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寄生蟲》這部電影內心是絕望的,從這一家人身上我看到了窮人的不思進取和種種生活陋習,導演的用意不僅僅想表達貧富差距的不公,還有窮的本質和根源。電影開頭住在半地下室一家人有經驗的蹭樓上的網絡 ,街面撒藥也要不關窗藉機清理家中蚊蟲。尤其在摺疊披薩盒部分,四分之一不合格。我們常說細節見人品(靠譜),這一家貌似除了還在堅持復讀高考的哥哥,看不到任何上進的人。接過折披薩盒的錢就馬上買了啤酒,好的生活習慣應該是延遲享受。
或者攢錢,他們這一家人就是這樣混身陋習,也不出去認真找工作。有手有腳,不努力工作和生活,導演做了這樣的鋪墊。事情發生轉機是在哥哥朋友帶來的「轉運石」和給哥哥介紹家教之後,這塊石頭在電影中扮演了成也它敗也它的角色,以至於哥哥差點死在這塊石頭下。而石頭更深刻寓意著貧富,父權主義的大山,甚至人的拼搏意志被牢牢壓制,發人深省。一家人通過哥哥介入樸社長家開始,驚心布局,利用樸夫人的天真取得信任,替換了樸家日常生活的所有傭人。
這裡有一個鋪墊非常重要,也是影片從始至終貫穿的「氣味」線索:在爸爸向樸夫人告密女保密肺結核之後,兩個勝利者握手之時,樸夫人問了一句「你洗手了嗎」,這點非常值得解讀:爸爸以為告密之後就是朋友,而在樸夫人眼中你其實只是一個司機而已。樸社長在測試新司機技術時候,手握咖啡,不動聲色的完成了對新司機的考驗。富人的測試就是信任的壁壘,跨過之後才有可能對你稍微放鬆警惕。無意間的小動作就將窮人和富人的心理刻畫的淋漓盡致。
而所謂的氣味,最終在樸社長挪動保姆老公身體取他身下的車鑰匙,躲避酸臭味兒氣息時爆發,那一刻爸爸殺人殺得似乎毫無理由,卻堅定無比,他只是想挽回窮人的尊嚴?他仇富,由來已久,在那一刻綜合爆發。哥哥,妹妹,兩個人都算聰明,可給人的感覺是都沒把聰明用到正地方,妹妹作為一個治癒系老師形象出現在曾撞見鬼的多頌面前,原以為在生日當天可以洗去多頌的噩夢,沒想法來了更致命的噩夢,眼看自己的老師被曾經撞見的鬼在自己面前被插刀。
電影最後沒有提多頌是否得到及時的救治,畢竟抽搐十五分鐘之內就要送去醫院。而多惠這位高二女學生竟金剛芭比附體背起了自己的老師,反而得到及時救治。大別墅裡的地下室,就是貧窮和寄生的象徵,基澤一家,和曾經的保姆丈夫都住在地下室,唯一的不同就是基澤一家好歹還能見到陽光。保姆丈夫作為韓國父權主義的代表,心安理得的被老婆供養,無所事事,甚至給自己洗腦,覺得現世安好,下半生都可以在地下室終老,這裡是他的古墓,外面有為他操持一切的老龍女。
窮人為自己找藉口的能力,和不求上進的惰性是超乎想像的。即便保姆消失那麼多天沒給他送吃的,他依舊在等死,保姆第一時間送上的奶瓶太具諷刺意義了,這是一個完完全全喪屍生活能力的中年巨嬰,最後被逼瘋只能採取極端手段,瘋狂殺人。而樸社長,通過樸夫人的一句話道出了這個人對財富的貪婪和冷漠:兇宅更能賺錢。他甚至明知房子有問題,而忽略對孩子成長的影響,為了財富一直堅持住在這裡。直到,樸社長最終人財兩空。
哥哥是有美好幻想的人,他也想有一天成為有錢人,融入派對裡那麼多從容的成功人群中,一如他最後得知父親去向,給父親的回信:希望自己賺很多錢,把房子買下來,父親從下面走到上面。他說他制定了一個計劃,而計劃是他父親最看不上的,父親覺得窮人過著無計劃的日子才合理,最終他會不會逆襲,父親還能否等到那天?電影整體視覺效果壓抑暗沉,地下室和別墅都沒有足夠的光亮,窮人富人各有各的壓抑,看來大家住的都是兇宅。不要隨便接受別人的石頭,搬新家之前要好好看看風水,這部電影教會我們太多。最重要的,窮人逆襲不易,但你真的要努力,唯有自救才可以,任何當寄生蟲的思想都不靠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