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家工作室】嶽明慧:我的創作自述

2021-02-08 畫廊雜誌

我們仨  影像  24分18秒  2014


如何讓藝術發聲,怎麼樣去尋找這種感覺,這種感覺怎麼樣變成作品。第一個事情是回到自己,剔除一些別人都有的感覺,尋找自己獨有的因素,在最早的時候它可能很小,也許就是個性,或者是率真,或者是直接,所以首先要認識自己。作為一個獨立的個體,每個人都有他敏感的一點,可能過去一些經歷的,影響個體對當下一些東西的認識。這種影響表現在畫作中、影像中,它直接影響了藝術家的創作方向。作品本身不能脫離個人的經驗和情感,去深化你對作品和心靈的理解。



▲其實不然  影像  3分鐘  2014


[身體/經歷/體驗]

作品《其實不然》,緣於鼻炎對自己的折磨,鼻涕清稀長流如水。我想,這麼多水流在這裡,難道能長出樹葉嗎?結果不是,它只會讓我在不知不覺間,枯萎,消亡。這件視頻中,人臉倒置,鼻子裡的樹葉雖然朝上,但卻不是在生長,而是在不知不覺中慢慢枯萎直到消失不見,這個過程速度極其緩慢,幾乎不易察覺。視頻在最後投影在土上,土壤既是樹葉生長的必要條件,也是人最後入土為安的消亡之所。



▲鎖  影像  3分38秒  2015


[親情/童年/一生中的某一段記憶]

哲學上,時間是抽象概念,表達事物的生滅排列。其內涵是無盡永前,其外延是一切事件過程長短和發生順序的度量。你的過去可以影響你現在的想法、感受和行為,而些現在的想法、感受和行為反過來又改變了你過去的記憶。



▲Somewhere in Time  影像  3分35秒  2015


《somewhere in time》裡所出現的那座鐘是我爺爺1964年在北京買的,和我爸同歲,它於我總是有一種難以言說的情緒。小時候,我最愛聽每到整點的時候,它身體裡那一聲聲悠揚的鐘聲。但如今它已經有很多年不走了,但舊雖舊了,也並不覺得老。它記錄的是清清白白,乾乾淨淨的表面上的人生,沒有一點人世上的悲喜糾葛,人走的路它都走過,可是到底只是個鐘,滴答滴答就這樣一輩子,箇中所隱含的諷刺和感傷,遠勝於一切語言一切啼笑。我把時間的順序倒置,在意念中讓時間倒流,把時間分割成一系列整點規則的時間單元,篡改時間不間斷的流動性,打破時間、空間界限,讓心裡意識肆意縱橫於時空之間,自由地將往昔與現在,夢幻與現實,記憶與想像融為一體。在這兩個並置的時間畫面中(時間的視覺性和聲音性),產生「第三個畫面」,它是內在的,精神上的,是我所描繪的另外一種時間和情緒。




▲結婚證  影像裝置  15秒循環播放  2014


[愛情/婚姻/男性和女性]

「我們談論愛情,談論的是存在於每個人本質之中的最深的要求。體驗到愛情,但同時又要批判造成此種現象的社會條件,相信愛情能從一種零星出現的個別現象發展成為普通的現象,是一種合理的信仰,這一信仰是以認識人的本質為基礎的。」



▲()  影像  7分10秒  2015


作品《(  )》並不完全是單一為我的愛情而做,但確實是因它給了我靈感,以它為起點而做。生命按其本質是一個成長的過程,一個完全變化的過程。而愛既是結合也是新生命的開始。畫面最開始,是靜謐神聖的,在一呼一吸,一擺一動之中正在醞釀著一場熱烈的新生,伴隨著如同血與汗一樣熱烈的水與霧氣,兩個生命一躍而出並發現對方,相互試探,當水柱像電光劃破空氣,讓人來不及回味一心向前,而後它們慢慢合而為神,彼此的呼吸相互交纏:生得雜花盛開,每條觸角盡力觸碰天空的最上遊,死得墜向谷底接近地核的火熱與絕對靜寂。這既是生命的結合也是新生命的一個開始。當濃烈的風雨過去,一切歸於平靜。每個生命生來不同,來自不同的胚胎與子宮,從落地起長成不一樣的故事,如今面對一個畢生的課題:彼此要各自存在,彼此要活在一起。但我們意識到生命中死的必然,曾經賦予生命的東西會反之成為摧毀生命的東西,但它的傾覆和出生一樣,同樣是熱烈美麗的,最後還是會回歸到生命和愛最初的靜謐神聖,然後又一次醞釀下一個新的輪迴。我們又都終歸是時間之流中被動的弱者,無論什麼都會變成泥土的。這是生長,死亡,生長永不停息的過程。

