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劇黑白電影《告親夫》拍攝始末

2020-10-08 黃恩512

來源: 潮汕新聞網



▲1960年冬電影《告親夫》封鏡合影

▲1961年春電影《鬧開封》封鏡合影


1959年,廣東潮劇院一團拍攝的彩色潮劇電影《蘇六娘》在海外發行,掀起東南亞一帶潮籍鄉親的「潮劇熱」。1960年5月,廣東潮劇院一團赴香港演出,引起轟動效應。香港新聯影業公司由此籌劃,請潮劇院一團再於廣州珠江電影製片廠拍攝一部黑白潮劇電影《告親夫》。時潮劇院一團已經接到代表國家出訪柬埔寨的任務,所以有關方面和潮劇院領導決定,由新組建的青年劇團來擔任拍攝電影的任務。

  廣東潮劇院青年劇團成立於1960年5月1日。1960年3月,為參加7月份於廣州舉行的中南區首屆青少年戲曲藝術匯演,汕頭專區各專業劇團舉行青、少年戲曲藝術大匯演。匯演結束後,廣東潮劇院將各參演劇團的優秀劇目連人帶戲抽調成立了一個青年劇團,同時從戲曲學校畢業的優秀青年演員中抽選部分加入青年劇團,歸潮劇院領導,於5月1日舉行成立儀式。建團時,全團50多人,其中演員30人,演員最大年齡27歲,最小14歲,平均年齡22歲。陳漢泉任指導員,代理團長。組建後立即排演《鬧開封》、《趙寵寫狀》、《活捉孫富》、《搖錢樹》四個短戲,經過兩個多月的排練,於1960年7月11日首次在汕頭公開演出。公演後,即於7月20日到廣州參加廣東省第一屆青、少年戲曲演員匯演。這次舉行的首屆青年演員匯演,有粵劇、潮劇、瓊劇、漢劇、西秦戲、正字戲、白字戲、雷劇、採茶戲等劇種的青年演員480多人參加,演出劇目45個。潮劇院青年劇團參加匯演的《活捉孫富》、《趙寵寫狀》、《鬧開封》和現代戲《搖錢樹》,均評為優秀劇目,實現首次上省滿堂紅。

  匯演結束後回到汕頭,就接受任務著手排演《告親夫》。根據三正順潮劇團林劭賢整理的《告親夫》劇本,鄭文風、馬飛、王江流進行重新修改整理和作曲,原來的劇本劇情只是表述顏秋容在三聖母殿早產一嬰兒後因失血過多去世,婢女若雲懷抱嬰兒隨文淑貞赴蘇州府蓋紀綱處告狀。赴廣州拍攝時,劇組一致認為應該改寫增加這一場「三聖母殿泣訴」的重頭戲。經過說服投資方後重新改寫劇本,邊修改邊作曲邊排戲,1960年冬於珠江電影製片廠拍成黑白電影,1961年即製成電影拷貝發行海內外。據顏秋容的扮演者陳淑粧女士回憶,當時在電影廠拍攝電影時,天氣寒冷,在化妝室化妝身上還穿著一件大棉衣,化妝完換上戲裝才去攝影棚拍攝電影。《告親夫》的電影導演是曾執導《蘇六娘》的羅志雄。影片拍成之後,《告親夫》成為青年劇團的首本戲。後來的舞臺劇從此照排演出,並成為保留劇目。

  青年劇團在廣州珠江電影製片廠拍攝《告親夫》後,又拍攝由張長城和朱楚珍主演的《鬧開封》以及由王悅芳和鄭強發演出的《嫦娥奔月》片段。1961年4月,貫徹中央「調整、鞏固、充實、提高」八字方針,廣東潮劇院二團併入青年劇團。合併後的青年劇團於1963年夏赴廣州,拍攝由範澤華、洪妙、張長城、朱楚珍、陳玩惜等主演的潮劇彩色電影《劉明珠》。1964年下半年,青年劇團改稱為廣東潮劇院二團。

  廣東潮劇院青年劇團在當時短短四年,就演出了幾十部經典劇目,拍攝了三部電影,參加中國唱片社上海分社到汕頭的錄音有《井邊會》、《回書》、《磨房會》、《包公會李後》、《寶蓮燈》、《金花女》、《金山戰鼓》、《思凡》、《益春藏書》等傳唱不衰的音像作品,至今仍在潮汕和海外潮籍鄉親中廣泛流傳。電影《劉明珠》還在中央電視臺戲曲頻道播出,享譽海內外。

