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志讚歌」抗疫主題版畫——《最美背影》創作回顧

2020-12-22 中國美術學院

捐贈儀式

《最美背影》在邵逸夫醫院的展示效果圖

2020年7月7日下午,《最美背影》作品捐贈儀式在浙江省邵逸夫醫院下沙院區舉行:中國美術學院版畫系第三工作室創作團隊將抗疫主題作品——《最美背影》黑白木刻版畫贈予邵逸夫醫院。

邵逸夫醫院黨委書記、副院長、浙江省對口支援湖北荊門市抗擊新冠肺炎前方指揮部常務副指揮長、浙江省首批支援荊門醫療隊隊長劉利民,邵逸夫醫院副院長、援湖北武漢醫療隊隊長虞洪,邵逸夫醫院下沙院區副院長翁曉川、周道揚;中國美術學院副院長沈浩,繪畫藝術學院副院長孔國橋,版畫系主任、主創者於洪,以及邵逸夫醫院下沙院區援鄂醫務人員代表和中國美院版畫系第三工作室學生創作團隊參加了捐贈儀式。

據悉,創作團隊為了呈現最好的展示效果,前期曾多次到邵逸夫醫院選址,最後決定在下沙院區一樓門診大廳設計搭建一組展牆,專門用來陳列《最美背影》五幅組畫。

捐贈儀式在陳列作品的展牆前舉行,劉利民主持開幕式,他代表邵逸夫醫院感謝中國美院版畫系的捐贈,並介紹了邵逸夫醫院支援湖北抗擊疫情活動的情況。沈浩在致辭中介紹了此次中國美院抗疫主題創作和「眾志讚歌」展覽的情況,站在社會的宏觀角度,就此次抗疫主題創作講述了藝術工作者如何用自己的行動來響應醫護人員艱苦奮戰、無私奉獻的大愛精神,認為《最美背影》陳列於邵逸夫醫院是這件作品最好的歸屬。主創者於洪分享了《最美背影》創作背景及捐獻的緣起,代表創作團隊向戰鬥在一線的全體醫護工作者致敬。創作團隊學生代表張航介紹了團隊的創作初心和創作歷程。

邵逸夫醫院黨委書記劉利民主持開幕式

中國美術學院副院長沈浩致辭

《最美背影》主創教師於洪致辭

《最美背影》創作團隊學生代表張航講述創作歷程

緣起

5月16日,「眾志讚歌——致敬抗疫英雄暨中國美術學院線上教學展覽」開幕當天,浙江省援鄂醫療隊隊員成為展覽第一批參觀者。浙大邵逸夫醫院黨委書記、浙江省首批支援湖北荊門醫療隊隊長劉利民在現場看到這幅《最美背影》時,忍不住感動落淚,他說在那個特殊時刻,記憶中最深刻的畫面,就是同事們身穿防護服的背影。中國美術學院院長許江在展覽開幕式上說,「他們是英雄,我們只是讚頌英雄」。對於親赴前線奮戰過的醫療戰士們來說,他們無疑是最能夠感受到畫作背後的意義,並成為與之共情的人。作為歷經兩個多月日夜創作,刻下這近億刀刻痕並印製成畫的創作團隊,在新聞媒體報導中看到這一幕時,內心倍受感動和鼓舞,於是中國美術學院版畫系第三工作室創作團隊決定把這幅作品捐贈給邵逸夫醫院。對邵逸夫醫院來說,這是一個特殊時期的紀念,一枚抗戰後的勳章;對作品本身來說,這是一種「回歸」,回歸到最適合展示的場所,回到大眾之中;而對創作者來說,這是一首唱給英雄的讚歌,更是創作的初心。

作品介紹

《最美背影》240 x 600cm 黑白木刻

創作感言:

(向上滑動啟閱)

自新冠疫情發生以來,舉國抗疫,人民群眾響應國家號召,足不出戶,居家隔離。而與此同時,眾多的醫務工作者卻身先士卒,奮戰在抗疫一線,成為在疫情中逆行的「最美背影」和時代畫像。這是一個沒有硝煙的戰場,作為藝術工作者,我們渴望用自己的專業所學回饋社會,於是我們拿起了手中的刻刀,希望能以獨特的方式記錄這些平凡而偉大的身影。

作品的題目是「最美背影」,表現的是平凡而偉大的醫務工作者的背影,這些穿著笨重防護服背影的細節強烈震撼著我們。畫面最初的立意是將真實與虛幻相結合。真實是指最大程度地保留記實攝影般的真實感。

