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28歲弄個物理榜,把自己排在牛頓愛因斯坦後面,卻被公認排低了

2021-02-10 書箱樓全集免費

唯一敢給牛頓愛因斯坦打分的天才!又狂又毒舌,晚年被撞成植物人

我刷劇追電影有個習慣,那就是先到豆瓣電影網看一下評分榜與新熱榜,專挑評分高的新品看,因為眾口鑠金,評分高的基本品質也不錯,能讓我省去不少盲目挑影視的時間。

豆瓣網的評分是網大網友參與進來的「大眾點評」,而在大眾了解度很低的科學領域,比如說物理學界就少有這樣的點評,除了一個人,那就是朗道。這個全能物理學家是個喜好給人分高低的人,甚至敢給牛頓、愛因斯坦、薛丁格打分。

年少成名,恃才傲物,鄙視婚姻卻分分鐘打臉

1908年出生於裏海之濱巴庫(現今亞塞拜然共和國首都)的列夫·達維多維奇·朗道家世顯赫,父親是石油工程師,母親是醫生兼教師,家庭的科學知識氛圍非常濃厚。

從小父母就對朗道和他的姐姐索菲亞(後來成為一名化學工程師)寄以厚望,而朗道四歲啟蒙,七歲學完中學數學課程,十二歲就搞定了大學微積分,十四歲就考上了巴庫大學,被譽為神童與天才,尤其精擅數學物理化學。

值得一提的是,他的少年時期正值第一次世界大戰與蘇俄內戰,知識的獲取基本靠自學,對朗道來說反而能夠有時間全心全意撲在知識的海洋,不僅每天廢寢忘食的學習,還給自己制定了嚴苛的學習計劃。於是天賦異稟加上勤奮努力的朗道十六歲就轉入列寧格勒大學物理系,三年後發表論文提出了密度矩陣概念,五年後便在前蘇聯一躍成為物理界的扛把子。

年少成名,從小優秀到大的朗道也避免不開恃才傲物。據說他不抽菸不喝酒不善交際,性格內向孤僻,欣賞愛情卻又鄙視婚姻,尤其還喜歡對那些地位崇高的科學院院士冷嘲熱諷,毒舌至極,為此還有人專門在他的門上貼上紙條惡作劇的表示:請勿靠近,小心咬人,可見不合群的朗道有多麼不得人心。

不過這個宣稱一輩子不結婚不要孩子的男人卻很快打臉自己,在遇見康科爾季婭這位列寧格勒大學化學系校花後他很快墜入愛河並攜手走進了婚姻殿堂,沒多久就與妻子生下了兒子伊戈爾,可見話不能亂說,不然打臉自己不疼嗎?

他28歲弄個物理榜,把自己排在牛頓愛因斯坦後面,卻被公認排低了

成就斐然,好打評分,連牛頓和愛因斯坦都不放過

朗道性格內向孤僻,卻超級喜歡開玩笑,更有一個為人津津樂道的癖好,那就是給任何人(包括自己)和事評級打分。

比如他將男人分為兩種,一種是內向美(品行高潔),一種是長得帥(外貌協會),長得帥的還分身材與長相兩種,而他毫不猶豫將自己劃分到身材長相外貌至上的那一行列,簡而言之對自己的外貌相當自信。又比如他把女人分為三種:漂亮的,好看的和有意思的,而他對女人的這個評級標準竟然是鼻子!如果那時候詞彙量很豐富,大概會這麼介紹朗道:這是一個,他認為鼻子長得越好看女人就越漂亮。

除此之外,他還自創了一個名為「朗道排名」的物理學風雲榜,時年二十八歲的他把每個理論物理學家所做的重要科學貢獻都以對數坐標,將他們分為0到5六個等級,貢獻度差為十倍。

他按照自己這個排名榜,將牛頓評定為0流,領先於他人,而愛因斯坦是0.5流,緊隨其後。我們很難想像敢給牛頓和愛因斯坦這等物理學超級大佬評級打分的人該是何等自負與自信,然而他卻將波爾、海森伯、薛丁格和狄拉克等量子力學的奠基者評定為1流,而他自己則是2.5流。

