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九分之一的公募基金落戶上海虹口 金融企業資產管理規模逾5...

2020-12-23 中國新聞網

上海市地方金融監管局副局長葛平:力爭將上海打造成為全球經濟金融的「避風港」。投中網供圖

中新網上海6月10日電 (記者 李佳佳)上海虹口區委常委、副區長張偉10日在「第14屆中國投資年會·年度峰會」上透露,金融服務業已經成為虹口區的核心支柱產業,目前虹口區金融企業資產管理規模逾5萬億元人民幣,吸引了超過全國總數九分之一的公募基金在此落戶。

張偉說,虹口區金融行業發展迅速,經過近10年的時間,虹口區的金融企業數量增長為原來的20倍,企業的總數達到1658家,金融產業佔區級稅收貢獻從不到3%,發展到目前的20%。

上海虹口區副區長張偉:虹口區金融企業資產管理規模逾5萬億元。投中網供圖

「隨著中國首席經濟學家論壇,中小投資者服務論壇,金牛私募高峰論壇等一系列高端論壇近年來入駐北外灘,在國際國內的影響力持續走高。本次峰會的召開又為北外灘增添一抹新的色彩」,他歡迎各類金融機構到虹口區和北外灘,共享北外灘發展的紅利,並說道:「北外灘打造上海國際會客廳和新的地標建築和精準的樓宇,配備國際一流的服務設施和空間環境品質。」

由投中信息、投中網聯合主辦,投中資本承辦的「第14屆中國投資年會·年度峰會」10日在上海舉行。當前,中國的創新力量正風雷湧動,奮發九州,蕩滌環宇,本次峰會以「九州風雷」為主題,匯聚國內外頂級投資機構大佬、知名經濟學家和創新經濟領袖,共築行業新版圖,探索新機遇。

在當天開幕致辭時,上海市地方金融監管局副局長葛平表示,2020年是機遇與挑戰並存之年。疫情的影響還在持續,全球經濟下行不可避免,國際金融市場動蕩加劇,世界格局面臨重構,國際金融關係出現新的整合,給投資領域帶來了巨大的挑戰。新一輪的科技革命和產業革命正在蓬勃發展,世界正處於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也給投資市場帶來了從所謂有的機遇。同時,2020年也是上海金融改革發展的「關鍵年」,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已基本建成與中國經濟實力及人民幣國際地位相適應的國際金融中心,並逐漸成為世界金融治理新的重要力量,在最近一期全球金融中心指數GFCI排名中,上海名列第四。

目前,上海正在更深層次、更寬領域、以更大力度推進全方位更高水平的開放,不斷為投資機構和投資人提供更好環境、更多機會和更廣前景,力爭將上海打造成為全球經濟金融的「避風港」。

葛平說,上海將加快建設國內外投資者共同參與的金融開放體系,抓緊貫徹落實國家放寬市場準入、加快製造業和服務業開放的重大舉措,在銀行業、證券業、保險業對外開放方面率先取得突破,大力推進全球資產管理中心、跨境投融資服務中心、金融科技中心、國際保險中心、全球人民幣資產定價和結算中心、金融風險管理與壓力測試建設。鞏固作為金融市場基礎設施和外資金融機構聚集地的「上海優勢」,進一步提升「上海金」「上海油」等「上海價格」的國際影響力,提高全球資源配置的能力和話語權。

同時,上海將加快增強金融服務實體經濟功能,推動新片區各項金融政策落地,落實「浦江之光」行動計劃,積極推動更多科技創新企業在科創板上市,加快推進長三角金融服務同城化。同時,積極應對疫情衝擊,全力落實「六穩」「六保」任務。

葛平還說,上海將創新完善金融支持方式,通過設立紓困專項貸款、加強續貸金融服務、推進大數據普惠金融應用、積極對接多層次資本市場等方式,積極穩妥解決企業復工復產面臨的債務償還、資金周轉、擴大融資迫切問題,切實加大對中小微企業、重點行業和薄弱環節的金融支持力度。「我們將加快打造國際一流營商環境,繼續完善金融業發展支持政策,顯著降低金融機構在滬展業成本,建立並拓寬金融人才『綠色通道』,拓寬對金融人才的獎勵範圍,以更優的營商環境激發更強的市場活力。(完)

