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以家人之名》才知道,孩子的不聽話是父母的錯......

2021-02-08 藍莓果教育古城校區

近期電視劇《以家人之名》熱播,男主凌霄在面對媽媽的指責、拋棄,父親的忽視中,漸漸成為一個冷漠、與他人疏遠的孩子。

在網友們沉浸於吐槽凌霄媽糟糕的教育時,我們更應該反觀劇情背後,現實生活中家長們常常提到「孩子不聽話、與父母疏遠」的社會問題。

這些看似微小的問題,卻會在未來架起一道無法逾越的情感障礙,這時我們理應思考下自己身上的一些行為,是否不得當,一些常見的雷區,如下:

時常情緒激動

以打罵方式代替語言溝通

不能耐心聆聽他們的小世界

太過溺愛,要什麼給什麼

那麼怎樣才能使孩子聽話、貼心且尊重你,以下四點法則或許可以幫助迷茫中的家長找到些方向,打開孩子的內心世界,加強彼此間親近感。

人們常說:天氣就像孩子的臉說變就變。在我們的概念裡,孩子的情緒很簡單,來的快去的也快,真的是這樣嗎?

在腦科學中,我們可以找到答案。我們的大腦中,有一個被稱為「杏仁核」的腦區,杏仁核位於前顳葉背內側部,海馬體和側腦室下角頂端稍前處,是主要負責:產生情緒、感知情緒、調節情緒的中樞。

它是時刻幫助我們監控世界的關鍵,並且在感知的過程中它只會做出一個判斷——對我是好的還是壞的,緊接著這個神奇的部位會向大腦皮層和身體發出行動的信號。

所以,每當父母一味將自己的不快發洩在孩子身上,他們的大腦就會傳遞出危險的信號,由此在內心建立起防禦屏障,處處為你設防,左耳進右耳出,與你漸漸疏遠,更糟糕的是會對你的親近產生恐懼、厭惡等情緒。

作為父母應保持積極的人生觀和樂觀的情緒,向孩子傳達出幸福的信號,只有經常以正向且溫暖的力量去輸入,她才會以貼心輸出你。

穩定的情緒有利於降低孩子的防備心理,只有讓他知道和你交流、生活是安全的,他才會願意主動的和你交流小秘密。

在心理學「情感厭惡實驗」中,心理學家已經盡一切可能提前解釋一顆包裝上標有「氰化鉀」字樣的糖果其實沒有任何毒性,甚至當著參加實驗的大學生的面吃下這顆糖果,大多數學生仍然猶豫不決,最終拒絕吃下糖果。他們說:「儘管相信這顆糖果是完全安全的,但是他們無法克服他們的厭惡反應。」

所以,儘管孩子知道爸爸媽媽是愛他的,會在內心嘗試接受你。但是,在他們的內心情緒失控的父母已經通過日常的行為,被打上了「危險」的標籤,恐懼感使他們想要遠離危險。

只有父母使自己的情緒處在穩定的狀態下,孩子才會對周圍的環境放心,建立信任後主動傾訴的欲望也會更加強烈,這就是為什麼有的家長可以和孩子做朋友的主要原因。

很多家長最大的問題是說太多卻從不聽;

太想做家長,卻忘了把孩子當成擁有獨立思想的人.

很多時候真的不是孩子不聽話、不溝通,而是一說就會被堵住。熱門綜藝節目《少年說》有這樣一個鏡頭,一個常年生活在學霸閨蜜陰影下的初中生,站在天台上向媽媽表達心意。

期間,她媽媽並沒有做到認真聆聽,而是立馬指出她在學習上的問題,然後還不忘打擊她。

可她此時並沒有放棄,還是紅著眼圈想為自己爭取下。

聽到這裡這位媽媽選擇置之不理,隨後強勢的拋出自己的問題:「那為什麼媽媽提出的要求你都達不到?」

最後小女孩掙扎無果,只能選擇流著淚離開.

