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 博世中國的工業4.0生意

2021-02-17 博世資訊小助手

博世想循序漸進地邁入工業4.0,但要在中國推廣,它先得面對眾多尚在1.0,2.0階段的企業。博世已經走到哪裡?繼而又要去向何處?一起來看《財經》記者的深入報導。

一  片漆黑的車間,流水線仍在運轉,來回穿梭的機器人自動取貨、搬運、裝配,完成一系列流水操作。不要以為這是驚悚電影,這就是未來的工廠形態:流水線上沒有工人,不用開燈,車間憑藉高度信息化溝通進行自動運行,是典型的「黑燈工廠」。  

這樣的未來並不太遠。2013年的漢諾瓦工業博覽會上確定了工業4.0的概念,以博世、SAP、西門子為首的一批德國企業將工業4.0從概念發展到試點,繼而全面鋪開。

工業4.0的定義眾說紛紜,比較一致的認識是:工業4.0是指在機械、電氣、自動化的基礎上,利用物聯網技術,有機整合人、機器、系統,進一步提升生產效率。

可以這麼說,工業4.0是在精益生產發展到瓶頸階段之後的新驅動力和漸進式演變,而這一切都是在信息技術出現巨大躍升的背景下實現的。

德國工業的信息化程度較高,工業4.0在這個製造業強國的土壤上生根發芽相對容易,而中國的製造業尚在電氣化向自動化進化的階段,工業4.0這個時髦概念能否落地,變數很多。

好在需求端有響應。2015年5月中國政府發布《中國製造2025》,對傳統製造業升級到智能製造提出高要求。工業4.0如作為一種提升製造業智能化水平的工具,自然擁有不小的市場。

至於供應端,博世等企業都已攜帶著它們的4.0系統入華,關鍵是能否抓住中國客戶的痛點。

博世堪稱工業4.0的鼻祖。

「工業4.0」的概念最早由德國工業科學研究聯盟在2011年提出,同年11月德國政府發布高科技戰略2020行動計劃,工業4.0正是其中的一部分。2013 年德國成立了工業4.0 工作組,博世董事會副主席Dais博士和德國國家科學與工程院院長孔翰寧博士任組長,兩人於同年4月的漢諾瓦工業博覽會上向默克爾總理遞交了工業4.0研究報告,2014年初,德國政府發布《保障德國製造業的未來:關於實施工業4.0戰略的建議》,至此工業4.0正式成為德國的國家戰略。

德國政府發布上述建議兩個月後,博世工業4.0戰略出臺,把自己定位為未來工業4.0的實踐者和供應商。圍繞這一戰略,博世建設試點工廠、成立項目組、完善剛建立的工業4.0平臺。博世創新軟體有限公司中國區總經理王建國坦言,「如果停留在到底什麼是工業4.0,到底該怎麼做,可能兩年都研究不出一個很好的結果,還不如先在不同的工廠做一些試點項目。」


博世在蘇州的汽車電子工廠

博世是硬體設備出身,其在傳感器上的優勢是率先打出工業4.0旗號的底氣所在。博世的傳感器技術發端於汽車傳感器製造,是業內的絕對老大。工業4.0的精髓在於工業的互聯化,將來機器和機器、物與物的聯通有賴於數據的收集與共享,而無處不在的智能傳感器就是數據採集的源頭。

當然,要想真正落地工業4.0戰略,博世亟待提升軟體能力。組織結構上的調整體現了決心,博世把軟體事業部變成了子公司,大舉招聘軟體人才。據博世中國投資有限公司人士介紹,博世全球有5萬多名工程技術人員,其中三分之一是軟體工程師。

博世(中國)投資有限公司工業4.0高級經理任曉霞向《財經》記者表示,相比HP、IBM等軟硬體一體的美國公司,博世這樣的傳統硬體公司補缺更快。「招幾個人增強軟體能力,要比招幾個人提升行業能力簡單一些,畢竟行業能力需更長時間的積累。」

曲永雷在博世中國任物聯設備方案事業部亞太區總經理,他曾在英特爾工作十年之久,談及IT公司與傳統製造業公司在工業4.0上的優劣勢,他坦言前者是純粹的技術驅動,後者有時過於看重客戶需求而不夠前瞻,博世的工業4.0必須要溝通兩者。