在作品展出期間,我們看到有新聞報導:浙江大學邵逸夫醫院黨委書記、浙江省首批支援湖北荊門醫療隊隊長劉利民在我們的畫前感動落淚,這使我們倍受鼓舞,說明藝術除了表現美以外,更有一種直指人心的力量,這種力量就來源於藝術與生活的緊密結合。「虛幻」是指我們將這些真實人物的「背影」從日常工作環境中抽離出來,聚攏在虛構舞臺的聚光燈下,成為主角,營造一種「崇高」的舞臺效果。

在技法上,我們運用了黑白木刻中的「席紋」刀法,儘可能地還原最真實的視覺效果和細節。「席紋」刀法善於表現明暗,難點在刀法的組織與統一,整幅畫面由成排的三角刀刻出的細線組成,「刀痕」由亮部向暗部漸短漸疏。

整幅作品從3月12號開始到5月14日結束,用時2個月零2天。由於疫情關係,創作前期23天都是居家構稿,老師和同學通過網絡反覆溝通定稿,最後9個日夜回校後完成現場刻制,「席紋」的另一特點是工作量大,最後完成的作品刀數有上億之多。

在作品刻制及布展期間,許江院長就畫面及展陳方式給我們提出了寶貴的意見。可以說最後的作品達到這樣的效果,其中凝結著老師、學生以及整個學院的共同努力,謹以此獻給所有不畏艱險、前赴後繼奮戰在一線的醫療戰士。

——《最美背影》創作團隊:

於洪 孔國橋(教師)

張航 程嘉雯 劉芷茵 袁仁盛 朱顏 徐子昂 周心語

夏添 林德夥 王康夢之 候娜 謝典 劉爽(研究生)

中國美院美術館展覽現場

浙江美術館展覽現場

浙江展覽館展覽現場

獲得浙江省委宣傳部、省教育廳、浙江廣電集團共同開展的「尋找身邊的感動」系列活動十佳書畫作品獎

創作回顧

在因疫情居家隔離期間,通過網絡和電視媒體看到醫護工作者為了新冠的救治防治工作嘔心瀝血,手邊只有一根畫筆的我們,感動之餘,內心也同時在思考我們到底能做些什麼?此時,學校發起了抗疫主題創作的動員,正好是一個契機,我們便在這個特殊時期裡,找到了自己的角色和工作崗位,開始了《最美背影》的創作。中國美術學院繪畫藝術學院版畫系第三工作室15名師生歷時兩個月零兩天,從出稿到裝裱送展,經歷了一個曲折而堅韌的過程。

構稿

2020年的3月上旬開始,三工的師生們就在網絡上搜集各方面的圖像和文字資料,並對木刻語言中的「席紋」刀法進行了研究,包括刀法的排布、走向,大小精確到毫米。確定基本畫面布局和表現形式後,利用電腦手繪板,把照片轉換成席紋木刻精稿。畫作確定為五個不同角色的醫務工作者背影,為了更高效地工作,研究生們分成五個小組,各由一名小組長分配任務,每個小組負責一位人物的繪製。

考慮到版幅較大,為了方便後期的刻制,要求稿子是一比一的比例,儘可能表現出最後呈現的效果,也就是說,必須把最後要刻掉的刀數一筆一筆畫出來。密集的席紋刀法運用在如此巨大的版幅上,還有電子作圖和實際比例需要比對,每人負責的畫面局部的筆法要求協調統一,這些問題都需要很長的時間去完善,但是留給創作團隊的時間並不多。從四月底到五月初,為了成稿,老師和同學們幾乎不分日夜地工作。15個人的創作團隊,又都因疫情各自居家創作,溝通卻是極其重要的,老師同學通過釘釘會議,微信等網絡工具,時刻保持著聯繫,最終在電腦端完成了畫面的精稿。

創作手稿

教師們通過網絡指導學生居家創作

學生用平板電腦處理席紋

處理版面

5月4日,印著底稿的木板在夜幕降臨之際運到了學校,三工的老師同學趕忙來到學校版畫實驗室檢查木板,並連夜開始處理版面:打磨,上漆,再打磨...如此反覆多次,直到凌晨兩點結束,為第二天一早開始的刻制工作做好了準備。

