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隱秘的角落》應該是最近熱度最高的電視劇了,熱門影音平臺有五十多萬人為之做出評價,其中五星好評過半,也榮登「一周華語口碑劇集」榜首。
拋開高收視率好口碑不談,自播出以來網上解讀該劇的文章與視頻也是數不勝數,很多網友看了之後不禁自我調侃「看了個寂寞」。經過這些「高深莫測」的分析,《隱秘的角落》也似乎被扒了個「一絲不掛」,不再隱秘。
這些解讀者的觀點,總結來看大概可以得出這樣的結論:
1.普普死了,當她哮喘發作張東升沒有及時送她去醫院
2.嚴良死了,或者死於張東升刀下或者掉海裡淹死了
3.老陳死了,他開車去找嚴良時傷口流血
4.朱晶晶是朱朝陽推下去的
5.朱永平與妻子王瑤是朱朝陽算計之下死在朱朝陽手上,甚至王瑤就是朱朝陽補刀殺害的
6.普普的弟弟根本不存在,那30萬是她為了自己要的
另外還有許多關於此劇「細思極恐」的細節,不勝枚舉。在沒看這部劇之前,僅僅從這些分析中,我就感受到了滿滿的陰鬱和黑暗,更激發了我極大的好奇。
然而當我看完這部劇之後,真的覺得可笑又荒繆,又是一部被過度解讀的影視作品。為什麼說「又」呢?因為近些年,這種現象太多了。
當年周星馳的《大話西遊》上映時遇冷,據說後來經過電影學院的老師放映討論之後就漸漸火了,之後關於它的解讀也遍布媒體網絡。後來導演劉鎮偉在接受採訪時被主持人問到這部電影的「後現代主義」問題,他都覺得有點懵,只能含糊其辭。
前兩年黃渤的一部電影《一齣好戲》也曾被許多媒體人討論分析,甚至說島上的一切都是黃渤所飾演角色的幻想,其他人早就死了。
凡此種種,多不勝數。面對這些媒體人的自嗨臆想,《大話西遊》裡孫悟空有句臺詞十分應景:I 服了You!
說回今天主要談論的影視劇《隱秘的角落》,看完這部劇後,我看到的結局就是導演用鏡頭和語言展示給我們的:普普活著,嚴良活著,老陳活著,朱永平和王瑤的死與朱朝陽半點干係也沒有,朱晶晶也不是朱朝陽推下去的,普普就是個單純可憐的小姑娘,別把她想得那麼壞。
其中,我覺得比較有討論餘地的就是普普的結局和朱晶晶的死因。
劇中有個鏡頭警察向葉警官報告找到普普了,然後他們去張東升嶽父母家調查取證。這裡似乎暗示普普死了,可是這與後面大段的劇情相矛盾。後面老陳與嚴良的口中,普普活著,與弟弟也配型成功。
至於該相信哪種結局,恐怕也是主創團隊給予觀眾充分的想像空間,也對應了張東升對朱朝陽的提問,關於笛卡爾的結局,他相信哪一種?
關於朱晶晶的死,後面朱朝陽帶警察指認現場時他的回憶明顯出現了矛盾的地方,後來普普信中的話也暗示朱朝陽與此事有一定關係。但也無法證明是朱朝陽把朱晶晶推下去的,只能說明朱朝陽有可能見死不救,眼睜睜看著妹妹支撐不住掉下去。
而網上那些過分解讀劇情的人,我想大概有不少人是受到了原著《壞小孩》的影響。原著中朱永平一家三口的死與朱朝陽脫不了干係,而普普與嚴良在小說中的角色也都死了。
可是,他們沒意識到《隱秘的角落》是脫胎於《壞小孩》卻自成一體的獨立影視作品,沒必要非得把二者生硬地聯繫在一起。
該劇導演也曾說過:
「創作的初衷就是把人性的複雜一面展現出來,但是不展現純粹的惡。最後希望大家在生活裡要避開這些惡,讓自己學會愛,學會正確的愛。
想給觀眾呈現出更多的樂趣,比如喜歡埋線索彩蛋,讓大家看劇時有種交流互動的感覺,但一些過於誇張、過分的解讀,也沒有必要。」
影視作品本就是以虛構為主的,也會採用很多誇張和藝術性的手法,觀眾在看的時候從主觀出發有不同的感受情有可原,但是過度解讀真的該適可而止了。
觀眾老爺們,簡單看看圖一樂多好,想得太多可能覺得咱自己都成虛夢一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