相關焦點

  • 李驥:虹口區金融企業資產管理規模已超過6萬億元
    中證網訊(記者 王輝)10月16日,由上海對衝基金園區主辦、上海證券交易所資本市場研究所作為指導單位,上海證券、上海北外灘絕對收益投資學會等共同協辦的「2020第七屆中國北外灘資產管理峰會」在上海市虹口區北外灘舉行。
  • 工行資產託管規模近20萬億 累計託管公募基金規模達3萬億
    經濟觀察網 記者 黃蕾 1月11日,記者從工行方面了解到,截至2020年末,工行資產託管業務規模近20萬億元,其中累計託管公募基金近1200隻,託管規模達3萬億元。據工行方面介紹,工行開辦資產託管業務已有20多年,目前為國內最大的託管銀行。
  • 工行資產託管規模近20萬億 累計託管公募基金規模達3萬億 - 經濟...
    經濟觀察網 記者 黃蕾 1月11日,記者從工行方面了解到,截至2020年末,工行資產託管業務規模近20萬億元,其中累計託管公募基金近1200隻,託管規模達3萬億元。據工行方面介紹,工行開辦資產託管業務已有20多年,目前為國內最大的託管銀行。
  • 全國第五大金融資產管理公司落戶北京
    全國第五大金融資產管理公司落戶北京 出處:北京商報
  • 公募基金交出「成績單」——權益類基金規模和業績「雙豐收」
    原標題:公募基金交出「成績單」——權益類基金規模和業績「雙豐收」Wind資訊統計顯示,2020年公募基金存量規模突破18萬億元,同比增長26%,較2019年底的數據增加約4萬億元,刷新歷史新高。在新發基金方面,2020年共成立新基金1431隻,合計募集規模達到3.16萬億元,超過2017年至2019年新發基金規模的總和。其中,股票型和混合型新發基金規模合計2萬億元,佔新發基金的63%。
  • 「揚鞭奮進馬蹄疾」,公募基金展現機構投資者磅礴偉力!
    針對資本市場,會議要求「促進資本市場健康發展,提高上市公司質量」、「規範發展第三支柱養老保險」等,作為資本市場重要的機構投資者,發展20餘年以信義義務為根基、採取淨值化管理、規範運作、公開透明的公募基金,在2020年再度給資本市場和億萬基民交出一份靚麗的答卷:2020年,公募新發基金規模逾3萬億,管理總規模突破18萬億,權益類基金佔比提升9個百分點,在專業化投資能力加持下
  • 上海北外灘百萬平米土地亮相,將建480米浦西第一高樓
    可以參考一下與93街坊地塊一街之隔的,今年年底就將開門迎客的來福士商場的一組數據。澎湃新聞從上海虹口區宣傳部了解到,北外灘來福士目前商場正處於招商階段,辦公樓已投入運營,並成功引進了達誠基金、中財華富和榕辰資產等金融企業。
  • 博時資本陳喆:公募REITs潛在規模超萬億 三大挑戰待解
    《指引》中的重要一點是詳實地列示了公募基金管理公司在REITs設立及管理過程中的工作和責任,公募基金有豐富的資產證券化產品投資經驗,但開展基礎設施REITs管理業務是一個全新的領域、對於基金公司的職責定位不再只是傳統買方角色,擬任基金管理人承擔了資產管理運營的職責,需要設置獨立的基礎設施基金投資管理部門,配備相關人員,並制定相應的投資管理、項目運營、風險控制制度和流程
  • 公募基金大時代 「傳承與突圍」 華夏基金總經理李一梅:將客戶的小...
    12月10日,由金融界主辦的第五屆智能金融國際論壇暨2020金融界領航年度盛典在京召開,百位金融業大咖齊聚一堂,就金融行業的數位化轉型發展、金融科技在財富管理領域的應用、公募基金大時代、養老金融的未來等話題進行深入務實的探討交流。 華夏基金總經理李一梅女士在基金平行論壇發表了《公募基金大時代 :傳承與突圍》的主題演講。
  • 公募基金規模增3萬億元 百億元級爆款基金多達40隻
    例如,作為今年發行規模最大的權益基金,南方成長先鋒基金的首募規模高達321.15億元。由公募老將王宗合、陳皓等人掛帥的鵬華匠心精選混合、易方達均衡成長股票等權益基金也獲得基金投資者的搶購。在年內新發權益基金產品中,首募規模超過250億元的就有5隻。剖析權益基金髮行火爆的背後邏輯,不難發現,監管層面的引導作用和良好的市場表現是其中最重要的兩大誘因。
  • 公募管理規模重返17萬億,債基三連降
    8月26日晚,中國基金業協會發布7月份公募基金市場數據,129家機構管理的公募基金資產淨值合計17.69萬億元。其中,權益類基金吸金能力強勁,規模繼續上升,達4.97萬億元。混合型基金規模增長5402.1億元,環比增幅超20%。
