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放過那個不願意和別人打招呼的孩子

2021-03-04 第二書房閱讀空間

文章來源公眾號|十點讀書(ID:duhaoshu),深夜十點,陪你讀書。

早上在小區廣場晨練,碰到幾個相熟的媽媽,就和她們閒話起了家常。

這時,有一位年輕的媽媽帶著一個小男孩走了過來,看到我們,媽媽用書拍拍兒子的肩膀,說:「兒子,叫阿姨好。」

小男孩大概四五歲的樣子,雙眼亮晶晶地看著我們,但是不說話。

這時她的媽媽又催了一次:「叫阿姨好呀。」

小男孩還是沒有說話,依然抿緊了嘴唇瞪著我們。

她媽媽火了,把男孩推到前面,說:「你怎麼就這麼不懂事呢?平時媽媽是怎麼教你的?」

小男孩還是不說,還退了幾步,躲在了媽媽的臂彎裡。媽媽沒轍,只好無奈地對我們說:「我家孩子就這樣,無論怎麼說,就是不願意跟別人打招呼,我都不知道怎麼教他了。」

這時,有一個媽媽笑著說:「呀,小帥哥你害羞呀?」

媽媽還想說什麼,小男孩突然生氣了,扭頭就走,嘴裡大聲地叫:「媽媽,我討厭你!」

媽媽急忙追了上次,拽著他的胳膊,大聲地訓斥他:「你那怎麼這樣不懂禮貌?平時說了多少次,遇到長輩一定要主動打招呼懂不懂?」

母子二人越走越遠,只留下一雙無奈和氣呼呼的身影。

然後有兩個媽媽也討論起各自的孩子來。一個說,我家孩子還行,我們讓她跟誰打招呼她都聽。另外一個說,我家的就不行了,對誰都是愛理不理的,也不知道是害羞還是內向,反正就是不喜歡跟別人打招呼,說起來真是頭疼。

第三個媽媽是在大學裡教兒童心理學的,她聽完了大家的話,很冷靜地說:「其實我們完全沒必要逼著自己的孩子跟別人打招呼,因為有些孩子性格內向,不喜歡跟人接觸,也有些孩子心情不好,也不想跟別人的打招呼。

如果大人逼著孩子一定要打招呼,會讓孩子越來越叛逆。而且,最不好的就是當眾指責孩子,給孩子貼標籤,這樣會給孩子一個很不好的心理暗示。

這位媽媽的兒童心理學媽媽的話,讓我感觸良多,因為我們都曾經被父母逼著跟別人打招呼,那種感覺,就像被父母逼著做一件自己很不喜歡做的事情一樣,還有被父母當眾批評,簡直是丟臉死了。

 

我的好友,曾經和我說過她的童年往事。

好友剛出生沒多久,父母就去了外地工作,從此之後她跟著爺爺奶奶生活,成了傳說中的「留守兒童」。奶奶特別的熱情,每次家裡來了客人,都會把她推到前面讓她喊叔叔好,阿姨好,然後她就會被逼著回答她已經答過一千遍的問題。

「你多大啦」、「上幾年級啦」、「學習成績怎麼樣」、「你爸爸媽媽是不是很快就會接你上去了?」她從沒見過那些人,覺得很陌生,但每次都會被逼著回答各種奇怪的問題,尤其是提到她爸爸媽媽,那簡直讓她想哭,所以她跟本不想開口說話。

每每這時,奶奶總會推她的手臂,不停地說:「說話呀,你這孩子怎麼這麼害躁呢?真是上不得臺面的東西!」

好友說其實她本來只是不想說而已,但奶奶卻偏偏大聲地嚷嚷說她「害羞」、「上不得臺面」,這讓她很生氣,也很慚愧,聽了奶奶的話之後,她就真的臉紅害羞了,連頭都抬不起來。

在之後的很長一段時間裡,奶奶一直重複著同樣的舉動,見人就逼她打招呼,奶奶說她膽小,別人也說她膽小。

越是指責,她就越不想開口說話,到後來,就真的不敢說話了。因為無論她說什麼,大人們總是說「大聲一點,我聽不到」、「聲音這麼小,難道你奶奶沒給飯你吃嗎?」、「還是不夠膽」之類的話,讓她覺得無論自己說什麼,都是錯的。

後來更是發展到一看到陌生人,她就往奶奶身後藏,看到街上的人都覺得害怕,想躲起來。

多年以後,她長大成人,每每在午夜夢醒,人際關係受挫時,總會不由自主地叩問自己的內心,自己是否真如奶奶所說,膽小害羞,上不了臺面?