事實上朗道這個排名榜還是相當靠譜的,但很多人覺得唯一一個不靠譜的地方就是他把自己的等級評定得太低,雖然後面隨著他自己的成就與發展特別是在1962年憑藉液氦的先驅性理論摘取諾貝爾獎之後,他自己將自己的評定等級提升到1.5流,但還是太低。

要知道他被稱讚是世界上最後一個全能物理學家,以他名字命名的物理學名詞就有朗道能級、朗道抗磁性、朗道阻尼、朗道-金茲堡理論等等,特別是朗道十誡(朗道的十項物理學成果)尤為出名,包括超導體的混合態理論、原子核的機率理論、氦Ⅱ超流性的量子理論、基本粒子的電荷約束理論、弱相互作用的CP不變性等等。

一生涉及到的物理學領域包括低溫物理學、磁性、衝擊波、等離子區中粒子的運動、量子場理論等等,可謂騷操作不斷,甚至天文物理學領域還以他的名字命名了一顆小行星,可謂成就斐然,自己把自己活成了後人要跨越的高峰。

可惜世事難料,這麼一個傳奇人物晚年卻因一場意外的車禍變成植物人,再也無法進行任何科學研究,如今想來真是不勝噓唏。

朗道涉及的物理領域:低溫物理學、磁性、衝擊波、等離子區中粒子的運動、量子場理論,是什麼概念呢?物理領域總共10大主題領域,他一個人涉及多達5個領域,而且在每一個領域的貢獻都非常大,這在物理學上都是非常罕見的,也難怪他會被稱為最後一個物理全才!

像朗道這樣的全才,我想跟他從小啟蒙很早有關係,前文提到他四歲啟蒙,七歲學完中學數學課程,十二歲就搞定了大學微積分,十四歲就考上了巴庫大學,被譽為神童與天才,尤其精擅數學物理化學。他在學完微積分的時候,多數人還在上小學,成績差一點的可能百位算數都還算不清楚,人家已經學完微積分了!從朗道身上可以看出,對於孩子智力的開發,越早越好!

可是很多人學校出來之後,很多知識都還給老師了,很難系統的輔導孩子,所以這個時候選擇教材就特別重要,好的教材能讓事情變得輕鬆,而且效果明顯!

比如這套《這就是物理》就是一套很好的物理知識啟蒙讀物!該書用漫畫的形式生動形象地解釋了很多物理原理,包含了物理學十大主題:能量、聲音、光、電、熱等等十大主題!

物理學十大主題

用漫畫的形式引起孩子的興趣,進而再圖文並茂講述各大物理科學的原理,顛覆傳統物理科學枯燥無味的科普閱讀方式,深受美國家長喜愛,被評為美國「最佳課外參考書!」

我國著名物理學家,中國工程院院士——周立偉,力薦並親自全書審閱的一本課外讀物!

適合3-12歲的孩子閱讀,如果你也想你家的孩子對物理感興趣學好物理,不妨入手一本。

書不貴,購買正版就在下面連結!

【免責聲明】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並不代表本公眾號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在30日內與我們聯繫,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內容!

