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人其萎——
追憶我的出版啟蒙老師黃孝陽
江蘇鳳凰科學技術出版社副編審 錢新豔
聽聞黃孝陽老師猝然病逝,我十分震驚,隨之而來的心情無比沉重。我不願意相信這是真的,但鋪天蓋地的朋友圈信息已經證實了這不是一場夢。我愣住了,欲哭無淚,心酸心痛,往事一幕幕浮上心頭。
黃孝陽比我年長七歲,於我亦師亦友,謙虛的他不讓我稱他為老師,我便一直喊他大哥。他對我幫助良多,引領我走上編輯出版這條路,可以說,我的寫作生涯和出版工作生涯都始於孝陽兄。他的的確確是我生命中的貴人。
猶記2008年初相識,當時我還在南京中醫藥大學讀研究生,孝陽兄是江蘇文藝出版社的編輯。那時候養生保健讀物盛行,各大出版社都可以出版這類書,孝陽兄瞄準市場策劃選題,找到我的導師沈澍農教授,編寫《靜坐不生病》一書。沈老師是醫古文方面的專家,多年潛心學術,對於大眾養生讀物的通俗寫作便交由我試寫,如能達到出版社要求最好,寫不出也不強求。我便按照孝陽兄提供的選題策劃提綱開始搜集資料和寫作。待初稿完成,沈老師審核了內容的科學性,再由孝陽兄指點一番,更明白寫作大義,修改後便順利出版了。
我的處女作出版後,銷量還不錯,我也拿到了人生第一筆稿費。特別要感謝孝陽兄激起了我寫作的興趣,當時我還不知道他是這麼有實力的作家,只覺得徜徉在文字的海洋是如此愉悅。2019年和2010年,在他的鼓勵下,我以「錢異芬」為筆名連續出版了兩本書——《百病不生養五臟》和《我命在我不在天——跟孫思邈學養生》,由於銷量過萬,我的版稅也水漲船高,後者更被輸出海外版權,我甚至賺到了美元稿酬。每次我表達感謝,他總是謙虛地笑笑,勉勵我繼續努力。就這樣,我一邊寫作,一邊由於畢業忙於找工作。因對口專業一時沒有合適崗位,當我準備先去外地就業時,孝陽兄把我留住了,他介紹我進入文藝社做編輯。
2010年7月1日,這天我記憶猶新,來出版社報到後分在孝陽兄的部門,他作為我的編輯室主任在我做編輯的第一天就扔給我七本稿件。從自己寫作轉換到編輯別人的稿件,我一開始免不了戰戰兢兢,且文藝社名家作品很多;但孝陽兄並沒有多說教,卻放手讓我去做。於是學著審稿,學著寫審讀報告,遇到問題,孝陽兄總是及時指導,再大的問題到他面前都付笑談中,看似輕描淡寫的點撥卻讓我豁然開朗。對於看問題的角度,他總是別有一番思維,深厚的文學功底和超強的寫作能力使他對語言文字的敏感度極高。在我做案頭編輯一個月後,孝陽兄就要求我白天上班策劃選題和組稿,看稿留到晚間和業餘時間;他是個特別講究工作效率的人,每當分配任務給我,都有一定的完成時限,有問題隨時溝通解決,絕不拖拉。我當時卯足了幹勁才能跟上他的節奏,他是全社工作量最大的人。高強度的工作令我成長很快。大量的閱讀審稿為我日後的案頭工作打下紮實的基礎;頻繁的選題策劃給我帶來很多新思路,往往他提出一個切入點,我就去拓展。當時策劃了一系列養生圖書,約稿收稿忙得不亦樂乎。
到了2010年底,國家加強養生保健類出版物的管理,文藝社不再出版此類圖書,對於我的特長來說,有點尷尬。於是孝陽兄一邊帶著我做文學書,一邊為我出謀劃策。他得知我信仰佛教,就鼓勵我策劃民國四大高僧的著作,都是公版書,看如何打造,推陳出新。我通過搜集、整理相關資料,了解已出版的同類書,經過思考,提交了「無上菩提」系列叢書策劃方案,得到領導認可。隨後擬列大綱,整合材料,其間還通過了重大選題備案,於2011年出版了《放下——與太虛大師談人生》《慈悲——與弘一大師談心》《養心——跟虛雲大師學禪修》《忍得——跟印光大師學佛法》四本書。該項目雖是我獨立策劃,但離不開孝陽兄的扶持和無私幫助。
在文藝社工作的一年半時光是我此生最美好的回憶。那時初出茅廬,什麼也不用擔心,只跟著孝陽兄一起做事,工作上乃至生活上有煩惱都隨時說出來,孝陽兄一力化解。那時候雖然超忙,但並不感到壓力,想來是孝陽兄承擔了許多。他幽默風趣、正直樂觀,具中國傳統文人的精神風骨,如兄長般一直照顧我,包容著我的任性和脾氣。
2012年2月,我調至科技社工作,至此,做上了專業對口的醫學圖書。有時,我還會去文藝社看看孝陽兄,順便在他辦公室拿幾本小說,他總是一如既往地鼓勵我好好幹事業,多出好書。2016年是我人生的低谷,重重困難壓得我喘不過氣,一度想辭職,心裡鬱結難開;跑去找孝陽兄,他依然勉勵我積極工作,發揮特長,不要受負面情緒影響,要自信。迎著他炯炯的目光,我一下子就釋然了。後來,孝陽兄當上了社領導,愈加忙碌了,我去文藝社幾次,都見他在講電話,就沒去打擾。
如今,我不負孝陽兄所望,果然在科技社幹出了一番天地。只是想不到天妒英才,令我痛失良師益友!回憶孝陽兄音容笑貌,宛如昨日,可惜斯人已逝,唯留幽思長存!願我沿著孝陽兄的足跡不畏艱難險阻,一路前行,勇攀高峰!
孝陽兄千古!精神永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