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JoJo去鄰居家找哥哥玩,一進鄰居家門,就看到滿地狼藉,玩具丟了一地,滿地的紙巾碎屑,連下腳的地方都沒有。一開始JoJo媽以為是哥哥在調皮或是發脾氣,弄得如此亂糟糟,一問鄰居,才知道,是9個月的小妹妹的「功勞」,才9個月的一個小屁孩,破壞力竟如此之大。
鄰居對此苦惱不已,說家裡的紙巾不是用完的,都是被小妹妹一張張扯出來然後撕碎丟地上,玩具不管是可以咬的還是不可以咬的,小妹妹都會上嘴咬,能扯掉的零碎部件都被她扯掉,不知道丟到哪裡去了。一天天的,啥也做不了,就跟在小妹妹身後收拾房間,整理清潔玩具,簡直要被小妹妹的「小怪癖」搞瘋掉了。
育兒學家說,科學研究表明,越是調皮愛亂搞的寶寶越聰明,1歲內的寶寶如果有以下這幾種「小怪癖」,其實是在意味著孩子的腦力智力在發育,是寶寶在變聰明,很有可能成為未來的小學霸。
1)喜歡撕紙巾
很多父母都會發現寶寶發育到5個月左右時特別喜歡抓握東西,喜歡從紙盒裡抽紙巾,再撕碎丟到地上。有些父母覺得寶寶這是在調皮搗亂,但其實這是寶寶探索世界的一種方式,通過觸摸和撕裂,他在鍛鍊他的手指精細動作。研究表明,手部動作與大腦發育存在很大的相關作用,手指精細動作越靈活,寶寶的思維和大腦發育越敏銳。
2)咬玩具
如果撕紙巾一樣,這是寶寶探索世界的方式,寶寶通過咬,感知到不同材料的特性。咬玩具既能幫助寶寶磨牙,緩解出牙期的不適,又能滿足寶寶口欲期需求,刺激寶寶大腦發育。
有些父母覺得咬玩具是壞習慣,有細菌,容易生病,其實不然,寶寶咬的越多,牙齒發育越好,頭腦發育越聰明。如果父母嫌髒,那就多幫寶寶清潔消毒,幫寶寶買一些材料安全的牙膠玩具。
3)認生現象,只纏著媽媽
記得JoJo4個月的時候,突然之間開始不要任何人,只要別人一抱或是逗她,她就哭鬧不止,只纏著媽媽,搞得JoJo媽疲憊不已。認生現象在寶寶1歲內特別常見,絕大多數的寶寶都會在某個階段只要媽媽,雖然從某一層面上來說,這會給媽媽的生活帶來很多不便,但,這證明了寶寶開始認人,有記憶力和感知力,正在變得更加聰明。
1歲以內的寶寶正處於智力的高速發育期,如果你家寶寶有以上三種「小怪癖」,可千萬別嫌寶寶煩,此時父母稍加指引,孩子的智力發育會更加快,更聰明,對今後的大腦發育和學習能力都有很大的幫助。
寶寶喜歡撕紙巾,那就給寶寶撕個夠。相比較早教玩具,紙巾的成本低很多,所以父母不妨多買一些抽紙,不同顏色的,不同材質和手感的,給寶寶撕個夠,在這個過程中給寶寶更多的觸感和視覺刺激,同時鍛鍊寶寶手指動作的靈活度。
父母多買一些可以拆卸的玩具,讓孩子動手拆裝,比如積木塊,孩子玩得多,自然會刺激大腦發育。孩子的成長發育蘊藏在每次的身心娛樂中。
父母也要多帶寶寶出去跟別的小朋友互動,寶寶見的人多了,玩的人多了,自然而然認生現象就會慢慢消失。而且,寶寶的見多識廣和從別的小朋友那裡學習到的話語和行為,都將更好地刺激寶寶的智力發育。
孩子的「小怪癖」越多,證明他的大腦越活躍,動作越多,在這個過程中,孩子的各方面能力得到鍛鍊。因此,父母千萬不要厭煩孩子的任何一個「小怪癖」,孩子的聰明蘊藏在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