹率有多大呢?
  • 《清平樂》公主和宦官的大虐劇不香麼? 再不放我就要宣布棄劇了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清平樂》公主和宦官的大虐劇不香麼? 再不放我就要宣布棄劇了 正在播出的古裝傳奇劇《清平樂》(又名《宋仁宗和他的女人們》 ) 大家看了沒?這部劇是翻拍知名小說《孤城閉》,又是由正午出品,從開拍之初就備受關注,還沒播出,其精緻的服化道就深受網友好   原標題:《清平樂》公主和宦官的大虐劇不香麼?
  • 明朝:宦官專權最嚴重的朝代,權利是如何旁落,最終到宦官手裡的
    除此之外,他還規定朝中宦官的品級,不管宦官才能多麼突出,最高只能做到四品的職位,就不能再往上升了。在朱元璋的治理下,明朝初期的宦官亂政的現象得到了很好的治理。當時很多宦官都無法擔任重要職務,只能做一些後勤工作。
  • 為什麼嘉靖朝的宦官不專權?
    他們私下裡成為統治者搜刮地方財產的爪牙,陸容《菽園雜記》記載:「各鎮守內官競以所在土物進奉,謂之『孝順』。」他們也成為皇帝的「千裡眼」,負責給皇帝通報地方實情,甚至有權向皇帝彈劾地方官。所以在景泰元年十月,山東右布政使裴倫請罷鎮守中官,景帝答覆:「往歲各處賊寇生發,人民流散,因令內官鎮守,得知事情緩急.」
  • 《清平樂》三位愛上女人的宦官,為何只有梁懷吉最讓人意難平?
    在古裝大劇《清平樂》中,三位宦官的愛情故事牽動著大家的心。鐐子與繯兒的愛,張茂則對皇后的默默守望還有懷吉與徽柔之間的悽美之愛。在每一個愛情故事中,宦官都被塑造得有情有義。愛上女人的宦官明明有三位,為什麼只有懷吉最讓人意難平呢?
  • 宦官為幹政將一傻子推上皇位,傻子上位後第一道聖旨,讓宦官膽寒
    宦官為幹政將一傻子推上皇位,傻子上位後第一道聖旨,讓宦官膽寒 中國古代社會是中央集權的農耕文明,皇帝作為九五之尊,則是能夠享受榮華富貴的最高階層,然而正所謂高處不勝寒,皇帝的位置,遭到了無數人的窺視,稍有不慎就會命喪黃泉,歷朝歷代392位皇帝,平均壽命也不過39歲,因此對於那些生活在後宮中的人來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