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岐地美食·連載44】
來一鍋爆玉米花
侯玲
我們村有兩個閒散男人,年輕時就遊蕩四方,偶爾在過年時回家打個照面,從此一年不見。
他們為村人不齒,年紀輕輕就像個風箏,關鍵是年年回來時還風塵僕僕,沒有一絲兒衣錦還鄉之勢,鄉人自然不待見。但兒時的我特別羨慕他們。一個養蜂的拉著蜂箱追著花開,釀一路蜜;一個爆米花的,拉著爆米花的鐵家什走街串巷,嘭的一聲,香氣四溢,孩子婦人們無不雀躍。我羨慕他們兩個想去哪裡就去哪裡。我做夢都想,這才是世界上最好的營生。
爆米花這東西,吃了不頂飽,不吃也餓不著。可也奇怪,尋爆米花味道的人從不間斷。夏天是淡季,爆米花人就在街道某一個固定角落打盹,十天半月裡生意稀稀拉拉,爆米花人就和老人們下棋。可爆米花人從來不擔心生意不景氣,他知道,在北方的土地上,自打秋季收了糧食,這爆鍋就不得空閒。
在我成長的記憶裡,冬天是和爆米花一起來,春天是和爆米花一起來。尤其是春天裡有個節日叫二月二,新嫁娘靠各式爆豆子和炸面花在新家裡掙臉面,娘家人頭一天要爆各色豆子,炸面花,各樣酥脆噴香的爆米花豆顆填滿七八個新竹籃子才作罷。一個村裡有幾個新嫁娘,孩子們心裡早就算好的。二月二的早晨,孩子們挨個去新嫁娘家,人人滿載而歸,嘴裡吃著,手裡捧著,兜裡裝著都是各色爆米花。新媳婦手巧不巧,就看孩子們今天米花吃得盡興不盡興,炸面花好不好玩。如此說來,爆米花也是一個神奇的存在,爆米花人每年春天都替人做嫁衣,每個新媳婦的好口碑都離不開一個好手藝的爆米花人。有那個食物能把人生關聯得如此緊密?難怪爆米花人靠一口爆米花鍋就敢闖天下。
我兒時的春季,村裡大戶人家直接請爆米花的人去家裡,一鍋連一鍋爆它個幾笸籮,院子被爆鍋震得地動山搖,這才是好氣勢!全家在春天的開頭上大快朵頤,嚼得地動山搖才算把春咬住了。尋常人家最不濟也要爆幾鍋玉米花。天剛蒙蒙亮,孩子們去學校,看不清誰是誰,摸黑還能彼此分食爆米花,嘗出味道就喊一聲:爆黃豆,玉米花。歡笑著吃一路,到了教室給老師分食幾顆,看著老師笑眯眯的接過米花,扔嘴裡嘎嘣嚼一聲,大家才坐好掏書包讀書。幾顆爆米花,把教室渲染的香氣馥鬱,氣氛融洽,師生和樂,讀起詩書也是情真意濃。
冬天,爆米花的人偶爾回鄉了,孩子們就圍上去嘰嘰喳喳問七問八,好像他帶回了整個世界。他笑呵呵像百問不厭,挨個兒答話,把花花世界裡的趣事全抖落出來,惹得孩子們眼睛發光,神情恍惚。他喊一聲:小子們,去端豆子玉米,我給你們嘣幾鍋米花嘗嘗。孩子們呼啦一聲散去,嘴裡呼嘯著:嘣米花啦,有了米花不擾媽。
村子小,爆鍋幾聲嘭嘭聲炸響,村莊沸騰了人也炸沸騰了,五穀糧食膨化出的香甜熱氣氤氳升騰,朦朦朧朧一片白霧氣如仙境,爆米花人也影影綽綽看起來仙氣飄飄。有孩子說:長大我也要當神仙,天天爆米花去。周圍的孩子頓時一片叫好嚷嚷,大家一臉憧憬,日後支起一架爆米花的鐵家什闖天下該是多麼幸福的模樣。孩子們圍成一圈,面前的簸箕裡是金黃的玉米粒,滾圓的黃豆,瑩白的粳米,豔紅的花生米,偶爾還有豌豆蠶豆和麥粒。這家孩子賣弄帶著糖精,那家孩子說回家要用蜂蜜裹。爆米花人手不緊不慢手搖爆鍋看著時間,火盆裡火焰吼吼舔著爆鍋,孩子們眼睜睜看著夢想照亮現實。
這生鐵鑄的圓肚兒爆米花鍋真是個奇蹟,連爆米花人都不知道誰發明了這玩意,他靠這吃飯幾十載,走村串鄉出了省,到哪裡都有營生,好像約定俗成,爆米花鍋就是個暗號,只要把它從車上拿下,支起火盆,不消幾分鐘,周圍自覺會圍站一圈人,孩子主婦陸陸續續捧來糧食顆粒等著。曾有傳言說爆米花鍋是鉛鑄的,這樣的鍋爆米花吃了會讓人痴呆。爆米花人生氣的把爆鍋敲得叮咚響,他說:扎紮實實的鑄鐵鍋,人老幾輩子都吃了,娃娃吃了都考上大學了,那個痴呆了嘛。也是,糧食生吃熟吃,只要大人孩子喜歡。這爆米花是眼睜睜看著自家糧食爆出來,主婦沒有反駁它的道理。再說,如今的孩子多吃點粗糧也是好事,這爆米花的生意,不但沒有隨著歲月流逝被淡出視線,反倒讓幾代人的回憶落在實處,往往是爺爺牽著孫兒,剝一顆圓鼓鼓的玉米花講述半天往事,這其樂融融是它物無法取代的。
