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記者 王秉陽
我國部分地區剛剛迎來首場降雪,老年人由於視力下降等原因,相較於年輕人更容易跌倒;由於骨質疏鬆等原因,老年人跌倒後容易引起骨折,嚴重的粉碎性骨折甚至可能威脅生命。專家提示,防摔、防骨折、骨折後正確急救和恢復期的正確護理是重中之重。
北京協和醫院骨科主任醫師張嘉表示,下雪天老人應該儘量避免外出,如果出門,最好穿防滑鞋,隨身帶手杖保持平衡。他提示,並非所有的摔倒都會引發骨折,但是當跌撞部位出現疼痛不能動彈,甚至本來兩節的胳膊腿變成三節時,多半就是骨折了。
張嘉表示,針對比較嚴重甚至危及生命的骨折,第一處理原則是「先復甦後固定」,即先做專業的心肺復甦然後再固定患處,積極聯絡並等待專業救援;針對沒破皮沒出血的一般的四肢閉合性骨折,可以選用木板、雨傘等長於關節而且堅固的物體,用繩子綁到患肢旁側起到固定作用,進而交由專業醫生進一步處理;針對破皮出血開放性骨折,切勿著急把髒汙的骨折端復原歸位或隨便用毛巾抹布等擦拭傷口,以免加大感染風險。應使用無菌紗布或繃帶進行止血操作,然後加壓包紮和固定。
「對於骨折後治療和護理,復位、固定、功能鍛鍊、抗骨質疏鬆是基本原則。」張嘉表示,復位是有一定標準的,必須在專業醫生的指導下進行;復位以後應進行加固,以便開展下一階段的功能鍛鍊;功能鍛鍊需遵醫囑進行,一般來說, 6周至8周後,下肢才能適度負重,3個月至4個月、甚至半年後才能恢復正常運動。總體來看,骨折的恢復和軟組織挫傷不同,需要漫長的時間,也需要在骨科醫生和康復科醫生的指導下進行,應循序漸進,切不可操之過急。
張嘉提示,臥床期間的護理工作也非常重要。為預防肺部感染,應堅持翻身拍背來促進排痰。為減少泌尿系感染,應讓患者多喝水、多排尿。護理人員應為患者勤翻身,以防止褥瘡的產生和加重。張嘉說,可藉助藥物和輔助器械來防止血栓形成,前提是必須遵醫囑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