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數朋友都知道,荒野植物園裡,有很多「多肉植物」,大家印象中的多肉,可能多是莖葉肉質,像景天、番杏、仙人球、蘆薈之類的。
其實根莖肉質的植物也可以被稱為多肉植物,只不過平時我們多叫它們為「球根&塊根花卉」,像之前介紹的大麗花,大巖桐,都有著肉質的地下塊莖或塊根。(查閱公眾號歷史文章,了解更多荒野植物)
今天的主角朱頂紅,則有著如洋蔥般飽滿多汁的鱗莖。
說到朱頂紅,庭前院後的記憶中,它怎麼會缺席?小時候南方家庭經常在小院中種植大紅色的朱頂紅,有的種在地裡,有的種在花盆甚至破臉盆裡,無需特殊的照料,每年春季自會開花。長了側芽,還可以掰下來分給鄰居,久而久之,就成了一種大眾花卉。雖然舉起雙手就暴露年齡,但是如大麗花一樣,朱頂紅留下的童年印象千金難換,這是關於八九十年代的親情與鄰裡,特殊的情感紐帶已鐫刻入生命的記憶。
是它,是它,就是它,讓人倍感親切的土豬/圖片來自網絡
隨著新品種的不斷引進,國內栽培已久的這一經典園藝品種就被接地氣地稱之為「土朱」,花友暱稱為「土豬」,新引進的品種則統稱「洋朱」,然而再土的名字也掩蓋不了它原產秘魯的事實。
另一種讓人印象深刻的土朱-白肋朱頂紅(Hippeastrum reticulatum),葉中白線,花春秋兩次開放/keywordsuggest.com
朱頂紅的屬名Hippeastrum是希臘語中騎士(hippeos)與星(astron)的合成詞,英譯為「Knight's-star-lily」,儘管連命名人赫伯特也無法解釋其意義,但還是有高人解釋為:植株的葉片成兩列排列,如馬鞍狀,花葶又如騎士跨騎於鞍馬的英姿。朱頂紅的中國別名華胄蘭大概也出典於此,「胄」是古代戰士作戰時戴的頭盔。我國朱頂紅栽培的記述,最早見於1933年章君瑜先生編著的我國第一部《花卉園藝學》,其中首次提到華胄蘭。因葉形排列跟君子蘭相似,也被稱為「君子紅」。
圖片來自百度百科
易混淆的稱呼
朱頂紅(Hippeastrum),也有人叫它孤挺花,雖然現在植物科學分類裡朱頂紅與孤挺花是兩個不同的屬,但在18、19世紀,甚至至今還是傻傻叫不清楚。
18世紀瑞典植物學家林奈(Carl von Linne1707-1778)對植物分類建立雙名法,將朱頂紅與孤挺花都歸屬於孤挺花屬(AmaryllisL .),因而習慣上也有將朱頂紅統稱為孤挺花。19世紀英國植物學家赫伯特( Hon Williams Herbert)根據朱頂紅與孤挺花在原產地、形態、性狀等多方面的不同特點,1839年將朱頂紅另列為朱頂紅屬(HippeastrumHerb.)。由此孤挺花與朱頂紅分為兩個不同的屬。孤挺花屬原產非洲,只有1個種。朱頂紅屬原產熱帶美洲,約有75個種。
一株生於哥斯大黎加野外的原生朱頂紅/philloflowers.com
真正的孤挺花一般室外種植,先葉後花,當葉落後留一段時間積蓄能量,平地如彼岸花般伸出花葶開始綻放花朵,花較朱頂紅來說更多一些,可達數十朵,這種孤傲奇特的姿態,難怪花語就是「Pride,驕傲」呢。
南非野外綻放的孤挺花/philloflowers.com
而市場上常見的朱頂紅大多是經過雜交的園藝品種(有些也是以孤挺花做親本的),更大眾化,適合室內栽培,花色花型更為豐富,花期也更長。因為有人叫慣了孤挺花,所以即使二者有區分,名字雖叫錯,大家都心領神會,倒也不妨事。跟水仙、風信子相似,朱頂紅的球根也常作為冬季節日花卉火熱上市,歐美澳洲聖誕新年熱鬧的花市,總少不了它的身影。作為切花,也是頗受追捧。
如此的聖誕新年禮物,誰不想要呢
朱頂紅鮮切花/royalcolors.com
朱頂紅自17世紀在美洲被發現,18世紀傳入歐洲後,就開始被人工繁育,無奈當時技術有限且戰亂頻發,培育的新品種並不多。 20世紀後期至今,除荷蘭之外,臺灣與日本、美國、澳洲、南非等地,都不斷有新品種出現,也使得90年代之前的「土朱」慢慢被「洋朱」淹沒。雜交親本的範圍不僅局限在種間雜交,還擴大到石蒜科的屬間雜交,現在已有許多與孤挺花屬、君子蘭屬、燈臺花屬、燕子水仙屬、文殊蘭屬等遠緣雜交成功的例證。荒野植物園裡引入不少洋朱,開花期有幸留下了部分照片,供大家欣賞。
紅獅 Hippeastrum Red Lion 炫目的紅色及其搶眼
花瓶 Hippeastrum Gervase 大花香,每朵花都有變幻莫測的紅色條紋斑塊
蘇珊 Hippeastrum Susan 出落如小家碧玉
花邊石竹 Hippeastrum Picotee/圖片來自「徐希」
舞后 Hippeastrum Dancing Queen花重瓣,被腦洞大開的小朋友叫涮羊肉
愛神 Hippeastrum Aphrodite
異域孔雀 Hippeastrum Exotic Peacock
PS:
最近,植物園裡另種一石蒜科植物開花了,與朱頂紅同科不同屬,有著很暗黑的名字---水鬼蕉(蜘蛛蘭),超自戀的花語---天生麗質,叫水鬼蕉卻不是蕉,叫蜘蛛蘭也不是蘭,花型奇特,卻也不少見於園林綠化中,因為是水生植物,又有較大的生物積累量,也常被用作經典的人工溼地種除汙解毒。其照片經常與文殊蘭混淆,以至於有文章專門解釋「蜘蛛蘭」與「文殊蘭」的區別。
水鬼蕉 Hymenocallis littoralis
四季養護
朱頂紅喜溫暖、溼潤氣候,耐乾旱,稍耐寒,喜光又不適強光,生長適溫18~25℃,鱗莖安全越冬在5℃以上,因鱗莖肉質,喜排水良好的沙質壤土。保護地花期3~4月,露地稍晚5~6月份。冬季溫暖室內種植,可於春節前後開花,平添節日氣氛,無論水培還是非水培,春節開花的植株如果在春末再次開花,要狠心掐掉花葶,不然當年鱗莖過度消耗養分,會影響第二年開花。
如果您是天生的植物人,
熱愛園藝,對生活充滿美好的嚮往,
歡迎您蒞臨荒野植物園!
請狂奔至:上海_閔行區浦江鎮北徐村八組100-8號「荒野園藝」,導航搜索「荒野園藝」即可
聯繫預約:17502126974
園藝交流微信號:HY_wildgarden
更多園藝消息資訊,請長按關注「荒野園藝」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