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燒餅店11月3日開張,10天了,生意挺不錯的……」昨天,縉雲籍臺胞劉思敏在微信裡說:「當地的好多家電視臺來宣傳,縉雲燒餅很有名氣了。」
劉思敏的燒餅店靠近羅東鎮的夜市:「主要做夜市生意,下午三點開始,最晚晚上九點半結束, 每天做15—20斤(臺灣600克一斤)麵粉的燒餅,七、八點鐘就賣完了。」
這家縉雲燒餅店就是今年三月份臺灣東森新聞臺1001個故事欄目裡,《白院裡的鄉愁味》中播出的臺灣最新網紅美食——縉雲燒餅,當時就刷爆了臺灣眾多網友的朋友圈。經臺灣東森新聞臺等媒體報導後,縉雲燒餅在臺灣的知名度、接受度不斷攀升,劉思敏夫妻倆籌備正式開店,前期工作終於在11月初完成,11月3日開張了。小店裡賣的主要是燒餅和小餛飩等縉雲小吃,一個燒餅,根據當地人的口味和食材,被劉思敏變化成了九種燒餅,當然招牌餅還是菜乾豬肉餅, 每個40元臺幣。
劉思敏老家是仙都街道鼎湖村,自2003年嫁到臺灣後,就在當地經營著一家小超市。吃慣了縉雲美食的她,總想著能在臺灣找到家鄉的味道。2016年,縉雲縣臺辦舉辦了一次大陸配偶學燒餅的活動,劉思敏參加了縉雲燒餅培訓中心的免費培訓。原本在縉雲農村長大,又心靈手巧的她,短短8天時間就掌握了製作縉雲燒餅的技藝。劉思敏便將縉雲燒餅桶帶到了臺灣。
「一開始只是在家裡做給先生和小孩吃,鄰居們很新奇,也來嘗嘗,便一發不可收拾」。劉思敏還把縉雲燒餅的照片上傳到自己的社交平臺上,沒想到引來臺灣各地網友們紛紛點讚留言,也想來吃燒餅。2017年10月,劉思敏開始在網上接單,為了迎合臺灣人的口味,除了傳統梅乾菜肉口味的縉雲燒餅,劉思敏還創新製作了黑胡椒洋蔥豬肉、三星蔥起司豬肉等9種口味。「剛開始一個月只做一次,但想吃燒餅的人太多了,2018年5月開始一個禮拜做2天,每天11:00做到18:00,每天做200多個燒餅。」劉思敏說:「我的縉雲燒餅店開張這幾天,很多家電視臺來採訪了,客人越來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