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天幹最早的起源來自甲骨文,相傳十天幹其實是十個部落的名稱,原始十天幹曰:「閼逢、旃蒙、柔兆、強圉、著雍、屠維、上章、重光、玄黓、昭陽」,簡化後的天幹曰:「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在甲骨文中,最早的十天幹分別指代物如圖:
為什麼天幹是十個,而不是九個或者十一個呢?
原始部落時期的人們認為我們的手有十個指頭,掰手指數完了還是十,十數就為一旬,所以我們現在把一個月分為上中下旬,就是由此而來的。
原始人也是蠻耿直的!
之後人們的大腦越來越進化,越來越聰明,把「十天幹」無限擴容:陰陽五行,相生相剋,東南西北,酸甜苦鹹,五顏六色,五花八門等等,還把十天幹分配到我們人體之中:
甲為頭為膽,乙為肩為肝,丙為額為小腸,丁為齒舌為心,戊為鼻面為胃,己為鼻面為脾,庚為筋為大腸,辛為胸為肺,壬為脛為膀胱為胞絡,癸為足為腎。
十天幹幾乎包羅萬象,可以說,十天幹是我們老祖宗創造的偉大符號。
天幹有了,就得有地支,為什麼不叫「地幹」而叫「地支」呢?
好比一棵大樹,樹幹露在外面在天上,而樹根有很多分支紮根於地下,所以叫地支。
據傳十二地支代表著兄弟十二人,十二地支最早的名字是:困頓、赤奮若、攝提格、單閼、執徐、大荒落、敦牂、協洽、涒灘、作噩、閹茂、大淵獻。
後來演變為:子 醜 寅 卯 辰 巳 午 未 申 酉 戌 亥。
地支代表的是「時間」的符號
十二月份,十二個時辰;西方人也認為一年是十二個月,西方還有十二星座,我們有十二生肖;關於時間的認識,東方人西方人還真是很一致!
天幹是露在外面的,好比是我們賴以生存的空間範圍,十二地支代表著時間,空間有了,時間有了,所謂天地初始,萬物既成,元氣濛鴻,萌芽茲始,肇立乾坤,啟陰感陽。
老祖宗認為我們人生天地間,就有了「天幹」和「地支」的說法,萬事萬物可用幹支來表達:甲木是參天大樹,乙木乃花花草草,庚金是百鍊成鋼的重金屬,子水是靈活主動的陽水,巳火是夏天的第一個月,辰戌醜未四土散布於一年四季等等。
幹支所代表的的類像和物象可謂是無窮無盡,有興趣的朋友可以了解下。
不要以為十天幹,十二地支只是幾個符號而已,區區符號,卻能承載天地萬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