我們在人生當中,經歷所有的孤獨,偶然和循環。當我們討論個體時,其實你是社會關係中的個體。所以我們還是要回到個體本身,靠近自己,這樣來得的東西比較真實。也能更深入的思考自己。然後把它作為一個行為或生活來嘗試,是一個體驗,而不是一個結果,去關注過程的藝術性和生活的藝術性,進而回到個體本身,回到關懷中,理解生命,進而理解藝術。



Egg City展覽現場



Egg City  影像裝置  1分3秒  2014


男·女  影像  1分52秒  2015


▲兩個美淇  影像  28秒循環播放  2015


我們仨  (文件略大 建議在wifi下打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藝術家簡歷-嶽明慧


1990年生於河北秦皇島,現居天津

2008——2012天津美術學院影像藝術系

2013年至今天津美術學院綜合藝術係數碼媒體方向


展覽

2015 第三屆亞洲青年藝術家提名展,今日美術館,北京

2015 大藝時代全國原創插畫大賽展,智慧山藝術中心,天津

2015 第二屆南京國際美術展,南京國際展覽中心,南京

2015 樓上樓下,元典美術館,北京

2015 中國優秀藝術家作品邀請展,188當代藝術中心,上海

2015 B3+BEIJING 動態影像展——嘿嘿,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北京

2015 城中之城「為了蔚藍的未來」 環保藝術季,考拉藝術空間,天津

2015 ON SPACE第五回展,ONSPACE藝術空間,北京

2015天津美術學院研究生中期匯報展,天津美術學院美術館,天津

2015 再生空間計劃,三口藝術項目第二回展,天津

2015 舉個慄子——在藝起十一人聯展,君美術館,北京

2015 融•隱——女性的微觀世界八人聯展,君美術館,北京

2014 中澳都市空隙項目DISPLACEMENT作品展,天津美術學院版畫展廳,天津

2014 臺灣藝大•天津美院兩校教授交流美展,臺灣藝術大學美術館,臺灣

2014 第五屆青年美術節展覽,天津美術館,天津

2014 「相反•本性」展覽,BTTI國際藝術交流中心,天津

2013 亞洲聯盟超越設計展,天津,臺灣,韓國,日本

2013 第四屆全國插畫藝術展,關山月美術館,深圳



---

註:【藝術家工作室】我的創作自述

選自《畫廊》雜誌2015年11月刊

撰文:嶽明慧

如果喜歡我們的內容,請點擊右上角按鈕把文章分享至您的朋友圈!

更多藝術資訊請關注《畫廊》雜誌!

