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憶|清明將至憶恩師 懷念我的老師姜步雲!

2020-12-23 齊魯壹點

清明將至憶恩師

--------懷念我的老師姜步雲

文|劉春梅

每個人的生命中,總會有一些難以忘懷的人和事。轉眼間又到了一年一度的清明節。這幾天,我的腦海裡時常縈繞著姜步雲老師的音容笑貌。心中那份酸酸的痛楚和深切的思念之情總是揮之不去。謹以此文寄託我對恩師的哀思吧!

能夠成為姜步雲老師的學生,是我今生的榮幸。他對工作的那份敬業和嚴謹、對學生的那份慈父般的摯愛讓我終生難忘。他那嚴謹的治學態度、深厚的文化內涵、誨人不倦的品格、從容看淡人生苦樂悲歡的人生境界讓我受益終生!

1976年,我成為我們村(村辦聯中)第一屆初中生,而且當時僅有我們一個班。其生源有三部分組成,一是本村小學畢業生來了個「一鍋端」;二是中心聯中的那些落榜生;三是中心聯中駐地村經過學生投票、老師通過、學校批准,層層選拔出來的所謂「精英」。這些「精英」個個頭腦聰明、機智勇敢、厭煩學習、專門打架鬥毆、淨是些搞惡作劇的能手。他們搞惡作劇的種類之繁多、花樣之「硬核」,「上帝也會為之而休克」!如果說我們班是「群英薈萃」,確實「當之無愧」。因此,老師的工作壓力可想而知!

那時正值「文革」時期,教育界正如火如荼地上演著「勤工儉學」、「學生學工、學農又學軍」的主旋律。當時按學校規定,我們是半日上課,半日勞動。生產隊給了學校三畝地作為我們「勤工儉學」的主戰場。我們自己挑水、播種、施肥,種植了很多農作物、蔬菜瓜果。這三畝地既是同學們「學農」的課堂,也是班裡「精英」們「鍛鍊成長、施展才能」的舞臺。

在當時的大環境下,老師們的心情無疑是複雜無奈的。他們深知自己傳道、授業、解惑的神聖職責,過多地分散學生們的學習經歷,真擔心會給學生留下「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的遺憾。因此,老師們總想利用上課的寶貴時間,爭分奪秒傳授課本上的知識,力爭把半日勞動耽誤的功課給補回來。為了給同學們的人生之路奠定堅實的文化基礎,老師們講課勤勤懇懇,精益求精,多數同學也是認真聽課的。然而,總有那些「頭上長角、身上長刺」的學生,以「搞亂課堂秩序」為能事兒。他們交頭接耳、上躥下跳。老師們對這些屢教不改的學生也感到很痛心,很無奈。有時候,就把他們揪出教室外頭罰站。他們竟然利用罰站的時間跑到地裡弄些「蒺藜」等帶刺的東西,悄悄溜進個別老師宿舍裡,放在床單底下。還有的學生把香菸裡的菸絲抽掉,換上小爆竹,悄悄放進老師的煙盒裡,「惡作劇」真是層出不窮----校領導及時向公社教革組反應情況,經過領導們慎重研究,選派姜步雲老師前來擔任我們的語文老師兼班主任。

姜老師肩負著領導和家長們的重託,懷揣著教書育人的神聖使命來到了新的工作崗位。他身材魁梧,英氣勃發,目光炯炯有神,說話字字珠璣,做事斬釘截鐵,舉手投足間透出自信優雅的人格魅力。他才、情、趣具備,而且講課更是聲情並茂,娓娓動聽。語言節奏感極強,句句出經入史,妙趣橫生,使枯燥的學習立即變成了一件很有趣的事情。姜老師的風趣幽默是其深邃思想與崇高人生態度的自然流露!

其實,姜老師是在充分了解我們班的詳細情況下才有備而來的。以他的才學,處理起這個班的事情來,那真是「曾經滄海難為水」,肯定是遊刃有餘的。就在姜老師走馬上任才十幾天的時間裡,奇蹟就出現了。我們班搖身一變,成了全校課堂秩序最好的班。更可喜的是那些調皮搗蛋的「精兵強將」,竟然奇蹟般地變成了學習標兵。為此,大家即高興又納悶。不知道姜老師到底用了什麼「靈丹妙藥」,達到了如此神奇的治癒效果。多年後,在一次同學聚會上,大家自然而然地又談起了上學時的趣事。那個當年鬧騰得最歡、而今事業最成功的同學終於揭開了這個謎底。他說:「當年姜老師採用的是各個擊破法,不長時間,就把我們這個小團夥給瓦解了。姜老師曾把我單獨帶到他辦公室,苦口婆心、剛柔並濟地對我進行說服教育,在我寧折不屈的倔強態度下,他終于震怒生氣了,以排山倒海之勢,瞪著大眼,把腳抬得高高,想狠狠地踹我一腳,就在馬上踹到我時,突然他自己一個大趔趄,不但沒踹上我,而且自己還被摔了一跤。就是在這個瞬間,我的靈魂突然豁然開竅了。從此以後,我就改邪歸正,重新做人了」。他說到這裡,我們也理解了姜老師的智慧。他的宗旨是教書育人,塑造學生的靈魂,他抬腳踹人其實只是一種「教育技巧」!試想,憑姜老師那付身材,揍一個小屁孩還不是輕而易舉的事情嗎?!