「用IT的語言和工廠信息化主管溝通,用製造業的語言去和工廠裡面的廠長、業務主管溝通,這樣的效果會更好。」曲永雷說。

即使是信息化基礎較好的德國企業,也只是在3.0的基礎上慢慢向4.0過渡,中國工信部部長苗圩判斷這樣的過渡期需要十年以上。

博世的試點就是摸石頭過河。無法一步到位,就先通過部分硬體或軟體的改善逐步提升生產效率,博世無法預判工業4.0解決方案提升工廠效率的具體百分比,但部分相對成熟的項目已能給外界提供參考。

博世在中國蘇州的工廠就是一個改造樣本。2016年1月,《財經》記者走訪了博世汽車部件(蘇州)有限公司,對其中的幾個項目印象深刻。

一個是預知性維護系統。以前很多企業做設備維護是常態的預防性質,比如對設備每半年做一次例行檢查,這種只以時間為單位、不考慮設備運營狀況的維護方式顯然不科學,因為使用壽命與使用時間和狀態緊密相關。

在蘇州工廠的車間裡,《財經》記者看到許多機器的關鍵部件是通過物聯傳感器來監控,傳感器抓取到關鍵的設備狀態參數後,把數據送到雲端,雲端通過分析機器的使用狀態來判斷要不要維護、需不需要替換零件、派出何種技能的工作人員進行維護。


質量追蹤預警系統

如果部件有問題,故障分析中心可以看到實時信息,進行及時處理,從而避免緊急停機事件。

作為補充,智能眼鏡成為現場使用最多的一種交互工具,如果生產線出現故障而相關工程師不在現場,現場人員戴上智能眼鏡,把拍到的故障畫面直接傳到工程師的PC或PAD端,不管工程師身處何地,他都能根據這些畫面遠程指導現場人員。

如果一臺設備出故障需要更換配件,操作人員只需掃描設備的二維碼,該設備和相關的零部件都會顯示出來。要什麼零部件、要多少,信息發送出去,倉庫收到指令後就把部件送過來。

王建國介紹,根據設備狀態來確定檢修維護,可以更機動地制定維護保養計劃,使用狀態好就延長保養周期,設備過度使用就要提前維保,這樣可以最大程度杜絕突發性故障。

另一個印象深刻的是射頻識別技術應用,它能提升盤點固定資產的效率。車間裡所有設備都配置了辨識身份的標籤,工作人員下載資產信息表到手持終端,然後推著裝有射頻識別天線的工具車繞車間一圈,車間內的資產信息即可被更新至系統,同時自動生成盤點報告。整個固定資產盤點過程只需要4小時,而人工核查的模式則需要440小時。


RFID射頻識別技術

對這樣的改造,博世汽車部件(蘇州)有限公司生產製造策略及工業4.0的部門經理王波給出了數據對比:人力成本節約30%,生產效率提高15%-20%。

博世對工業4.0的預期遠不只是提升生產現場的工作效率,他們希望通過工業4.0完成小批量個性化的定製生產,並催生新的商業模式。這對於秉承規模經濟的大型製造業而說,不啻於革命。

工業4.0背後是萬物互聯,除了機器和機器之間的互聯,更有產業鏈上下遊的打通。個性化、小批量定製的需求一直都有,只是成本過高,而工業4.0作為一種即時響應的柔性生產方式,可以最低成本地實現定製化。

博世(中國)投資有限公司副總裁蔣健向《財經》記者介紹,博世的目標是用大工業生產的手段來實現個性化的小批量定製。

「今後萬物互聯,那種互聯可不單單是博世一家蘇州工廠之內的互聯,而是和我的上遊、下遊共享,我這裡要訂一個什麼東西,按鈕發出指令,整個供應鏈都會知道了,然後就組織生產。以後一定會達到這樣的互聯程度,在這個過程當中,很多新的業務模式會出現,新的供應商會湧現,新的服務會出現。」蔣健說。

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副院長張延川也認可這種定製化生產的方向,他向《財經》記者表示,「工業4.0帶來生產網絡的協同化。以前都是集中在一個地方生產,今後會分布式生產,綜合利用所有的產能條件,如研發、設計、服務等。」