畫廊雜誌官方微信號:gallerymagazine

畫廊雜誌官方網站:www.53-gallery.com

畫廊雜誌官方微博(新浪):@畫廊雜誌









相關焦點

  • 光州市立美術館北京創作中心第10期駐館藝術家工作室開放展
    北京創作中心的設立目的是評選出少數精銳的藝術家,向世界推廣優秀藝術家, 通過各種創作支援活動,幫助藝術家的發展。還有從今年開始增加一位策展人駐館,為更加有效的交流添上了一筆。我中心目前有第10期5位駐館藝術家和1位策展人(長期4名/1年, 短期2名/外來藝術家1名4個月、策展人1名6個月)進行創作及交流活動。他們是金正演、吳英花、林勇賢、趙鉉澤、之之、崔慧美(策展人)。
  • 中國夢藝術創作工作室︱庚子年主題創作——《2020的心願》於快成...
    中國夢藝術創作工作室創作的庚子年主題系列作品,由三部分構成:第一部分「至靜」——架上繪畫作品,第二部分「至道」——雕塑和裝置作品,第三部分「至心」——藝術跨界作品。「2020的心願」 大型裝置作品,由新銳青年藝術家於快成創作,47位志願者協助,在北京通州區再生資源工廠完成。
  • 2019年度濟南市「老藝術家工作室」「文化藝術新秀」籤約儀式舉辦
    4月28日上午,濟南市文化和旅遊局舉辦2019年度濟南市「老藝術家工作室」「文化藝術新秀」籤約儀式。首批7位老藝術家、10名文化藝術新秀和市屬國有藝術院團、濟南藝術創作研究院、市豫劇團主要負責人以及市文化和旅遊局相關處室負責人參加會議。
  • 陶藝工作室駐場藝術家「楊宗嘉」
    上海工藝美院陶藝工作室,這周邀請了來自臺灣的藝術家「楊宗嘉」以雙生為作為創作主題的講座。闡述自己的生命經驗與弟弟之間的情感。
  • 藝術家工作室 | 鄭宏南:挖「洞」的藝術家
    1977生於臺灣臺北國立臺南藝術大學造形藝術研究所畢業 國立臺灣藝術大學雕塑學系畢業現職:藝術空間工作室負責人南南美術館(臺南)館長廣州大新美術館駐館藝術家(2014~至今)參展經歷:2018年「透 ‧
  • 杭州這個村改造請來藝術家 不少名家在這裡開了工作室
    「現在村子越來越漂亮,配套設施越來越全,不少藝術家先後入駐,我們還能跟著他們上課咧。」在厲萍的書房,記者看到牆上掛著多幅藝術作品。「這個是我剛畫的《採茶女》——『背著竹簍採茶』,像不像我們這裡?」指著牆上的畫,厲萍說,「我從來沒有想過這拿鋤頭採茶葉的手,也能拿起筆畫畫;其實,這也是我一直嚮往的生活,現在夢想成真了。」
  • 活動 | 不滅·1515青年藝術家創作計劃學術研討會(上)
    1點整,「不滅·1515青年藝術家創作計劃——2020德龍杯·鋼鐵雕塑創作營」學術研討會在唐山市德龍鋼鐵有限公司舉辦。北京德澤燚燚藝術中心總經理、靜舍文化總經理、1515青年藝術家創作計劃出品人總策展人丁澤華先生1515青年藝術家創作計劃評委會主席、《美術》雜誌社編審、副主編盛葳博士發言研討會由1515青年藝術家創作計劃評委會主席、《美術》雜誌社編審、副主編盛葳博士主持,他認為此屆創作營的作品帶給了自己很大感觸。
  • 微博攜手當代藝術家張洹開啟「洹洹西遊」創作之旅
    7月15日,當代藝術家張洹在拉薩香格裡拉酒店正式宣布啟動藝術創作之旅#洹洹西遊#,計劃從7月19日開始持續到8月31日,以拉薩為起點,穿越新藏線,一路西行,直抵中印邊界,展開創作之旅。微博作為首席合作平臺將全程對創作之旅進行報導。
  • ​抱歉,我要去工作室畫畫了
  • 藝術家就應該有藝術家的樣子
    而前者的狀態往往出現在藝術家鬱郁不得志的時期中,是待發現的、潛在的藝術家(但其實是難成為真正的藝術家的一類人,這是因為藝術家們總表現得自信滿滿)。真正成功的藝術家身上少有汙穢,他們在創作過程中的仔細與專注讓每種材料各歸其位,而不是隨意揮霍或不知所謂的嘗試以求靈感的閃現。
  • 用生命創作的行為藝術家——瑪麗娜•阿布拉莫維奇