一晃幾十年過去了。村裡爆米花的人再次回來,他老了。他背駝了,發如霜,不知為何他缺了一隻胳臂,左邊的袖管空蕩蕩。只有臉上的笑容還是燦爛依舊,他的眼睛更明亮了。孩子們怯怯地看著他的空袖管,他在男孩子的腦門上敲一記爆慄子,笑說:還不端玉米來?這一波孩子們又像他們的父輩們,端來各色糧食顆等著爆米花,爆米花人用僅有的右胳膊拎起圓肚兒爆鍋,孩子們架好鐵絲網簍子捂住耳朵遠遠站著,爆米花人熟練的踩一腳,他用一隻右臂也能爆出好米花。孩子們吃著米花嘻嘻哈哈,沒大沒小的玩弄爆米花人的頭髮。這一刻,是時代的穿越,曾經是他們的父輩和一個年輕的小夥子玩爆米花;今天,是一夥孩子和一個慈祥的老人玩爆米花。
天亮了,爆米花的人又走了。昨天爆米花的地方還剩些米花的碎屑殘渣,幾隻蘆花雞啄來啄去總是啄不盡,像爆米花人留給村子的記憶,斷斷續續卻又真真實實。聽說,爆米花人是為救一個孩子傷了自己,他在街邊爆米花,一個孩子眼看被疾馳而過的渣土車碾過,他躥起來用力把孩子推開,自己被車剮著拖了幾米。
快過年了,村裡人念叨:爆米花人該回來了,今後就讓他安安然然在村裡住著,他要想爆米花了就支起火盆。只要大家都在,這營生就斷不了,他不用再去外面闖蕩了。這次,村裡人是真心實意地留他,不知道他可聽到?
繼續悅讀
侯玲:【岐地美食·連載1】二月二的炒貨
侯玲:【岐地美食·連載2】年味不過一碗麵
侯玲:【岐地美食·連載3】蜂蜜粽子
侯玲:【岐地美食·連載4】地軟,這道美味
侯玲:【岐地美食·連載5】椒蕊煎餅香
侯玲:【岐地美食·連載6】美味傳承著愛
侯玲:【岐地美食·連載7】《詩經》的觸鬚
侯玲:【岐地美食·連載8】洋槐花開五月香
侯玲:【岐地美食·連載9】端午味道
侯玲:【岐地美食·連載10】麻糖兒
侯玲:【岐地美食·連載11】四嬸的酒麩
侯玲:【岐地美食·連載12】漿水面,消暑熱
侯玲:【岐地美食·連載13】撈涼粉
侯玲:【岐地美食·連載14】煎豆花
侯玲:【岐地美食·連載15】擀麵皮,滋味長
侯玲:【岐地美食·連載16】木子香,苦薏黃
侯玲:【岐地美食·連載17】粥寄長情
侯玲:【岐地美食·連載18】一碗鄉愁
侯玲:【岐地美食·連載19】餃子宴上的翡翠蒜
侯玲:【岐地美食·連載20】廚娘的等待
侯玲:【岐地美食·連載21】兒時的八寶甜飯
侯玲:【岐地美食·連載22】誰惦記一碗麵
侯玲:【岐地美食·連載23】夥計,來個涼拼盤
侯玲:【岐地美食·連載24】常憶酥餃是長情
侯玲:【岐地美食·連載25】一碗羊肉泡
侯玲:【岐地美食·連載26】況味久遠的豬皮三吃
侯玲:【岐地美食·連載27】一碗清湯丸子
侯玲:【岐地美食·連載28】湮沒在歲月裡的熬蘿蔔塊
侯玲:【岐地美食·連載29】蒸碗裡的小酥肉
侯玲:【岐地美食·連載30】吃過「十碗飯」,你就有鄉愁
侯玲:【岐地美食·連載31】文王鍋盔
侯玲:【岐地美食·連載32】曲連和回盤
侯玲:【岐地美食·連載33】裹裹面
侯玲:【岐地美食·連載34】正是醋粉當令時
侯玲:【岐地美食·連載35】柿樹的凋零是誰遠去的光陰
侯玲:【岐地美食·連載36】不醃點芥菜怎麼過冬天
侯玲:【岐地美食·連載37】 暖心的糝子面
侯玲:【岐地美食·連載38】 紅小豆麥飯
侯玲:【岐地美食·連載39】豆花泡饃
侯玲:【岐地美食·連載40】兵豆拌湯
侯玲:【岐地美食·連載41】 你可吃過血麵條
侯玲:【岐地美食·連載42】 蒸好饃饃過大年
侯玲:【岐地美食·連載43】 請你吃個烤紅薯
歡迎關注岐山作家微信公眾平臺
岐山作家微信公眾平臺
投稿郵箱 73745099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