2015年5月,中國政府發布《中國製造2025》,對傳統製造業升級提出高要求。這個市場有多大?張延川向《財經》記者介紹,2014年中國工業網際網路的市場規模達到4萬億元人民幣。

這正是博世的機會。任曉霞、王建國、曲永雷的主要工作就是向中國客戶介紹並銷售工業4.0產品,從傳感器到軟體套件。

工業4.0市場是有層級的,曲永雷的判斷是:中國有20%的企業可以迅速向工業4.0前進,60%-70%的企業需要做一些作業,剩下的10%-20%必須從規劃開始做。工信部長苗圩曾表示,中國工廠的主流是補2.0的課、普及3.0、朝4.0發展,真正具備實現4.0基礎的極少。張延川建言,博世這樣的大型外企要想在中國經營好工業4.0生意,其解決方案必須靈活,能適應不同發展階段中國企業的需求。

對不同層級的企業提供有針對性的產品和服務,正是博世的應對策略。在博世內部,王建國率領的軟體創新部門和曲永雷掛帥的物聯設備部門是主力軍。

曲的隊伍主做硬體,尤其是傳感器,旨在為工廠提供基礎的數據收集能力,其目標客戶群是在1.0和2.0之間又有改造意願的企業;王的隊伍主營軟體,用專門開發的軟體模塊、套件,幫助一些已達一定技術水平、手握大量自家數據的企業做好大數據分析,提升工廠的自動化水平。

在宏觀經濟環境不佳和國家鼓勵製造業升級的雙重背景下,博世既面對著成本壓力極大、花每分錢都很謹慎的客戶,也會遇見不顧自身信息化水平、著急上全套自動化生產線的土豪。

任曉霞介紹,博世將生產諮詢納入打包服務中,一旦發現客戶對自身需求不明確,博世就會組建一個需求團隊,從探討價值鏈開始,陪客戶一起確定目標,逐步做出戰略規劃圖。如果客戶心裡只有全自動,博世也會提出先看工藝——某些工藝中,機器並不比人工佔優;再進行成本-收益分析,最後定下使整體效率最大化的自動化解決方案。

「大部分企業都很關注成本。如果說一下子購入我們所有的產品,投了很多錢,短期內很難得到回報。因此,我們的建議循序漸進,從一些最重要、最緊迫的需求開始,逐步實施各種解決方案。」任曉霞相信,一旦客戶嘗到甜頭,其後續投入就會更加堅決。

曲永雷也表示今年並沒有很激進的銷售目標,而是希望多培育市場。他的團隊也在和一些大型國企接洽中,但還需要花些時間,按照對方的流程一步步推進。

有一個問題無法迴避:如果客戶只採用博世的部分套件,保留原有系統,是否會不兼容?博世方面強調自身是開放平臺,而張延川的觀點是:工業4.0的標準正在制定當中,現在提出的解決方案都不能說是標準化的。「如要不同廠家的平臺和設備對接,需要這兩套系統同時開放接口才行。標準化對接就是:起碼底層系統和設備是能夠互通的,好比大家都說一種語言,相互才能聽得懂。」

此外,在工業4.0的網絡基礎設施上,現有通信網絡的容量和速度不能勝任,5G是必須的。張延川表示:物聯網大量應用傳感器,要求高密度的數據傳輸。工業4.0的架構下,要求數據高可靠、低遲延,這是目前的3G\4G網絡滿足不了的。發展第五代移動通信技術,是中德工業界的共同看法。

(本文轉載自《財經》,作者施智梁)