相關焦點

  • 潮劇老生~陳光耀
    潮劇老生~陳光耀洪春標資料整理2016年10月8日陳光耀:(1941—2011.11.11)國家二級演員。二十多年來他把潮劇老生戲的代表性劇目《告親夫》、《鬧開封》、《回書》基本繼承下來,並發揮自己表演的優勢,成了繼孫求春、陳金泉、吳林榮、陳書櫥、張長城之後另一位具有代表性的潮劇名老生。
  • *老酒裝新瓶 寶劍藏玄機* 新潮潮劇《情斷昆吾劍》觀後感
    公演了兩部經典潮劇《告親夫》和《劉明珠》,成功喚起兩代人的集體回憶,深獲觀眾好評。中國才子編劇黃劍豐改編武俠大師梁羽生的作品,成功將潮劇的精髓融入了武俠境界內,優美的唱句和意義深厚的說白,造就了近年來不可多得的新編潮劇腳本。將潮劇這杯老酒裝進了現代劇場的新瓶子中,效果確實讓觀眾耳目一新。由工藝教育中區學院的11名學生參與LED布景製作更是為全場演出錦上添花。
  • 潮劇老生陳光耀
    二十多年來他把潮劇老生戲的代表性劇目《告親夫》、《鬧開封》、《回書》基本繼承下來,並發揮自己表演的優勢,成了繼孫求春、陳金泉、吳林榮、陳書櫥、張長城之後另一位具有代表性的潮劇名老生。張長城老師誇他演的《告親夫》蓋紀剛比他演來唱念還好。方展榮老師最常誇陳光耀演《鬧開封》的王佐演唱非常好。
  • 當潮劇遇上說唱,潮州古城如此之「潮!」
    畫面中,還出現了潮劇演員助陣客串,將潮劇經典唱段《蘇六娘》的經典唱段融入其中。這部MV把年輕人喜聞樂見的說唱形式與潮劇相結合,上傳至網絡後很快在潮汕人的朋友圈裡廣泛傳播。今年25歲的陳建佳是深圳的一名交警,上大學前他在潮州的成長經歷,總是離不開潮劇。
  • 潮劇為何讓人念念不忘
    曾經的「鳳城影劇院」不僅有電影放映,更是潮劇演出的主要場所,光影與潮音交替是當時潮州人民的娛樂生活。 「場場爆滿,一部戲可以演一個多月,每個團都有自己的一部戲。」潮州市潮劇團團長郭明城回憶起潮劇在上世紀70年代的輝煌。潮州已經入秋,影劇院門前,冠以「老電影院」招牌的果汁攤人流不減。夜色下喧囂著,潮州影劇院已經完成了大部分的修繕工作,靜靜等待最後的收尾。
  • 膾炙人口的潮劇【春香傳】三歌《愛歌》《別歌》《獄中歌》演唱:劉小麗、陳學希、鄭健英
    精彩導讀:                  潮劇《春香傳》劇情簡介這是流傳於朝鮮的愛情故事。李夢龍在廣寒樓前與春香女一見鍾情,訂下百年之約,受到李夢龍之父親的遣責。主要代表作有:《葫蘆廟》中飾嬌杏、《袁崇煥》中飾羅蘇女、《雙玉蟬》中飾曹芳兒、《辭郎洲》中飾陳璧娘、《孫悟空六鬥蜘蛛精》中飾蜘蛛精和女皇、《大義京幗》中飾柴夫人、《告親夫》中飾若雲和顏秋容、《蘇後復國》中飾皇后、《恩仇記》飾卜巧珍、《天子奇緣》飾皇后、太后二角、《趙氏孤兒》飾公主莊姬等劇。
  • 我「假裝很懂潮劇」,你懂嗎?
    從表演上來看,潮劇的角色行當中以生、旦、醜最具地方特色。生旦戲《掃窗會》被譽為中國戲曲以歌舞演故事的典型代表;潮劇丑角分為十類,其中項衫醜的扇子功蜚聲南北,為世所稱。老醜戲《柴房會》中,丑角的溜梯功為潮劇所獨有,在戲曲界享有盛譽。【唱腔】潮劇唱腔的特點,主要表現在唱腔的用調上。
  • 氍毹生輝,潮劇金花·吳麗君
    不過,但吳麗君很坦然豁達,用她的話說:「藝不如人,那就做自己本分的事」,但作為B角的吳麗君,她還是有不少機會演出,並且,一旦上臺,她必定以最佳狀態塑造每一個人物,她也給自己一個目標——「只能演好,絕不能演砸了」。
  • 潮汕文化的瑰寶——潮劇
    有的戲曲研究專家根據有關的史料,認為「明中葉以前,泉潮腔已很盛行,它有獨特的劇目和演出形式,流傳在泉州、漳州、潮州一帶」。「明中葉以前」即15世紀初,距今已有500多年了。如果從《荔鏡記》刊刻的嘉靖丙寅(1566年)算起,潮劇歷史的絕對數字,也有4 5 0多年了。經過明清的發展之後,潮劇在近代走過了一段曲折的歷程。
