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從哪裡來?我們是什麼?我們到哪裡去?

2020-12-22 七米同學

《我們從何處來?我們是誰?我們向何處去?》,這不是我們有生以來一直苦苦思索的問題嗎?在一幅畫中能找到答案嗎?

1891年時,保羅·高更因厭倦充滿淺薄物質主義的現代文明,毅然將自己放逐到了南太平洋的大溪地島,與當地土著一起在熱帶叢林裡過活。到了1897年,高更已患上危及生命的傳染病,生活在困苦之中。

這年四月,他最心愛的小女兒艾琳離世,給高更帶來了不小的打擊。藝術上的孤苦與無助,也使高更十分沮喪,此時他的視力已開始急劇衰退,眼看藝術之路也將要走到盡頭,而否定與質疑的聲音還源源不斷地從巴黎傳來,身心俱疲、萬念俱灰的高更決心自殺。

但是死之前,他要完成一幅畫。

「在整整一個月內,我幾乎不分晝夜地以我前所未有的熱情從事創作。我完全不用模特兒,在粗糙的麻袋布上直接作畫,以至於看來十分粗糙,筆觸相當草率,恐怕會被認為是未完成的作品……」

最終,高更完成了這幅幻想與感受綜合而成的巨作。

我們從哪裡來?我們是誰?我們到哪裡去

在高更眼中,「我認為這幅畫比我以前的任何作品都要優秀。今後也許再也畫不出比它更好的或同樣好的作品了。我在死之前把我全部精力都傾注在這幅作品中了。」

在生命走向終結之前,高更把所有精力都集中在了創作這幅最後的傑作上。高更一生的愛與痛、對人類存在問題的思考與追問,全都凝聚在了這幅藝術遺願中。他說:「這裡有多少我在種種可怕的環境中,所體驗過的悲傷。」

在這幅自殺前的畫作中,高更畫了什麼?

這幅畫寬1米多,長近4米,如一本古老的神聖捲軸一般,從右到左分別向人們展現了「我們從哪裡來」「我們是什麼」「我們到哪裡去」這三個主題,涵蓋了人從出生到死亡的三個階段,象徵著時間的流逝與生命的消長。

畫作呈現出具有神秘色彩的象徵主義,畫面前景中,最右側是一個熟睡的寶寶,他躺在三個席地而坐的婦女身旁,象徵著人類的起源與誕生,代表「我們從哪裡來」的問題。

「我們從哪裡來」?

畫面中間是一位摘果子的青年和吃果子的孩子,象徵著生命的成熟。聖經中,亞當和夏娃因偷食了象徵智慧的禁果,開啟了對知識的渴望和對未知世界的探索。人類的本質是收穫與渴求嗎?高更在此思考著「我們是什麼」這一問題。

「我們是什麼」?

畫面最左側有一位枯朽的老人蹲坐著,與年輕女人壯碩而又光澤的身體形成了鮮明對比。這部分代表著人類生命的終結,回答了「我們到哪裡去」的問題。

老人身旁那隻白色的鳥,用高更自己的話說:「象徵著人類語言的虛無」

「我們到哪裡去」?

畫布右上角和左上角的鉻黃色部分,是在模擬壁畫或壁毯的一角,壁角腐爛後,露出了下面的金牆。高更說它「就像一幅被歲月糟蹋的壁畫,貼在金色的牆壁上。」

右壁角上籤著高更的名字,左邊是題字,上面用法語寫著:D'ou Venons Nous / Que Sommes Nous /Où Allons Nous,即「我們從哪裡來,我們是什麼,我們到哪裡去」。

高更在畫面左上角的題字

除象徵之外,還可以看到什麼?

畫作以大溪地島土著居民的生活為基調,畫中充滿了異域風情,神秘而夢幻。如果說畫中的場景是西方神話中的伊甸園,那麼也絕不是傳統意義上的伊甸園,它是屬於大溪地人民的伊甸園,或者說,是高更心目中伊甸園應有的樣子。

「隨著文明的漸漸遠離,我開始簡單地思維,享受自由生活的快樂與和諧,我避開了一切虛偽,溶化在自然中……無憂無慮。」

在高更筆下,大溪地婦女那種粗野卻健康的美,天真而率性自然的性格,使作品的每根線條、每個色塊都充滿了讚美和喜悅。他在遠離文明的森林中,重獲人性的平靜和快樂,那種安詳恬適的生活,似乎只存在於天國仙境。

高更《你何時出嫁》

然而,即便高更逃到大溪地這個偏遠小島,也無法擺脫文明社會的罪惡。實際上,當時的大溪地是法國的殖民地,被認為是真正的蠻荒之地,而當地的土著則是未開化的野蠻人,殖民者從不把這些人放在眼裡,對他們來說,土著愚昧無知,缺乏信仰,甚至沒有活著的意義。