處理版面

刻制

5月5日,開始正式刻版。為了方便比對,同學們把確定好的稿子列印成版面等大的畫幅,貼在實驗室裡,鋪滿了一整面牆。因為這是一次集體創作,牽涉著許多分工配合的問題。刻版之前,每個同學都根據自己的能力做好了明確的分工安排,有負責地面刻制的,有負責人物刻制的。各組的小組長負責統籌一個版面的效果,還有一位專門的學生統籌負責協調整個創作畫面的刀法統一,主創老師於洪在現場一起刻制並對各組的刻制隨時進行調整和指導。為了更高效地工作,創作團隊的工具材料,場地,餐食都有固定的同學負責,合理的分工,各司其職,才能夠保證團隊合作的條理性。在同學們都沉迷刻版之際,許江院長也來到了版畫實驗室,對這次的創作提出了非常寶貴且重要的建議。

許江院長對創作提出建議

雖然一開始準備好了很精確的稿子,但是實際刻制過程中卻並非一帆風順。很多時候需要根據現有效果再調整,稿子裡的刀法在木板上原比例觀看時不能夠完全吻合結構,所以刻的過程中,需要二次修改,重新組織刀法,經常是老師和同學們頭對頭地伏案討論,一絲不苟,直至得出最優方案。為此,在現場製作期,大家從早上八九點開始工作,直到深夜才離開實驗室。

討論方案

推敲、刻製版面

打墨

刻制現場

打樣修版

5月10日左右,五塊版面已經初步完成刻制。同學們將地面和人物的部分都分別做了打樣,以觀察效果。除去刻版的部分,使用不同的紙墨往往也是影響畫面的效果的重要因素。打樣的同時,我們還分別試用了多種不同的紙張和油墨,來幫助選擇最適合畫面效果的搭配。

印製

5月12日左右,準備好紙張,油墨,馬蓮等工具,開始正式的印製工作。印製是版畫創作中十分關鍵的一步。由於版面較大,無法使用機器壓印。只能夠靠人力手工磨印。印製一張畫面需要五六個同學同時配合,花費3小時之久。在試印第一張畫面時,就出現了墨量過多,版面不勻,炸墨等狀況。進行幾輪的試印之後,版面,紙張以及印畫的人,終於得到了磨合。開始印製正式的作品,印製也越來越順利。

師生合力印畫

5月13日,第一套完整的《最美背影》終於完成,並在實驗室懸掛晾乾,5月14日,在許江院長對作品的陳展方式提出了寶貴意見後,立即送去拓裱裝框,並於當晚9時送抵展廳。可以說,最後的作品達到這樣的效果,其中凝結著老師,學生以及整個學院的共同努力。

作品在實驗室懸掛晾乾

題籤

全部印製完成後,所有參與創作的師生按照版畫題籤的規範在畫面上籤下自己的名字,作為作品落款。

創作團隊署名

寫在最後

2020年的疫情給每個人帶來了太多正面或是負面的影響,但它終究使我們從自己的小圈子中開始放眼周遭,關注整個社會,觸摸到真實世界的殘酷,也在時代義舉中感沐人性光輝。這兩極交織的體驗,滋養升華了我們創作的靈感,使得略顯單薄的學究氣氤氳著一種普世關懷的渾厚。無論是戰鬥者在畫前的動情落淚,還是創作者的感念贈予,無不在消解著不同職業不同領域工作者的某種界限。當國家共同危難來臨,國人勢必會懷同心,存同願,共渡難關。

