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2020年初,突如其來的新冠疫情席捲中國大地,牽動著每個人的心。期間,中國美術學院遵照中央、省委和省教育廳的指示精神,「停課不停學」,積極開展線上教學。
為秉承「大義在胸、大愛在心、大責在肩」的精神擔當,用手中的畫筆譜寫中華民族眾志成城的生命讚歌,學校將於5月17日舉辦「眾志讚歌——致敬抗疫英雄暨中國美術學院線上教學展」,以此獻給舉國上下戰鬥在前線的抗疫英雄,讚頌無數醫護工作者「樸素的執守」。
在展覽籌備過程中,創新設計學院師生以藝術為武器,創作了眾多抗疫主題的優秀作品。本文摘編了部分師生創作抗疫作品的感悟,分享師生們的創作記。
創新設計學院師生在響應學校「眾志讚歌——致敬抗疫英雄暨中國美術學院線上教學展」的創作動員後,經過抗疫期間的熱烈討論,形成了創新設計學院的創作主題——「設計向善」。「善」即為仁,仁(人與人)即是關係,是人與人之間的彼此感知,是一種共同生活的方式。這一關係因疫情而被放大,同時引導我們倍加珍視。創新設計學院的師生們近3個月來,圍繞該主題進行了各角度、多層級的思考、創作與教學。我們相信,「設計向善」不僅僅是一個直面危機、重新審視「設計」的主張,它同時也是一種解決方案。在此基礎上,我們提出了兩類命題:
命題一:設計是一種感知
對每一位普通人而言,隔離成了疫情期間的日常,既是咫尺天涯,也是天涯咫尺。距離從來不會因為隔離而顯得更長,因為我們不是孤單的個體。當被隔離的時候我們同這個世界的關係是什麼?我們以何種方式重新融入社會?這種引遁是否消磨了我們生活的現實性?「危機」讓我們重新思考人與人的關係、人與物的關係、人與世界的關係。正是有了感知,「即使在最黑暗的時代中,我們也有權去期待一種啟明,這種啟明或許並不來自理論和概念,而更多地來自一種不確定的、閃爍而又經常很微弱的光亮。這光亮源於某些男人和女人,源於他們的生命,它們在幾乎所有情況下都點燃著,並把光散射到他們生命所及的全部範圍。」(阿侖特)。經過這次「戰疫」,設計作為一種感知,將成為我們的新命題。
命題二:設計是一種態度
設計物的背後是設計現實,這個現實既是設計條件,也是設計對象。疫情發生前,創新設計學院就曾開展過一次以「緊急設計」為題的設計課程。今日重思這個命題,命題背後實際上是一種態度。有所為,有所不為。緊急時刻的設計是什麼?美化裝飾?奇思妙想?還是功能語境?此刻的危機所激發出來的社會機能的缺口,人與人的關係紐帶上的斷裂應該成為關照之處。此刻,危機將我們引向了設計的問題關鍵點:是為設計而設計,還是為社會而設計?是為需求而設計,還是為欲求而設計?經過這次「戰疫」,設計作為一種態度,將成為新的命題。
在這些日子裡,我們目睹了生與死,也經歷了情與義,無意間都成了日常生活的英雄,這場「戰疫」需要銘記,世界的現實性再一次在彼此的「隔離」中顯現出來。「善」就是我們引遁牆內,還依然心念著那個窗外的現實,這個現實並不是此刻的危機,更不是日更的數據,而是日以繼夜的日常,潛藏心底的生潮與業浪。
眾志成城——教師戰疫主題性創作
部分教師作品:
作品名稱:護我護大家——你戴了麼?是的!
