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藝校友出演《鶴唳華亭》姜尚宮一角!

2021-02-22 知羹
11月中旬,古裝劇《鶴唳華亭》上線。演員馮波在劇中飾演了姜尚宮一角。這是她第二次出演古裝劇,驚喜又充滿挑戰。「這個角色的身份是皇后身邊的謀士,不能把喜怒哀樂表現出來,無形之中禁錮了五感和肢體的發揮。就像讓你去打仗,但你不能拿槍。所有的技巧都不能用,唯一能用的就是眼睛。」「 演技 」在馮波這裡成了「 眼技 」。有位網友評論道:一個眼神丟過去就能殺人。她的微表情在演戲,有分寸,有內容,還有穿透力。

馮波,曾獲電影百合獎優秀女演員獎、澳門國際電影節最佳女配角獎。主演作品《走出塵埃》提名東京國際電影節最佳影片。

19部電影,18部電視劇,是她的履歷。

她是電影《我是植物人》中的朱俐、《大明劫》中的馮氏;是《流淌的美好時光》中的易遙媽媽、《暗戀橘生淮南》的洛枳媽媽以及古裝正劇《鶴唳華亭》中的姜尚宮。也是為數不多擁有北京電影學院MFA表演專業碩士學歷的國內女演員。

 

「我是肯定要演到老的,這是我一輩子的事業。」馮波說。

/ 1

 

《鶴唳華亭》是繼電影《大明劫》之後,馮波出演的第二部古裝劇。

「此次加盟古裝劇《鶴唳華亭》飾演姜尚宮一角,是一次很特別的機會與體驗。在與各位實力派演員一起切磋演技的過程中也是過足了戲癮。」

在看到《鶴唳華亭》劇本時,馮波形容這是一個「燙手山芋」。劇本中充斥著大量的古文、生僻字臺詞以及規範禮儀。

剛接到角色,副導演團隊給每個演員準備了超厚一沓A4紙的生僻字大全,上面標明了戲裡所有出現的生僻字。馮波跟著上面的拼音、註解一點點揣摩。同時還要摸清各個角色之間的關係以及對應的人名、官名。

姜尚宮是一位生長在深宮深處,權利慾望漩渦中的人,性格複雜、內斂又足智多謀。但她內心深處仍保有溫情,有自己堅信的道。這是這個角色打動馮波的地方。

並且姜尚宮身居高位,多接觸皇家,所有的行為舉止皆要符合禮制,不能出現任何差錯。這使得馮波在演繹時不能像其他作品那樣很張揚的表現出來。

而是喜怒不形於色。內心所有的微妙活動只能通過細微的眼神去傳達,並讓觀眾感知到角色內心的盤算、掙扎、恐懼和專注等。

「這給我表演上提出了很大的難度,肢體語言都藉助不上,只能靠極小的面部表情和眼神變化來把握」,向來對自己演技有信心的馮波,卻說這個角色是越演越難。

與馮波合作過的導演曾這樣評價過她:

馮波是一個性格演員,而非本色演員。她擁有賦予劇本中人物形象各種各樣性格的能力,而非千篇一律的本色出演。電影電視劇、主角配角都是如此。

「不管飾演的是什麼角色,都帶著敬畏感完成。有的時候看起來是犧牲自己,但實際上給作品加分,也就是給自己提氣」,馮波說。

《鶴唳華亭》這部劇非常講究「 禮儀 」。在劇組中,常能看到禮儀老師隨組教授。而馮波飾演的「 姜尚宮 」更是如此。

「姜尚宮是六局總管,她在和皇后接觸時從眼神到說話語速皆有要求。同時身為內宮總管,走路姿勢及體態甚至速度也有規制。這一點在我穿上全套戲裝之後有了更加明確的感受。」

來講一個細節:在跟老師學習的同時,馮波還準備了一雙小布鞋,每天收工都會在房間外面的走廊不停練習。

她會讓助理拍下視頻看自己走路是否端莊,包括步速、走路時肩膀不能晃,要求很嚴格。她試圖讓這些禮儀去變成一種習慣。「出演該部戲讓自己感受最深的就是中華傳統文化中的禮。」

 

從上大學那會兒開始,馮波就對表演認真且執著。小時候學習小提琴的她,多年來浸潤在音樂裡,這對她日後把握角色產生了巨大的幫助。

馮波心裡清楚:音樂和表演,二者是互通的。

 

