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島上書店》裡說:我們會成為我們所愛的模樣,是愛成就了我們。
但對於《延禧攻略》裡的嫻妃娘娘來說,並不是如此,她的悲劇便來源於愛。
生命為本,愛乃底色。愛是美好的,是柔軟的。
但愛也是盲目的,是自私的。
在大火的宮鬥劇《延禧攻略》中,嫻妃是一個「反派角色」,但她智慧,心狠,果斷,具備著成大事者的資質,但最後卻仍在腥風血雨中落敗,其原因即是愛。
太愛親人,反受傷害
周國平說「富裕者才能饋贈」,而初期的嫻妃,溫婉善良,不參與後宮爭鬥,自然沒有靠山,也沒有權勢。
也就是說,她幫不了自己逐漸沒落的家族。
嫻妃的母親進宮找嫻妃幫忙,想讓她為自己不爭氣的弟弟求情。但嫻妃弟弟
遊手好閒,為求升遷給鄂善行賄,而不巧又正遭皇帝處理涉事人員。
嫻妃冷靜有原則,謹記父親教誨依舊錶示不願出面,這明明是正確的選擇,嫻妃的母親卻打了她一巴掌。這一巴掌打的不僅僅是嫻妃的臉,還是她的心。
她的委屈和無奈,又能說給誰聽呢。
嫻妃不斷寫字帖,試圖平靜心情,在與宮女的交談中,更是說出了「若是找皇后求情,就等於加入了皇后陣營,日後不免後宮爭鬥」的話語。
這樣一個女子,卻在後來步步為營,踩著妃嬪的屍體登上了皇后的位子,不免令人唏噓。
嫻妃為了家庭可謂是盡心盡力,她在收到娘家急需用錢的消息之後,立即找內務府提前支取銀子,卻遭到了內務府的拒絕。
她拿出自己的首飾想換錢寄給家人,卻遭高貴妃陷害,被人揭發。她並不是不願幫助自己的家人,反之,她為了家族,盡了自己的一切努力,慘遭旁人的冷眼,但依舊不被理解。
在嫻妃不得勢之時,不說其他人,就連本該在背後默默支持的最親的親人,都在她的心上劃了許多道傷口。
太愛自己,心狠手辣
周國平「富裕者才能饋贈」的另外半句是「自愛者才能愛人。」
嫻妃在富裕之後,卻沒有選擇愛人,而是走向了截然想法的另一條路。
嫻妃有七盞燈,每死一個對手,就熄滅一盞燈。
她認識到了後宮是弱肉強食的,只有變強,才能保護自己和身邊的人。
因此,她黑化了,並走上了一條無法回頭的復仇之路。
嫻妃去冷宮看望嘉嬪,嘉嬪是高貴妃的人,此時處境艱難,但嘉嬪嘴上毫不客氣,惹惱了她,嫻妃竟是當初把嘉嬪殺死,可見其手段毒辣。
這是嫻妃第一次害人。
有了第一次,就有無數次。
嫻妃借魏瓔珞之手,在萬紫千紅一案中除掉了高貴妃,高貴妃在跳完最後一支舞后選擇自盡,想必這就是嫻妃想看到的結果。
嫻妃還害了皇上的白月光富察皇后,她認為皇后收回了太醫改為了賜銀,害得弟弟喪命,引發了一系列悲劇導致她當時悲慘的處境,但殊不知她恨錯了人,皇后是聽了明妃的建議才做出如此的舉動,事後皇后也感到後悔愧疚。
在御花園之時,高貴妃上演「蝙蝠計」嫻妃只召集宮人保護太后,明知皇后腹中懷有龍子,卻故意忽略假裝不知,引發皇后流產。
嫻妃還做了或大或小的許多壞事,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
為達到目的不擇手段,每一盞燈,都是一個仇人。
太愛皇上,錯付真心
嫻妃端莊謹慎,威儀有度,是比富察皇后更「合格」的皇后,她能真正地管理好乾隆的後宮。
但似乎從頭到尾,乾隆皇帝都沒有對嫻妃展露出絲毫真心。
嫻妃為皇帝親手費了很大功夫做了鞋子,古代女人只會為自己心愛的男人製鞋,而皇帝知道了非但十分冷淡,甚至還讓她不要操心這些東西,嫻妃的心冷了一點。
嫻妃能做好一個皇后,但她擁有不能像上一任皇后富察容音那樣,抓住皇上的心。
她做了再多再多,也無法動搖富察容音在皇后心裡白月光的位置,甚至就連魏瓔珞在皇上心裡的分量也不及十分之一。
皇上對她,始終都是客氣疏離的,她掏出自己的心,卻得不到回報。
她最後決定和弘晝一起謀反,但她的心沒有辦法欺騙自己:她始終是愛皇上的,她沒有辦法眼睜睜看著皇上去死。
因此,她得知乾隆進入大火中後,不顧自身生命安全,不顧多日來的苦心謀劃化為泡影,隻身一人衝進火場救乾隆。
富察皇后或許愛乾隆,但她不願為了皇帝改變自己的天性;令妃或許愛乾隆,但她內心愛的是傅恆,且很大程度是出於為了富察皇后復仇才做了皇帝的女人;高貴妃或許愛乾隆,但她太嬌縱太任性,這份愛令人承擔不起。
正如嫻妃自己所說,她是後宮眾多妃嬪中最愛皇帝的,且愛真心實意又謹小慎微。
但至始至終,乾隆都不愛他。
真愛不分輸贏,但在後宮裡,卻有輸贏之分。
怪不得說,在後宮裡,誰先動了真心,誰就是輸家。
嫻妃雖然是宮鬥的贏家,卻是裡的輸家。
嫻妃仿佛得到了一切,擁有過一切。
實際上,她只是一個愛裡的輸家,終其一生,她什麼都未嘗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