殖民者對土著人的欺壓,使高更對人的意義產生了深深的迷惘。他作為地位「優越」的白人,卻直接站到了殖民者的對立面。

在高更的畫中,土著人有著鮮活的生命力,他們不再是西方話語權下模糊的符號。

以這幅畫為例,土著婦女們的軀體壯碩有力,她們的膚色黝黑而有光澤,柔和的姿態流露出熱帶地區特有的慵懶風情。他們也蓄養貓、狗等寵物,也懷著對神的信仰。老婦人身後的藍色雕像就是當地的神明,對高更而言,「它支配著我們原始的靈魂,是對我們痛苦幻象的安慰。」

大溪地當地的神明,也出現在高更畫中

難怪當時巴黎美術界會抨擊高更的繪畫粗鄙了,他們總是習慣於用自己的文化去解釋他人的文明。唯有高更首先意識到了殖民主義的罪惡,他凝視著不同族群生命的意義,觀察並記錄下了原始的美,這是一種先於時代的自覺。

當提起高更時,他們在談論什麼?

美學家蔣勳在解讀高更時,提到一個「原鄉」概念,它很好地概括了高更繪畫的原動力。

童年曾在秘魯渡過的高更,或許一生都在追尋那個紮根在童年時代的心靈原鄉。這種靈魂的呼喚是如此強烈,以至於一直以來循規蹈矩、性格冷靜理性的高更到了中年,以近乎決絕的方式改變了人生的軌跡。

或許很多人都有一個「心靈原鄉」,但絕大多數人不會用生命去追尋,他們在面臨生活與靈魂的抉擇時選擇了前者。只是高更陡然轉向,奔向了他心靈的原鄉,成為了時而悲苦時而狂喜的藝術家。

他做了平凡人想做不敢做、想做做不到的事,或許這也是為什麼高更的故事如此受人歡迎,如此能鼓舞人心。

高更《自畫像》

我們從哪裡來,我們是什麼,我們到哪裡去,高更心中一定早已有了答案。我們的原鄉在何處?我們要不要去追尋?我們將如何平靜接受死亡的審判?這些是留給觀畫者的問題。

除了給人以精神上的鼓舞和靈魂上的啟迪,高更在繪畫方面更是影響了一眾偉大的藝術家。挪威畫家蒙克的作品在很大程度上要歸功於高更對線條的運用。野獸派畫家——尤其是馬蒂斯,他從高更對色彩的大膽運用中獲益良多……

