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錄片| 《世界歷史》第39集:英國工業革命(含解說詞)

2021-02-13 高中歷史教學

相關推薦:

1.央視百集紀錄片《中國通史

2.央視八集紀錄片《漢字五千年》

3.央視十集紀錄片《河西走廊》

4.央視八集紀錄片《楚國八百年》

5.央視十二集紀錄片《大國崛起》

【解說詞】

十八世紀下半葉和十九世紀,一場影響深遠的經濟大革命把世界帶入了工業時代,這場大變革就是工業革命

所謂工業革命,簡單地說,是以機器生產取代手工勞動,以工廠製取代家庭作坊和手工工場的過程。工業革命不僅使社會生產力飛躍發展,而且有力地促進了社會變革。

十八世紀六十年代,工業革命首先在英國發生,然後在歐洲其他國家和北美擴散開來。

1. 英國工業革命起源——英國棉紡織業

英國工業革命是從棉紡織業的機器發明與使用開始的。

紡紗織布在英國已經有了很長的歷史。最初,它是一種農村家庭手工業,一般是女人紡線、男人織布,在自己的茅屋裡操作,一次紡一根紗。織布的方法也很原始,織布用的梭子要用手從一端擲到另一端,織出的布幅面窄、質量不高。

1764年,木匠哈格裡夫斯發明多軸紡紗機,用他女兒的名字命名為珍妮紡紗機。珍妮機最初可紡8根紗線,後來,經過改進,每次能紡出80根,甚至更多的紗線,大大提高了功效。


1769年,阿克萊特製造了水力紡紗機,用水輪機推動,這種機器紡出的紗線堅韌而結實,克服了珍妮機的缺點。

1771年,阿克萊特與人合作,在德比郡的克隆福德建立了英國第一座水力紡紗廠,後來,他又陸續投資開辦新廠,到1792年去世之前,共擁有6家工廠。

人們從阿克萊特那兒學到了成功辦廠的有益經驗。十八世紀末和十九世紀初,紡紗廠在英格蘭西北部地區如雨後春筍般地建立起來。


工廠制度的誕生,吹響了工業時代的號角,從此一種全新的生產組織形式和生產方式誕生了,阿克萊特被後人譽為工廠制度之父。

在阿克萊特之後,紡織行業的技術革新不斷深化,1779年紡紗工人克隆普頓發明了走錠精紡機。1785年,牧師卡特萊特製成了水力織布機,同時,棉紡織業中的淨棉、梳棉、漂白、染整等一系列工序也採用了新技術,毛、麻、絲等紡織部門逐漸走上了機械化的道路。

2. 蒸汽機的廣泛使用

英國工業革命的另一個重大成就是蒸汽機的廣泛使用。

用蒸汽力作為機械動力的活動很早就開始了。1698年和1705年,英國人薩維利和紐康門先後發明了蒸汽抽水機,不過將蒸汽力變為大工業的機械動力的任務是由詹姆斯·瓦特完成的。

關於瓦特發明蒸汽機有很多的傳說:有人說,瓦特在看到水壺燒開、壺蓋被蒸汽掀起後大受啟發,從而發明了蒸汽機,其實,事情並非那樣簡單。瓦特是在吸收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礎上,經過不斷改進才取得成功的。


瓦特在1769年取得蒸汽機專利後,繼續進行試驗,於1782年製成了復動式蒸汽機,這種機器通過傳動裝置可以帶動各種機器轉動,後來成為廣泛使用的機器動力。

瓦特的發明開創了蒸汽動力時代。機械化大工業的普遍發展和最終勝利,還有賴於冶金業的技術革新。

3. 冶金業的技術革新

3.1 冶鐵業的技術革新

長期以來,英國的冶鐵業一直以木炭作燃料,發展十分緩慢,不僅如此,還造成了英國森林資源的枯竭。

如果把樹木都砍光了,以後英國人拿什麼來做船舶的桅杆呢?冶鐵業如何繼續發展呢?因此,尋找新的燃料刻不容緩。

1709年亞伯拉罕·達比發明了用煤焦冶鐵的方法,以後經過達比後代的不斷改進,煤焦煉鐵技術日益成熟,為冶鐵業的發展開闢了廣闊的前景。隨著鐵產量的增加,在生產和生活中鐵的用途不斷擴大。