這些反駁、懲罰和忽視,本質上是一種情感拒絕。

著名心理諮詢師武志紅老師曾說過,生命力如果被看見,才是好的生命力,才能有創造有向上,但如果生命力沒被看見,那將會衍生出來憤怒等負面情緒。

所以,請從今天開始父母先學著「聽話」,認真的傾聽他們的小世界,尊重他們的一些想法,你一句溫柔的「我想聽你說」和發自內心的「那你的想法呢?」就足夠。或許「不聽話」的孩子,也能達到我們的要求。

父母要懂得延遲滿足孩子的欲望,有時及時滿足並不是好事。

因為你會發現當你養成及時滿足的習慣,如若有一天你沒有做到,孩子就會上演一哭二鬧三上吊的戲碼。

讓「等待」成為一種習慣,一日三餐、吃零食、玩遊戲等都能培養到這個習慣。

比如,父母要給孩子設置一些固定的生活習慣:早上、中午、晚上吃飯時間,每天吃零食時間,每天玩遊戲時間,只有到了某個時間孩子才能做某些事情,不到這個時間,只能「等」。

這樣不僅能夠在下一次「意外延遲滿足」的情況下,使孩子聽話,還能為孩子養成強烈的時間觀念和良好的自律習慣。

想要孩子與自己親近又聽話,父母不僅要做到約束自己的言行,還要遵循一定的方法,形成強大的教育力量並非易事,父母愛孩子是本能,讓孩子愛你是能力。努力去改變,總會離希望更進一步。