此外,高更對土著肖像的刻畫與簡化的繪畫手法,極大地影響了畢卡索,激發了他對非洲藝術的欣賞,從而推動了立體主義的發展。

高更在風格上的進步,以及他對經驗主義等表現形式的摒棄、對概念表現形式的推崇,打開了20世紀藝術發展的大門。

相關焦點

  • 賞析高更名作《我們從哪裡來?我們是誰?我們到哪裡去?》
    但是這幅富含哲學意味和神秘主義的《我們從哪裡來?我們是誰?我們到哪裡去?》,卻是高更整個藝術家生涯中最知名的一幅大作。《我們從哪裡來?我們是誰?我們到哪裡去?》是高更所創作的最大的一幅油畫,創作於1898年上半年,尺寸為139.1cm*374.6cm,現藏於美國波士頓美術館。
  • 我們從哪裡來?我們要到哪裡去——《普羅米修斯》
    漸漸的,祖先流露出對宇宙的極度好奇和無上崇敬,最終,竟養成了「仰望」的姿態,奈何無法觸摸到太空,經過一番冥思苦想的洗禮,祖先們又開始確信「造物主」像人一樣隱藏在天底下某一個角落。於是,祖先們逐日、渡海,歷盡千難萬險,只為在天的盡頭,海的盡頭找到我們的造物主。很可惜的是,他們卻不肯低下頭,仔細看看手中的木棒、利器,和那圈中馴養的野狼、鹿羊,承認自己就是神。
  • 《本源》:我們從哪裡來?要往哪裡去?
    但是,整部作品中涉及最多的,是人工智慧、超級計算機、大數據和最新的時尚應用,比如Uber和特斯拉汽車..並且延續了丹布朗一貫擅長的「科學與宗教的衝突與未來」主線,因此,雖然本作沒有超越《天使與魔鬼》的高度,甚至整部作品的節奏和過程都遠遜於前作,但是無論從涉獵的領域、文化藝術和科學背景,還是最終表達出來對於社會人文的思考及那個徹底哲學話的永恆主題「我們從哪裡來,要往哪裡去?」
  • 我們去哪裡呀?
    好像總有那麼兩句不屬於同一首歌的歌詞,連起來唱也毫無違和感……比如下面這些,來來來,大家一起來品品——他說風雨中這點痛算什麼為了你而祈禱而祝福而感動泰國新加坡印度尼西亞快來快來數一數二四六七八我們去哪裡呀
  • 你從哪裡來,要到哪裡去!
    曾經有一首歌這樣唱到:「你從哪裡來,我的朋友,好像一隻蝴蝶飛進你的窗口……」,歌手毛阿敏在八八年春節晚會上演唱的這首《思念》,可以說在當時紅遍了大江南北,就是現在,有時我們也會經常不經意地唱上一句「你從哪裡來我的朋友」。一句「你從哪裡來我的朋友?」不僅僅是問候,有時還代表了疑問。
  • 我們去哪裡?》金敏國近況公開
    我們去哪裡?》的金敏國今年1月初曾發表長文記錄了自己的成長心境。不知不覺今年已經17歲,長成了少年的他說了些什麼呢?我們去哪裡?》的金聖柱的兒子金敏國公開了近況。김민국 군은 10살의 나이에 아빠 어디가에 출연해 듬직하면서도 귀여운 장남으로서의 매력을 보여주며 시청자들의 큰 사랑을 받았다.金敏國在10歲的時候參演了《爸爸!我們去哪裡?》,當時他展現自己作為沉穩卻可愛的長男的魅力,得到了很多觀眾的喜愛。
  • 當我們乘坐飛機時,行李去了哪裡?
    就拿目錄來說,我最初是拿著這些「刁鑽古怪」的問題問叮噹: 當我們打電話時,說的話是怎麼傳達到對方耳朵呢? 一顆樹木,怎麼變成紙巾到我們桌上嗎? 衝完馬桶,便便在u型管道消失後,到底去哪了呢?書是如何從作者的想法,到書架上的陳列?從奶牛到餐桌,牛奶經歷了怎樣的旅行?當我們乘坐飛機時,行李去了哪裡?
  • 我們愛看的動畫去哪裡了
    小孩子做點什麼,都可以被原諒。看舊劇舊電影,老《西遊記》、老《三國演義》都看了,就開始找老動畫片看。《大鬧天宮》裡,孫猴子和楊戩鬥法,變來變去那段,少年時只注意形象,長大看,發現那裡動作的節拍,是合著京劇鼓點的,所以記憶裡猴子那麼帥氣呢,敢情還帶著戲的身段;《偷吃人參果》,鎮元子大戰三兄弟時,有兩個華麗迴轉全景鏡頭,流暢圓融:
  • 你是誰,從哪裡來,要到哪裡去?
    你是誰,你從哪裡來,要到哪裡去,是人生的三個終極問題?但其實,你很難一開始就非常清楚「你是誰」,往往要到人生的終點才知道。 這是因為,「你是誰」,是由「你從哪裡來,要到哪裡去」來定義的,而在人生的長河裡,對這件事情的認知是流動的。
  • 朱一龍,我們來聊聊陳一鳴,哪裡自私哪裡大男子主義了?
    《親愛的自己》陳一鳴朱一龍同學,我們出來聊一聊,你是不是覺得陳一鳴比你帥,所以故意醜化他?陳一鳴哪裡自私?哪裡大男子主義了?結果女朋友這邊電話不接,還被告知女朋友原來是去無錫出差了。換了別人的男人估計要生氣了吧?但是陳一鳴沒有,他開車去火車站親自接回了女友,還知道女朋友肯定沒吃東西,貼心的準備了吃的。這樣的男人哪裡找?
  • 你心中的無名火從哪裡來?到哪裡去?