本科時,馮波會為了排戲到處跟人借道具。「那時候天天跟人家各種押白條、押身份證,有時候還會苦情地用窮學生身份的學習態度打動人家把排練道具給借來。」大學四年,馮波的專業排名始終很靠前。

 

大學時努力認真的勁兒到工作裡則是敬業。在參演《鶴唳華亭》時,她和別人搭戲過程中,即使鏡頭沒有給到她,她也會把自己所有的反應給足對方。

馮波把演戲看作是一生的事業。哪怕在這個過程中會遇到困難,她都有一份堅定執著的心。這也如姜尚宮一樣,在自己堅信的「 道 」上匪石匪席。



成為一名演員,對於少年時代的馮波來說是個水到渠成的選擇。

 

「在樂器王國裡,鋼琴是樂器中的國王,小提琴是王后。所以從6歲時,我就開始學琴了。」馮波說。

 

小學起往返家鄉徐州與北京,前往中央音樂學院學習小提琴。中學時考入了南藝附中的小提琴表演專業,師從中國著名小提琴作曲家張靖平。這放在90年代來說,是按照專業演奏家培養的方式。

在南藝附中讀書期間,馮波因為外形、樂感和嗓音條件都很不錯,被選入當時在全國都頗具知名度的聖女合唱組,先後出過5張專輯。其中的聖誕主題專輯,一度成為各大商場聖誕節的循環播放曲目。

「參加聖女合唱組的時候只有十幾歲,但冥冥之中能夠感受到內心的某種不安分。音樂是我喜歡的,但我好像開始知道自己更熱愛舞臺了。」馮波說。

 

高考時,馮波選擇了南藝影視學院學習表演,這是她人生中的第一次跨界。

大學畢業時,馮波已經在南京生活了超過10年。畢業後,她決定放棄南京舒適的生活,到北京去發展。

 

馮波有一種決定了就立刻去做的勇氣。「畢業典禮第二天,同學幫我把行李扛到南京火車站託運,然後買張票就直奔北京去了。當時內心只有一個聲音——想做一名演員,北京這個大本營是必須要來的。」

雖然是學院派畢業,也因參加聖女合唱組擁有一定的名氣,但對於初到北京的馮波來說,從學院派偏向話劇體系的表演方式轉向大銀幕,需要新的積累和時間。

本科時,馮波的排練和演出基本以話劇為主,電影和電視對她的表演提出了新的要求。經歷過短暫的茫然期後,馮波覺得仍舊需要繼續補充新的知識,她做了一個很有勇氣的決定:

——報考錄取人數極少的北京電影學院MFA表演專業碩士。

2008年,馮波順利考入北電研究生,也由此迎來了她學業和事業上的轉折點。「如果想做明星,肯定是要信奉出名要趁早的。但做演員則不同,鏡頭前的篤定都需要一步步穩紮穩打。」

在北京電影學院讀書期間,馮波開始作為一名電影演員被觀眾認識。拍攝了多部評分很高的電影,並獲得多個重要獎項。

不進組的時候,馮波一直保持著觀影的習慣,強度最大時甚至一天看3部影片。

 

馮波與編劇柏邦妮是閨蜜,兩人幾乎是同時開始到北京發展,也曾經是剛來北京時的室友。出身編劇專業的柏邦妮是馮波觀影上的導師,很多艱深晦澀的藝術影片都來自她的推薦。

 

「我記得有一年安東尼奧尼來電影學院展映,每天都在連續放映他的各個時期影片。我和柏邦妮都買了套票,帶著零食和毛毯到電影學院一部一部接著看。通過大量看大師作品和藝術電影,最大的提升是對電影表演的審美品味,至少知道所謂「好」的標準在哪裡。」馮波說。

 

「在北京的這些年我花了大量的時間在觀影和學習電影工業的各項工作,只有積累的多,當機會來找你的那天,才能接得住。」

2009年,她在電影《無形殺》中飾演一名女刑警。這是她的大銀幕處女作,從這部作品開始她一直保持著體驗人物職業的習慣。

 

在《無形殺》開機之前,馮波前往徐州市刑警大隊重大命案組體驗了兩個月的刑警生活,全程跟著破了一個尋屍案。

2010年,馮波與李乃文主演的電影《我是植物人》上映,這是她的第二部大銀幕作品。憑藉影片中飾演的植物人「朱俐」一角,馮波獲得第11屆百合獎優秀女演員獎。

 