1779年,人們在科爾布魯克戴爾附近的塞文河上修建了一座完全用鑄鐵構建的橋梁。今天,這座鐵橋作為工業文明史上的一個裡程碑依舊巍然屹立在塞文河上。

3.2 煉鋼業的技術革新

與此同時,煉鋼技術也取得重大進步。

1740年,鐘錶匠亨茨曼發明了坩堝煉鋼法。

1856年,貝塞麥發明了酸性轉爐煉鋼法。

60年代,法國人馬丁和德國人西門子發明平爐煉鋼法。

1878年,英國人託馬斯又發明鹼性轉爐煉鋼法。

鋼鐵冶煉進入規模化生產階段,鋼鐵生產量成十倍、成百倍的增長,鋼鐵冶煉方法的革新無疑是材料科學的一次偉大革命。

4. 交通運輸業的變革

4.1 開鑿運河

工業部門的重大飛躍始終伴隨了交通運輸業的變革。為了運送煤炭等笨重物品,英國人首先掀起了開鑿運河的熱潮。


1761年,煤礦主布裡奇沃特公爵在兩位工程師的幫助下,建成英國第一條運河,把他礦上的煤運到了曼徹斯特,這條運河就叫布裡奇沃特運河


布裡奇沃特運河

後來,英國人又修建了許多運河,到十九世紀初葉,英國大大小小的河流被運河連接起來,形成了全國範圍的水運網。

4.2 發明蒸汽船

十八世紀後期,人們開始將蒸汽動力用於水上運輸的試驗。


1788年出現了船用蒸汽機。

1802年,第一艘實用汽船試航成功。

1812年,蘇格蘭人亨利·貝爾建造的「慧星號」汽船建成下水,開始了定期的運輸服務。

起初,汽船是用明輪推動的,明輪安裝在船的兩側,體積較大,激起的浪花波濤洶湧,會損傷運河堤岸,因而遭到運河所有者的反對。

1838年以後,明輪逐漸被螺旋槳取代,船體也逐漸改用鐵板和鋼板製造。

4.3 公路的改進

陸上交通的改善是從改進公路開始的,過去的道路質量非常差,一遇下雨天,道路就成了亂泥坑,馬車根本無法通行,只好用馱馬運輸。

工業革命開始以後,英國工程師梅特卡夫、特爾福德和麥克姆等人發明了用石塊和碎石修築硬路面的新技術,改進了公路的質量。

無論白天黑夜、晴天雨天,公路都通行無阻,而且使車輛的速度大大加快。過去從愛丁堡到倫敦,路上需要14天,在新公路上乘快速馬車只要40個小時就通到達了。

4.4 火車的發明(開創鐵路運輸時代)

19世紀初,人們又開始了用蒸汽機牽引車輛的試驗。

1804年,特裡維西克發明了火車頭。

十年後,史蒂芬遜也發明了機車。


1825年史蒂芬遜發明的火車頭

在1825年,史蒂芬遜製成了世界上第一臺客運機車,並負責建成了從斯託克頓到達林頓的鐵路,這是世界上第一條鐵路,從而開創了鐵路運輸時代。

火車這一新的交通工具的出現,引起了極大的震動,對火車這一新生事物,贊成者有之,反對者亦有之。

有些反對者說:火車冒出的黑煙會影響莊稼的生長,毒害家禽和牲畜,火車的隆隆聲嚇得母雞都不下蛋了。但是,新生勢力是什麼力量都阻擋不了的。

十九世紀三、四十年代,英國出現了修建鐵路的熱潮,到1850年,已建成通車的鐵路線接近1萬公裡,英國鐵路網的主幹結構已初步形成。

5. 機器製造的發展

工業革命過程中,各工業生產部門的機械化有賴於機器製造本身的機械化。最先投入使用的一批紡織機器基本上都是手工製造的,製造機器的材料主要是木頭,只有最關鍵的部件才是鐵製的。