1977年,國家恢復了高考制度,教育界撥亂反正,各項事業開始走向正規,尊師重教的社會風氣也漸漸蔚然成風。我們也改為全天上課。老師們擺脫了臭老九的地位,教學積極性空前高漲。特別是姜老師,他在「文革」期間,因莫須有的罪名,被迫離開講臺「靠邊站」,曾被罰勞動教養整整三年。重返講臺後,他雖然躊躇滿懷,單沒有施展才能的環境。今天,他夢寐以求的願望終於實現了,因此他的教學積極性就向火山一樣爆發出來。

姜老師很重視我們的語文教育。他說:「語文課,是最最基本的基礎教育課。打好語文的基礎關,再學數理化就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每逢上語文課,姜老師總是先誦讀一段課文中的精彩片段。他讀得抑揚頓挫、全神貫注,關鍵時刻還附加上一點點肢體動作,引領我們迅速進入精彩文章的意境之中。然後,他再給我們全方位地講解課文內容,總能取得滿意的課堂效果。

姜老師的文學底蘊深厚,信手寫來就成篇成冊。他很注重對我們寫作能力的培養。為此,他多方搜集資料,再加上自己親手寫的一些文章,編輯成適合我們學習的作文選。為了達到我們人手一冊的目標,姜老師從刻板、油印到裝訂成冊,常常忙到深夜。為了全身心投入到教學中,他就住在學校那間簡陋的宿舍裡,過著物質生活簡單、精神上卻很充實的生活。他一周也就回家一次,其實他家離學校僅5華裡而已。姜老師對我們寫作文堅決要求杜絕錯別字。他說:「錯別字就像是人臉上落上了蒼蠅,人臉上如果落上幾個蒼蠅是很噁心的事情。文章裡有幾個錯別字也會讓讀者很反感!」。因此,他給我們批改作文時,總是在錯別字下方用大紅線標出來,最後再在文章後面寫上正確的,最後再用紅方框圈起來。他要求我們反覆辨認書寫,以杜絕以後再犯同樣的錯誤。為提高我們的寫作水平,他還給我們擬定好多題目,讓我們抽時間寫作文。然後他便不辭辛苦、加班加點、一絲不苟地給予批改。其實,這都是正常上課之外額外的工作啊!由此可見,姜老師對學生的愛有多深!我現在能寫點文章發表,就是源自於姜老師當年不懈的教誨和指導。

一個生命中曾遭受過驚濤駭浪的人,竟然還能保持這麼真摯的情感投入工作,真是讓人敬嘆!當然,也讓我受益終生。

現在想想!我受惠於姜老師的又豈止僅僅是在讀書學習方面?此生,在做人做事方面,更是難忘他老人家的言傳身教,深受他的積極影響!

姜老師也是一位書法愛好者。他對文筆很講究。記得他親自撰寫的書法作品「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一直懸掛在教室的牆壁上,真是滿室生輝,充滿活力。注目留神,仔細觀看,那渾厚雄健、與眾不同、別有風味的字體,總會有一種鼓舞人的力量在裡面!充溢在同學們的心間。我知道,這是姜老師內心感情的強烈迸發!我覺得,姜老師只有在乘興揮毫時才會出現如此感染人的效果啊!

退休後的姜老師,經常給鄉親們寫春聯,附近幾個村裡紅白喜事幾乎都是由姜老師負責寫對聯、輓聯。公社駐地的宣傳標語也多半都是姜老師寫的。他這樣做並不是為了賺錢,只為體現自身價值而已。有一次,我回家路過公社駐地,恰好遇見姜老師在寫標語,我趕忙跑到老師跟前,剛說了幾句話,老師就問我:「你的學生學習成績怎麼樣?」,我當時愣了一下,但立即反應過來,老師所說的「學生」,是指我的孩子。可見姜老師心無雜念,無論何時何地心裡只有學生!