值得一提的是,《我是植物人》是一部在當年獲獎頗豐的作品。包攬了百合獎包括優秀影片在內的四項大獎,以及北京大學生電影節最佳電視電影。並提名了當年的上海國際電影節、金雞獎、華表獎、華語電影傳媒大獎等。

在拍攝《我是植物人》時,馮波曾前往北京工人療養院與病友同吃同住三個星期。

 

「當時作為新人,進入一個角色的時間需要很長,會在開機前花很長時間體驗生活。現在自己慢慢掌握了快速進入角色的方法,回過頭來看10年前拍的這部戲,有很多青澀和可貴的地方。會反思那些讓人疼痛和有觸感的東西,現在有了很多表演技巧後是不是還依然存在。」馮波說。

在電影領域中,馮波還主演了《大明劫》《少女靈異日記》《走出塵埃》等作品。並憑藉《少女靈異日記》獲得第六屆澳門國際電影節最佳女配角獎。

2017年,馮波與前黑豹樂隊主唱秦勇主演的電影《走出塵埃》,還榮獲第29屆東京國際電影節亞洲未來單元最佳影片提名。

我很喜歡她在電影上映的主創採訪中說的一段話:

「這是一個中年人追求搖滾夢的故事。我們在畢業之前可能會有很多理想、信念和夢想,不管能不能實現,我們都有想嘗試的欲望和願望。但是我們畢業十幾年以後,就會被盲目的生活給折騰的無暇去考慮這些。生活的起伏讓你看不清楚自己曾經是誰。

在我看來,電影裡的塵埃某種意義上指的是生活的狀態,現在很多人都不自覺地成為了你原本不想成為的那部分。這部電影特別的想表達人就是要有夢想、有追求,不能急功近利,芸芸眾生,我們要時刻聽從自己的內心。」

就像她解釋的電影那樣,她也是「 走出塵埃 」的那一個。

馮波是天生的小臉,不化妝也很讓人舒服。在很多影片中,她幾乎是素顏出鏡,甚至有時因為扮演母親需要刻意畫上雀斑扮醜。

近些年,馮波開始「接地氣」,在接演大銀幕之餘,接拍更多的現代電視劇作品。比如《流淌的美好時光》中的易遙媽媽,《狐狸的夏天》中的黎晏書媽媽,《暗戀橘生淮南》中的洛枳媽媽。

 

對於30多歲出演母親,馮波並不感到排斥。她用演員的心態在演戲,而非明星。「哪怕演到第10個媽,也要演出敬畏感。」

和馮波聊天,你能感受到她身上有種很真很執著的勁兒。好像什麼都不緊不慢,演大女主可以,演小花媽媽也行,或是一個壞角色。對於演戲的堅韌和篤定,存在於任何一個大大小小的角色中。

演戲對於她來說,從第一部電影上映開始,就註定了是一輩子的事業。

「原本我想演到60歲,現在準備演到80,反正我是肯定要演到老的。

這樣一想,就不著急了唄」。

知 羹

圖片由本人提供,部分圖片來自微博@LADY蜜報

(關注知羹,查看更多藝術打開方式)