十八世紀下半葉,開始出現簡單的工作母機。

1825年,克萊門特發明了刨床和鏃床。

1839年英國著名的土木工程師詹姆斯·納斯密斯發明蒸汽錘。

1848年羅伯茨發明了鏜床,製造機器所需要的主要工作母機都先後發明出來。

十九世紀四十年代,機器製造作為一個獨立的工業部門發展起來,到這時,英國工業革命已基本完成。

6. 英國工業革命成功的原因

英國工業革命的成功還有賴於獨特的歷史機遇。

1801年以後,英國與拿破崙的法國軍隊進行了長達14年的戰爭。英國皇家海軍控制了制海權,英國工業品出口成倍增長。

戰爭的最終勝利擴大了英國的殖民地,這些殖民地成為英國工業的原料供應地和商品傾銷地。

6. 工業革命對英國的影響

歷時將近一個世紀的工業革命徹底改變了英國的面貌,工業領域首先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機器大工廠逐漸取代了昔日的手工作坊和手工工場。

工業革命改變了英國的經濟布局,經濟重心向工業地區轉移,英格蘭西北部變成了英國的經濟中心。

工業向城市的集中推動了城市化的發展,農村人口大量向工業地區和工商業城市流動,曼徹斯特、伯明罕、舍菲爾德、格拉斯等一大批工業城市迅速崛起。

到1851年,英國的城市人口就超過了農村人口,英國成了初步實現城市化的國家,城市文明取代了鄉村文明

這一巨大變革使人們的思想觀念和生活方式都發生了深刻變化。工廠的機器日夜不停地運轉,推動了英國生產力的飛速發展,各主要工業部門的產量都幾倍幾十倍地增長,工業勞動生產率不斷提高。

1835年,一個工廠系統的讚美者得意地說道:

現在一個棉紡工所幹的活在60年前需要兩三百人才能完成。

與此同時,工業產值在國民總產值中的比重日益上升,到十九世紀中葉,英國已成為世界上工業化程度最高的國家,英國的經濟地位發生了根本變化。

1850年,英國生產了世界煤產量的60.2%、鐵產量的50.9%、加工了世界棉花產量的46.1%,英國被稱為「世界工廠」。

1851年5月1日開幕的倫敦萬國博覽會是英國工業革命成就的一次大檢閱,博覽會在英國倫敦海德公園的一座建築物內舉行,這座建築物全部用透明玻璃和鋼管搭建而成,金光閃閃,被譽為水晶宮


就在博覽會開幕的前兩天,維多利亞女王在日記中寫道:我們什麼都能做。

女王的思想概括了當時英國人自豪的心情。

(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歷史研究所研究員 王章)

「英國的工業革命推動了英國社會的全面進步,這一點是應該充分肯定的,但與此同時,工業革命也讓人們付出了慘痛的代價。工人受到殘酷的剝削,城市貧民的生活條件骯髒不堪,環境受到了嚴重的破壞。

當時一個英國工程師在形容英格蘭西部地區冶鐵業的情形時說:整個地球好像從裡往外翻,它的內臟全部都被挖出來扔得到處都是,整個大地上到處都堆滿了煤渣。

大家還知道,倫敦有霧都之稱,這個名字的起源也與工業汙染有關,工廠的煙囪冒出滾滾的黑煙,與空氣中的水汽結合形成了濃霧,使倫敦變成了霧都。後來,由於得到了治理,倫敦才擺脫了霧都的惡名。」

工業革命引發了英國社會的全面變革,社會階級結構發生了巨大變化,工業資產階級和工業無產階級形成並壯大起來,工業資產階級在人數、財富和社會力量上都壓倒了土地貴族,被譽為英國社會的脊梁骨