因為覺得自己心理有問題,所以她特別喜歡看心理學方面的書,大學時還修讀了相關的專業。

後來她才明白,有問題的並不是她,而是大人。

大人們毫不隱晦地當面指責她,給她貼標籤,讓她自尊心嚴重受損,這真是一種愚不可及的表現。

大人們總是一廂情願地以為孩子聽不懂,焉不知,孩子年紀雖然小,不懂得人情世故,但孩子的心卻什麼都知道。你的愛,你的指責,孩子都看在眼裡,記在心裡,然後刻在骨子裡,你逼著他打招呼,然後又不斷地指責他不懂事,已經不知不覺地在孩子的心裡,種下了一顆自卑的種子。

美國教育學家查爾莫斯認為,孩子對於溝通的距離比成年人更為敏感。他在1998年時做了一個實驗,在100個受測孩子中(平均年齡為8.6歲),在與陌生人打招呼時,有80%的孩子都會有意或無意的稍微後退。 


這個有趣的實驗結果,在查爾莫斯眼裡有重大意義。首先,這表明,在美國,父母對於孩子的開放式教育還不夠。所謂的培養孩子自立,僅僅表現在孩子的素質與能力上,而對於外部環境的主動接納,還遠遠不夠。

其次,孩子在10歲以下的年齡段,與陌生人接觸時,左腦會產生一種抗拒性信號,從而會產生自我保護的潛意識動作。孩子們也許並沒有意識到他們在後退,但「他們的確後退了」。孩子們打招呼時,更喜歡「保持距離」。

所以,當你的孩子不願意打招呼,或者表現得有點膽怯時,完全不需要急忙去指責孩子,當著別人的面用諸如「膽小、怕事、害羞」之類的負面詞語來形容孩子,這樣只會讓孩子更加厭倦和害怕與別人打招呼,會讓他覺得,與人打招呼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情,進而影響他將來的人際交往。

每個孩子性格都不同,有些開朗活潑,樂意主動和別人打招呼,有些卻內向,怎麼逼也不想與不熟悉的人說話。在有些家長看來,這樣的孩子就是不懂禮貌,不會來事。

但其實有一句話說得好,「草木有本心,何須美人折」,意思就是說,教育孩子,也應該順應他的天性發展比較好

俗話說,強扭的瓜不甜,一個人的性格很大程度是胎兒時代就決定了的。性格內向,也不是孩子的錯,不喜歡跟人打招呼,不喜歡出去和別人交往也沒什麼。

每個孩子生下來都是有自己的使命的,有些孩子會來事,那他們長大以後就有可能從事需要「會來事」的工作,不會來事的孩子,也一定能找到適合他的位置

強迫孩子去做自己不喜歡的事,還給他貼標籤,只會讓孩子越來越叛逆,畢竟孩子不是馬戲團的動物,不可以強迫他去表演給別人看,我們要做的,就是慢慢地進行引導。

 

那麼,如果你的孩子真的不喜歡和大人打招呼,該怎麼辦呢?

心理學家的建議是這樣的:

一、可以私下問孩子,為什麼不願意和別人打招呼,想用什麼樣的方法打招呼;可以問你們的孩子,為什麼在家裡那麼皮,到了外面連招呼也不敢打?