知羹| 專注分享有趣的藝術

閱讀原文 即可關注

相關焦點

  • 鶴唳華亭的結尾:鶴唳華亭會是第二部電影嗎?情節會發展成這樣
    《鶴唳華亭》的結尾!但是故事還沒有結束,為什麼許昌Ping突然出現又消失了?姜尚宮在卻和姜尚宮的背景中有多個身份嗎?五王是王還是銅,還是別的?為什麼王翁突然離開了?雖然這齣戲已經退場,但仍有混亂!所以很多人猜測《鶴唳華亭》會產生第二部電影?
  • 可憐羅晉哭了60集,《鶴唳華亭》還是留下這些坑
    還記得《鶴唳華亭》開播之時,很多人吐槽羅晉扮嫩,已經38歲的他,出演18歲的少年,確實看上去有些違和,可隨著劇情深入,大家不得不佩服導演和編劇的眼光。當然,《鶴唳華亭》中,最不容易的演員也非羅晉莫屬,一部電視劇從頭被虐到尾,整整哭了60集。很多觀眾表示,如果不是憑藉對羅晉的喜愛,根本無法堅持到結局,畢竟該劇既燒腦又虐心。不過,羅晉的演技雖然被認可,這部電視劇的結局卻不盡人意, 究其原因還是虎頭蛇尾、坑太多。
  • 鶴唳華亭大結局:鶴唳華亭會出第二部?劇情將這樣發展
    《鶴唳華亭》大結局了!但故事還沒有結束,許昌平為什麼突然出現又突然消失?表面為趙貴妃辦事背地裡卻另有打算的姜尚宮是否有多重身份?五大王到底是王者還是青銅,亦或是其他?王翁為什麼會突然離去?劇雖退,惑猶在!因此很多人都猜測《鶴唳華亭》會出第二部?
  • 看完《鶴唳華亭》大結局,才知道這個設定不是巧合!
    #鶴唳華亭#大結局也有幾天的時間了,相信這會已經有不少觀眾看完了,對於這個收尾,不知道大家感覺如何客觀說,《鶴唳華亭》的劇情設定雖然稍微虐了點,但是它的很多鋪墊確實做得很不錯,各種細節處理十分到位,所以劇情反轉的時候,也很有說服力。有的細節,甚至鋪墊了大半部劇,比方說陸文昔化身成顧內人的時候,為什麼會是姓顧,直到看完《鶴唳華亭》大結局,才知道這個設定不是巧合!
  • 因為《鶴唳華亭》,演員們認識了不少生僻字
    《鶴唳華亭》上線以後也引起許多話題,如對羅晉飾演的美強慘、一集哭十回的太子人設的討論,如頻繁的、戲劇性的神反轉,以及繼《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還原宋代場景之後,《鶴唳華亭》再次將故事架空朝代,但是將服化道落在崇尚極簡之美的宋朝。
  • 鶴唳華亭大結局了,觀眾的彈幕絕了
    文/煮娛君 跟隨羅晉的演技,追了《鶴唳華亭》很久,最終在跨年後,《鶴唳華亭》大結局了。相比起很多的悲劇,很多的正劇,這樣的作品,這樣的結尾,應該算是一個喜劇了。最起碼,曾經被虐得不行的一對戀人,蕭定權與陸文昔,還是有情人終成眷屬了。
  • 猜測一下《鶴唳華亭》原劇情中五大王蕭定楷,差點成為真正大贏家
    文/瓜sir看電影《鶴唳華亭》後期本該有三個人物十分出彩,姜尚宮,許昌平和五大王蕭定楷。無奈劇情一刪再刪,玉帶案和長州線全部切割,造成了結尾難以下咽的「可待」。其中最令人可惜就要屬五大王蕭定楷這個角色了,他本該是《鶴唳華亭》中最經典的「白切黑」角色,如果說前面的無限反轉造成了觀眾的視覺疲勞,那後面的本該反轉卻未反轉才讓人真的感到失望。刪掉了的劇情,其實對於全劇來說是非常重要的,透過原著編劇為《鶴唳華亭》寫的小作文,現在我們把他們連接起來,試試看能不能解開心中的結。
  • 鶴唳華亭:開放式大結局引熱議,「可待」第二部?官微:終會再見
    文/米多(文章出品原創號蝸牛娛樂話,禁止轉載) 由羅晉和李一桐領銜主演的古裝大劇《鶴唳華亭》於今日中午迎來了大結局。如同開播時的悄無聲息,結局也是夠痛快,直接連播五集,播放平臺也是夠良心的了。但其開放式的大結局卻引起廣大網友的熱議,這是怎麼回事呢?
  • 雅樂、點茶、書法……《鶴唳華亭》的宋朝美學你感受了沒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訊(中國青年報·中國青年網記者 沈傑群)日前,改編自雪滿梁園同名小說,由楊文軍執導,羅晉、李一桐主演的歷史傳奇劇《鶴唳華亭》在優酷視頻熱播。該劇上線後,憑藉高能反轉的劇情和精美的服化道受到觀眾的追捧。
