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將至憶恩師
--------懷念我的老師姜步雲
文|劉春梅
每個人的生命中,總會有一些難以忘懷的人和事。轉眼間又到了一年一度的清明節。這幾天,我的腦海裡時常縈繞著姜步雲老師的音容笑貌。心中那份酸酸的痛楚和深切的思念之情總是揮之不去。謹以此文寄託我對恩師的哀思吧!
能夠成為姜步雲老師的學生,是我今生的榮幸。他對工作的那份敬業和嚴謹、對學生的那份慈父般的摯愛讓我終生難忘。他那嚴謹的治學態度、深厚的文化內涵、誨人不倦的品格、從容看淡人生苦樂悲歡的人生境界讓我受益終生!
1976年,我成為我們村(村辦聯中)第一屆初中生,而且當時僅有我們一個班。其生源有三部分組成,一是本村小學畢業生來了個「一鍋端」;二是中心聯中的那些落榜生;三是中心聯中駐地村經過學生投票、老師通過、學校批准,層層選拔出來的所謂「精英」。這些「精英」個個頭腦聰明、機智勇敢、厭煩學習、專門打架鬥毆、淨是些搞惡作劇的能手。他們搞惡作劇的種類之繁多、花樣之「硬核」,「上帝也會為之而休克」!如果說我們班是「群英薈萃」,確實「當之無愧」。因此,老師的工作壓力可想而知!
那時正值「文革」時期,教育界正如火如荼地上演著「勤工儉學」、「學生學工、學農又學軍」的主旋律。當時按學校規定,我們是半日上課,半日勞動。生產隊給了學校三畝地作為我們「勤工儉學」的主戰場。我們自己挑水、播種、施肥,種植了很多農作物、蔬菜瓜果。這三畝地既是同學們「學農」的課堂,也是班裡「精英」們「鍛鍊成長、施展才能」的舞臺。
在當時的大環境下,老師們的心情無疑是複雜無奈的。他們深知自己傳道、授業、解惑的神聖職責,過多地分散學生們的學習經歷,真擔心會給學生留下「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的遺憾。因此,老師們總想利用上課的寶貴時間,爭分奪秒傳授課本上的知識,力爭把半日勞動耽誤的功課給補回來。為了給同學們的人生之路奠定堅實的文化基礎,老師們講課勤勤懇懇,精益求精,多數同學也是認真聽課的。然而,總有那些「頭上長角、身上長刺」的學生,以「搞亂課堂秩序」為能事兒。他們交頭接耳、上躥下跳。老師們對這些屢教不改的學生也感到很痛心,很無奈。有時候,就把他們揪出教室外頭罰站。他們竟然利用罰站的時間跑到地裡弄些「蒺藜」等帶刺的東西,悄悄溜進個別老師宿舍裡,放在床單底下。還有的學生把香菸裡的菸絲抽掉,換上小爆竹,悄悄放進老師的煙盒裡,「惡作劇」真是層出不窮----校領導及時向公社教革組反應情況,經過領導們慎重研究,選派姜步雲老師前來擔任我們的語文老師兼班主任。
姜老師肩負著領導和家長們的重託,懷揣著教書育人的神聖使命來到了新的工作崗位。他身材魁梧,英氣勃發,目光炯炯有神,說話字字珠璣,做事斬釘截鐵,舉手投足間透出自信優雅的人格魅力。他才、情、趣具備,而且講課更是聲情並茂,娓娓動聽。語言節奏感極強,句句出經入史,妙趣橫生,使枯燥的學習立即變成了一件很有趣的事情。姜老師的風趣幽默是其深邃思想與崇高人生態度的自然流露!
其實,姜老師是在充分了解我們班的詳細情況下才有備而來的。以他的才學,處理起這個班的事情來,那真是「曾經滄海難為水」,肯定是遊刃有餘的。就在姜老師走馬上任才十幾天的時間裡,奇蹟就出現了。我們班搖身一變,成了全校課堂秩序最好的班。更可喜的是那些調皮搗蛋的「精兵強將」,竟然奇蹟般地變成了學習標兵。為此,大家即高興又納悶。不知道姜老師到底用了什麼「靈丹妙藥」,達到了如此神奇的治癒效果。多年後,在一次同學聚會上,大家自然而然地又談起了上學時的趣事。那個當年鬧騰得最歡、而今事業最成功的同學終於揭開了這個謎底。他說:「當年姜老師採用的是各個擊破法,不長時間,就把我們這個小團夥給瓦解了。姜老師曾把我單獨帶到他辦公室,苦口婆心、剛柔並濟地對我進行說服教育,在我寧折不屈的倔強態度下,他終于震怒生氣了,以排山倒海之勢,瞪著大眼,把腳抬得高高,想狠狠地踹我一腳,就在馬上踹到我時,突然他自己一個大趔趄,不但沒踹上我,而且自己還被摔了一跤。就是在這個瞬間,我的靈魂突然豁然開竅了。從此以後,我就改邪歸正,重新做人了」。他說到這裡,我們也理解了姜老師的智慧。他的宗旨是教書育人,塑造學生的靈魂,他抬腳踹人其實只是一種「教育技巧」!試想,憑姜老師那付身材,揍一個小屁孩還不是輕而易舉的事情嗎?!