作者:吳小華 作品類型:海報
作品名稱:「檢·御」一體智能檢疫護具
作者:段衛斌、卞京 作品類型:產品設計
作品名稱:聚
作者:陳華沙 作品類型:海報
作品名稱:零號病人
作者:俞佳迪 作品類型:海報
作品名稱:數日子
作者:範佳敏 作品類型:海報
作品名稱:口罩生活
作者:顧文佳、郭磊 作品類型:海報
作品名稱:臨行
作者:林印吉 作品類型:雕塑
作品名稱:馳援
作者:林印吉 作品類型:雕塑
作品名稱:巴別塔或許有可能
作者:蔡逸鳴 作品類型:水墨逐幀動畫
作品名稱:2020:方艙奧德賽
作者:俞同舟 作品類型:數字影像
創作感言:
疫情最危時,人人居家抗疫,那段日子,我每天傍晚臨窗眺望遠處闌珊窗燈時,不禁想起了「零號病人究竟是誰」這個命題。正是「零號病人」拋給了全世界一個大問題。時至今日,該命題的追溯已經在各媒體上反覆論戰,但究其本源,仍然無解。在疫情期間,我在線上教學時,與學生論及此題,大家深度熱議。零號病人並不是一個人,而可能是一個存在的未知社會符號,它處在道德、倫理、社會與自然的十字路口。中國在一度被世界誤解為疫情源頭的危急時刻,但依舊眾志成城,積極抗疫,取得了世界範圍內抗擊疫情的重大階段性勝利。相比世界上某些國家的消極抗疫、輿論失控與流言漫天,「誰是零號病人」這個命題,反而顯得不是那麼重要了,畢竟謊言造成的長鼻,既無助抗疫,也戴不得口罩了。
—— 俞佳迪創作感言
突如其來的疫情禁錮了所有人的步伐,居家隔離成為常態。為防止病毒擴散,白衣天使為我們衝到了抗疫的最前線,而我們唯一能做的就是老老實實在家隔離。從除夕至春分,十四天的漫長隔離期一個接著一個,全國各地疫情的變化牽動著每個人的心,我們數著難熬的時光,盼著春暖花開的到來。
—— 範佳敏創作感言
在過去的100多天裡,全國人民眾志成城,攜手對抗這一場與時間賽跑的戰役。面對人們的非常亦日常、交往亦隔離的生活狀態,我們希望用生動的插畫講述抗疫故事,採用霓虹燈管隱喻暫時熄燈的隔離後方,歌頌普通大眾在配合抗擊疫情的堅決意志與行動。
—— 顧文佳創作感言
《臨行》根據全網熟知的圖片創作而成,因時間倉促,翻制過程中損失了一部分細節,希望沒有影響想傳達給觀眾的那份溫情,醫護人員默契地為彼此穿好裝備,診治病患,如往常一樣的平靜時刻,暗含著不平常的奉獻與歷險,關切與友愛充斥其間……
《馳援》的創作源自一個簡單的念頭:想要留下一個對於非常時期的紀念。疫情發生、擴散,多少家庭歷經苦難,多少人失去生命,多少衝在一線,默默付出的工作人員。採用這一特殊時期最具有代表性的象徵物「口罩」,紀念、緬懷這一切。
—— 林印吉創作感言
「巴別」在希伯來語中是指「混亂」,而在巴比倫語中是「神之門」。這兩種截然相反的釋義源於公元前586年新巴比倫攻佔耶路撒冷後,燒毀聖殿而引發的兩種文明之間長期的衝突。所以在「巴別」一詞中隱含了一種對話語權的爭奪。但巴別塔實現與否的根源,可能在於人們的眾志成城,而絕非對於話語權的爭奪,人們應當把精力投入到事情本身。從這點上來說,我們在面對新冠疫情時的境遇是一樣的。在疫情面前,人類展現出了強大的合力,雖然期間有少數不和諧的聲音,但這並不影響世界最終被重新照亮。如果大家共舉薪火,巴別塔如何就不可能?
—— 蔡逸鳴創作感言
隔離中的人,度秒如年,太空中的漫遊者,被一層又一層地保護著,一直一直,一雙眼睛注視著人類稱之為世界的這個家。
抗疫中的人,日日夜夜,太空中的冒險者,被全人類所關注著,他們堅毅,他們無私,消解著全人類的孤獨。
這個人,是你的父母,也是你的兒女,是你的愛人,也是你昨天剛剛擦肩而過的陌生人,我們都在這個太空中,期待著「0」的出現。
2020,方艙奧德賽。
—— 俞同舟創作感言
國美戰疫——學生居家小型作品創作
一年級課程案例:《造型基礎》
課程名稱 :《造型基礎(語境)》
Common Foundation(Context)
課程時間 :2020年03月23日起 共五周
授課對象 :創新設計學院本科一年級
指導教師 :林印吉、王昶、彭劍、嚴聆然、初豔淼、潘子申
課程名稱 :《造型基礎(運動)》