相關焦點

  • 《以家人之名》母親肆意打罵凌霄:太懂事的孩子,都是父母的虧欠
    最近,電視劇《以家人之名》頻頻上熱搜,劇中懂事的小男孩凌霄讓大家特別心疼。因為爸爸工作繁忙不顧家,母親自己出門打麻將,讓凌霄在家裡帶妹妹。這些孩子雖然讓父母省了不少心,但只有自己知道這麼活著有多累。父母就是孩子通向社會的演練場,如果在父母面前,孩子都畏首畏尾、謹小慎微,不敢出一丁點兒錯,那在社會中,他們很難自信獨立。
  • 《以家人之名》凌霄子秋被逼離開家人:情緒勒索是毀掉孩子的武器
    最近,朋友圈被《以家人之名》刷屏了。自小被母親拋棄的凌霄和子秋,總是惹得觀眾一陣心疼,好在兩個孩子遇見了李爸和尖尖,才陽光快樂地長大了。凌霄不想離開與自己相伴十年的家人,舅舅便怒氣衝衝地控訴凌霄:可她是你媽媽呀,她都這樣了,你還想著回家,你小的時候就因為你,你妹妹才沒了,你就是個冷血動物!
  • 《以家人之名》凌霄、子秋被逼離開家人:情緒勒索,是毀掉孩子最好...
    來源:教育ID:edu618最近,朋友圈被《以家人之名》刷屏了。自小被母親拋棄的凌霄和子秋,總是惹得觀眾一陣心疼,好在兩個孩子遇見了李爸和尖尖,才陽光快樂地長大了。凌霄不想離開與自己相伴十年的家人,舅舅便怒氣衝衝地控訴凌霄:可她是你媽媽呀,她都這樣了,你還想著回家,你小的時候就因為你,你妹妹才沒了,你就是個冷血動物!凌霄本就因為當年妹妹的離去倍感自責,這番話像一雙無形的手狠狠地扼住了他的咽喉,無法呼吸,凌霄終於同意與家人分離。
  • 《以家人之名》凌霄、子秋被逼離開家人:情緒勒索,是毀掉孩子最好的武器
    作 者 | 陳千朵 編 輯 | 朱萬剛來 源 |教育(ID:edu618)所有以愛之名,通過要求、威脅、施壓、打擊、沉默等手段,在親子關係中爭奪控制權,讓對方就範的方式都是情緒勒索。當父母能控制情緒,孩子也能夠在人生的旅程中輕鬆上陣,飛得更高更遠。
  • 高中生向父母要「試錯權」是不聽話嗎
    「我想進行嘗試,我就是想錯一錯!」據媒體報導,在湖北武漢中學近日進行的親子溝通調查中,有學生這樣呼籲。記者了解到,在關於學生是否「聽話」的調查中,超過五成家長認為孩子「不聽話」,而超過七成孩子卻認為自己「聽話」,雙方在親子溝通的有效性上出現了偏差。
  • 以家人之名:「你不聽話,你爸就把你送走」如何面對恐嚇式拋棄
    由譚松韻、宋威龍、張新成、塗松巖、張晞臨等人主演的家庭劇《以家人之名》已開播。看了前六集裡面的賀子秋讓我印象最深刻也是最心疼的。不像李尖尖和凌霄,雖然家庭也都不完整,但是至少他們都有各自的親人陪伴在身邊,而子秋卻沒有,從真正的法律層面來說賀子秋跟這個家庭絲毫沒有關係。
  • 看看《以家人之名》就知道了
    最近熱播電視劇---《以家人之名》火了,該劇主要講述的就是兩個爸爸培育三個兒女的故事 子秋的內心從小是敏感又自卑的,在父母眼裡,可能就覺得孩子還小什麼也不懂,其實,小小孩子內心的感受能力是很強的,就像劇中所說,長大只是一瞬間的事,而那個瞬間,只有你自己知道。
  • 《以家人之名》:賀梅賀蘭姐妹相反的人生,道出了中國父母的通病
    電視劇《以家人之名》裡面,賀梅和賀蘭是一對親姐妹,兩人出生於農村,家境不怎麼好,父母不注重女兒的教育,所以兩姐妹學歷都不高。賀蘭是家裡聽話的孩子,對父母言聽計從,賀蘭年輕的時候也外出打工過,還遇到了互相喜歡的戀人,然而賀蘭家裡嫌男方離得遠,賀蘭母親強烈反對這段異地戀。
  • 為什麼中國的父母 大都希望孩子聽話
    引言:記得,小時候,媽媽總是說:要乖,要聽話。這句話,也是許多中國父母對自己孩子說的話:要聽話。直到有一天,我對這句話產生了懷疑:聽媽媽的話,媽媽的話就一定是對的嗎?只是這個時候,我已經長大了。現在,當我要這樣要求自己的孩子時,我不禁要問自己:我的話,就是對的嗎?孩子的話,就是不對的嗎?
  • 《以家人之名》熱播:情緒勒索,是毀掉孩子最好的武器
    最近朋友圈被《以家人之名》刷屏了。自小被母親拋棄的凌霄和賀子秋,總是惹得觀眾一陣心疼....好在兩個孩子都很幸運,遇見了李爸和李尖尖,才得以陽關快樂地成長。朱迪斯·西格爾曾說:所有以愛之名,通過要求、威脅、施壓、打擊、沉默等手段。在親子關係中爭奪控制權,讓對方就範的方式都是情緒勒索。
  • 孩子不聽話該不該打?家長別逞一時之快,讓孩子承擔後果