然而,英國當時的政治舞臺卻受到貴族寡頭把持,工業資產階級在政治上處於無權的地位,為了改變這種狀態,工業資產階級領導了轟轟烈烈的激進運動,促使政府在十九世紀進行了一系列意義深遠的政治改革和社會改革。

首先改革了議會,擴大了資產階級民主;此外,還對司法制度、文官制度、教育制度和軍隊進行了改革,以致十九世紀被英國人稱為改革的年代。

經過改革,英國成了典範的資產階級議會民主制國家,成為其他國家效法的榜樣。

工人階級也作為一支嶄新的力量登上了英國社會的大舞臺,這些新時代的勞工為改善自己的生活處境進行了堅持不懈的鬥爭。


1812年,搗毀機器的盧德運動震撼了全國。


1838年,工人階級掀起了聲勢浩大的憲章運動,工人代表向議會提交請願書,向貴族老爺們發出爭取政治權利的呼聲。


工人們組織成強大的工會,他們為改善自己的處境進行了長期不懈的鬥爭。

7. 工業革命的深遠影響(歷史向前一大步)

十八世紀後半葉開始的工業革命影響非常大。

它首先使社會生產力大大提高。在十九世紀的一百年當中,英國的人口增長了3倍,但是按照人口平均計算的人均收入卻增長了4倍,這也就是說,社會越向前發展,生產力越提高,人們要解決的一個溫飽問題就是吃飽肚子穿暖衣已經有希望了。

另外一個方面,工業革命開始以後,人際之間的交往、國際之間的交往日漸密切、日漸頻繁。在中世紀的時候,人類因為交通運輸工具的不發達,信息傳遞不方便,人們之間的交往非常困難,國際之間的交往更加困難,工業革命開始以後一直到現在,交通運輸工具不斷地發展,信息傳遞日漸地迅速。

工業革命加劇了社會的不平等,財富分配不公,貧困問題長期得不到解決。而在英國工業革命的諸多負面影響中,環境汙染也是一個危害久遠的問題,直到今天,這個問題也沒能得到根本解決。

工業革命使社會生產力出現了前所未有的飛躍,並在政治和社會生活領域造成了極其深刻的變化,把歷史向前推進了一大步。

英國和歐美國家的工業革命極大地增強了這些國家的綜合國力,由此,拉開了他們與世界其他地區的力量對比。

謝謝大家,本集內容完

明天內容預告

世界歷史040 | 西歐北美工業革命



書籍推薦:


關注公眾號後,對話框回復「紀錄片

收看更多精彩歷史紀錄片

關注【高中歷史教學】後,對話框輸入:  數字「1」:免費在線歷史微課
  數字「2」:有趣的漫畫版歷史
  數字「3」:內部高考複習秘籍
  數字「4」:歷年真題和名校押題