後來,隨著姜老師年事已高,他女兒就把他接到禹城市區居住。可是每逢夏天,他還是必須要回到老家去住。因為他喜歡過那種「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式的田園生活。在他眼裡,這才是精緻優雅的生活方式。

2013年春節期間,我去姜老師居住的禹城宜家北苑小區看望他老人家,發現老師風採依舊,思維清晰,言笑猶昔。確實不像是個耄耋老人。老師見到我這位他當年的得意門生,心裡非常高興。我們談了很多話題,有社會、家庭、興趣愛好、人生觀價值觀等等,當然談論最多的還是文學方面。他鼓勵我要抽時間多寫點東西,給後代多留下點精神食糧,這才是人生的最高境界。姜老師談論問題立論精闢,句句都有穿透靈魂的力量。我得到了思想的啟迪,匪淺的受益。看到老師清朗平和的面目,健康的身心狀況,我感到很欣慰。那一次,老師還欣然提筆寫了「厚德載物」四個大字贈給我。我如獲至寶,這幅字至今還依舊懸掛在我家的客廳裡。

萬萬沒想到,這次見面竟成了我和老師的訣別。因為我2013年去看望恩師時,出於職業習慣,我大概了解了一番老師的身體狀況,過問了老師身體的各項指標,比如血壓、血糖、血脂等等,覺得老師肯定能實現「米」壽,而且很有可能達到「茶」壽。

2015年夏天,當我突然聽到老師不幸離世的噩耗時,禁不住思緒萬千,深感悲痛,陣陣酸楚湧上心頭,滾滾熱淚奪眶而出。我真的沒想到,老師會走得這麼「匆匆」,給我留下悵然和傷感。

姜老師的一生命運多舛,在坎坷的人生路上書寫了平凡又精彩的篇章。幾十年的教學生涯,使他獲得了桃李滿天下的殊榮。他的一生和20世紀中國的命運緊緊聯繫在一起。我深深懂得,生老病死是自然規律不可抗拒,在生理時間面前,每個人都是平等的。但我更知道,在另外一種時間維度裡,我的老師雖死猶生,精神卻常在。

姜老師走了,然而一盞燈卻亮著,燈光中,能依稀看見他曾走過的路,也照亮我前行的路,他思想的光芒也將長留在我的精神世界裡。

親愛的? 老師,您安息吧!

