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內容豐富 體系創新 濟寧市幹部政德教育工作成績亮眼
齊魯網·閃電新聞12月21日訊 12月21日下午,濟寧市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召開幹部政德教育工作新聞發布會,濟寧幹部政德教育學院有關負責人介紹了濟寧市幹部政德教育有關工作情況。
近年來,濟寧幹部政德教育學院以「弘揚優秀傳統文化、涵養幹部為政之德」為主題,突出政治性、時代性、專業性、實踐性,充分發揮濟寧市傳統文化資源富集優勢,傾力打造了特色鮮明的幹部政德教育基地。
在教育內容上,牢牢把握「姓黨」原則,把講清楚「立政德就要明大德、守公德、嚴私德」的精髓要義作為主責主業,確保基地的黨性教育本色。同時,突出時代性,堅持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的「兩創」方針,充分發掘文化經典、歷史遺存、文物古蹟承載的政德教育資源,闡發出符合時代需要的新內涵、新價值,全力服務忠誠乾淨擔當高素質幹部隊伍建設。
在教學體系上,形成了課堂教學、現場教學、體驗教學、禮樂教學「四位一體」的教學模式。開發了《傳承傳統文化精髓,涵養幹部為政之德》等20餘堂專題課,既有普適性的概述課、又有實踐性的子課程;依託曲阜「三孔」、鄒城「兩孟」等傳統文化資源,孔子研究院、孔子博物館、孔子大學堂等現代文化設施,以及金鄉魯西南戰役紀念館、王傑紀念館和微山鐵道遊擊隊紀念園等紅色文化紀念地,打造了30多處現場教學點;打造了孔子學院總部體驗基地、嘉祥大學書院等體驗場所,完善提升以誠信、孝善等為主題的「優秀傳統文化傳承體驗村居」教學點;精選地方非遺項目和傳統曲藝,擷取傳統經典故事,創作山東快書《官箴碑》、漁鼓《孔子試徒》、情景劇《雞黍之約》等喜聞樂見的禮樂教學劇目,讓學員在傳統禮樂文化中滋養道德情操、提升政德修養。力求把新時代政德要求講到幹部心坎裡、講進幹部頭腦中。
在教學科研上,強化了對人才、科研、教師、教材「四個資源」的統籌整合,不斷提升優秀傳統文化的轉化應用能力。針對性地對接儒學、黨建研究專家和精通傳統文化的領導幹部,成立了濟寧幹部政德教育學院專家指導委員會。廣泛對接濟寧市聘任的清華大學國學院院長陳來等儒學大家和20多名儒學「泰山學者」「尼山學者」,定期來濟寧為幹部政德教育專題課打造、學術諮詢、研究交流等方面提供智力支持。分別與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共建「優秀傳統文化研究實踐基地」,用好高校高端研究資源提升研究水平。
在辦學機制上,構建了統籌資源、整體打造的「一體運作」的管理模式,全面統籌整合教學資源,以濟寧幹部政德教育學院作為面向全國開展政德教育培訓的主陣地。在曲阜、鄒城、嘉祥、金鄉、汶上等地設立了政德教育教學區,形成了「一院多區」的基地辦學格局。按照「一體運作」的監管機制,對市縣兩級承辦的各類班次統一規劃、統一標準、統一審批、統一監管、統一考核;制定規範完善培訓管理的針對性措施,做到培訓主體、班次審批、師資選配、內容審查、教學形式、管理服務等「六規範」,有效保證了培訓質量效果。
據悉,濟寧幹部政德教育基地成立以來,已承接中組部、工信部、生態環境部、國家安全部、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和30個省區市的各類培訓班1495期,培訓學員8.3萬餘人,其中,中組部連續11次安排中央黨校中青班1100餘名學員來基地開展政德教育。濟寧幹部政德教育基地已成為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的現場教學點、中國浦東幹部學院的教學研究基地、北京大學「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研究實踐基地」,列入了中組部備案的省(部)級黨委批准成立的幹部黨性教育基地目錄,品牌知名度和對外影響力不斷擴大。
閃電新聞記者 杜宗浞 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