    面對孩子的不聽話,父母的第一反應是用拳頭「打」向孩子。上面的三位父母,可能就是生活中的你:孩子乖,母慈子孝,孩子鬧,拳腳相向,慈母嚴父變武行,打孩子不僅打出內傷,自己還後悔不已,再看看要麼孩子該怎樣還是怎樣,要麼形成暴力傾向。很多父母都知道打孩子的傷害有多大,可在孩子不聽話時,仍然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逞一時之快,總是打完孩子又心疼➕後悔。孩子不聽話,到底該不該打?
  • 《以家人之名》提醒我們:對待家人,不可以隨意怠慢
    01最近,家庭成長治癒劇《以家人之名》正在熱播,熱度和口碑持續升溫。該劇講述了三個在原生家庭遭遇過不同傷痛的孩子,機緣巧合下被組成一個新家庭,三個沒有血緣關係的孩子成了兄妹。大哥凌霄、小哥賀子秋、妹妹李尖尖在李海潮與凌和平這兩個爸爸的撫養下,相互扶持、共同成長的故事。
  • 《以家人之名》:父母應該成為照亮孩子人生的那束光
    01最近熱播電視劇《以家人之名》中,塗松巖老師飾演的李海潮李爸順利摘得「國民老爸」稱號,全體網友實名表示羨慕。是李爸和尖尖給了凌霄溫暖,孩子的心是最純粹的,誰對他好,他心裡倍兒明白。即使他們不是血緣上的家人又怎樣,他們有家人般真摯的感情,比生而不養的血緣強百倍。04賀子秋,這個一出場就讓人心疼的孩子。親生父親趙華光不想要就說打掉他,媽媽賀梅生了他卻拋棄了他,外婆和阿姨覺得他是個累贅養不起。
  • 你的孩子為什麼不聽話?
    生活中,作為父母的我們,經常會遇到這樣的情況:出於對孩子的關心,我們竭力想讓他們避免犯錯或者做一些不恰當的事情,於是,我們告誡孩子不要去做這件事,但事情的結果往往是:明明是父母三令五申禁止的事情,孩子偏偏還是去做了。這時候,我們會認為:這個孩子不聽話,對吧?孩子不聽話,究竟是怎麼回事?
  • 《以家人之名》:有一個三觀正的爸爸,是孩子一生的幸運
    在今年的電視劇中,《以家人之名》這部電視劇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佔領了熱播劇榜單。劇中的李海潮無疑成了很多孩子心中的理想型爸爸。家家有本難念的經,每一個家庭都會存在一些或大或小的傷痛。然而有的人用一生去治癒童年,有的人用童年去治癒一生。以家人之名,用溫暖治癒了所有人的傷痛。
  • 《以家人之名》都看了嗎?其實教育的真相是:孩子被尊重,父母被理解
    《以家人之名》在這個暑假確確實實火了一把,沒有人不喜歡劇中的2個爸爸和3個孩子。
  • 《以家人之名》大結局:不會帶孩子,是男人最大的謊言
    最近電視劇《以家人之名》非常火,熱搜不斷。其中,女主角李尖尖慶祝自己來例假的那場戲,很多網友都說自己「發出了三尺高的笑浪」。小孩子才沒有成年人間的算計,誰對自己好,孩子心裡都知道。不是只有血緣關係,才能叫家人。
  • 《以家人之名》討好型人格的賀子秋,藏著3000萬孩子的隱痛
    作者:智慧主創團來源:智慧父母ID:gh_7377be104ede最近,《以家人之名》大火,裡面那個「討好型人格」的賀子秋也頻頻上熱搜。就像《請回答1988》中說的:懂事的孩子,只是不撒嬌罷了,只是適應了環境做懂事的孩子,適應了別人錯把他當成大人的眼神。劇中的德善就是這樣一個被迫長大,被迫懂事的孩子。姐姐因為是姐姐,所以需要謙讓;弟弟因為是弟弟,所以需要照顧。
  • 文墨軒練字:孩子不聽話怎麼辦?
    有的孩子似乎記性不好,丟三落四,告訴他怎麼做,他可能一扭頭就又忘了,總得讓父母不斷提醒。家長對這樣的孩子要有耐心,經常提醒孩子,孩子就會進步。⑦自辯型。有的孩子「不聽話」是在自辯。當大人的批評與實際情況有出入時,孩子往往「不聽話」。
  • 「恐怖的3歲」來了,孩子不聽話,難管教,父母該如何教育?
    說到「恐怖的3歲」,很多父母談之色變,因為這個歲數的孩子,實在是太能作了,不僅不聽話、難管教,還總愛作妖、惹事生非,變成了眾多父母最想要逃避的「熊孩子」。到底「恐怖的3歲」有多恐怖?父母讓孩子往西,他卻偏要往東。明知道自己的行為是錯的,但是只要父母指正,他就硬是要去做,非要和父母對著幹才開心。孩子「唱反調」唱得興高採烈,被忤逆的父母可就沒這麼開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