Common Foundation(Motion)
課程時間 :2020年03月23日起 共五周
授課對象 :創新設計學院本科一年級
指導教師 :黃曉望、林村、鄭超、楊可、柳盈川、蘇雅婷、金泠泠
課程介紹:
《造型基礎》由格物、形式、語境、運動四門課程構成,課程「兩兩平行」,即格物與形式、語境與運動分別在一年級上半學期和下半學期同時教授平行班級,一期兩段,交替授課。
本次集體備課階段,「如何擇物」成為最重要的「開門一件事」,備課小組以「擇物」為例,進行了大量的沙盤推演,演示擇物、時間的選題示範,陳述擇物的標準與基本邏輯,並制定相關的標準。
《造型基礎(語境)》通過運用相同的繪畫元素進行大量畫面實驗,提升管理畫面的能力,從對自然的描摹轉向對自然的表達,學會重新觀看世界的技術與方式。
《造型基礎(運動)》強調對設計思維的培養,包括對問題維度的邏輯分析能力和逆向思維方法的整體掌控能力,強化學生對設計的把握力,並研究造型各元素之間的關係、法則。
創新設計學院全體學生結合專業課程或專業方向,以「疫情——設計向善」為主題,開展「重視家物,直面生活」創作。圍繞學生居家抗疫期的所見所感,重新審視平時因離家而生疏的原生家物關係,引導同學對居家時的抗疫事物、家庭記憶、生活環境進行「格物」審讀。展示學生們居家防疫期間的小型作品,強調居家學習、日常創作的切身經驗和創作熱情,並因此推演出系列創作。各班在結合實際情況的基礎上,強調及引導圍繞疫情期間的各類生活態衍生子課題。
本次課程採取直播結合視頻會議的方式進行,建立線上授課的課程評價體系,採用多層次化方式展開。同時使用石墨文檔、釘釘文檔等共享功能,進一步提升學習進度的透明度,了解自主學習進度,評分標準在考勤、作業評價等基礎上,增加學生演講力、行動力、責任感、課堂感知力與自評,以此提升課堂參與情況與學習討論氛圍。
學生作品:
作品名稱:指甲剪系列 作者:王明耀
作品名稱:遠望的電線桿系列 作者:陳奕凡
作品名稱:歲歲念 作者:張辰璐
作品名稱:虔誠 作者:沈可一
作品名稱:窗外之外 作者: 楊敬一
作品名稱:消毒 作者:胡許恆
作品名稱:茶葉的舒展 作者:張欣元
作品名稱:紙杯運動 作者:樓慕良
作品名稱:編織與連結
作者:董俊研、徐思慧、顧欣怡、嚴心格、洪文姝
作品名稱:居家隔離(視頻截圖)
作者:方雨軒、文育翥、陳溢凡、胡晨
二年級課程案例:《視覺策略》
課程名稱 :《視覺策略》 Visual Strategy
課程時間 :2020年03月23日起 共六周
授課對象 :創新設計學院本科二年級
指導教師 :韓緒、陳華沙、俞佳迪、蔡文超
課程介紹:
《視覺策略》是創新設計學院數字媒體藝術方向的專業核心課程,本課程以「設計向善」為總題,它承接著文字符號、圖形傳達與信息編排三門視覺元素課。課程旨在培養學生運用策略思維進行視覺表達的規範性與開拓力。把視覺表達和社會話題相結合,融合設計人文與設計批評,構建視覺實踐的結構系統,並訓練學生對於視覺符號意義生產的理解及意識形態功能的塑造,關注視覺策略的社會價值。
本課程圍繞「國美戰疫」中的「設計向善」這一視角,運用視覺語言參與疫情期間的社會話題討論,探討視覺策略與事件感知之間的關係,解讀兩者之間的相關性。運用策略思維,進行事件解讀與視覺生產,提煉視覺觀點與論據,進行視覺辯論,注重抽象視覺的介入性與發動性,強調視覺呈現的交互性。課程涉及視覺審美與感知、視覺分辨與採集、話題立論與策動、視覺交互與音畫、視覺輸出與標準等多層次的環節訓練。
學生作品:
01
< 人人一米五 >
劉宇軒 / 梁家瑄 / 萬勝
突如其來的疫情打亂了原有的生活,在這樣特殊的時期需要有與之相宜的應對措施。疫情之下的公共場所,保持科學的安全距離有助於從傳播路徑控制病毒的傳播。作品希望用視覺的方式對大眾進行引導,用生活中常見的事物拉開距離,以打造超級符號的方式輸出「身遠心近,人人一米五,保持安全距離」的概念。
02
< 劇餐 >
金心怡 / 龐婕 / 張凱妮 / 汪子慧