本文內容由壹點號作者發布,不代表齊魯壹點立場。

相關焦點

  • 清明上墳燒紙祭祀懷念逝者
    每年清明都有給先輩及逝者上墳燒紙的習俗。自唐代官吏就有清明放假回鄉祭祀祖先上墳燒紙習俗。2008年國家正式頒發清明為法定節假日。國人傳統觀念,百善孝為先。「孝」含二層意義,一是晚輩對長者及父母應行的敬孝養老;二是晚輩慎終追遠,每年清明,十月一給列祖列宗上墳紙以作對逝者懷念。清明一般習俗繞在節前,十月一燒在節後。城市有的在清明節前太陽落山後於圍牆外燒紙,表示對遙遠的先輩懷念敬孝,慎終追遠,有的到專設墓園鮮花祭祀。而在農村墓地多在田野,於是就扛著鐵鍁等工具給墳頭添上幾下土後點火燃炮燒紙。
  • 影人原創|追憶我們的父輩——懷念電影表演藝術家龐學勤(微電影)
    追憶我們的父輩——懷念電影表演藝術家龐學勤
  • 清明將至,這一節氣的由來你可了解?
    燕子來時新社,梨花落後清明《中國天文年曆》顯示,明日(4月4日)15時38分迎來「清明」節氣此時節正值仲春與暮春之交梧桐枝上始含英,新鶯嘹亂柳煙低清明 將至作為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五個節氣清明節氣的由來清明·綿山之春/拍攝於晉南臨汾市翼城縣古晉國綿山腳下。每年公曆4 月4、5 或6 日,太陽到達黃經15°時為清明。《淮南子·天文訓》曰:「(春分)加十五日鬥指乙則清明風至。」《逸周書匯校集注》曰:「清明之日,三月節也。謂之清明者,天氣和煦,萬物鮮潤明潔也。」
  • 清明將至,談談關於古代冥幣的那些事
    清明將至,文明祭掃。儘量減少聚集,國內疫情仍然不能大意。冥幣(鈔),又稱陰鈔、陰司紙,是現代人因本身使用鈔票的習慣,故想像先人於「地府生活」時也要使用鈔票,因而製作這種作為祭品的冥鈔。上有「至順三年」等字樣清朝富察敦崇 《燕京歲時記·清明》:「清明即寒食,又曰禁菸節,古人最重之。今人不為節,但兒童戴柳,祭掃墳塋而已。
  • 清明|清明將至,祭祀定要防火於未「燃」!
    清明祭祖掃墓是中華民族的傳統,作為掃墓的重要一環,人們通常會用上香、焚紙錢、放鞭炮的方式,寄託對祖輩的哀思和懷念,但這些行為極易引起山林草地火災,對自然環境和財產安全造成損失。清明祭掃注意防火安全壹祭掃應到指定地點燒紙、焚香、放鞭炮。焚燒完畢,要等餘火燃盡方可離去。應避免在樹林、草地和草垛附近焚香燒紙、燃放煙花爆竹。最好攜帶鐵鍬、水桶等滅火物品,以防疏忽造成突發著火。貳不得佔用和堵塞消防通道,要保持消防安全通道暢通無阻。
  • 清明專刊 | 惠文:懷念爺爺
    爺爺離開我們已有22個年頭了,每次看到爺爺的遺像,爺爺的言談舉止、音容笑貌就像過電影一樣,一幅幅展現在我的眼前,生活中的故事就出現在我的腦海中。爺爺是一位傳統的中國農民,在他身上處處體現著農民特有的勤勞、儉樸、善良的優良品質。爺爺很勤勞。爺爺是家中的長子,小時候由於家裡很窮,沒有讀過私塾,屬於文盲。
  • 清心、廉明、傳承——清明!一個不能忘懷的日子
    清明祭掃,不忘先輩《論語》:「宰我(人名)問:『三年之喪,期已久矣。一捧白菊,無盡思念意思是:父母逝去後,子女要守孝三年,宰我說三年太多了。有人說,人的一生會死三次:第一次是他斷氣時,從生物學上他死了;第二次是人們來給他送葬,懷念他的一生,在社會上宣布他死了;第三次是最後一個還記得他的人,把他忘記了,那個時候,他在這個世界上就沒有一點痕跡了,這才是真正的死去了。因此說,清明,便是一個直面死亡的日子。
  • ...堂舉辦代祭追思儀式線上直播 特殊清明節「雲祭相思」追憶先人
    「鎏金倒沙」環節,本次代祭追思儀式的主題「疫行清明,雲祭相思」慢慢浮現禮儀師將寫有寄語的風鈴掛上樹梢,將親人的思念通過風鈴的聲音傳到遠方在老山骨灰堂,前往現場祭掃的家屬每人可免費獲贈一支菊花直播平臺上的觀眾跟隨主持人董子毅的引導,一步步追憶先人
  • 清明將至,返鄉祭祖,墓碑上「故顯考妣」啥意思?看完明白了!
    俗話說「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清明是祭祖的節日,也是弘揚孝道、喚醒家族記憶,促進家族凝聚力的節日,掃墓祭祖也是清明節最為重要的儀式!每當清明節到來的時候,即便身處千裡,也會按時返鄉祭祖,這體現了對逝者的追思,為逝者掃墓也成了很多村民雷打不動的風俗!
  • 清明將至祭祖掃墓的五個風水禁忌和避諱
    很快又迎來了一年的清明節,這是中國民間最重要的傳統節日之一,也是一個非常有紀念意義的祭祀節日,大多數人都會在這幾天上墳祭祖和掃墓,以此來抒發自己對先人的懷念之情,同時也能為在世的家人親友祈福旺運。在清明祭祖期間,有很多人因為不知道需要注意哪些風水禁忌和避諱,因此而不小心冒犯了祖先,或者損害了自己的健康和運勢,這是非常得不償失的一件事情,違背了祭祖的本意。今天,我們就來說說清明祭祖掃墓的六條風水禁忌和避諱,當心不要犯了!