    、人體藝術家、導演、編劇,1946年生於南斯拉夫的首都貝爾格勒,父母都是狄托的擁護者,從小就受到對性的壓抑式教育,這決定了她後來的創作風格——狂野大膽、癲狂自由。後來無意間跟一個朋友又談到瑪麗娜,他說他也很喜歡瑪麗娜的作品,跟我的看法比較一致,都覺得她的作品關乎信仰。這麼一聊,更激起我寫她的衝動。 巧的是,聽說以前在北京東村一起的女藝術家段英梅1998年去德國後曾經跟瑪麗娜學習行為藝術,如今段英梅已經成為國際知名女藝術家,曾兩次參加威尼斯雙年展、德國卡塞爾藝術展等眾多的國際展覽。
  • 100位藝術家和他們的工作室
    對藝術家來說一個很棒的工作室是最重要的地方。雖然有些工作室看起來像混合了一堆垃圾的空間,但一件件偉大的藝術作品正是從此誕生!以一個合輯看百位藝術家和他們最親密的工作場所。我敢打賭,你也許在博物館和藝術史的看過的作品很多,但一定沒有什麼機會一次盡閱過這麼多藝術家工作室。
  • 40對藝術家情侶的創作與人生:他們的愛情是互補還是折磨?
    展覽的目的在於對「男性天才藝術家和他的繆斯女神」這種固定思維提出挑戰,因此策展人向觀眾展示了女性藝術家是如何和男性藝術家一樣投入在創作中,並對作品擁有相同的影響力,甚至有時她們將自己的男性伴侶變成了繆斯。
  • 【獨家訪談】First Contact工作室——將靈感還原現實的創作和分享
    任顏濤(MAO ZI)2008年畢業於魯迅美術學院油畫系,從事藝術相關的製作與銷售 。
  • 【藝術家】玻璃藝術家韓熙專訪
    我覺得作為一個成熟的藝術家,不斷提升自我的修養、做源於自身內心真實情感的作品,這就能很好的詮釋一切。如我這次接觸的捷克藝術家Klein,他在日本教學多年,他的作品飽含強烈的東方神韻,又完整的展示出捷克光學切割玻璃的特色;又如瑞典藝術家Vallien,他的創作即是作為一名瑞典人自身的所觀所感,他將北歐著名的海盜文化與童話王國內涵體現得淋漓盡致,作品形神合一,渾然一體。
  • 第三屆·塞爾維亞國際版畫三年展開幕︱中國藝術家獲組委會大獎
    作品自述:在創作道路上總會時不時和藝術家前輩打個照面,遇到了氣味相投的作品,總會會心一笑。這幅作品是關於畫面的形式感和趣味性的一個嘗試,同時以此向藝術家大衛霍克尼致敬。雨  45cm × 45cm 漏版  付斌  2015高宏剛,1982年畢業於河北師範大學美術系。
  • 韓國光州市立美術館北京創作中心第11期駐館藝術家作品展
    後在2017年度將北京創作中心遷至宋莊藝術區並一直運營至今。北京創作中心到去年為止有42名光州出身的藝術家和2名策展人以及21名中國藝術家和2名國外藝術家駐館並展開了藝術交流活動。這正符合北京創作中心的開館目的並成功運營至今。本次作品展由今年駐館的4名韓國藝術家和2名中國藝術家參與,展示期間的工作成果。
  • 798「音為愛」 藝術家民宿工作室開張大吉
    人生很短,光陰很長過想過的生活聽從自己內心的聲音去愛美好的一切播種夢想收穫希望不用想,做自己音為愛我們存在…… ——「音為愛」 藝術家民宿工作室「音為愛」 藝術家民宿工作室特別推薦:【10小時陽光房】不同主題的4個陽光房分別是:大雪山、格桑花、忐忑居和犛牛屋……【純手工棉麻床品】「石頭剪刀布」品牌系列床品。
  • 二手玫瑰梁龍:沉浸於創作的藝術家
    來到蘇永生家裡,滿目都是農田,土屋和天空以及昆蟲的叫聲,大自然的幽靜,也激發了梁龍的創作激情。想起之前在北京的種種遭遇,面對廣闊的天空和大地,才思湧上心頭,他只花了20分鐘,寫出了人生的成名曲《採花》。  之後就一發不可收拾,梁龍用了19天時間寫了10首歌,又去歌廳用三天時間錄了小樣,10首歌從創作到小樣出來,一共只用了22天。
  • 世界頂級動畫工作室,是這樣創作一部炫酷短片的
    BUCK工作室的官方網站而David Blaine是一位著名美國藝術家和魔術師、幻術師。他最出名的是他的耐力,多次打破世界紀錄。  Thomas:我們從鍊金術,神秘主義和塔羅牌開始創作,我也曾經從之前的作品中汲取了很多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