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兩句比貨幣戰爭更吸引眼球的警世危言:其一,工業革命4.0打敗淘寶只要10年,有的說不需要10年,3年即可;其二,工業革命4.0,全世界不帶中國玩。前面一句話無疑是妄人妄言,不值一駁;後面一句話是蔡洪平在《創客星球》節目中的一個講話,這個提醒的邏輯值得認真對待。但我是個對中國現實有著「淺薄的樂觀判斷」的人,我認為工業革命4.0,中國會玩得比西歐好。
狼真的來了
工業革命4.0是德國政府提出的一個新概念,指前三次工業革命(機械、電氣和信息技術)之後,以物聯網和製造業服務為基礎的第四次工業革命,即廠商們將以「信息物理系統」(Cyber-Physical Systems,即CPS)為框架建立包含設備、倉儲系統和工業產品的全球性網絡。工業4.0項目主要分為三大主題:一是智能工廠,二是智能生產,三是智能物流。顯然,這是涉及產業布局、產業效率、產業協同、智能製造、敏捷供應鏈等一系列龐大製造體系的新架構。這是真狼。
這頭狼對於哪些羊是有威脅的?我認為,這個新型工業形態,最先摧毀的並不是流通體系,而是「三高三低」的製造業:高能耗、高人工、高成本,低效率、低品質、低柔性。也就是說,在工業革命4.0的架構下,確實會實現「大規模個性化製造」,這是對「大規模標準化製造」的革命。
智能工廠、物聯網、雲計算、大數據、3D列印、柔性製造等構成工業革命4.0的元素,指向的結果,不是工業革命時代的效率、標準化,也不是信息技術時代的超大規模精益生產,而是回歸到一種生態:技術滿足人類的個性化需求,而且是以敏捷響應為核心的高效率、低冗餘、低消耗(能源、資源)的需求滿足,也就是說,大規模、個性化、敏捷響應的C2B成為現實。
這樣的一個製造業體系,改造的就不僅僅是製造,而是消費、流通、零售等全產業鏈的重構,這個未來前景的革命性毋庸置疑。狼是真的來了,哪怕今天還只是個狼崽子,也是一頭會吃羊的狼!
中國是只發呆的羊嗎
蔡洪平說:「如果中國的網際網路全部都衝著零售消費——買便宜貨、求方便等,我認為我們民族一定會完蛋。當然這條道路我們必須要走,我們不是否定它,我們的第一步過去了,但不要過分,我們也知道往哪裡走,這是中國的非改革紅利。」
這段話裡邏輯的自相矛盾顯而易見,中國網際網路即以淘寶為代表的電商新勢力,確實是以便宜、山寨為主的非技術紅利。但是反過來是否也可以這樣看:淘寶等電商,是加速中國工業革命普及化,包括2014年興起的電商下鄉?如果歷史地看待中國社會的變遷,淘寶這個商業力量的社會價值,正是推進中國工業革命紅利的普及化。階段性的價值,只能階段性評估,否則就是吹毛求疵了。
再以小米為例。小米消滅渠道、終端環節利益鏈,將產品價格腰斬,即降低50%以上,損害研發與製造品質了嗎?從產品價值鏈(研發―原材料―製造―渠道―終端―營銷―顧客)看,小米模式將價值鏈縮短為:研發―原材料―製造―營銷―顧客,並沒改變研發、原材料、製造的成本構成,只是在顧客價格上,因消滅渠道與終端提升了顧客價值。這並不是低價格、低品質的路線,恰恰是高效市場鏈(電商、支付、物流、營銷)進步的結果。小米的先進生產力特徵非常明顯。
董明珠與雷軍的10億元對賭,董明珠屢次詬病小米沒有研發、沒有製造,是個依靠營銷忽悠起家的品牌。事實呢?如果說小米有什麼幸運的話,就是小米趕上了智能化消費電子的大潮。小米的快速崛起,最有想像空間的並不是低價,而是低價、高品質、高技術含量帶來的技術創新紅利。小米的跨界與開放合作的生態,難道不比格力的垂直一體化更代表未來製造業、跨產業協同的形態嗎?這不就是中國製造業工業4.0的潛在樣板嗎?
至於智能醫療、遠程醫療、分布式能源、3D列印、柔性製造等,用於描述工業革命4.0可見成果的新產品,恐怕世界上沒有一個國家比中國更快、更無條件接受新事物了吧?世界上也沒有一個國家比中國有更多、更願意付費的顧客!工業革命4.0,果實也免不了要為腰包鼓起來的中國顧客消費——世界是平的,為什麼非得是中國製造才能國人享受,豈不怪哉!
德國工業革命4.0是國家戰略,中國在科研、製造層面的「舉國體制」由來已久,研發上佔據制高點,需要與西歐國家開展技術合作與交流,沒有理由懷疑中國政府對此的投資力度,在工業革命4.0面前,從政府到企業,中國絕不會是只發呆的羊。
中國企業怎麼辦
大勢既明,中國企業就要勤而行之,重啟增長之路,我們有如下建議:
首先,向精益生產升級。要看到德國製造的根基是精益製造,從裝備、模具、電氣、品控、信息化、管理等,中國大部分企業還沒有完成精益生產,還處於高能耗、高成本、高冗餘(庫存及資源佔用)、低品質,即「三高一低」的工業化2.0階段。這一部分製造,在未來5年裡,要麼升級,要麼就必須被淘汰。
其次,充分運用物聯網技術改造產品及物流效率。單個企業目前可實施的與工業革命4.0接軌的未來戰略,就是將物聯網技術引入產品、物流、供應鏈的所有環節,提升供應鏈、製造、物流的效率。這是在精益生產基礎上,向全面信息化邁進的重要一步,也是提升製造效率、提高品質、降低成本的必由之路。
最後,用大數據管理顧客。在工業革命4.0架構下,生產企業與顧客之間的距離更短,是用社會化的智能架構解決單個企業之間的連接,這對企業的數據化處理、響應能力都是一個新挑戰。就目前來說,中國企業需要研究用顧客大數據建立B2C的敏捷市場鏈,而不是B2B的客戶關係(CRM)。這樣說吧,即使渠道商、終端商繼續存在,企業也必須有第三條腿,直接與最終用戶親密擁抱,這就是顧客大數據系統。
我歷來不贊成否定未來的觀點,而喜歡用建設性心態看待未來:工業革命4.0,中國有機會玩得比西歐好,中國企業要抓住這個機遇,痛下決心,重啟增長新路徑。
內容合作
TEl 13783592755
QQ 9768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