疫情磨礪了每個人的心智,作為藝術工作者的我們更應思考,當以何種角色立世,承擔怎樣的社會擔當,未來又應走出一條怎樣的道路。

end

編輯 | 劉楊 馬美妮 嚴心格

審核 | 徐元

出品:中國美術學院黨委宣傳部

中國美術學院新聞中心

CAA全媒體工作室

投稿郵箱:caanews@caa.edu.cn

相關焦點

  • 用畫筆譜寫時代讚歌 中國美院致敬抗疫英雄展開幕
    5月19日,「眾志讚歌——致敬抗疫英雄暨中國美術學院線上教學展」在浙江杭州開幕。 此次展覽分為眾志成城、國美戰疫、線上金課三個板塊,板塊一「眾志成城」以中國畫、油畫、版畫、雕塑、海報設計、插畫等形式展示國美師生表現戰疫一線人員群像、戰疫工作現場、戰疫集體宣誓等的戰疫主題創作。
  • 眾志讚歌|中國美術學院抗疫主題性創作進行時——創新設計學院團隊...
    為秉承「大義在胸、大愛在心、大責在肩」的精神擔當,用手中的畫筆譜寫中華民族眾志成城的生命讚歌,學校將於5月17日舉辦「眾志讚歌——致敬抗疫英雄暨中國美術學院線上教學展」,以此獻給舉國上下戰鬥在前線的抗疫英雄,讚頌無數醫護工作者「樸素的執守」。在展覽籌備過程中,創新設計學院師生以藝術為武器,創作了眾多抗疫主題的優秀作品。
  • 《中國文化報》刊發黨委書記錢曉芳文章:擔當責任,以熱愛唱響讚歌
    為秉承「大義在胸、大愛在心、大責在肩」的精神擔當,用手中的畫筆譜寫中華民族眾志成城的生命讚歌,學校於5月16日舉辦「眾志讚歌——致敬抗疫英雄暨中國美術學院線上教學展」 ,以此獻給舉國上下戰鬥在前線的抗疫英雄,讚頌無數醫護工作者「樸素的執守」。
  • 中國美院致敬抗疫英雄展開幕 逆行者觀展亦落淚
    當天,「眾志讚歌——致敬抗疫英雄暨中國美術學院線上教學展」在浙江杭州開幕。展覽現場。 童笑雨 攝據悉,此次展覽分為「眾志成城」「國美戰疫」和「線上金課」三部分,有近萬名中國美院師生參與,作品包含中國畫、油畫、版畫、雕塑、海報設計、書法、短片等形式。
  • 以藝抗疫丨中央美院博士研究生抗疫主題創作展開展
    2020年12月8日,「以藝抗疫——中央美術學院研究生院博士(生)抗疫主題創作展」在中央美術學院研究生院博雅展廳開幕。作品榮獲「北京市文聯 2020 年抗疫主題創作優秀作品」。:孫景波 教授創作說明:為響應中央美術學院抗疫號召,我拿起畫筆記錄下最美的面龐,致敬抗疫一線醫務工作者!
  • 「抗疫讚歌」濟南市音樂家協會音樂創作聯盟孫建軍抗疫情歌曲
    【抗疫讚歌】濟南市音樂家協會音樂創作聯盟孫建軍抗疫情歌曲濟南市音樂家協會號召濟南市音樂工作者積極創造抗擊「疫情」相關題材的原創音樂作品。為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認真落實市委、市政府關於加強疫情防控工作的部署要求,響應市文聯有關以文藝形式反映社會各界奮力抗疫的號召,濟南市音樂家協會號召濟南市音樂工作者積極創造抗擊「疫情」相關題材的原創音樂作品。
  • 抗疫歌曲《你的背影 我的依靠》創作十幾版定稿 道出平凡人的偉大
    告別了母親,去赴一場戰役,只因為大愛在你心……」由北京演藝集團創作的抗疫主題歌曲《你的背影 我的依靠》用樸實無華的語言道出了抗疫的白衣天使們的心聲,也描述了他們作為一名平凡人在特殊時期顯現出的偉大。歌曲一經播出,受到了廣泛的關注。該作品由何躍、劉千儀、王儷霏作詞,羅其鵬作曲、編曲,國家一級演員王儷霏傾情演唱。
  • 綜合材料版畫課程回顧
    ""版畫的時間如此短暫,帶來的知識財富和歡樂卻充實的一批。在了解了基礎的製作流程之後,我們開始了一系列的再創作和瞎搞,雖然在創作的過程中也有一些失誤,但最終的呈現效果還是出乎意料的好。當然,這一切的成果一定要有歸功於殷朋朋老師的循循善誘和鼓勵,才讓我們如此愛上綜合版畫。
  • 烏戈·蓋特奧尼:夢幻蝕刻版畫創作|未來版畫
    這段精彩的視頻是藝術家烏戈·蓋特奧尼在法國URDLA版畫藝術中創作蝕刻版畫的過程,藝術家在創作中借用埃舍爾的視角,刻畫出女友西比爾浴室中的各種物件
  • ...最美逆行者》以現實主義創作彰顯偉大抗疫精神和感人的中國故事
    弘揚偉大抗疫精神,致敬最美逆行者。由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出品的首部抗疫題材電視系列劇《最美逆行者》,從9月17日起登陸央視綜合頻道黃金時間。