1977年,國家恢復了高考制度,教育界撥亂反正,各項事業開始走向正規,尊師重教的社會風氣也漸漸蔚然成風。我們也改為全天上課。老師們擺脫了臭老九的地位,教學積極性空前高漲。特別是姜老師,他在「文革」期間,因莫須有的罪名,被迫離開講臺「靠邊站」,曾被罰勞動教養整整三年。重返講臺後,他雖然躊躇滿懷,單沒有施展才能的環境。今天,他夢寐以求的願望終於實現了,因此他的教學積極性就向火山一樣爆發出來。
姜老師很重視我們的語文教育。他說:「語文課,是最最基本的基礎教育課。打好語文的基礎關,再學數理化就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每逢上語文課,姜老師總是先誦讀一段課文中的精彩片段。他讀得抑揚頓挫、全神貫注,關鍵時刻還附加上一點點肢體動作,引領我們迅速進入精彩文章的意境之中。然後,他再給我們全方位地講解課文內容,總能取得滿意的課堂效果。
姜老師的文學底蘊深厚,信手寫來就成篇成冊。他很注重對我們寫作能力的培養。為此,他多方搜集資料,再加上自己親手寫的一些文章,編輯成適合我們學習的作文選。為了達到我們人手一冊的目標,姜老師從刻板、油印到裝訂成冊,常常忙到深夜。為了全身心投入到教學中,他就住在學校那間簡陋的宿舍裡,過著物質生活簡單、精神上卻很充實的生活。他一周也就回家一次,其實他家離學校僅5華裡而已。姜老師對我們寫作文堅決要求杜絕錯別字。他說:「錯別字就像是人臉上落上了蒼蠅,人臉上如果落上幾個蒼蠅是很噁心的事情。文章裡有幾個錯別字也會讓讀者很反感!」。因此,他給我們批改作文時,總是在錯別字下方用大紅線標出來,最後再在文章後面寫上正確的,最後再用紅方框圈起來。他要求我們反覆辨認書寫,以杜絕以後再犯同樣的錯誤。為提高我們的寫作水平,他還給我們擬定好多題目,讓我們抽時間寫作文。然後他便不辭辛苦、加班加點、一絲不苟地給予批改。其實,這都是正常上課之外額外的工作啊!由此可見,姜老師對學生的愛有多深!我現在能寫點文章發表,就是源自於姜老師當年不懈的教誨和指導。
一個生命中曾遭受過驚濤駭浪的人,竟然還能保持這麼真摯的情感投入工作,真是讓人敬嘆!當然,也讓我受益終生。
現在想想!我受惠於姜老師的又豈止僅僅是在讀書學習方面?此生,在做人做事方面,更是難忘他老人家的言傳身教,深受他的積極影響!
姜老師也是一位書法愛好者。他對文筆很講究。記得他親自撰寫的書法作品「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一直懸掛在教室的牆壁上,真是滿室生輝,充滿活力。注目留神,仔細觀看,那渾厚雄健、與眾不同、別有風味的字體,總會有一種鼓舞人的力量在裡面!充溢在同學們的心間。我知道,這是姜老師內心感情的強烈迸發!我覺得,姜老師只有在乘興揮毫時才會出現如此感染人的效果啊!
退休後的姜老師,經常給鄉親們寫春聯,附近幾個村裡紅白喜事幾乎都是由姜老師負責寫對聯、輓聯。公社駐地的宣傳標語也多半都是姜老師寫的。他這樣做並不是為了賺錢,只為體現自身價值而已。有一次,我回家路過公社駐地,恰好遇見姜老師在寫標語,我趕忙跑到老師跟前,剛說了幾句話,老師就問我:「你的學生學習成績怎麼樣?」,我當時愣了一下,但立即反應過來,老師所說的「學生」,是指我的孩子。可見姜老師心無雜念,無論何時何地心裡只有學生!
後來,隨著姜老師年事已高,他女兒就把他接到禹城市區居住。可是每逢夏天,他還是必須要回到老家去住。因為他喜歡過那種「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式的田園生活。在他眼裡,這才是精緻優雅的生活方式。
2013年春節期間,我去姜老師居住的禹城宜家北苑小區看望他老人家,發現老師風採依舊,思維清晰,言笑猶昔。確實不像是個耄耋老人。老師見到我這位他當年的得意門生,心裡非常高興。我們談了很多話題,有社會、家庭、興趣愛好、人生觀價值觀等等,當然談論最多的還是文學方面。他鼓勵我要抽時間多寫點東西,給後代多留下點精神食糧,這才是人生的最高境界。姜老師談論問題立論精闢,句句都有穿透靈魂的力量。我得到了思想的啟迪,匪淺的受益。看到老師清朗平和的面目,健康的身心狀況,我感到很欣慰。那一次,老師還欣然提筆寫了「厚德載物」四個大字贈給我。我如獲至寶,這幅字至今還依舊懸掛在我家的客廳裡。
萬萬沒想到,這次見面竟成了我和老師的訣別。因為我2013年去看望恩師時,出於職業習慣,我大概了解了一番老師的身體狀況,過問了老師身體的各項指標,比如血壓、血糖、血脂等等,覺得老師肯定能實現「米」壽,而且很有可能達到「茶」壽。
2015年夏天,當我突然聽到老師不幸離世的噩耗時,禁不住思緒萬千,深感悲痛,陣陣酸楚湧上心頭,滾滾熱淚奪眶而出。我真的沒想到,老師會走得這麼「匆匆」,給我留下悵然和傷感。
姜老師的一生命運多舛,在坎坷的人生路上書寫了平凡又精彩的篇章。幾十年的教學生涯,使他獲得了桃李滿天下的殊榮。他的一生和20世紀中國的命運緊緊聯繫在一起。我深深懂得,生老病死是自然規律不可抗拒,在生理時間面前,每個人都是平等的。但我更知道,在另外一種時間維度裡,我的老師雖死猶生,精神卻常在。
姜老師走了,然而一盞燈卻亮著,燈光中,能依稀看見他曾走過的路,也照亮我前行的路,他思想的光芒也將長留在我的精神世界裡。
親愛的? 老師,您安息吧!
本文內容由壹點號作者發布,不代表齊魯壹點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