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孩子,懂禮貌,見到長輩要問好」是孩子從入學就開始接受的觀念,現在家長教育意識早,在孩子會說話開始,就給孩子傳達要叫人,講禮貌,希望孩子能表現出良好的素養,做一個懂禮貌、受到他人喜愛的好孩子。可有時候事與願違,部分家長發現自己家孩子不喜歡與人打招呼,家裡來了客人也不叫人,躲起來,顯得很沒有家教的樣子,讓人頭疼。
貝貝是家裡的獨生女,家裡人特別寵愛她,希望她將來非常出色,所以非常重視對她的教導。貝貝在家非常調皮,很活潑,很愛講話,可是家裡一來客人,或者外出遇見父母的熟人,貝貝就往爸爸媽媽背後躲,媽媽把她拽出了讓她喊叔叔阿姨,她就是不肯,背對著叔叔阿姨,一個勁兒往爸爸媽媽身上鑽,為此,媽媽很生氣,覺得孩子表現太差了,更是當眾訓斥貝貝:「你這孩子,平時怎麼教你的?怎麼這麼沒有禮貌,打招呼都不會了?以後肯定是膽小鬼,沒出息。」多次之後,貝貝很受打擊,沒有以往那麼活潑了,也更不願意跟人打招呼,甚至不願外出。
其實,孩子的性格決定了孩子的行為,孩子有時不肯順從爸爸媽媽的要求,這是一個正常的成長過程,說明孩子有了自主意識,家長們應該積極對待,順應孩子的天性,而不是斥責孩子,給孩子貼負面標籤,逼著孩子做他不喜歡的事情。長久下去,會給孩子負面的心理暗示,自己就是一個不好的壞孩子,還會讓孩子越來越叛逆,不利於孩子的身心發展。
對於孩子見人不打招呼,建議家長這樣做:
一、主動給孩子找臺階下,私底下詢問原因
孩子是獨立的個體,學前期的孩子就對周圍的事物有了自己的觀念,家長應該尊重孩子的做事方式,不急於對孩子的行為作出好壞判斷,不強求、不逼迫孩子按照大人的觀念辦事。貝貝事例中,媽媽要貝貝打招呼貝貝不願意,那麼媽媽應該主動給孩子找臺階:「貝貝今天有點不好意思呢,慢慢的就熟了,貝貝是個活潑的孩子,平時都很懂禮貌,對人很熱情的,在我單位看見我同事們,叫得可起勁了。」這樣,既沒有因為當眾指責傷害孩子的自尊心,還在言語中告訴了孩子怎樣做是好孩子,別看孩子年紀小,大人說的話,他都能聽懂,會讓孩子在心裡暗暗決定:「下次我一定要熱情點,打招呼就是懂禮貌的好孩子。」等到只有孩子和家長在一起時,詢問孩子為什麼不願意與他人打招呼?問孩子想用什麼方式與他人打招呼?為什麼在家裡大膽調皮,在外面卻膽小了呢?主動詢問孩子原因,是否是因為羞澀,是否是因為不知道怎麼做,是不是不喜歡剛剛的叔叔或阿姨,了解孩子的想法非常重要。
二、多帶孩子參加社交
家長應該多帶孩子外出,給孩子創造許多能與他人見面打招呼的機會,鼓勵孩子在不同環境中與不同的人交流,培養孩子自信心。不要因為孩子有幾次不與人打招呼的經歷,讓你覺得自己沒教好,很沒有面子,就不帶孩子出門,慢慢引導,給孩子機會,孩子才能做出改變。如果您的孩子有些膽小羞澀,通過多經歷與他人見面問好的經歷,可以鍛鍊孩子的膽量。在即將見到他人時,家長可以先教會孩子一些簡單的技巧,描述他人的模樣,給孩子安全感,比如,看起來跟媽媽年齡相仿的叫阿姨,和爸爸年輕相仿的叫叔叔,實在不知道你可以問爸爸媽媽等,在實踐中培養孩子講禮貌的行為習慣。
三、給孩子做好榜樣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利用兒童善於模仿學習的成長規律,給孩子做講禮貌、見人就問好的好榜樣。當您遇到熟人、朋友時,熱情得與他人打招呼,或者在碰見的門衛,保安,清潔阿姨等都微笑地問候一下,孩子都能學習模仿,父母的禮貌和修養會在潛移默化中影響孩子。同時告訴孩子,遇見了人打招呼是禮貌的行為,讓孩子有打招呼的意識,隨著孩子的認知同化,孩子就能表現出講禮貌、打招呼的修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