  數字「5」:名校優質課和公開課

  更多數字更多精彩……

相關焦點

  • 紀錄片《世界歷史》39 英國工業革命
    (上)紀錄片《世界歷史》05 古代兩河流域文明(下)紀錄片《世界歷史》06 古代埃及文明(上)紀錄片《世界歷史》07 古代埃及文明(下)紀錄片《世界歷史》08 古代印度河文明之謎紀錄片《世界歷史》09 克裡特·邁錫尼文明紀錄片《世界歷史》10 古希臘文明的回聲紀錄片
  • 紀錄片| 《世界歷史》第36集:英國資產階級革命(含解說詞)
    相關推薦:1.央視百集紀錄片《中國通史》2.央視八集紀錄片《漢字五千年央視十集紀錄片《河西走廊》4.央視八集紀錄片《楚國八百年》5.央視十二集紀錄片《大國崛起》【解說詞】英國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都鐸王朝)十七世紀的歐洲處於歷史的十字路口,資本主義和封建專制主義同時發展。英國有著綿長的海岸線,優質的羊毛和豐富的煤礦、鐵礦資源。當新航路將英國帶入大西洋新興的世界經濟中心以後,它的地理優勢和資源優勢充分顯現出來。英國面向大海,積極開展對外貿易,推動了國內造船、毛織、採煤、煉鐵等工業的迅速發展。
  • 紀錄片| 《世界歷史》第41集:美國獨立運動(含解說詞)
    相關推薦:1.央視百集紀錄片《中國通史》2.央視八集紀錄片《漢字五千年央視十集紀錄片《河西走廊》4.央視八集紀錄片《楚國八百年》5.央視十二集紀錄片《大國崛起》6.央視四集紀錄片《德日二戰反思錄》【解說詞】幅員遼闊的美洲大陸是印第安人世代繁衍生息的地方
  • 紀錄片| 《世界歷史》第35集:三十年戰爭(含解說詞)
    相關推薦:1.央視百集紀錄片《中國通史》2.央視八集紀錄片《漢字五千年央視十集紀錄片《河西走廊》4.央視八集紀錄片《楚國八百年》5.央視十二集紀錄片《大國崛起》【解說詞】公元十七世紀初葉,在歐洲爆發了一場血腥的戰爭,它比人們以前所知道的任何一場戰爭都歷時更久、涉及的範圍更廣
  • 紀錄片| 《世界歷史》第26集:古代日本(含解說詞)
    相關推薦:1.央視百集紀錄片《中國通史》2.央視八集紀錄片《漢字五千年央視十集紀錄片《河西走廊》4.央視八集紀錄片《楚國八百年》5.央視十二集紀錄片《大國崛起》【解說詞】(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歷史研究所研究員徐建新)「日本的彌生時代,從公元前四世紀前後至公元三世紀後期,大致經歷了七、八百年,它是日本古代農耕經濟發生和發展的時代,是日本早期歷史上一個十分重要的發展時期,彌生時代的社會發展大致有以下幾個特點:首先,在這個時代有大批來自東亞大陸的移民,經由朝鮮半島進入日本,他們和當地的原土著混血,成為今天的日本民族的祖先
  • 在線觀看 | 《中國通史》100集和《世界歷史》100集紀錄片
    ◎語言 :漢語普通話◎首播: 2013-01-21(中國大陸試播)◎單集片長: 45分鐘◎集數 :100集◎導演 :趙良◎編劇 :卜憲群◎簡介《中國通史》是由電影頻道節目中心製作出品、中國社會科學院監製拍攝的百集電視紀錄片,以豐富的視聽手段再現自中華文明起源到辛亥革命時期的浩瀚歷史圖景,較全面地講述中國古代歷史發生
  • 央視紀錄片《世界歷史》之99集:埃及七月革命(附解說詞)
    百集大型紀錄片《世界歷史》在歷經8年的策劃、撰稿、拍攝和反覆修改之後,在中央電視臺電影頻道(CCTV-6)播出。
  • 紀錄片《世界歷史》40
    ——CCTV百集大型紀錄片《世界歷史》解說詞第40集 西歐北美工業革命在英國發生的工業革命像一股強勁的東風很快席捲歐洲和北美大地,這是新興工業文明的勝利擴張,在它所到之處,資本主義從手工工場時代進入工業時代和蒸汽時代,為資本主義世界體系的形成奠定了物質基礎。
  • 紀錄片《西南聯大》解說詞第一、二、三集
    紀錄片《西南聯大》解說詞第3集 解說:李龍濱 旁白:李立宏 龍凌雲 張麗敏西南聯大的歷史是一種美,是在血與火的殘酷歲月中,