突如其來的疫情危機為各行各業帶來難以預料的衝擊,包括劇院在內的所有影視相關行業也由此陷入了「休眠期」。「如何為面臨失業的劇院尋求新的發展環境」成為了我們的議題:如何在非面對面的情況下,進行有效的排練溝通?或徹底顛覆傳統排練的概念,將排練成為戲劇的賣點,由此進行視覺推廣。在這個過程中,觀眾可以參與到劇本的排演中,使劇本產生無數種可能,成為一場視覺與敘事的線上大混戰。
03
< 疫情物語 >
王驍勇 / 李鵬輝 / 李瑞妮 / 雷振傑
COVID-19如同一面照妖鏡,映射出失衡世界的疫情現形記。在事物本身的恆定性與自我本體的恆定性雙雙被打破的時代,我們難以對「意義」作出決斷,糾纏互聯的萬物與我們的關係飄忽不定,意義漂浮在空中。
意義的失衡帶來利益的失衡,諸般的失衡關係表現在每日讓人匪夷所思的新聞標題中。而大量抗疫海報作品表現的視覺認同、審美、圖文轉譯的層次問題背後,更是一種詞與物、物與物之間的轉譯失衡關係。作品希望對疫情中出現的物象以變形、戲仿、雜交、組合等手段來進行語境、語源、語義的分析與處理,用文學性質的比喻、擬人、排比等手法賦予「物象」新的「詞彙」含義。作品中全部的文案都來自於周圍人對於疫情真情實感的書寫,有些是同窗好友日記,有些是父母、老師隨筆,有些是學長學姐的創作計劃,甚至孩童的塗鴉。
這些天真、純粹的語詞,與疫情下的隱喻之物,構成了這個失衡世界下的「疫情物語」。
04
< 十四天 >
陶亮潔 / 王青松 / 胡小瑤 / 陳韓迅
人們的恐懼大抵分為具象和抽象兩類。前者作為動物自我保護的本能驅使存在,而後者則是受到後天事件的影響產生。比起那些有著具體形態的恐懼,病毒細菌,更是讓人防不勝防。而往往面對這些看不見的敵人,人們需要加固防禦的並不只是自己的軀體表殼,同時也在以不同的方式試圖穩固自己的內心。政策的部署、文化的差異、經濟的支撐,也讓我們看到世界人民對待這次浩劫的不同姿態。就此我們選取了在疫情中人人皆知的一個規定:病毒存在潛伏期,故隔離至少需要14天,作為一個採樣以及創作的基礎。以分解重組的形式,客觀地再現這一路以來人們身處這場災難之中的狀態,並以這些抽象的方式去紀念、警示、紀錄人類面對病毒、面對自我、面對他人的一場沒有硝煙的戰鬥。
http://site-2519347-1017-6657.mystrikingly.com
05
< 失真空間 >
郝思琪 / 郭姝怡 / 楊燕彩 / 臧宇南
疫情期間,足不出戶的我們依賴網絡獲取信息。每遇如此大事,信息便混雜謠言紛至沓來。處在漏洞百出的對話空間中,我們更容易喪失辨別的能力。因此作品構築了3D信息失真的空間,在空間中通過一系列測試機制對信息的理解度進行自我診斷,希望藉此作品喚醒大眾對於理解和辨別信息的重視。形式上,3D模型空間的使用為視覺帶來了交互的介入,從而營造出更真切的沉浸式體驗。
https://720yun.com/t/0fvks9dbgrh
06
< 分歧者計劃 >
張淑佳慧 / 羅雨琪 / 張可璟 / 何金澤
從疫情開始,網際網路的每個角落、每時每刻都會新增大量對疫情、源頭的討論。每個言論背後或是有它的立場,或是有心者散布的謠言,而群眾在此過程中不斷被這些言論左右看法,造成謠言的傳播、輿論的偏向等惡劣影響。我們希望通過作品喚醒人們心中的判斷力,以免輕易被網絡言論所左右。於是作品構建了「分歧者計劃」,此中我們扮演試圖掌控輿論的邪惡組織,「教唆」參與者以固定立場採用各種手段來傳播輿論。以此來表現輿論是如何被操控的,從而提醒人們保持自己的判斷力,不要輕易被網絡言論所左右。
https://a10000624.wixsite.com/divergent
創新設計學院的師生們面對這場突如其來的疫情,經歷了居家隔離、封城防疫,雖遠隔萬裡,也時刻關注著起伏不定的疫情,關心著遠赴前線、馳援武漢的醫護人員。師生遁於牆內,心懷現實,筆耕不輟,以不同的藝術形式,記錄下抗疫前線的故事和居家學習的日常,唯其細小,唯其簡樸,都鐫刻著我們生活和生命的真實信息。
來源 |創新設計學院
編輯 |胡心雲
原標題:《眾志讚歌|中國美術學院抗疫主題性創作進行時——創新設計學院團隊創作記》
閱讀原文