相關焦點

  • 義大利印刷業的工業4.0之路
    德國的工業4.0概念、美國的工業網際網路、中國的「中國製造2025」……將全球視野更多地推向了「智能化」。可以看見的是,全球的智能化浪潮已然來到,只是在不同國家、不同領域所呈現出的「浪花」的差異。《印刷工業》聯合中國印刷及設備器材工業協會國際交流工作委員會,此次特別邀請到義大利印刷、紙加工及造紙設備製造商協會(ACIMGA)總經理Andrea Briganti,與我們分享其所見的「浪花」朵朵。向智能化轉型,在歐洲被稱為工業4.0。近年來,圍繞這一主題,義大利工業總會和經濟發展部開展了多項工作,並出臺了一系列專門的項目和措施,以激勵企業購買符合新生產模式的設備。
  • 亞洲工業4.0系列展9/6登場 五大主題擘劃智造藍圖
    臺北2017年8月28日電 /美通社/ -- 亞洲工業4.0暨智慧製造系列展,由臺灣智慧自動化與機器人協會、臺灣區模具工業同業公會、3D列印協會、臺灣全球運籌發展協會、臺灣物聯網協會、經濟日報與展昭國際企業股份有限公司共同舉辦。
  • 金政委明槍暗指郎鹹平為「江湖騙子」,工業4.0到底是什麼樣的?
    他曾說:全球工業4.0後,中國製造業將全線崩潰!一個經濟學家怎麼還做起了算命生意,還信誓旦旦地給中國製造業算命!當然,還有一個大風大浪中來回穿梭的「呵呵呵」金政委一位主持人問他怎麼看待郎鹹平說工業4.0中國製造業全線崩盤的問題。
  • 福田皮卡大將軍木蘭版於世界級德國工業4.0+智能工廠實力...
    11月18日,"橫刀立馬 巾幗出徵——木蘭版下線暨大將軍預售突破3000臺及首批品鑑官交車儀式"在福田皮卡德國工業4.0+智能工廠隆重舉行。大將軍木蘭版從徵名到下線,幾個月時間內,一直都是行業熱議的焦點。出道即傲視群雄,"木蘭將軍" 終起勢出徵,本次活動匯聚眾多目光,吸引了業內外各界的廣泛關注。
  • 奧斯卡獲獎紀錄片《美國工廠》背後的工業4.0
    德國工業4.0一直以工業強國面貌屹立於世界舞臺的德國,面對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對其製造業的雙重擠壓,提出了工業4.0戰略,旨在通過工業化和智能化的融合發展中國製造2025製造業是國民經濟的支柱,新時代下轉變製造業發展模式,對於搶佔經濟制高點具有重要意義。德國的工業4.0提出了一個很好的構想,但是無法生搬硬套作為中國的工業發展路線,因為我們的國情不同。
  • 博世輕型電動車電機有限公司新工廠落戶寧波 預計到2024年總投資達...
    新工廠佔地面積超過20000平方米,擁有約300名員工,將成為博世中國最大的兩輪驅動製造基地,主要為輕型、中型和大功率電動兩輪車開發和生產功率範圍在350瓦到11千瓦的驅動電機。這些電機也將進一步應用到最後一公裡的交通方案中,如電動滑板車和電動物流車。憑藉全面的兩輪驅動解決方案,寧波工廠可以更好地服務本土和全球客戶。
  • 親歷工業4.0概念,「走進上市公司」收穫滿滿
    聽眾黃先生是製造業從業者,他指出:來此次參加活動的目的是對能夠改變生產力的物理知識非常感興趣,在以往的從業經驗中,先進機器基本都需要進口,機器製造技術被國外資源壟斷,他迫切希望中國有能力製造出更先進的機器設備,並表示希望通過工業4.0帶來整個國家的改變。他的一席充滿愛國激情的發言,引發了此次參與者的整體共鳴,迅速把聽眾引入到了工業4.0的概念當中。
  • 韋爾斯工業4.0智慧工廠啟動儀式召開!
    韋爾斯工業4.0智慧工廠啟動儀式召開! 2018-10-10 10:16:08   來源:中國網     【摘要】 2018年10月8日,韋爾斯潤滑油工業4.0智慧工廠投產運營啟動儀式在天津總部舉行。
  • 動態|博世家電召開「2018博世家電設計師論壇」 共話設計發展趨勢
    論壇以「純粹對話極致」為主題,特邀著名美籍華人產品設計師石大宇先生、空間整合設計師黃建成先生以及博世家電全球工業設計部副總裁薩洪先生到場發表精彩演講。同時,圍繞設計發展趨勢、廚房空間設計等話題展開圓桌討論,探討行業前沿話題,分享全新設計理念,為業內外人士帶來諸多啟示。
  • 物聯網、IIOT和工業4.0應用連接器
