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莊的名字主旨在於力求在幾個字裡表現精神高遠的主旨含義、美妙動人的詩情畫意、飽滿豐富的文化內涵和高貴優雅的貴族氣息。
但往往不是所有酒莊名都是那麼令人印象深刻的。
一個好的酒莊名,應該滿足五個條件:
好記,名字簡單消費者容易記憶;
好讀,上口容易方便消費者向其他人傳播;
好認,暗示產品屬性消費者一聽就知道你是幹什麼的;
好意,能誘發消費者的正面聯想;
好聽,名字有親和力,和消費者沒有距離。
龍船酒莊
(Chateau Beychevelle)
世界上眾多品客對於龍船印象深刻,這要從酒標上那隻威武揚帆 、搖櫓起航的戰船說起:
飾有獅身鷲首的希臘神話故事中怪獸的龍船則成為酒窖守護神。這個帶有侵略性卻不失貴族氣息的圖騰其實源於一個真實故事:龍船酒莊由法國貴族Foix-Candale創立於1446年。
1565年,Foix-Candale家族的François大主教開始興建龍船酒莊的城堡建築。1587年,Foix-Candale家族的女兒Marguerite嫁給了法國海軍元帥Epernon公爵(1554-1642),龍船酒莊作為其嫁妝被帶了過去。
後來Due D』Epemon公爵,並深得法王亨利三世器重,成為了法國海軍總司令,權傾一時,並得到不少人的崇拜和尊敬。龍船名字的由來邊和這位海軍總司令有關。
龍船酒莊就在聖祖利安村靠近吉隆河邊的土地上,後花園一直延伸到河邊,因此可看到來往的船隻眾多。往來船隻上的人知道法國海軍總司令就住在莊園內,為了表示對他的臣服和敬仰,都自覺向他敬禮。
但由於河面太寬,用手敬禮未必能被看到,因此他們後來以斜下半帆以示敬禮。久而久之,這就成為了不成文的約定,船員們經過這裡河面上都在大聲喊「Baisse- Voile」(降帆)。
總司令聽見後明白其意,非常喜歡。所以決定酒莊的標誌就以一艘下著半帆的龍船為記,並以象音單詞「Beychevelle」代表「Baisse-Voile」作為酒莊名字此乃龍船酒標和名字。
總司令和夫人經常住在酒莊,所以蓋起了大型的酒莊城堡和後花園。
過到現在人們還稱之為「波爾多的凡爾賽宮」,是波爾多最大的酒莊城堡。1666年總司令的兒子去世後,家道幵始衰落,名莊披逐一分割賣出。 其中 一塊出笆的土地成了今天聖朱利安村的一家二級名莊寶嘉龍(D ucru BeaucaUlo u)。後來龍船酒莊只能在貴族的手中感受著披兜兜轉轉的命運。
幾經動蕩,在十九世紀初龍船莊園也未能得到很好的照顧,雖然酒質仍然驚豔但年份間缺乏穩定,使到它在1855年的波爾多列級名莊評比中只能獲得第四級。今天很多的酒評家都認為龍船應該最起碼是三級,甚至是二級的波爾多名莊,這也成為龍船粉絲一直耿耿於懷的隱痛。
1874年巴黎的銀行家Armand Hei ne以16萬法郎買下龍船酒莊。他的女兒Mar e Louise嫁給另一位在政壇和金融上很有影響力的銀行家Achille Foulds ,龍船作為Marre Louise的嫁妝轉至Achille Foulds家族。從此龍船保持若優秀的管理、穩定的質量和卓越歷史故事在世界酒罈上傲立一百多年直至今天。
1970年,Fould家族的傳人Aymar接手龍船酒莊。1986年,Aymar去世後,經過一系列的資產併購,今天的龍船酒莊由法國佳年公司(Grands Millésimes de France,簡稱GMF)掌管。GMF是一家由法國的卡思黛樂集團(Castel Group)和日本的三得利集團(Suntory Group)共同控股的合資企業,其名下還有一座隸屬上梅多克產區的明星酒莊Château Beaumont(寶夢城堡)以及一家波爾多精品酒貿易公司Barrière Freres。
龍船酒莊位于波爾多梅多克地區的聖朱利安村(Saint-Julien),該村與波亞克(Pauillac)、瑪歌(Margaux)和聖埃斯泰夫(Saint-Estephe)並稱為「梅多克 4 大頂級名村」,這些產酒村是列級莊的聚集地,龍船酒莊正是聖朱利安村的四級名莊。
現在整個龍船葡萄莊園佔地面積有90公頃,其主要種植的葡萄有52%的赤霞珠、40%的梅洛、5%的品麗珠以及3%的小味兒多,這些葡萄的平均藤齡為30年。
龍船酒莊位于波爾多左岸梅朵克地區的聖朱利安產區,位於向著紀龍德河緩緩傾斜的山坡上。紀龍德河的水域對葡萄園的微氣候有著非常重要的調節作用。龍船的核心葡萄園分別位於兩塊以加龍河礫石為主的臺地上,臺地則形成於地質史上的貢茲冰期,這種土壤類型儲熱性能和排水性能都很好,非常適合種植難以成熟的赤霞珠。兩塊臺地是龍船酒莊的秘密武器,使得生長在其上的葡萄能夠完美成熟,從而釀造出色澤深邃、平衡性佳、飽滿豐美的葡萄酒,在口腔中呈現出力量感和絲絨質感兼具的美妙感覺。
除此之外龍船酒莊還有副牌酒—龍船將軍,還有附屬產品「小龍船」Grand Bateau。
周伯通酒莊
(Chateau Branaire-Ducru)