其實孩子長大了四五歲的時候,已經有了自己的一套觀點,他可以用他的方法去交朋友,大人只是在旁邊看著就行了。從小就得到父母敬重的孩子,長大以後也格外有自信。

 

二、家長做好自己就可。

家長在遇到熟人、鄰居、朋友的時候,如果不是很反感的人,都可以儘量和對方熱情地打招呼,甚至是面對這陌生人,也不妨施予微笑。你在做,孩子在看,你用什麼樣的態度對別人,孩子都會默默地記住心裡。

你就是孩子的一個榜樣,父母有禮貌和修養,孩子也差不到哪裡去。

法國思想家盧梭認為,人們要尊重兒童,不要急於對他作出或好或壞的判斷。

美國編劇卡森麥卡曾經說過,兒童幼小的心靈是非常細嫩的器官,冷酷的開端會把他們的心靈扭曲成奇形怪狀。一顆受了傷害的兒童的心,會萎縮成一輩子都像桃核一樣堅硬,一樣布滿深溝。 

所以不要輕易指責那些不喜歡打招呼的孩子,因為,你的指責很有可能會毀掉一個孩子

作者:夏半月,十點讀書籤約作者,曾為記者、企業高管,也是專欄作家,矛盾摩羯女,她左手職場,右手書香,寫人情與世故、清歡與流年。

相關焦點

  • 不打招呼=沒禮貌?請放過那個不想打招呼的孩子
    被大人逼著跟陌生人打招呼,不開口就被認為是沒禮貌、膽子小,甚至還會因此招致父母的批評和責備。 可生活中不愛打招呼的孩子,並不少見。 主持人曹穎就曾吐槽過自己的兒子,雖然看起來很活潑開朗,但是一看到陌生人還是會害羞,往她身後躲。 許多父母都會被孩子這樣的反應激怒,責怪孩子不懂事。
  • 孩子性格很外向,但不願意和別人打招呼,顯得很沒有禮貌怎麼辦
    經常會有家長問我這樣的問題,自己家孩子不是個內向的人,但是在外面嘴巴就是很「重」,從不主動跟別人社交,打招呼。我一般會給出這幾點建議。1: 首先幼兒因為不懂得社交過程中的一些成人禮儀,他們習慣遵從自己內心的情感指導,當他們不願意與人打招呼的時候,可能這個正是孩子內心真實的情感體驗,和禮貌不禮貌沒有關係。2: 其次家長在這個時候,不要強迫孩子一定要禮貌的問候別人,尤其是當孩子正處在自我意識發展階段的時候。
  • 春節拜年,別再強迫孩子跟別人打招呼!這與禮貌無關……
    許多家長帶孩子出去的時候,都會吩咐孩子見到人主動打招呼。比較不怕生的孩子,會順著大人的要求問聲好,但有些內向敏感的孩子,常會往後縮,不肯叫。大人們覺得丟了面子,會忍不住責備孩子。著名作家鄭淵潔曾說過:毀掉一個孩子最佳的做法就是摧毀孩子的自尊,將他貶到卑微的地位上。面對家長的當眾責罵,孩子很容易對自己產生懷疑,從而陷入自卑,更加牴觸社交。英國哲學家洛克說:「父母若是當眾宣布孩子的過失,使其無地自容,他們便會失望,會覺得自己的名譽受到了打擊,而他們設法維持別人好評的心思也就愈加淡薄。」
  • 睿智燈塔-孩子不愛打招呼怎麼辦,如何讓孩子變得有禮貌
    孩子不愛打招呼怎麼辦?每個家長都想要一個懂事、有禮貌的好孩子,但事實上,並不是每個家長都能如願,經常有家長抱怨自己的孩子特別沒有禮貌,不僅不愛打招呼,甚至見到別人還往大人身後躲,這讓許多家長十分頭疼。那麼,如何讓孩子變得有禮貌呢?昨天出門買東西,碰巧遇見鄰居帶著孩子在公園遛彎,和鄰居打了個招呼。
  • 孩子不跟人打招呼、沒禮貌,該怎麼辦呢?
    多次之後,貝貝很受打擊,沒有以往那麼活潑了,也更不願意跟人打招呼,甚至不願外出。其實,孩子的性格決定了孩子的行為,孩子有時不肯順從爸爸媽媽的要求,這是一個正常的成長過程,說明孩子有了自主意識,家長們應該積極對待,順應孩子的天性,而不是斥責孩子,給孩子貼負面標籤,逼著孩子做他不喜歡的事情。