相關焦點

  • 麥克斯韋明明統一了電磁學,為何只能排在牛頓、愛因斯坦後面?
    從這本書中,我們看到了牛頓在物理學、數學、天文學以及自然哲學領域的深入研究,他建立了完整的科學理論體系,使得人類對自然科學的認識有了飛躍性的進步。當然,牛頓還有光學、熱學等領域的成就,而所有的工作都是牛頓一人完成的,要知道隨便一項成果拿出來都足以名垂千古。
  • 麥克斯韋是電磁學的集大成者,為什麼不如牛頓和愛因斯坦知名度高
    在物理學領域,「一牛二愛三麥」已成為大家比較認可的共識,也有一些人認為愛因斯坦是歷史上最偉大的物理學家,牛頓位居其次。總的來說,牛頓與愛因斯坦並駕齊驅毫無爭議,麥克斯韋緊隨其後。但是就從物理學的貢獻來說,牛頓與愛因斯坦是一個等級的,而麥克斯韋又是另外一個等級。
  • 為什麼牛頓、愛因斯坦和霍金之後,楊振寧就是最偉大的物理學家?
    比如,牛頓、愛因斯坦、霍金和楊振寧這幾位,前三位都已先後辭世,而最後一位則堪稱當世最偉大的科學家。 怎麼說呢?愛因斯坦的成就的確舉世矚目,但他依然無法和艾薩克·牛頓相比。愛因斯坦雖然專注於物理領域,創立了狹義相對論、建立了廣義相對論、通過光子假設解釋了光電效應、利用質能方程E=mc 闡明能量守恆和物質不滅定律的實質、以及對宇宙常數進行的有關研究對後世影響深遠。
  • 全世界公認的五大天才,第一不是霍金或愛因斯坦
    下面這五個人就被公認為最出色的科學家。第五名:霍金。霍金是不幸的,因在21歲時身患漸凍症而全身癱瘓,全身上下除了三根手指就只有非常大腦能夠活動了,但是霍金又是幸運的,上天給了關了門卻也給他開了窗,憑藉著超乎常人的才華,霍金也成為了世界上公認的大科學家。
  • 深扒愛因斯坦崎嶇的諾貝爾獎之路,實驗物理與理論物理的正面交鋒!
    而實驗物理主要是從實驗上來探索物質世界和自然規律。對於實驗物理學家而言,只有自己通過親眼真正觀察到了這個現象或者規律,這樣得出來的自然規律和宇宙法則才是最為正確以及富有意義的。他認為愛因斯坦沒有做過任何實驗,他的理論不是由實驗歸納出來的;他修改基本假設,將不同的物理領域歸納成為一個統一的理論。這對他們這些實驗物理學家來說簡直是形上學的工作,不是科學的一部分,是科學中的達達主義的表現。
  • 牛頓、愛因斯坦早已解釋,時間是虛擬的!
    從物理上來看待時間,時間只是一個抽象的概念,是物質的運動、變化的持續性、順序性的表現,它不會受到任何事物的影響,也不會發生變化,所以很多科學家都認為時間是人類的錯覺。現代宇宙學理論認為,在宇宙大爆炸發生之前沒有時間可言。牛頓是世界上非常著名的物理學家,他被稱為百科全書式的「全才」,牛頓提出的很多理論對後世的影響都很重大,牛頓曾經也對時間進行了闡釋。
  • 30個物理趣味爆笑問題
    21、物理老師講電阻定律手機特別強調說,世界上沒有一個東西拉長的同時不變細!結果全班男同學笑了,過一會幾個女同學也笑了,老師笑了,然後全班都笑了。22、感覺相同愛因斯坦在冰上滑了一下,摔倒了。在他身邊的人忙扶起他,說:「愛因斯坦先生,根據相對論的原理,你並沒摔倒,,對嗎?只是地球在那時忽然傾斜一下?
  • 世界各國的天才,英國是牛頓德國是愛因斯坦,那麼誰是中國代表?
    曾經有人評選過世界各國最天才的超級科學家,英國選的是牛頓,德國選的愛因斯坦,那麼中國選的代表是誰呢?相信牛頓對很多人來說都並不陌生,這位畢業於劍橋大學的純正英國科學家,在很多年前就提出了萬有引力定律,我們在初高中的課本上經常能夠看到他,也正是基於牛頓的定律,航天事業才得以發展,各種衛星才能為我們的生活提供如此便利的服務。
  • 牛頓、愛因斯坦等人晚年究竟發現了什麼?
    我們知道,牛頓是力學體系的建立者,現基礎所有的科學理論都是在牛頓的科學體系內誕生。可以說,牛頓所提出的科學理論在推動著目前科學界的發展。既然牛頓是一個如此厲害的科學家,那他為什麼要在最後去研究神學呢?
  • 英國是牛頓,美國是愛因斯坦,中國呢
    提到眾多偉大的科學家,大家首先想到的肯定是牛頓還有愛因斯坦了。 牛頓可以說是英國最偉大的科學家。 大多數人只知道,牛頓是一個偉大的物理學家,是經典力學的奠基人。其實他在數學和經濟學上也做出了非常大的貢獻。
  • 愛因斯坦提出廣義相對論後,牛頓的定律是錯的嗎?
