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Legend of 1900(《海上鋼琴師》),又名《聲光伴我飛》。影片是朱指導塞佩.託納多雷執導的劇情片,早在1998年已經在義大利公映,由蒂姆·羅斯 、普路特·泰勒·文斯 、比爾·努恩等人主演。這部影片獲得了豆瓣9.3的高評分,與同樣是託納多雷執導的《天堂電影院》、《西西里的美麗傳說》並稱「時空三部曲」,榮獲多項獎項。
我第一次看這部影片的時候還在大學,當時是為了找羅曼·波蘭斯基2003年的奧斯卡獲獎影片《鋼琴師》,偶然找到了誤以為是《鋼琴師》的《海上鋼琴師》,發現不對的時候,已經被《海上鋼琴師》的故事所吸引,不可自拔地看下去。最近這部電影時隔20多年,終於被正式引進,不由再看一次。
優秀的藝術作品有同樣一個特點,就是無論什麼時候去看,它都能帶給你不同的感受。當年我看這部電影,是感嘆1900短暫而璀璨的一生,現在我卻覺得,1900早就洞見了現實的無奈,所以他根本不會選擇走下那條船。
1900年元旦,一個棄嬰,在一艘行駛在大西洋來往於歐美大陸的遠洋客輪「維吉尼亞號」的鋼琴下被發現,於是他被命名為「 1900」,從此開始了他在維吉尼亞號的生活。
1900的音樂才能,完全由上帝賜予。他從沒接受過音樂教育,有一天晚上,他聽到一個人在船上彈鋼琴,他問起旁邊的人,「這是什麼?」,「這是音樂。」,1900突然就在船上消失了,過了一段時間,在一個暴風雨的晚上,船上突然傳來一陣優美的鋼琴聲。
船長跑出船艙,發現1900正行雲流水般地彈奏鋼琴,旁邊圍著一群聽呆了的乘客。船長指責1900的行為是「again regulation」,「fuck the regulation!」,1900毫不客氣地回答,譜由心生,繼續演奏。
看到這一段,就好像看到,蒂姆·羅賓斯在《肖申克的救贖》裡不顧監獄長的抓狂,在廣播裡聽歌劇那樣痛快,也像馬特·達蒙在《心靈捕手》裡,把心理醫生反駁得啞口無言的時那般凜冽。天才總是有相同之處。
1900的演奏技藝出神入化,連當時最負盛名的爵士樂始祖也甘拜下風。他演奏的音樂都沒有樂譜,均是隨心而發,他的音樂從來都是跟著思緒到處飄飛,精彩絕倫,妙不可言,他能用音樂解釋他的夢,甚至能用音樂去解讀他所看到的每個人,人性在他的音樂裡顯露無遺,透徹得令人驚服。他的創作靈感無窮無盡,他的思想能飛到世界上任何一個角落,他的音樂能滲透每個人的靈魂。
然後,他愛上一個女孩。有一天,聞名而來的唱片公司專門把錄音設備搬到了船上,給1900錄製音樂以傳世。就在錄製剛開始的時候,透過船艙圓形的玻璃窗戶,1900看到了那個女孩的臉,畫面中的女孩似乎在盼望著什麼,神情焦慮,時而低頭,時而捏衣角,一舉一動都被1900看在眼裡,鏡頭跟隨著女孩的腳步在慢慢地移動,1900的目光也緊緊地追隨,看得如痴如醉,琴聲一刻也沒停止,也在隨著他的心情在發生變化,最後,女孩似乎發現了什麼,睜著大眼睛往船艙裡看,兩雙眼睛近距離接觸,中間雖然隔著玻璃,但1900眼睛裡流露出來的溫情,已完全體現在他的琴聲裡,就在短短的一分鐘裡,1900愛上了這個女孩。
愛情總是使人發狂,即使是1900也不例外,他甚至為了這個女孩,嘗試去登上陸地。
但是,當1900站在舷梯上,看著無窮無盡的紐約市,「整座城市,一眼望不到頭,沒有終結。鋼琴鍵有88個琴鍵,他們是有限的,而我們是無限的。在這88個琴鍵上我可以演奏出無窮無盡的快樂。但把我推向一架有無數琴鍵的鋼琴,你告訴我,我怎麼彈奏,那是上帝才會彈奏的鋼琴。你看那些街道,無窮無盡的街道,怎樣從中選出一條,選一個女人,選一棟房子,選一塊屬於自己的土地,選一片屬於自己的風景,選一種自己的活法。沉重的世界壓到你的肩上,黑黝黝的卻看不到頭。陸地對於我來說是條太大的船,是一首我彈不出的音樂。」直至船隻報廢,1900與船一起被炸毀在海底,他一直沒離開過「維吉尼亞號」,一直沒踏上陸地。這個既沒有出生紀錄,也沒有身份證明的人,沒有留下一點痕跡,就在人間蒸發,就如流逝了的音符一樣,渺無蹤影了。
這段話,當年我理解的是,1900無法選擇自己要過怎樣的生活。
現在,過去了10多年以後,我的理解是,1900這樣的天才,怎麼能不知道該怎樣選擇,他早知道現實會給予他什麼,他根本不願去接受那樣的生活。
藝術是現實生活的鏡子,是我們的影子,每個人都能從電影中看到自己的存在。
我們有太多的遊戲規則,可是沒有幾個人,能像1900那樣,毅然進行取捨。其實我很「卑鄙」的希望1900不要下船,在船上的1900是我們的夢,下船後的1900就和我們一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