  • 記錄英國| 38部英語紀錄片展現英國歷史、地理、社會、藝術……
    本篇微信主要包括如下內容:38部關於英國的英語紀錄片:歷史、地理、社會、藝術……,含中英字幕視頻
  • 紀錄片: 《BBC之英國史》,世界歷史的啟蒙課
    檁子語:周五影院時間,今天推薦的是一個系列紀錄片 - BBC出版的《英國史》。
  • 視聽 | 6部65集英文原版紀錄片:帶你「看懂」世界歷史
    6集《BBC:古羅馬,一個帝國的興起和衰亡》(英語中字)3、15集BBC《英國史》(英文原版,外掛字幕(可選擇是否帶字幕觀看))4、12集《美利堅:我們的故事》(英文原版,外掛字幕(可選擇是否帶字幕觀看))5、3集《凡賽爾宮》(中英字幕視頻)6、26集《二戰全史》(英語中字)小庫需要提醒各位同學:
  • 紀錄片《中國通史》之敦煌解說詞大賞
    當洞窟中的這些文物寶藏重見天日絲綢之路上這座幾乎被遺忘的歷史文化名城終於告別了千年的沉寂重新獲得了世界的矚目它曾經的輝煌,依然漸漸變得清晰而鮮活起來。05敦煌學藏經洞的發現震驚了世界從此,國際上多了一門顯學:敦煌學敦煌學是指以敦煌遺書、敦煌石窟藝術,以及敦煌史地為研究對象的一門學科在法國、英國、俄羅斯、美國及日本的學者對敦煌文獻進行了深入地研究,取得了一批重要的研究成果
  • 想全面了解英國歷史文化嗎?有這些紀錄片就夠了!
    層層鋪墊到最後一集散發出魅力,相信這段玫瑰戰爭的歷史,能讓不少人入坑英國史!金雀花王朝結束都鐸王朝的開始Henry VIII And His Six Wives比起錯綜複雜的中世紀金雀花王朝,都鐸王朝的歷史要簡單一些。
  • 紀錄片《中國通史》解說詞大賞
    最近一周電視螢屏上最火的劇屬於《中國》你一定想不到就是這部紀錄片開播後刷屏朋友圈和社交網絡各路大咖甘當自來水寫各種文章推薦收視率更是同時段第一,網路播放量也是節節攀升>解說詞一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雄偉壯觀的錦繡山河孕育著無限生機,誕生了一個偉大的國家——中國;這是一片廣袤的土地,悠久輝煌的古老文明,承載著豐厚的歷史文化,塑造出一個偉大的民族——中華民族。
  • 央視100集大型紀錄片《世界歷史》解說詞!!第三期!!
    第4集 古代兩河流域的文明(1)在西亞境內,幼發拉底河和底格裡斯河由北向南奔流直下,進入波斯灣,它們如同一對脾氣性格各異的孿生兄弟,幼發拉底河平和溫順、不緊不慢、嫋嫋婷婷地由北向南緩緩流動,而底格裡斯河則顯得暴躁而任性。
  • [收藏]央視紀錄片《世紀戰爭》之海灣戰爭(附解說詞)
    中央電視臺「探索·發現」欄目電視紀錄片《世紀戰爭》之海灣戰爭:《沙漠風暴》(附解說詞)世紀戰爭48  沙漠風暴
  • 紀錄片《世界歷史》56 美國內戰
    《世界歷史》11 古希臘文化紀錄片《世界歷史》12 希臘化時代紀錄片《世界歷史》13 羅馬共和國紀錄片《世界歷史》14 羅馬帝國紀錄片《世界歷史》15 古羅馬文化紀錄片《世界歷史》16 歐亞遷移及中世紀開端紀錄片《世界歷史》17 西歐封建國家紀錄片《世界歷史》18
  • 大型紀錄片《大國崛起》合集(共12集)
    第3集 走向現代(英國·上)英國通過光榮革命,逐步建立起君主立憲制,完成了向現代社會的轉型。相對寬容的社會環境,為英國的經濟發展創造了條件,為工業革命的到來做好了準備;同時,也讓這個島國一步步走向了世界舞臺的中心位置。
  • 紀錄片《世界歷史》48 俄國彼得一世改革
    (上)紀錄片《世界歷史》05 古代兩河流域文明(下)紀錄片《世界歷史》06 古代埃及文明(上)紀錄片《世界歷史》07 古代埃及文明(下)紀錄片《世界歷史》08 古代印度河文明之謎紀錄片《世界歷史》09 克裡特·邁錫尼文明紀錄片《世界歷史》10 古希臘文明的回聲紀錄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