    牛頓卓越的洞察力1666年,23歲的牛頓從劍橋大學回到位於英國鄉村的家中。多年後他對一位傳記作家說,在一個慵懶的下午,他正在沉思,這時,由於蘋果偶然間墜落,他的思緒轉移到了引力上。牛頓不是第一個注意到蘋果從樹上落下來的人,他偉大的洞察力表現在,他以數學的形式展示了使蘋果落向地面的力一定與使月球按照軌道運轉的力是同一種。牛頓引力概念的核心——現在被稱為萬有引力定律——即宇宙中每個物體與其他所有物體間都存在吸引力。而且這力量的強弱與它的質量成正比,也就是說,一個物體質量越大,它的引力就越強。
  • 世界各國的天才,英國是牛頓德國是愛因斯坦,那麼中國代表是誰?
    不少國家曾出現過改變人類發展歷程的科學家,這些科學家帶領著人類前進,讓人類對這個世界有了更加清楚的認知,而他們也書寫了屬於自己的傳奇。 牛頓是一個非常傑出的物理學家,他對萬有引力以及三大定律的描述奠定了物理世界的科學觀點,為現代工程學的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 非人哉:愛因斯坦與牛頓復活了?高中時代十一月對九月也太好了
    也正因此,我們才把自己當初少不更事的年紀所做之事視為自己的黑歷史。初中時期的九月,行俠仗義,活在自己幻想的江湖世界,到了高中就變得非常的潮流,有點大姐大的意思,還與愛因斯坦以及牛頓有了一段神奇的經歷,就連十一月也一改常態,變成學霸,對妹妹九月也太好了,完全與現在判若兩人。
  • 德國是愛因斯坦,英國是牛頓,那中國呢?
    愛因斯坦恐怕是近年來提起過最多的科學家之一,他出生於德國,是德裔猶太人,1905年,是愛因斯坦成名的一年,發表了量子論,提出光量子假說,解決了光電效應,獨立而完整的提出了狹義相對性
  • 愛因斯坦傳奇(上)
    愛因斯坦三歲還不會說話,但有天媽媽保琳娜彈鋼琴,忽然發現愛小強正歪著腦袋全神貫注地傾聽,媽媽高興地說:「瞧你一本正經的樣子,像個大教授一樣。」後來,愛因斯坦就真當了全世界最大的教授!愛因斯坦6歲開拉小提琴,很快就能演奏莫扎特和貝多芬的奏鳴曲。後來他總結說:「音樂和物理研究起源不同,目標卻一致,就是追求表達未知。它們方式不同,但相互補充。
  • 對於引力的理解,牛頓理論和愛因斯坦廣義相對論的區別在哪裡?
    《對於引力的理解,牛頓理論和愛因斯坦廣義相對論的區別在哪裡?》本文參加百家號 #科學了不起# 系列徵文賽。一切物理問題都是測量問題,就如一切生物問題都是進化問題一樣。萬有引力定律與廣義相對論的區別,就要從測量的角度去講述。
  • 物理思維——牛頓給了我們一個全新的世界觀
    一個男生一出生就在一個巨大的片場中,他周圍的世界都是事先設定好的。他想逃離這一切,當他駕著小船,衝出風浪,從一個幕布的小門出去,他是否又進入一個新的更大的片場?我們人類也生活在這樣一個思想家建構的世界裡。1687年牛頓發表《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就對「力」做了新的定義。
  • 如果牛頓被旋轉的蘋果砸中,愛因斯坦承認他會有更好的引力理論
    在牛頓的傳記中有這樣一個廣為人知的故事:牛頓被蘋果砸中腦袋後就發現了萬有引力定律。那麼如果這顆蘋果是旋轉的,會有怎樣更精彩的故事呢?愛因斯坦承認,牛頓將會發現更先進的引力理論。那麼物質的旋轉與引力場有什麼樣的相互作用?讓我們以自由落體為例來闡述並回答這個問題。
  • 當牛頓穿越到二次元的世界,他可能會被氣炸,物理定律完全失效了
    不過有一個人應該是不會喜歡二次元的世界的,他就是著名的物理學家牛頓,因為二次元的世界是不歸牛頓管的,當牛頓穿越到二次元的世界,他可能會被氣炸。文/動漫齊談艾薩克·牛頓牛頓之名如雷貫耳,他是英國著名的物理學家,被認為是百科全書式的「全才」。
  • 愛因斯坦為什麼會提出「光速不變原理」
    話說在1905年,有個26歲的瑞士專利局的三級技術員接連發表了四篇具有開創性的論文,後來的他成為了一代巨匠,物理學史上前二的科學家,他就是愛因斯坦。 而愛因斯坦最被後人津津樂道的成果是相對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