  • 潮劇丑角著名演員--郭石梅
    點擊上方「公眾號」可以訂閱哦洪春標資料整理2020年3月8日郭石梅(1912-1997)男,潮劇建國後郭石梅扮演的主要角色有傳統戲《蘇六娘》的渡伯和族長、《陳三五娘》的林大和黃九郎、《荔鏡記》(續集)的林大和黃九郎、《辭郎洲》的張義、《王老虎搶親》的祝枝山、《藍關雪》的張千、《四進士》的士傑等,現代潮劇《倆兄弟》的王有才、《奸商馬文明》的馬文明、《楓溪惡霸吳成族》的吳成族、《社長的女兒》的社長、《江姐》的徐鵬飛等(1976年在汕頭地區青年實驗劇團傳承給方展榮
  • 首部秦腔彩色電影《火焰駒》拍攝始末
    一個甲子的守候,首部秦腔彩色電影《火焰駒》拍攝始末《火焰駒》電影20世紀50年代中期為了響應國家領導人號召,繁榮陝西戲曲發展秦腔藝術讓秦腔這個西北人民所喜愛的劇種走向全國拍攝一部秦腔電影被提上議事日程各秦腔院團和主管部門自然各有想法陝西省戲曲研究院希望拍他們的《遊西湖》易俗社推薦拍攝《三滴血》其他劇團則主張拍攝傳統折子戲……時任中共陝西省委第二書記並分管文藝的趙伯平多次召集文藝部門領導和秦腔界知名人士討論最終決定由長春電影製片廠拍攝但拍攝劇目懸而未決
  • 潮劇名家:王美芳
    親愛的膠己人,謝謝關注「潮劇戲曲」,潮劇,因形成發源於廣東潮汕地區而得名,俗稱「潮調」、「潮音戲」!
  • 潮劇《金枝玉葉》2
    親愛的膠己人,謝謝關注「潮劇戲曲」,潮劇,因形成發源於廣東潮汕地區而得名,俗稱「潮調」、「潮音戲」!
  • 潮汕民間藝術--潮劇
    如果從《荔鏡記》刊刻的嘉丙寅(1566年)算起,潮劇歷史的絕對數字,也有430多年了。 潮劇特色所在——唱腔音樂1、潮劇唱腔的類別與罕見的調式唱腔音樂是不同劇種區別所在。我國現有335個戲曲劇種,其區別主要是唱腔音樂。潮劇與其它劇種的區別,主要也是唱腔音樂。潮劇的唱腔,包括曲牌、對偶曲和小調。
  • 潮劇《還我河山日月明》
    親愛的膠己人,謝謝關注「潮劇戲曲」,潮劇,因形成發源於廣東潮汕地區而得名,俗稱「潮調」、「潮音戲」!
  • 潮劇《新婚別》
    親愛的膠己人,謝謝關注「潮劇戲曲」,潮劇,因形成發源於廣東潮汕地區而得名,俗稱「潮調」、「潮音戲」!
  • 到「戲棚腳」說潮劇
    所謂潮劇,簡言之就是用潮汕話演唱的一個傳統劇種。潮劇起於宋元,興於明清,是宋元南戲的一個分支,由宋元時期的南戲逐漸演化,已有440多年歷史的古老劇種,主要吸收了弋陽腔、崑曲、梆子、皮黃等特長,結合本地民間藝術,如潮語、潮州音樂、潮州歌冊、潮繡等,最終形成自己獨特的藝術形式和風格
  • 合成器在潮劇樂隊伴奏中的運用 ——以潮劇《望海潮》為例
    潮劇又名潮州戲、潮音戲,是用潮汕方言演唱的一個古老地方戲曲劇種。2006年被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如今的潮劇,以優美動聽的唱腔音樂和獨特的表演形式,融合極富地方特色的戲曲,通過傳承創新而享譽海內外,成為連結海內外潮汕人的親情紐帶。
  • 融入嘻哈音樂和潮劇 全潮汕班底製作電影《老爺保號》1月15日上映
    見圳客戶端·深圳新聞網2021年1月11日訊(記者 張玲 實習生 李玉春 龍豔霞)1月10日,「潮汕電影《老爺保號》」在深圳舉行影迷見面會。這部潮汕人製作班底、潮汕人演員、90%的潮汕話,且融入嘻哈音樂元素、潮劇元素的潮汕電影《老爺保號》,將於2021年1月15日上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