  • 鶴唳華亭:大結局與原著差別太大,五大王沒黑化,網友:沒太看懂
    文/米多(文章出品原創號蝸牛娛樂話,禁止轉載)由羅晉和李一桐領銜主演的《鶴唳華亭》一天連播五集,可謂讓人看得非常過癮地結束了。很多看過原小說的網友本以為這部電視劇的結尾是一個悲劇——在原小說中,男主太子蕭定權自殺了,女主顧阿寶也死了。
  • 《鶴唳華亭》開放式大結局,網友表示看不懂,繼續反轉?
    《鶴唳華亭》終於大結局了,應該還算是一個比較圓滿的結局。蕭定權和陸文昔有情人終成眷屬,陸文昔也有了八個月的身孕。
  • 羅晉因出演《鶴唳華亭》蕭定權一角被罵慘,口碑要撲?可我還想去看
    近日由羅晉、李一桐、黃志忠、王勁松、鄭業成等主演的古裝大劇《鶴唳華亭》正在熱播,這部劇一經播出便受到很多觀眾的喜愛,但是隨著劇情的深入,很多人對於羅晉飾演的蕭定權一角感到不滿,紛紛吐槽他這個角色跟原著不符,更有觀眾表示看到他就想快進真的看不下去了,這幾天羅晉也因為這個角色而被罵慘,難道此劇剛開播口碑就要崩了
  • 南藝2019畢業春晚,嗨翻江蘇大劇院!
    南藝將是諸位畢業學子永遠的標識,母校也是你們永遠的精神家園。我們將繼續關心關注畢業學子的成長,希望大家要做新時代的奮鬥者,在實現自我的人生歷程中,為民族、為國家作出我們南藝人應有的貢獻。最後,我代表學校全體教職員工,祝願大家鵬程萬裡、展翅高飛,祝福你們平安快樂,幸福一生!/精彩回放不少校友大呼畢業太早!擁有這樣的畢業典禮,也太幸福了。
  • 南藝顏值,太太太太逆天了!
    這種問題恐怕只有南藝可以回答論南藝學子的顏值樂樂我是絕對服氣的!遇見南藝短短四年,就成了一輩子的掛念因為母校,始終在不遺餘力地想把zui好的東西給學生什麼叫實力寵學生?南藝就是!還有可一書店、南藝電影館……南藝到底是什麼神仙學校在這裡上學簡直是一種享受!
  • 大江大河南藝取景,影院教師參演!
    其實早在今年5月,王凱來南藝拍戲就刷了一波屏。僅僅時隔半年,就在熱播劇上看到了南藝校園。而這棟看起來頗有年代感的樓,始建於1954年,還被列為「鼓樓區文物保護單位」,被稱作「北京西路74號建築。」(王凱5月在南藝拍戲)
  • 2集半10個反轉,《鶴唳華亭》將「強情節」玩出了新意
    》符合很多觀眾對這部劇的預期,最終呈現出的《鶴唳華亭》是一部很「純」的劇:純強情節、純架空、純男性向。 同時《鶴唳華亭》又體現著古裝劇與時俱進的審美,比如劇中音樂的運用並沒有拘泥在「古典」的風格裡,還比如有很多現代式的臺詞。 它的昭示已經很明顯了,它不是一部歷史正劇,也要刻意走出歷史正劇的「刻板印象」。它連結著當下年輕觀眾對古裝劇的審美訴求。
  • 身家上億出演《鶴唳華亭》?獲中美電影節最佳女配,燈籠袖更仙了
    可能很多人對苗圃的記憶還停留在《穆桂英掛帥》當中,曾經的苗圃也是熾手可熱的女藝人,她出演的作品幾乎收視率都很高,而且她的國民度也不差。但不知從何時起,她的事業開始走下坡路,而且能夠看得出來她的重心也不放在演員這條路上,再加上娛樂圈本身就是一個非常現實的圈子,等她再次復出時,已經只能夠出演配角。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看過《鶴唳華亭》,大家有注意到苗圃的身影嗎?
  • 「南藝的校風怎麼樣?」
    從南藝走出的學子,總是止不住地夢回那個夜晚:霓虹閃爍,強勁的音樂中心站的帥氣DJ,穿著NUA文化衫的年輕人一起吶喊「我愛南藝」,聲浪一波高過一波。這種勁頭,像是迎接末日前的狂歡。5.20,對南藝來說一直都是個特別的日子。這一天是南藝的畢業大秀,幾年來也是南京全城的藝術盛會。
  • 南藝2018小萌新開學超強攻略
    電視塔 的位置就在南藝西門的石頭城路上,不分晝夜的亮著,為每一位南藝學子們指明方向。所以無論你身處何處只要看到了電視塔,那裡就是家的方向。 南藝地鐵站出口夜景即使是路人經過,也能欣賞到南藝美景。而這個站更被市民戲稱為:南京顏值最高的地鐵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