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包浩斯(bauhaus)——無論你是學習建築設計、室內設計、家具設計,還是平面設計、服裝設計、藝術設計專業,一定都或多或少聽說過這個名字。(issuu上優秀作品集)
雖然我們無法再重回到當初的那段歷史,歷史曾創造過的包浩斯系列紀錄片,依然能夠帶我們去領略當初那場盛大的運動,幫助我們更加深入地了解這所學校給當今社會造成的影響。(包浩斯的創辦人格羅皮烏斯)
最終他將德文Hausbau(房屋建築)一詞調轉成Bauhaus來作為校名,在魏瑪正式成立了包浩斯學院。
更為難得的是,它影響了這100年來的設計風潮,融入了我們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是世界意義上廣泛的現代設計啟蒙,甚至催生了如今眾多一線中國設計院校的初始教學構架。(包浩斯教學構成圖1922)
以包浩斯為中心,20世紀20年代形成了現代建築中的一個重要派別──現代主義,主張適應現代大工業生產和生活需要,以講求建築功能、技術和經濟效益為特徵的學派,主導「我們都應該回到工藝上去「。
在這所學校裡,致力培養機器時代藝術家和工匠合二為一的學生,他們認為藝術家和工匠之間沒有本質的不同。
」Less is more「學校的創始人和老師們認為設計需要回歸到本質,東西越簡單越好,越本質的東西才能以簡馭繁,留得長遠。與此同時,細節也十分重要,他們立志於將抽象觀念轉化為現實中存在的事物。
(教授-從左至右:格羅庇烏斯、費寧格、伊登、馬克思)
它被譽為「歐洲發揮創造力的中心」,20世紀最偉大的藝術家和設計師都曾經在包浩斯學習或任教,他們定義了一個時代的藝術,如今,可能任何一間現代的辦公室都會有馬塞爾·布魯艾或者密斯·凡·德羅設計的椅子,
每一所藝術院校之所以能給學生開課教授材料、色彩理論與三維設計的內容,世界的任何角落都能看到這些大師帶來的影響。
包浩斯的學生來自五湖四海,這場運動帶來了一種結構性的轉變,改變的不僅僅是生活的物品,而是生活本身。
他們把富麗堂皇的,少數人才能擁有的奢飾品文化,變成大眾的、進步的、輕快的、富有效率的現代設計,讓」貴族「走到了人間。
包浩斯的冬季課程表
紀錄片接下來是我選出的7部非常優秀的紀錄片,從歷史背景、教學理念、社會環境、相關人採訪等各個方面幫助大家更加深入地了解這所偉大的學校。
#01爾雅:包浩斯的革命這是由梁文道及拍攝團隊在2020年探訪魏瑪街頭、包浩斯博物館、包浩斯大學和格羅皮烏斯校長辦公室的紀錄片,分為上下兩集從20世紀的第二個十年開始抽絲剝繭,回溯理性美學的主張。紀錄片的上半部分為大家梳理出一個簡單的有框架系統,將相關知識點結成網,在有邏輯層面後深入了解整個時期的歷史。紀錄片的下集是梁文道和陳丹青以座談的形式,一個從從歷史,文化,以及時代變革的角度旁徵博引,一個從從具體的美學創作細節和美的觀賞角度來分享討論包浩斯對世界的影響力,以及怎樣的影響。#02包浩斯:二十世紀的面孔 Bauhaus: The Face of the 20th Century這部1994年的紀錄片跟蹤了包浩斯運動從早期由格羅皮烏斯在魏瑪建立遷至德紹到最終在柏林重建的全過程。
從包浩斯創新教育事業和先鋒思潮中誕生出發,討論了格羅皮烏斯等學校知名人物的辦學方針與教育理念,對這所學校及其教學進行了綜合而完整的概述,並詳細闡釋了它的影響如何持續至今。
影片中德紹包浩斯時期一些罕見的檔案影像以及對包括校友及名人的訪談展示學校在建築、戲劇、攝影、家居設計等多方面成果,最終展現出包浩斯對當前以美國為代表的工業社會的重要意義。#03百年包浩斯 Bauhaus 100 (2019)這是一部片長一小時的紀錄片,很好地概括了包浩斯的歷史,深入淺出闡述了包浩斯的理念以及為何後人推崇。無論是過去、現在還是未來,包浩斯都融入了豐富的創造力,堅信信念和勇氣,並對技術和藝術賦予同等重要的地位。它的協作精神以及美學基本原理,滲透在我們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同時也影響了隨後的藝術運動。地球上幾乎每個國家地區都受到它的影響,從智慧型手機到牆壁上貼的照片海報,到我們居住的房屋和城市,都受到了包浩斯的靈感啟迪,這也讓我們生活的世界充滿了包浩斯風格。