  • 懷念韓偉老師
    近日,聽說韓偉老師的兩本新書即將面世,小編有望獲贈一本,特別開心。 古人云,「頌其詩,讀其書,不知其人,可乎?」讀書的目的在交友,知人論世是尚友之道。所以,在韓老師的新書付梓之際,我想談談他給我留下的深刻印象。謀面之前,我第一次聽說韓偉老師的名字是在華中師範大學古代文學教研室。
  • 【頭條】清明,安遠39萬幹部群眾一起緬懷革命先烈!
    清明,安遠祭 清明將至,那些為中國解放英勇獻身的安遠革命先烈一直是我們心中的英雄,讓我們如此牽掛。生於安遠紅色土地的革命先烈們,他們就散落在你我身邊,讓我們時時記起。清明將至,點一支蠟燭,送上一朵鮮花,心中默默緬懷,為英雄祭奠! 今日上午,贛南蘇區百萬群眾緬懷革命先烈清明祭奠安遠分祭場祭奠活動,在我縣革命烈士陵園、鎮崗鄉尊三圍、天心鎮「天心整軍」廣場三個分祭場舉行。
  • 此情可待成追憶,這個清明,不同以往
    「忽見家家插楊柳,始知今日是清明」,春深處,柳梢青,又是一年清明時。往年清明,人們或是遵循傳統習俗,祭祖掃墓,緬懷親人;或是珍惜難得春光,出行踏青,遊山玩水。但今年清明與以往不同,這一天,我們寄無盡哀思,哀悼抗擊新冠肺炎疫情鬥爭中犧牲的烈士和逝世同胞。在這場特殊的全民戰役中,無數凡人英雄挺身而出,成為新時代的精神坐標。
  • 哲人其萎—— 追憶我的出版啟蒙老師黃孝陽
    正情不能已,今見錢新豔老師這篇追憶文章,特轉發(錢新豔老師是我長篇小說《野王》責編,其時,黃孝陽先生應是編輯部主任),以志黃孝陽先生「人間值得」——哲人其萎——追憶我的出版啟蒙老師黃孝陽
  • 紀麗如磕頭拜別小鳳仙 淚崩憶恩師罵噗嚨共:我沒有她十分之一
    陳亞蘭一早7點起床,手寫2大張追悼文,淚憶恩師小鳳仙:「敬愛的老師,站在您面前的都是您的學生,不管要學什麼角色,您都有辦法教,因為您是戲狀元,任考不倒,您就是出世要來演戲。」▼小鳳仙(陳麗如)告別式,楊麗花到場、陳亞蘭手寫追悼文。
  • 清明「代祭」「網祭」 「新風」寄託哀思
    新華社濟南4月2日電題:清明「代祭」「網祭」 「新風」寄託哀思新華社記者潘林青、葉婧、楊文清明將至,山東省濟南市玉函山公墓安靜肅穆,沒有了往年的車水馬龍、人來人往。往年,清明前後是群眾祭掃的高峰期。「清明節前後15天,是祭掃群眾最多、人員密度最大的時候。以往,日均有5萬人次入園祭掃,車從公墓門口堵到五六公裡之外。」孫建軍說。今年,根據疫情防控需要,濟南市在3月15日至4月15日暫停現場祭掃活動,倡導群眾實行代為祭掃、網絡祭掃等方式祭奠先人。玉函山公墓自二十世紀80年代建成以來,出現首次閉園。
  • 讓哀思更有寄託,讓懷念更有意義 文明祭掃,「風」起清明
    又是一年清明至。每逢此時,人們都會通過祭掃緬懷親人,寄託哀思。眼下疫情尚未結束,為防止聚集引起疫情蔓延,江蘇多地發出通告,倡導文明有序、錯時錯峰預約祭掃,引導群眾通過居家追思、網絡祭掃等新方式踐行文明新風尚。當下,越來越多的人成為文明祭掃的踐行者、生態殯葬的先行者,推動清明更「清明」。
  • 2020年全國公安系統清明主題詩會:我把春天讀給你聽!
    ,共和國警察的榮光早已鑄進生命的每一滴熱血」的內蒙古自治區突泉縣公安局育文派出所三級警長何建華…… 英勇無畏的他們沒有離去,緊急出徵的他們沒有離去,戰友銘記、人民懷念,他們的影像已變成文字,一筆一畫都寫滿了深情,一字一句都寫滿了真愛。
  • 【致敬·緬懷·前行】清明,我來看你
    【致敬·緬懷·前行】清明,我來看你 2020-04-03 17:5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衡水第一中學這個老師,是恩師,更像父親
    衡水一中 | 【校友憶恩師】國列通老師——是恩師,更像父親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老師,也被稱為太陽底下最光輝的職業。在國外,老師是極受人尊重的職業;在國內,老師更是所有社會關係裡最親密、最親切的。匆匆23載,我得遇不下百位授課之師,有的老師有古師之風,待學生如親子,講課內容也不局限於課本,更是言傳身教,教學生做人做事,無形中幫學生樹立三觀,明辨是非,而國列通老師就是這樣一位老師。無疑,國老師就是一個注意言傳身教的老師,他在做人做事等方面,都給我們樹立了很好的表率,就如同盼著孩子長大的家長,陪伴著我們,影響著我們,教育著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