    這些先進的能力使製造業效率、生產力和工業4.0固有的其他經濟效益得到提高,工業4.0是第四次工業革命的一部分,包括智能工廠和滅燈製造。IIoT和工業4.0應用,如自動化生產線,需要高速連接組件,這些組件應滿足高可靠性,高抗電磁幹擾(EMI),和佔用空間小等性能。
  • 工業網際網路常見的物體標識技術「三大流派」
    新基建下,工業網際網路的主題越來越火熱,其中繞不開的一項技術非「物體標識技術」莫屬了。2020年主流的物體標識技術有條碼技術、IC(Integrated Circuit,集成電路)卡技術、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射頻識別)技術三種。
  • 數位化轉型、工業互聯……揭開長沙智能製造的發展密碼
    博世汽車部件(長沙)有限公司是較早進行智能製造裝配和各種方案集成整合的企業之一。記者在此次大會展區看到,一個小型玻璃櫃裡,靈活的機械手在轉盤上抓起礦泉水瓶蓋大小的零部件,準確地放入凹處壓裝,力度和精度堪稱完美;展臺另一邊,工作人員正在演示利用5G網絡技術,控制機器人手臂遠程抓取絨娃娃。
  • 工業革命4.0,中國會玩得比西歐好!
    ;其二,工業革命4.0,全世界不帶中國玩。前面一句話無疑是妄人妄言,不值一駁;後面一句話是蔡洪平在《創客星球》節目中的一個講話,這個提醒的邏輯值得認真對待。但我是個對中國現實有著「淺薄的樂觀判斷」的人,我認為工業革命4.0,中國會玩得比西歐好。
  • 數字孿生–工業4.0的未來支柱
    加快工業4.0革命的步伐,這將在技術領域取得巨大進步。增強現實和虛擬實境已經改變了包括製造業,醫療保健,教育,房地產等多個行業的面貌。AR是一種將數字內容疊加在現實世界上的技術,而VR是一種暗示完全身臨其境的體驗,將現實世界拒之門外的技術。
  • 【專欄】工業革命4.0,中國會玩得比西歐好
    前面一句話無疑是妄人妄言,不值一駁;後面一句話是蔡洪平在《創客星球》節目中的一個講話,這個提醒的邏輯值得認真對待。但我是個對中國現實有著「淺薄的樂觀判斷」的人,我認為工業革命4.0,中國會玩得比西歐好。
  • 【趨勢】工業革命4.0,中國會玩得比西歐好
    年,有的說不需要10年,3年即可;其二,工業革命4.0,全世界不帶中國玩。前面一句話無疑是妄人妄言,不值一駁;後面一句話是蔡洪平在《創客星球》節目中的一個講話,這個提醒的邏輯值得認真對待。但作者是個對中國現實有著他自己戲稱為「淺薄的樂觀判斷」的人,他認為工業革命4.0,中國會玩得比西歐好。
  • 【微財經】中國經濟未來十年的大趨勢
    工業網際網路,和現行的網際網路相比,對速度,精度,安全,魯棒性等各方面的要求,都遠遠高於網際網路。所以它需要有新的標準。未來關於工業4.0,競爭的焦點,就是標準之爭。中國所提出的標準是什麼呢,它有一個名字叫做「中國製造2025」。中國的競爭對手,一個是美國,另一個是德國。從工業3.0開始,產能的過剩,就已經成為了常態。
  • 博世集團:輕型電動車電機有限公司新工廠正式在浙江寧波落成啟用
    原標題:博世集團:輕型電動車電機有限公司新工廠正式在浙江寧波落成啟用   日前,中國寧波——全球領先的技術與
  • 工業4.0時期,製造業長啥樣?「創新」是第一個發力點
    鄭州太古可口可樂早已實現生產線全自動化河南商報記者左冬辰/攝  河南商報記者郝瑞鈴  2020年,河南省圓滿完成智能製造和工業網際網路三年行動計劃,累計培育智能車間387個、智能工廠184個,建成工業網際網路平臺
  • 對話博世創投:歐洲CVC進入中國To B深水區|in Focus
    和這些網際網路巨頭不一樣的是,博世有一百多年的歷史,是羅伯特·博世創立於1886年的家族企業。博世創投已經走到第四期基金,2億歐元的規模,以投早期項目為主。 在過去的5年裡,從最初作為 LP 投資金沙江創投和戈壁創投等 VC,到親自下海來到中國這個水大魚大的市場裡進行探險,2018年博世創投在中國建立本地團隊並計劃進一步擴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