    帶著憤怒去開車,一遇交通阻塞,這種憤怒情緒就表現得格外明顯。路怒症者,往往也不明白自己的火氣從哪裡來。很早以前,看過波蘭導演基耶斯洛夫斯基的電影《殺人短片》。一個無所事事的流浪漢毫無預謀地殺了一位出租汽車司機。最後,流浪漢被判決絞刑。整部電影似乎都沒有回答流浪漢殺死計程車司機的理由,殺人者、被殺者、見證者,都是一筆糊塗帳。
  • 爸爸媽媽,我們六一去哪裡呀?
    爸爸媽媽,我們六一去哪裡呀?家裡的小神獸又問我去哪玩,頭疼......別著急,聽說湖裡區為大家準備了驚喜,趕緊看看有啥合適的~六一將至還在為帶孩子去哪玩而煩惱嗎?
  • 常人生來都是帶有福氣的,可是我們的福氣都跑到哪裡去了?
    人說沒有五百年道行的,都不配以人形來世上走一遭。其實,五百年道行哪裡夠!佛說人身難得,難過登天。「盲龜浮木」,「大海撈針」,「須彌穿針」,「光壁撒豆」,佛陀用來形容得到人身的機率。什麼意思?要得到人身。就像站在須彌山頂,把一縷絲線垂下去,要穿進須彌山底一根針的針孔裡。而且半山腰裡還有雲遮霧繞,狂風激蕩。
  • 濱州「四進」工作組:哪裡有困難 我們就去哪裡
    萬名幹部「四進」攻堅行動開展以來,除了省派工作組,濱州市也派出了90個市派工作組,450名幹部到一線服務基層群眾,解決民生實事。    「隨著企業復工復產,咱們社區防疫志願者隊伍面臨很大的壓力,『四進』工作組的到來,給了我們很大的幫助。」鄒平市黃山街道政苑社區黨總支書記劉玉海介紹,「市司法局『四進』工作組給我們捐贈了2000個口罩。
  • 爸爸的時光機,會帶我們去哪裡?
    >每個人的成長中都在無數次與美好告別這些失去的美好終將化成破碎的記憶一張信紙、一張圖片、一段影像、一首歌每每觸動最脆弱的神經不舍、悔恨、無能為力以致眼眶酸澀,眼淚決堤如果你有一臺爸爸的時光機,你會想去哪裡
  • ♬ 經典老歌:陳明真《到哪裡找那麼好的人》,來溫暖我們的心…
    《到哪裡找那麼好的人》詞:陳樂融,曲:陳進興,演唱:陳明真。陳明真,香港人,祖籍臺灣省彰化縣。《到哪裡找那麼好的人》我不敢醉到哪裡找那麼好的人配得上我明明白白的青春到哪裡找那麼暖的手可以勾引我暗藏的喜悅到哪裡找那麼好的人陪得起我千山萬水的旅程到哪裡找那麼真的唇可以安撫我多年的疑問讓長發的樣子留在你的心底許多溫柔從不怕隨風散去雖說長大成人和戰鬥一樣艱幸
  • 往生的人是坐著蓮花去的,蓮花從哪裡來的?是我們自己念佛!!
    我們現在把事實真相看錯了,以為它真有,以為我能夠得到,以為我能夠控制,其實全是假的。你能夠控制,你能夠得到(你的身壽命到了,你都沒辦法控制),你能控制讓你這個身不死嗎?能叫這個世間常住嗎?往生到極樂世界是化生,不是去坐胎,是變化生。那些往生的人是坐著蓮花去的,蓮花從哪裡來的?是我們自己念佛,我們在這個地方念阿彌陀佛求生淨土,極樂世界七寶池裡面就有一朵蓮花出來。這個花不會錯誤的,每個人念的它自有標名,就是自己的名字在蓮花上。我們往生的時候,阿彌陀佛拿著這個蓮花來接引我們,我們坐到蓮花裡面,蓮花合起來了,合起來之後就產生變化,佛拿著這個蓮花帶回七寶池,放在七寶池裡面等花開。
  • 我們去哪裡?》金敏國已經長這麼大啦???
    我們去哪裡?》的金敏國今年1月初曾發表長文記錄了自己的成長心境。不知不覺今年已經17歲,長成了少年的他說了些什麼呢?7일 김민국은 자신의 인스타그램을 통해 "왜 그래요 나한테 왜"라는 글과 함께 근황을 담은 사진을 게재했다.7日金敏國在自己ins上面上傳了自己近況的照片,並附上文案「為什麼對我這樣?」。
  • 塔城市駐村工作隊:村民哪裡需要 我們就在哪裡
    中新網新疆新聞3月6日電 (劉夢潔)3月2日早上,塔城市水利局駐駐阿不都拉鄉上阿東村工作隊、村「兩委」、下沉幹部正在開晨會,村民張愛蘭氣喘氣喘籲籲跑來焦急地說道「快來幫幫忙,工作隊的同志請你們去看看老人董玉蘭怎麼了。」工作隊立即安排副隊長金德坤隨她前往。
  • 我從哪裡來,我是誰,我要到哪裡去?
    不知道你有沒有這樣問過自己:「我從哪裡來,我是誰,我要到哪裡去?」其實,有一句話已經很好的問答了這個問題,這句話就是「從哪裡來,到哪裡去」。從哪裡來的「來」只不過是某一個時空的剛剛開始,到哪裡去的「去」只不過是某一個時空的剛剛結束,因為人只不過是時空的產物,而時空又是無窮無盡的。搞不清這個問題,對個人來講,人生定會是一塌糊塗的;對家庭來講,定不會懂什麼叫家和萬事興;對企業老闆來講,企業一定不會做到長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