  • 全國企業年金基金規模突破2萬億元 前三季度收益率近7%
    前三季度累計收益逾1200億元 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發布的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三季度末,全國企業年金積累基金總規模突破2.09萬億元,比前一季度末增加1150.89億元。建立企業102063個,參加職工2669.70萬人。
  • 博道基金祭出新混基 張建勝高凱「新手上任」管理首隻基金
    一、基金行業動態1、MSCI指數將移除10隻中國公司股票,自1月5日交易結束後生效MSCI指數公司在美東時間12月15日發布聲明稱,在美國政府11月發布有關美國投資者不得交易部分中國企業股票的指令後,決定把10隻中國公司股票從全球可投資指數系列的成份股組合內剔除,自1月5日交易結束後生效。
  • 公募基金大時代來臨 提升客戶獲得感是關鍵
    2015年底博時公募規模排名提升到行業第12名,半年提升4名。此後,博時將工作重點放在全方位提升公司質量上,資產管理規模也隨之快速增長,核心公募規模行業排名不斷上升。2016年,博時基金排名第八,2017年重回前五,2018年重回前三,之後一直穩居前三。
  • 中基協:大力發展公募REITs等專業化工具,豐富大類資產配置服務
    基金業百花齊放,各展所長,已經成長為居民理財和養老金融服務的中堅力量。從服務人群看,基金業已經為數千萬家庭、數十萬高淨值人群提供了專業資產管理服務。公募基金投資者中,金融資產在50萬以下的客戶佔比超過60%,持有基金資產在10萬元以下的基金投資者佔比超過90%,普惠金融價值十分顯著。
  • 養老金融與資產配置論壇在北京成功舉辦
    2020年10月30日,養老金融與資產配置論壇在北京友誼賓館成功舉辦。本次論壇由民生加銀基金管理有限公司聯合中國保險行業協會共同舉辦,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提供學術支持。來自保險公司、保險資管、商業銀行、銀行理財子公司、證券公司、信託公司、財務公司、基金公司的管理人員、知名專家學者等200多名嘉賓共聚一堂,共商養老金融行業發展大計。
  • 券商資管激戰公募軍團!93隻產品完成改造 規模近1500億!
    在規模收縮的同時,券商資管的公募化轉型正在逐步加速,無論是大集合產品的公募化改造,還是成立獨立的資管子公司申請公募牌照,財富管理大潮來臨之時,券商資管正努力應戰。 Wind數據顯示,截至近日,累計有93隻券商集合產品完成了公募化改造,資產淨值總計約1500億元。從規模來看,券商資管大集合產品的公募化轉型速度仍然偏慢,目前為止,全市場有超過7000億的產品尚在途中。
  • 公募基金2020年一季度規模排行榜出爐!
    來源:東方財富網01、公募基金(非貨幣)規模大幅增長截止2020年4月22日發稿,公募基金2020年一季度規模數據出爐。東方財富Choice數據統計,全國公募基金管理公司達144家,管理基金總數6380隻,管理規模超16萬億。
  • 臨危受命,5年暴增近10000億!博時基金江向陽:公募基金大時代來臨...
    當時,博時基金正處於發展的低潮期,公募管理規模行業排名滑落至第16名,公司人心浮動,離職率一度攀升。新管理班子展現出了卓越的領導力,從2015年下半年開始,博時率先抓住了銀行理財資金大舉流入債市的風口,一舉扭轉頹勢。2015年底博時基金公募規模行業排名提升到12名,半年提升4名。
  • 公募基金正式進入18萬億時代 今年新發基金規模或破3萬億
    年內新基首募規模超過2.85萬億,不排除全年新基規模突破3萬億元的可能。 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發布的最新數據顯示,截至10月底,公募基金數量達7682隻,公募基金資產淨值合計18.31萬億元,較2019年末的14.77萬億元增長逾3.5萬億元,增幅近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