  • 歌曲《最美的背影》以優美動聽的旋律 致敬抗疫一線的醫護人員!
    一個個堅強逆行的背影動人魂魄,一個個日夜守候的背影催人淚下。 兩個多月來,新冠肺炎疫情席捲全國,牽動著千萬人的心,社會各界迅速行動起來,參與到抗擊疫情的鬥爭中去。菏澤學院音樂與舞蹈學院教師張雁與優秀詞作家王彥冰,創作了歌曲《最美的背影》MV,表達了對醫護人員的敬佩,展示了醫護人員使命擔當,以此致敬抗「疫」一線的白衣戰士及所有的逆行者,為武漢加油,為抗「疫」助力!
  • 深晚薦讀|這些深圳學子創作的抗疫歌曲,你更中意哪一首?
    在家的日子裡,他們用自己的方式將愛和溫暖傳遞給抗疫一線的人們。近日,深晚記者收錄多個學校的自創作品。師生們利用點滴時間創作,只求將自己小小的心意做最好的詮釋。當天班會課結束後,薛博文搜尋了許多關於疫情防控的新聞報導,開始以此為主題寫詞,旋律則選取了 F、G 等簡單的和弦。薛博文說:" 前幾日看了新聞,武漢金銀潭醫院院長張定宇身患漸凍症,面對嚴峻的疫情和漸凍症的雙重壓力,張院長表現出的坦然和積極態度讓我很感動。"
  • 隔空對唱、聯網製作丨冰城高校師生原創「一首讚歌」致敬抗疫逆行者
    ZAKER 哈爾濱記者 梁瀟" 就在戰疫抗疫的前線裡,每個角落中堅守的是你。敞開懷抱,溫暖給予,防護不會隔離同胞情誼 ……" 近日,黑龍江民族職業學院藝術與傳媒系主任張迪帶領學生梁作臣共同創作了歌曲 " 一首讚歌 ",讚揚 " 最美逆行者 " 的人間大愛。
  • 都是抗疫主題電視劇,憑什麼《在一起》吊打《最美逆行者》?
    八個多月的奮戰過去,凝結而成的抗疫主題電視劇成為2020年的獨特文化產業標識。9月29日,中秋國慶期間上檔的《在一起》在豆瓣評分高達8.8分,這在國產劇中是一個不低的分數了。,通過再現疫情中平凡人的身姿,以克制內斂、真實還原的鏡頭風格復刻了「雖熟悉但又陌生」地發生在抗疫過程中的故事。
  • 紐約藝術品收藏家楊皓捐出拉斐爾銅版畫,助力「藝起扛」武漢抗疫
    楚天都市報2月4日訊(記者徐穎)致力於支援武漢抗疫的義拍活動「藝起扛」,短短4天的召集時間,已經有100多件藝術家作品踴躍參與。2月3日晚,紐約藝術品收藏家、美國中國當代藝術基金會主席楊皓先生,聯繫到楚天都市報記者,表示願意捐出一件拉斐爾的銅版畫,助力武漢抗疫。
  • 弘揚抗疫精神—《最美逆行者》
    弘揚偉大抗疫精神,致敬最美逆行者。9月17日,由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出品,總臺影視劇紀錄片中心、中國國際電視總公司與中國廣播電影電視節目交易中心製作,長信傳媒和靈河文化聯合承制的首部抗疫題材電視系列劇《最美逆行者》在央視綜合頻道黃金時間開播。
  • 現場|上海「抗疫」主題展閉幕:定格感人瞬間,捐贈醫者畫作
    其中一幅寬18米、高2.2米巨幅大作《召喚》,這是上海美協邀請20餘位畫家的集體創作,也是目前為止國內最大的一幅以抗疫為主題的美術集體創作,全景式地再現抗疫一線人物群像。這件作品由中華藝術宮也在閉幕之時捐贈給中華藝術宮收藏。
  • 展現抗疫一線的平凡英雄,致敬抗疫英雄,致敬最美逆行者
    中宣部副部長、中央廣播電視總臺臺長、《最美逆行者》總出品人慎海雄出席並為首播揭幕。》以「小切口、小人物、大情懷、大主題」為創作思路,以「真實、鮮活、溫暖」的現實主義創作基調,用電視劇的藝術形式生動詮釋了「生命至上、舉國同心、捨生忘死、尊重科學、命運與共」的偉大抗疫精神。
  • 《最美逆行者》:弘揚偉大抗疫精神
    《最美逆行者》海報出品方供圖弘揚偉大抗疫精神,致敬最美逆行者。《最美逆行者》以「小切口、小人物、大情懷、大主題」為創作思路,以「真實、鮮活、溫暖」為創作基調,以這場史無前例的疫情防控阻擊戰為題材,用電視劇的藝術形式生動詮釋了「生命至上、舉國同心、捨生忘死、尊重科學、命運與共」的偉大抗疫精神。
  • 「他山之石」的肌理美——淺談石版畫的藝術語言
    其主要原因在於石版畫的材料稀缺,且繪製周期漫長,印製硬體及技術要求較高等因素制約了從業者的創作,石版畫家數量的稀少直接影響了石版畫的藝術傳播力。雖然有重重困難擺在石版畫創作者的面前,但石版畫獨特的肌理語言和藝術魅力卻始終召喚著一代代藝術家去探索和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