  • 孩子不與他人打招呼,這種沒禮貌的行為,是因為父母不懂孩子!
    結果上學第一天,就打臉了,早早把小河粉送到幼兒園,分別的時候還很開心,結果沒過多久老師在家長群上發視頻,看到女兒一個人坐在角落,悶悶不樂的樣子,也不與其他小朋友打招呼做遊戲,第二天去學校,遇到老師,孩子也不主動打招呼,當場茹媽就覺得小河粉那天很沒有禮貌,甚至有些生氣。後面與其他家長溝通時,才發現不少孩子都是這樣的。
  • 請別強迫我的孩子打招呼,她只是慢熟型~
    剛一歲的孩子,就要被強迫與大人打招呼,而慢熟的孩子,卻變成大人嘴中的沒禮貌小孩。我想,大人也不喜歡在大庭廣眾下被人羞辱吧!但是為何小孩就要承受這種語言暴力呢?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有些孩子是活潑型、也有慢熟型...等。我們不應該去指責孩子不打招呼,而需要去了解孩子的個性和特質,引導她該如何去面對其他人。
  • 宋丹丹是真的不會教育孩子,請放過巴圖,也放過觀眾吧
    本來嘛捧孩子打架都能理解,但是你不能捧孩子就把觀眾的智商按在地上摩擦啊。而且真心覺得宋丹丹的教育有很大的問題。在《王牌對王牌》這檔節目中,明明巴圖表現的並不算太優秀,但是宋丹丹還是把他誇成了一朵花,簡直就是世紀好寶寶,但是現在巴圖已經是孩子的父親了,他真的不需要這樣違心的誇獎。
  • 心理學:孩子對人不禮貌?父母可以學習培養孩子這幾個步驟
    我朋友在孩子的教育裡遇到一個問題,那就是他們家的孩子不會主動去招呼別人,不會主動跟別人打招呼。比如說有客人來家裡面做客的時候,我姐家的孩子都會選擇躲在房間裡面,不願意出來,也不願意和客人有任何的接觸,其實這是一個非常不禮貌的行為,所以我朋友對於孩子的這個「怪毛病」覺得非常的難以理解,也十分的不贊同,他覺得自己的孩子可以更加的懂事一點,更有禮貌一點。
  • 抖音狀告《抖音請放過孩子》寶媽作者,贏了官司,卻失了人心!
    這位母親近日發文《抖音起訴我的案子判了,我想和抖音談談》,回顧了下自己這一段的訴訟經歷,事實上從得知自己成為被告,到去北京應訴只有短短一個多星期的時間。一切一切的來源,只是在於《抖音,請放過孩子!》這一篇文章,這一篇被今日頭條副總裁李亮稱為"惡意詆毀"、" 有組織地惡意散播"、"黑公關"的文章。
  • 如何用粵語和別人打招呼呢
    學習粵語最大的用處就是和說粵語的朋友進行愉快的日常交流,畢竟很多人學習粵語的主要目的還是交流,所以不用太過糾結一些語言學術上的複雜問題。要說用粵語交流最重要也是最常見的自然就是日常和朋友的打招呼,掌握一些粵語打招呼的用語,遇見粵語朋友也能自信大方說出來。1.
  • 愛焦俊豔就請放過她
    可是,在高高已過身後,請放過焦焦,焦焦公開聲明過,她和他是私下沒有見過面吃過飯的關係,所以,愛焦焦的就請尊重自己的偶像,不要一邊喊著希望自己的偶像好,一邊恨不得她腦門上永遠刻上高以翔未亡人這六字從此來度過餘生,以此來滿足你餘生一輩子對於美好和永恆愛情的想像
  • 我,就是那個「別人家的孩子」…
    在我眼裡,父親就是我的天,他對我學習上的高標準、嚴要求伴隨著我整個學生生涯,我們的關係就如同健身教練和學生,一個願打,一個願挨;母親就是賢妻良母的模範,從小把我照顧地無微不至,冬天連衣服邊角都不帶皺的,從來不和父親在我面前吵架。所以在我的感受裡,我的家是「完美」的,沒有缺點,父母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我好,我也願意滿足他們的期待,成為值得他們驕傲的女兒。