#04未來即現在!包浩斯百年The Future is Now! 100 Years of Bauhaus這部影片是德國傳媒公司與德國之聲旗下的 Planetfilm 合作推出的關於包浩斯的歷史與設計原則的三集紀錄片。分別探究了包浩斯成功公式的背後、包浩斯的原則是如何發展以及探索未來。紀錄片的第一集,主要講述了包浩斯的被迫關閉,是如何促使其影響力散播海外,甚至到達了像日本這樣的國家的。第二集則將帶領觀眾從德國德紹到美國紐約,從瑞典Almhult到德國Ulm,考察包浩斯對全球藝術、設計和建築的影響。視頻的最後一集「The Utopia」則探討了包浩斯哲學對當今全球化社會的影響。從這裡面,我們會發現包浩斯提出的問題是否得到了解答,我們是否還能從100年前包浩斯提出的解決方案中學到東西。#05世界建築藝術:德紹包浩斯 Baukunst: Das Bauhaus in Dessau (2001)包浩斯在歷史上一共經歷了由魏瑪到德紹再到柏林的三個階段。這部紀錄片以小窺大,從包浩斯大樓入手,解密「包浩斯之父」格羅皮烏斯對建築的規劃。
同時紀錄片也從工業設計、產品設計、紡織設計、平面設計等角度向我們闡述了包浩斯的意義。
#06BSA回顧:沃爾特·格羅皮烏斯 Reflections on the BSA: Walter Gropius 這是來自波士頓建築師協會公布的布萊恩·奧多爾蒂對包浩斯建築學院創始人沃爾特·格羅皮烏斯的珍貴採訪影像。格羅皮烏斯是包浩斯的首任校長,在被驅逐出祖國德國後,他最終定居美國麻薩諸塞州。包浩斯是時代的產物,可它並不是輕易被這個時代所接受。格羅皮烏斯認為繪畫藝術和其他手工藝沒有隔閡,認為美是生活的基本要求,日常用品除了實用還應該美麗。
他希望的包浩斯是能夠不斷設計未來的,建造包浩斯學校就是想囊括整個人類的活動範圍——從最崇高和最神聖的到最平凡和最現實的,是回到本質的,理性的真實美學。
包浩斯綜合設計展覽中的第一個建築實例Haus am Horn
而包浩斯作為一個實驗室的存在,任何一種觀點和構想都能得到實踐的檢驗——
從大規模建造的住宅原型到奧斯卡·施列默爾設計的實驗性芭蕾舞,從格羅皮烏斯在為德紹的包浩斯新大樓所作的透明包圍式設計到莫霍利·納吉往淡色的蒸汽雲上投射電影圖像的計劃,或者還有康定斯基和保羅·克利從在畫布上落下的圓點起再重新思考繪畫過程等。
在這場實驗的最後是一種新的生活方式開端,還是關於思考,改革,以及探索活力的運動,讓人們更清楚了解周圍這了個快速發展的世界。
#07新包浩斯:特別紀錄片 The New Bauhaus這部紀錄片於2019年首映,探索匈牙利畫家和攝影師、包浩斯學校教授的拉茲洛·莫霍利-納吉如何將包浩斯的感性帶到芝加哥的過程。
這部紀錄片對莫霍利納吉進行前所未有的報導,公開了著名策展人的採訪檔案。
最後雖然包浩斯這所學校不大,畢業人數不多,存在的歷史也不長,但是一旦談到現代設計教育,它總是一個很難繞開的主題。包浩斯始終強調功能,去除裝飾。
最終給每個人、每個地方都帶來了更加美好的生活。他們創造出了工業化時代需要的,人人都負擔得起的漂亮又容易生產的東西。
縱然隨著後現代主義的崛起,包浩斯思潮逐漸退去,但其中某些思想觀念對現代工業設計仍然有啟迪作用,特別是對發展中國家工業設計道路的發展。
希望看完今天這篇文章和推薦的紀錄片後,小夥伴們能夠更加了解這個時代留下的偉大遺產——包浩斯,給你的作品集帶來靈感~
如果大家還有更多關於建築室內相關的作品集製作,或者根據自身情況該如何選擇院校等這類具體的問題,都可以掃文末的二維碼與橘長助理1v1交流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