周伯通酒莊(Chateau Branaire-Ducru)位於法國波爾多的聖朱利安產區,1855列級莊的四級莊,擁有悠久而璀璨的歷史,早在17世紀時班周伯通酒莊曾是宏偉的龍船莊園的一部分,後來從龍船酒莊拆分出來形成了周伯通酒莊,而另一部分則成為如今的寶嘉隆莊園Ducru-Beaucaillou。
1720年,杜魯克家族買下了酒莊,並在1824年為酒莊修建了漂亮的城堡,風格古典,美麗壯觀。後杜魯克先生將酒莊賣給侄子杜克,後者又把酒莊轉給兩位遠房親戚:拉贊子爵和拉圖伯爵。
如今,畫在酒標四角上的四頂王冠就代表著酒莊歷史上的這四位莊主。1988年,馬洛都家族接手至今。
周伯通酒莊原來也叫班尼杜克酒莊。
2006年3月3日酒莊曾和香港一家航空公司聯合舉辦了一場酒莊中文名徵集大賽。因其名稱的粵語發音與「周伯通」相近,且酒款的獨特氣質與老頑童周伯通的形象也不謀而合,所以角逐之下,「周伯通」一名最終脫穎而出。
金庸先生還專門為班尼杜克酒莊親筆題寫了「周伯通」一名,而酒莊也特地發售了100支印有金庸題名「周伯通」字樣的2000年份限量版葡萄酒,並將其帶來的收入全部用於慈善事業。
後來,這段美酒佳話逐漸流傳開來,班尼杜克的「酒界周伯通」形象也慢慢深入人心。
一提到「大寶」,你可能連想到的是某護膚品,但實際上「大寶」也是國際上知名的一個酒莊。
大寶酒莊的歷史非常豐富,它的名字來源於英國一個著名的陸軍統帥大寶先生(Talbot),他是15世紀中期西耶納省的統治者。後來他在1453年,一場在Castillon決定性的戰役中犧牲,這場戰役也結束了英國在Aquitaine的統治。
傳聞,在Talbot將軍開赴Castillon的前夕,他將大量的金銀珠寶埋在了大寶莊眾多地下秘密通道中的一條裡。後來大寶莊園的主人Cordier根據傳聞,對大寶莊進行了大範圍的搜索和挖掘,但卻仍然一無所獲。儘管如此,這個故事還是給大寶莊增添了幾份神秘的色彩,前前後後眾多人因為這個傳說乘興而來,敗興而歸,不過這個故事恐怕還會一直流傳下。
大寶莊園的紅酒獲得人們的好評是在19世紀早期,這時候大寶莊落入了Marquis d』Aux de Lescaut手中之後,大寶莊再經兩度轉手,最後在1918年,被著名的 Cordier家族收購。Cordier家族的眾多酒莊在波爾多地區一直就有著非常良好的品質和聲譽,並且世代相傳。
雄獅酒莊
(Chateau Leoville Las Cases)
在雄獅酒莊的外箱包裝上寫有「Sui le lion qui ne mord point, Sinon quand 1'ennemi me poing.」中文譯為「我是一隻威猛的獅子,別惹我,否則我會咬人!」雄獅城堡敢這麼說,是因為它有這個實力。
雄獅酒莊源自露維利酒莊(Leoville),該酒莊的歷史可追溯至1638年,酒莊裡曾經推行了一系列大膽、創新的葡萄園管理和葡萄酒釀造方式,例如種植果實較小的品種,使用松木搭建棚架,在橡木桶中進行葡萄酒的熟化,使用硫進行殺菌和防腐等。他還不斷擴張葡萄園的面積,至他去世時,酒莊已經成為波爾多最大的莊園之一,面積超過300公頃。
19世紀上半葉,受到法國大革命的影響,酒莊被拆分為3塊園地。其中,最大的地塊(佔總面積的3/5,其中包括酒莊的核心地塊)發展為雄獅酒莊,其餘2個地塊則演變為巴頓城堡(Chateau Leoville-Barton)和樂夫寶菲莊園(Chateau Leoville Poyferre,又名樂夫波菲莊園)。1855年,這3座酒莊一同被評為二級莊。如今,它們均擁有極好的聲譽,被稱為「聖朱利安三傑」。
作為梅多克最古老的酒莊之一,露維利一直流轉于波爾多極具聲望的家族手中。在酒莊還未被拆分前,露維利的所有者為蘭-克斯(Las Cases)家族。隨後,歷經數次的拆分,露維利的大部分地塊仍歸該家族所有。於是,該酒莊便被命名為「Chateau Leoville Las Cases」,並一直沿用至今。
寶馬莊園最初起源於加斯克城堡,在改名為「寶馬」之前,「加斯克」這一稱謂已經沿用了幾個世紀。直到1814年,英國將軍查理斯·寶馬(Charles Palmer)從加斯克家族的手中買下了酒莊,並用自己家族的姓氏為它命名。在19世紀30年代,酒莊的總面積擴大到163公頃,其中,葡萄園的面積為82公頃。但是由於寶馬先生開銷過度,在1843年他不得不因債務問題將酒莊轉手賣出。
後在1853時,羅斯柴爾德家族的有力競爭對手購下酒莊,並努力試圖讓酒莊的運作重新步入軌道,但由於時間太過緊迫,在1855年葡萄酒分級評選時,寶馬莊園僅被評為三等列級酒莊。1856年,酒莊主堡建成。後續又經歷了葡萄孢粉菌、根瘤蚜蟲害、法德之戰、第一次世界大戰這樣的戰爭歲月。最終,在20世紀30年代的經濟大蕭條被迫將酒莊出售。
1938年,酒莊被波爾多頂級葡萄酒批發商世家共同購得,並逐漸恢復了酒莊應有的地位,後續一直發展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