  • 那個人走路像鴨子—面對孩子嘲笑別人,媽媽說他只是個孩子
    聽到浩浩再次重複這句話,我心裡特別不舒服,但轉念又想,或許是自己多心了,5歲的孩子可能連嘲笑是什麼意思都不知道。吃完飯,我們一起逛街。一個男人迎面走來,可能腿腳不方便,走路有些跛,擦身而過時,浩浩指著那個人哈哈笑著說:「那個人走路好像鴨子啊,一拐一拐的。」朋友一邊拉起浩浩快點走,一邊告訴他:「不要當著人家面說,小心他揍你。」
  • 奶奶和媽媽同樣愛孩子,結果卻大不一樣,答案很真實很扎心
    在孩子心中,最親近和最信賴的人是媽媽,這個是主要原因,也是改變不了的事實。但除此之外,更大一部分原因是由於媽媽和奶奶教育孩子的方式不一樣,在跟孩子溝通交流過程中的表達方式不一樣。孩子見到熟人不願意打招呼,不願意叫人相信這個問題困擾大多數家庭,總有那麼幾個階段,孩子不願意打招呼,不願意叫人,顯得特別沒有禮貌。
  • 「外婆沒叫我的,我也不叫外婆」,孩子不叫人,不一定是孩子問題
    我讓孩子叫「外婆」。孩子說了句:「外婆沒叫右右的,右右也不叫外婆。」我和我媽被懟得沒一句話回,啞巴了半天。後來還是我媽反應快,馬上叫了一聲「右右」,孩子也回了一聲「外婆」。是的,孩子有自我意識了。別人怎麼對我,我怎麼對別人。
  • 【單身女王】「勸我結婚的,請放過我」
    父母已經接受了目前已經大齡的我還單身,他們一直也認為我還沒有碰到合適的人選,也一直這麼支持著我。(好多朋友羨慕我有這麼開明的父母呢!)可是身邊的親戚、朋友們卻不放過我,打著關心的旗號,不停的搖旗吶喊,怎麼還不結婚啊?為什麼還不結婚啊?空閒的時候我還真認真考慮了一下,我為什麼不想結婚?這樣的話,如果他們再問我,我就可以把本文打出來人手一份,當是答記者問的官方答疑了。
  • 爸媽:「你拿我和別人家的孩子比了二十多年,累不累」,請尊重我
    甚至說句難聽一點的話,難道連吃飯都要比別人家的孩子吃更快嗎?無疑這已經成為了亂象,同時也給眾多子女造成了說不出來的傷害。這兩年湖南衛視上線了一檔《少年說》的節目,這檔節目有點類似日本的《天台告白》,在日本是小學生站在天台上向異性告白,當然節目被移植到中國後,就變成了告白父母了。
  • 孩子為什麼不愛叫人了?
    但最近她有點奇怪,別人打招呼時她躲媽媽身後不吭氣,事後媽媽說,你看阿姨誇你衣服漂亮是喜歡你,你怎麼不跟阿姨問好呢?她說我躲起來不讓她看我衣服,或者說我不喜歡她,她穿皮草,小動物多疼啊。上次去媽媽辦公室,因為半年沒來了,一個原來跟她挺熟悉的女同事見了她,走過來想攬她,她一下子躲開了,同事覺得有些尷尬。後來孩子告訴媽媽,她不喜歡阿姨的髮型和眼鏡。天啊,她的理由好奇怪!
  • 釋懷,不僅是放過別人,更是放過自己!(深度好文)
    與其把時間浪費在糾結和痛苦上,不如學會釋懷,瀟灑放手,你的眼前才會豁然開朗2、你認為快樂的,就去尋找,你認為值得的,就去守候。越是泥濘的道路,留下的足跡越清晰;越是陡峭的山峰,看到的景致越美妙3、人生路上,我們都是孤獨的行者,如人飲水冷暖自知,你才是自己的貴人,真正能幫你的,永遠只有你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